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0-16S-32Br-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
1. 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和寻找清洁的新能源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列有关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新能源等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燃料空气比等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B. 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D. 在能量利用阶段,可将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泥、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材料
B. 高温结构陶瓷可用于制造火箭发动机、高温电极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
3.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实验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蔗糖炭化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D. 具有还原性,因此可用于漂白纸张
4.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B. 正丁烷的球棍模型为
C. 乙烯的结构简式:
D. 甲基的电子式:
5. 部分含硫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是亚硫酸盐,在空气中易变质
B. 酸性:
C. Y与水反应可以生成W
D. X是强还原性气体,能与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清洁燃料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C. 加热灭活流感病毒的原理是蛋白质受热变性
D. 以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7. 下列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变化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溶液与稀的反应 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D. 铵盐与碱的反应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9. 有机反应类型多样。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发生反应 B. 乙烯使酸性溶液褪色
C. 乙醇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D. 乙烯与水催化反应生成乙醇
10. 某校本课程活动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b经外电路流向a
C.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逐渐溶解,向铜电极移动
D. a和b不连接时,铁片的质量会增加
11.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均为单键
B. 烷烃的结构简式都可以写成的形式
C.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D. 聚乙烯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存在碳碳双键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未知溶液中先加入溶液,再加稀盐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盛有某未知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色 溶液中一定不含
C 给试管中的铜与稀硝酸加热 产生少量红棕色气体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
D 向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乙醇 一段时间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A. A B. B C. C D. D
13.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 B. 只有一种官能团能与金属钠反应
C. 能发生加成、酯化、氧化等反应 D. 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14. 化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生活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发成熟并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镍镉(碱性)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 放电时作正极
C. 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
D. 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5. 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已知在稀土催化剂(氧化钕)的作用下可发生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16.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B. 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C. 常温下,氨水中浓度为
D. 一定条件下,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分子数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 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即可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B中所盛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已知C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装置C中有白烟产生,则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本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__。
18. 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化工原料和产品中,都能见到硫和氮元素的踪迹。
Ⅰ.硫酸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氧化为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一步。在500℃催化条件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__(填“是”或“否”)。
(2)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反应开始至末,以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5)下列说法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 的浓度与的浓度之比为1∶1
B.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 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
D.
Ⅱ.一氧化氮是制备硝酸的中间产物,同时也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人们利用—空气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制硝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6)通入的电极是__________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7)当通入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该电池外电路转移电子__________。
19. 有机物A(结构简式:)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可从石油裂解气中获得。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1)过程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B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G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E与丁烷的关系为__________(填“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或“同一物质”),E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 种。
(3)C是生活中常见有机高分子材料,写出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D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0. 我国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了供食用,还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烧碱、纯碱、钠、氯气、盐酸等。从海水中制取镁、钾、溴及其他化工产品,就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能源开发等相结合已经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Ⅰ.与有关的化工生产
(1)写出一种海水淡化方法__________;由海水制粗盐属于__________变化;由制备钠单质的冶炼方法为__________。
(2)可用于工业制备纯碱。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和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请写出侯式制碱法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海水提溴
(3)“吹出法”提溴是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性。工业上进行第③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若步骤③通入,则理论上可产出__________,实际产出的质量为,则的产率为__________(产率)。
Ⅲ.从海洋植物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5)步骤②是加入蒸馏水浸泡,浸泡时应将海带灰放入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步骤⑤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通常还含有少量碘单质,检验碘单质存在的方法和现象为__________。
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试题卷 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0-16S-32Br-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
1. 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和寻找清洁的新能源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列有关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新能源等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燃料空气比等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B. 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D. 在能量利用阶段,可将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燃料空气比等以增大燃料和助燃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A正确;
B.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涉及化学反应,故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改善环境,故C正确;
D.将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故D正确;
故选B。
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泥、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材料
B. 高温结构陶瓷可用于制造火箭发动机、高温电极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泥、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材料,故A正确;
B.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而碳化物陶瓷可以用作制造高温电极,故B正确;
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为常见的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制造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故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实验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蔗糖炭化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D. 具有还原性,因此可用于漂白纸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氨气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故A不选;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吸收蔗糖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选;
C.N2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故C选;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用于漂白,故D不选;
故选C。
4.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B. 正丁烷的球棍模型为
C. 乙烯的结构简式:
D. 甲基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为 ,A正确;
B.正丁烷的球棍模型为 ,B正确;
C.乙烯中含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正确;
D.甲基中C原子周围有7个电子,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D。
5. 部分含硫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是亚硫酸盐,在空气中易变质
B. 酸性:
C. Y与水反应可以生成W
D. X是强还原性气体,能与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价类二维图,X、Y、Z、W分别代表H2S、SO3、亚硫酸盐、H2SO4,据此分析。
【详解】A.Z是亚硫酸盐,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变质为硫酸盐,故A正确;
B.W为硫酸,酸性大于亚硫酸,故B错误;
C.Y为SO3,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硫酸,故C正确;
D.X是硫化氢,为强还原性气体,能与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S,故D正确;
答案选B。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清洁燃料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C. 加热灭活流感病毒的原理是蛋白质受热变性
D. 以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定条件下,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糖类中的二糖和多糖也能发生水解反应,但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不正确;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清洁燃料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包含蛋白质,加热灭活流感病毒是由于其所含的蛋白质受热变性,C正确;
D.以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变化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溶液与稀反应 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D. 铵盐与碱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该图描述的是放热反应;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并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错误;
C.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铵盐与碱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C。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和浓硫酸常温发生钝化,不能生成硫酸铝,故A错误;
B.各物质之间反应均可实现,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和浓硫酸加热不反应,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B
9. 有机反应类型多样。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发生反应 B. 乙烯使酸性溶液褪色
C. 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D. 乙烯与水催化反应生成乙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乙烯使酸性溶液褪色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
C.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C错误;
D.乙烯与水催化反应生成乙醇为加成反应,D正确;
故选D。
10. 某校本课程活动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反应为
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b经外电路流向a
C.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逐渐溶解,向铜电极移动
D. a和b不连接时,铁片的质量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原电池中,铁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以此分析;
【详解】A.负极上,Fe-2e-=Fe2+,A错误;
B.负极铁失去电子,正极铜得到电子,则电子由b流向a,B正确;
C.铜离子移动到正极得电子生成铜单质,C正确;
D.如果a、b不连接,则Fe+Cu2+=Cu+Fe2+,铁电极质量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A。
11.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均为单键
B. 烷烃的结构简式都可以写成的形式
C.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D. 聚乙烯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存在碳碳双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全是单键,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烯烃、炔烃中存在二建和三键,故A错误;
B.环烷烃结构简式不能用CnH2n+2的形式表示,故B错误;
C.乙烯含碳碳双键,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D.聚乙烯是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不存在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未知溶液中先加入溶液,再加稀盐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盛有某未知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色 溶液中一定不含
C 给试管中的铜与稀硝酸加热 产生少量红棕色气体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
D 向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乙醇 一段时间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故A错误;
B.检验铵根离子必须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热,主要原因是一水合氨受热分解,逸出氨气,故B错误;
C.铜与稀硝酸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试管口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变为红棕色二氧化氮,故C错误;
D.向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 B. 只有一种官能团能与金属钠反应
C. 能发生加成、酯化、氧化等反应 D. 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式为,故A正确;
B.中羟基和羧基均可以和钠反应,故B错误;
C.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酯化、氧化等反应,故C正确;
D.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D正确;
故选B。
14. 化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生活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发成熟并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镍镉(碱性)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 放电时作正极
C. 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
D. 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放电时Cd为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故A正确;
B.放电时Cd为负极失去电子,故B错误;
C.放电时中Ni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充电时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故选:A。
15. 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已知在稀土催化剂(氧化钕)的作用下可发生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说明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越快;
A.水为液体,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B.;
C. ;
D.;
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C,故答案为:C。
16.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B. 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C. 常温下,氨水中浓度为
D. 一定条件下,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分子数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和的最简式均为NO2,则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所含有的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
C.一水合氨是部分电离,常温下,氨水中浓度小于,故C错误;
D.氮气和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分子数小于,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 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即可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B中所盛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已知C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装置C中有白烟产生,则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本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__。
【答案】(1) ①. (球形)干燥管 ②. 碱石灰
(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 ①. 浓硫酸或浓H2SO4 ②.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4)NH3+HCl = NH4Cl(或8NH3+3Cl2 = N2+6NH4Cl)
(5)无尾气处理装置;在G处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解析】
【分析】A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氨气,B是干燥氨气,F是实验室制取氯气,E是除掉氯气中氯化氢气体,D是浓硫酸,干燥氯气,C中是氯气和氨气反应。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B主要干燥氨气,因此B中所盛化学药品是碱石灰;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碱石灰。
【小问2详解】
装置A中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小问3详解】
需要干燥的氯气,因此D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或浓H2SO4,氯气中有氯化氢、水蒸气杂质,因此E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故答案为:浓硫酸或浓H2SO4;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小问4详解】
已知C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装置C中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则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 = NH4Cl(或8NH3+3Cl2 = N2+6NH4Cl);故答案为:NH3+HCl = NH4Cl(或8NH3+3Cl2 = N2+6NH4Cl)。
【小问5详解】
本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并改正无尾气处理装置;在G处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故答案为:无尾气处理装置;在G处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18. 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化工原料和产品中,都能见到硫和氮元素的踪迹。
Ⅰ.硫酸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氧化为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一步。在500℃催化条件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__(填“是”或“否”)。
(2)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反应开始至末,以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5)下列说法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
A. 的浓度与的浓度之比为1∶1
B.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 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
D.
Ⅱ.一氧化氮是制备硝酸的中间产物,同时也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人们利用—空气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制硝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6)通入的电极是__________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7)当通入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该电池外电路转移电子__________。
【答案】(1)否 (2) ①. 升高温度 ②. 增大压强或增大浓度、缩小体积、使用高效催化剂、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等
(3)0.013 mol/(L·min)
(4)90% (5)BC
(6) ①. 正 ②. O2+4e-+4H+ = 2H2O
(7)1.5
【解析】
【小问1详解】
a点各物质浓度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填否。
【小问2详解】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或增大浓度、缩小体积、使用高效催化剂、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等均可提高反应速率。
【小问3详解】
反应开始至末,以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小问4详解】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小问5详解】
A. 的浓度与的浓度之比为1∶1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A不选;
B. 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B选;
C. 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且为恒容条件,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C选;
D. 根据反应2SO2+O22SO3化学计量数关系,,反应达到平衡,D不选;
故选BC。
【小问6详解】
燃料电池燃料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故左端的Pt电极为原电池负极,其电极反应:NO-3e-+2H2O=NO+4H+,氧气所在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小问7详解】
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NO-3e-+2H2O=NO+4H+,理论上该电池外电路转移电子1.5mol。
19. 有机物A(结构简式:)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可从石油裂解气中获得。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1)过程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B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G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E与丁烷的关系为__________(填“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或“同一物质”),E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 种。
(3)C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写出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D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 ①. 加成反应 ②. CH2BrCHBrCH3 ③. 碳碳双键;酯基
(2) ①. 同系物 ②. 2
(3)
(4)2CH3CH2CH2OH+O22CH3CH2CHO+2H2O
【解析】
【分析】,经过反应①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1,2-二溴丙烷),经过反应②发生加聚反应,生成C(聚丙烯),经过反应③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1-丙醇),经过反应④与气加成,生成E(丙烷),D和F发生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丙脂,可知F为丙烯酸。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过程①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BrCHBrCH3。由图可知G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酯基。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烷,丙烷和丁烷的关系为同系物。丙烷的一氯代物有 , 两种。
【小问3详解】
C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则反应②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1-丙醇,1-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H2CH2OH+O22CH3CH2CHO+2H2O。
20. 我国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了供食用,还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烧碱、纯碱、钠、氯气、盐酸等。从海水中制取镁、钾、溴及其他化工产品,就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能源开发等相结合已经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Ⅰ.与有关的化工生产
(1)写出一种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_____;由海水制粗盐属于__________变化;由制备钠单质的冶炼方法为__________。
(2)可用于工业制备纯碱。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和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请写出侯式制碱法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海水提溴
(3)“吹出法”提溴是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性。工业上进行第③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若步骤③通入,则理论上可产出__________,实际产出的质量为,则的产率为__________(产率)。
Ⅲ.从海洋植物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5)步骤②是加入蒸馏水浸泡,浸泡时应将海带灰放入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步骤⑤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通常还含有少量碘单质,检验碘单质存在的方法和现象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蒸馏法 (或“离子交换法”或“电渗析法”或“反渗透法”) ②. 物理 ③. 电解法
(2)NH3+CO2+NaCl+H2O = NaHCO3↓+NH4Cl
(3) ①. 挥发 ②. 富集溴元素
(4) ①. 15 ②. 80%
(5) ①. 烧杯 ②. 取少量该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淀粉溶液变蓝
【解析】
【分析】海水提溴:海水晒盐分离后得到粗盐和苦卤,苦卤通入氯气,发生Cl2+2Br-=Br2+2Cl-,得到低浓度溴,再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溴单质被二氧化硫和水吸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通入氯气发生反应Cl2+2Br-=Br2+2Cl-,冷却得到液态溴单质,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从海洋植物海带中提取碘:由流程可知,海带灼烧得到海带灰,海带灰中含有碘化钾等物质,浸泡得到悬浊液,然后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酸化加入双氧水氧化碘离子得到碘的水溶液,然后萃取,得到含碘苯溶液,经蒸馏可得到碘,以此解答该题。
【小问1详解】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 、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由海水制粗盐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由熔融电解可制备钠,冶炼方法为电解法。
【小问2详解】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和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H3+CO2+NaCl+H2O = NaHCO3↓+NH4Cl。
【小问3详解】
溴常温为液体,易挥发, “吹出法”提溴是利用了溴的挥发性。工业上进行第③步操作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小问4详解】
根据SO2+Br2+2H2O=H2SO4+2HBr,物质的量为15mol,若步骤③通入,则理论上可产出15,实际产出的质量为,则的产率=80%。
【小问5详解】
步骤②是加入蒸馏水浸泡,浸泡时应将海带灰放入烧杯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步骤⑤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通常还含有少量碘单质,检验碘单质存在的方法和现象为取少量该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淀粉溶液变蓝。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训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