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课件26张+学案+课时作业共打包5份)(解析版+原卷版)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一)常见的分散系
概念 由 (称为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 )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如溶液中的溶质就是溶液分散系的分散质,而溶剂就是该分散系的分散剂 [微提醒]
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分散质
分散剂
一种或几种物质
(二)胶体
概念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
性质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装置
现象 CuSO4溶液中 ;
Fe(OH)3胶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光亮的通路
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性质 胶体的吸附性实验 装置
现象 a中 ;
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a.含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 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 的现象。
b.应用:鉴别 与_____
吸附性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泥沙有少量沉降,较浑浊
泥沙沉降,泥水变得较澄清
Fe(OH)3胶体有吸附性
垂直于光线
光亮的通路
胶体
溶液
应用 明矾用作净水剂 [微点拨]
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不是丁达尔效应,而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微拓展]
胶体金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而不破坏其生物活性,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体金标记物。
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质
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造
续表
[新知探究]
胶体的性质
[分析与推测能力]
[情境质疑]
当阳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1.分散系是不是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提示:不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2.如何快速简单区别溶液和胶体?
提示:利用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简单区别溶液和胶体。
[生成认知]
1.丁达尔效应
操作方法 用一光束通过胶体,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原理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应用 鉴别胶体和溶液
2.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类型 特征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 粒子直径大小 小于 10-9m 10-9~10-7 m 大于10-7 m
粒子结构 分子、 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滴
分散系性质 特点 均一、 透明 多数均一、 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分散系性质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淀粉胶体 泥水、 石灰乳 油水混合物
鉴别方法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续表
(1)纳米材料与PM2.5
①纳米材料是指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材料,不是胶体,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不是胶体,PM2.5分散到空气中得到的分散系,部分是胶体。
(2)半透膜
半透膜具有比滤纸更小的孔隙,只有直径小于1 nm的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羊皮纸、胶棉薄膜和玻璃纸等。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的操作称为渗析。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解析: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悬浊液中的分散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
答案:B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悬浊液和胶体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不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A项,胶体属于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0-9~10-7 m之间;B项,胶体可透过滤纸,而悬浊液不能;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A 
3.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⑥肥皂水
A.④⑤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
解析:水、蔗糖溶液和FeCl3溶液是非胶体且水不是分散系;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肥皂水属于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答案:A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C.清晨在密林中看到缕缕光束
D.向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D项中发生三氯化铁溶液和NaOH溶液的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
答案:D 
赢微点——内化学科素养
胶体粒子的结构决定胶体的性质
[应用体验]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粒子带电
C.能透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其他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在此范围内。
答案:D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0-9~10-7 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颜色都呈红褐色
D.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氯化铁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0-9 m,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A错误;氯化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C错误;氯化铁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D正确。
答案:D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Cl3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解析:A项,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含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OH)3,错误;C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正确;D项,通过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有的胶体也是透明的,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错误。
答案:C 
练好题——渗透核心价值
1.(选自鲁科版新教材P49)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一束可见光射入鸡蛋清液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浑浊
D.利用活性炭净水
解析:A项形成的是乳浊液;B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形成的是悬浊液;D项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答案:B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且胶粒直径即为氢氧化铁分子直径
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所以不是悬浊液,A错误;该分散系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分散质应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C错误;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D错误。
答案:B 
3.“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材料,取名“碳海绵”,是一种非常轻的材料。“碳海绵”可任意调节形状,弹性也很好,被压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吸油能力超强,且只吸油不吸水。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碳海绵”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B.“碳海绵”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故
D.用“碳海绵”做成隔音板,它的吸声效果很好
解析:“碳海绵”的密度很小且不吸水,放入水中不会沉入水底,B项不正确。
答案:B 
““四翼”检测评价”见““四翼”检测评价(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一)常见的分散系
概念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如溶液中的溶质就是溶液分散系的分散质,而溶剂就是该分散系的分散剂 [微提醒]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二)胶体
概念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 [微点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不是丁达尔效应,而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微拓展]胶体金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而不破坏其生物活性,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体金标记物。
性质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装置
现象 CuSO4溶液中没有光亮的通路;Fe(OH)3胶体中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结论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吸附性实验 装置
现象 a中泥沙有少量沉降,较浑浊;b中泥沙沉降,泥水变得较澄清
结论 Fe(OH)3胶体有吸附性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a.含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b.应用:鉴别胶体与溶液
吸附性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应用 明矾用作净水剂
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质
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造
 
[新知探究]
胶体的性质
[分析与推测能力]
[情境质疑]
当阳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1.分散系是不是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提示:不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2.如何快速简单区别溶液和胶体?
提示:利用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简单区别溶液和胶体。
[生成认知]
1.丁达尔效应
操作方法 用一光束通过胶体,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原理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应用 鉴别胶体和溶液
2.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类型特征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 粒子直径大小 小于10-9m 10-9~10-7 m 大于10-7 m
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滴
分散系性质 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石灰乳 油水混合物
鉴别方法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1)纳米材料与PM2.5
①纳米材料是指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材料,不是胶体,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不是胶体,PM2.5分散到空气中得到的分散系,部分是胶体。
(2)半透膜
半透膜具有比滤纸更小的孔隙,只有直径小于1 nm的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羊皮纸、胶棉薄膜和玻璃纸等。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的操作称为渗析。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解析:选B 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悬浊液中的分散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悬浊液和胶体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不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选A A项,胶体属于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0-9~10-7 m之间;B项,胶体可透过滤纸,而悬浊液不能;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3.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⑥肥皂水
A.④⑤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
解析:选A 水、蔗糖溶液和FeCl3溶液是非胶体且水不是分散系;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肥皂水属于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C.清晨在密林中看到缕缕光束
D.向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选D D项中发生三氯化铁溶液和NaOH溶液的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
赢微点——内化学科素养
胶体粒子的结构决定胶体的性质
[应用体验]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  )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粒子带电
C.能透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解析:选D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其他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在此范围内。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0-9~10-7 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颜色都呈红褐色
D.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选D 氯化铁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0-9 m,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A错误;氯化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C错误;氯化铁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D正确。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Cl3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解析:选C A项,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含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OH)3,错误;C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正确;D项,通过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有的胶体也是透明的,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错误。
练好题——渗透核心价值
1.(选自鲁科版新教材P49)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一束可见光射入鸡蛋清液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浑浊
D.利用活性炭净水
解析:选B A项形成的是乳浊液;B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形成的是悬浊液;D项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且胶粒直径即为氢氧化铁分子直径
解析:选B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所以不是悬浊液,A错误;该分散系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分散质应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C错误;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D错误。
3.“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材料,取名“碳海绵”,是一种非常轻的材料。“碳海绵”可任意调节形状,弹性也很好,被压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吸油能力超强,且只吸油不吸水。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海绵”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B.“碳海绵”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故
D.用“碳海绵”做成隔音板,它的吸声效果很好
解析:选B “碳海绵”的密度很小且不吸水,放入水中不会沉入水底,B项不正确。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D.氯化铵不属于盐类
解析:选B 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二水氯化钙(CaCl2·2H2O)为纯净物,A错误;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食盐水属于溶液,C错误;氯化铵属于铵盐,D错误。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解析:选C 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 m时为溶液,当介于10-9~10-7 m时为胶体,当大于10-7 m 时为浊液,故A正确;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故C错误;雾是胶体,被阳光照射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3.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这段描述中实际上涉及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  )
A.布朗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电泳 D.聚沉
解析:选B 空气中的尘土与水分等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胶体粒子对月光的散射作用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项正确。
4.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下层比上层咸
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10-9 m的微粒
C.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从颜色上能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解析:选D A错,食盐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静置后不分层;B错,悬浊液中含有水分子,其直径小于10-9 m;C错,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0-9~10-7 m;D对,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可从颜色上进行区分。
5.将氯化铁溶液和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
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
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根据甲、乙两种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盐酸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用品尝的方法即可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解析:选B 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试剂;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静置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静置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解析:选C 透析膜属于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提纯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小,能透过半透膜。
8.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人多的地方最好佩戴口罩。下列关于气溶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溶胶是一种胶体
B.气溶胶中的分散剂是空气
C.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
D.气溶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气溶胶属于胶体,A正确;气溶胶是将胶粒分散到空气中得到的胶体,即分散剂是空气,B正确;气溶胶属于胶体,故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即10-9 m~10-7 m之间,C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但不是其本质特征,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D错误。
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选C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溶液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其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蒸发是利用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
10.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可能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解析:选B 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同,粒子直径小于100 nm的纳米碳酸钙粒子能透过滤纸。
11.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解析:选D 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光束通过,所以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血液属于胶体,所以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
12.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解析:选B 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检验不出淀粉的存在,即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无损。
13.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 “纳米药物分子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酒精、蔗糖、冰醋酸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SiO2和Fe3O4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4)纳米级的Fe3O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
①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Cl3、________和H2O。
②Fe可以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得到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0 nm,而胶体中分散质的直径为1~100 nm,因此“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
(2)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其中酒精、蔗糖溶于水仍然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冰醋酸(纯净物,即无水乙酸)溶于水可电离出氢离子与醋酸根离子,则属于电解质的是冰醋酸。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SiO2和Fe3O4均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类别就为氧化物。
(4)①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②铁与水蒸气反应为3Fe+4H2OFe3O4+4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不属于 (2)冰醋酸 (3)氧化物
(4)①FeCl2 ②3Fe+4H2OFe3O4+4H2 置换反应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4.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而变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 Fe(OH)3 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 胶体
D.C区溶液中无 Fe3+
解析:选D 实验室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浊液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B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 胶体,C正确;氯化铁溶液中的 Fe3+不能全部转化为 Fe(OH)3 ,Fe3+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则C区溶液中有 Fe3+,D错误。
1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FeCl3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 mL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5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4)①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说明阴极附近Fe(OH)3胶体胶粒浓度变大,胶粒向阴极发生了移动,说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②加入电解质(NH4)2SO4饱和溶液后,胶体发生聚沉生成了红褐色沉淀;③加入稀硫酸,开始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然后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④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1)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①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电泳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③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溶解
④渗析法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一)常见的分散系
概念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如溶液中的溶质就是溶液分散系的分散质,而溶剂就是该分散系的分散剂 [微提醒]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二)胶体
概念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 [微点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不是丁达尔效应,而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微拓展]胶体金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而不破坏其生物活性,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体金标记物。
性质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装置
现象 CuSO4溶液中没有光亮的通路;Fe(OH)3胶体中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结论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吸附性实验 装置
现象 a中泥沙有少量沉降,较浑浊;b中泥沙沉降,泥水变得较澄清
结论 Fe(OH)3胶体有吸附性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a.含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b.应用:鉴别胶体与溶液
吸附性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应用 明矾用作净水剂
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质
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造
 
[新知探究]
胶体的性质
[分析与推测能力]
[情境质疑]
当阳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1.分散系是不是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提示:不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2.如何快速简单区别溶液和胶体?
提示:利用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简单区别溶液和胶体。
[生成认知]
1.丁达尔效应
操作方法 用一光束通过胶体,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原理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应用 鉴别胶体和溶液
2.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类型特征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 粒子直径大小 小于10-9m 10-9~10-7 m 大于10-7 m
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滴
分散系性质 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石灰乳 油水混合物
鉴别方法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1)纳米材料与PM2.5
①纳米材料是指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材料,不是胶体,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不是胶体,PM2.5分散到空气中得到的分散系,部分是胶体。
(2)半透膜
半透膜具有比滤纸更小的孔隙,只有直径小于1 nm的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羊皮纸、胶棉薄膜和玻璃纸等。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的操作称为渗析。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悬浊液和胶体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不能透过半透膜
3.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⑥肥皂水
A.④⑤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C.清晨在密林中看到缕缕光束
D.向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赢微点——内化学科素养
胶体粒子的结构决定胶体的性质
[应用体验]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  )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粒子带电
C.能透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0-9~10-7 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颜色都呈红褐色
D.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Cl3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练好题——渗透核心价值
1.(选自鲁科版新教材P49)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一束可见光射入鸡蛋清液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浑浊
D.利用活性炭净水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且胶粒直径即为氢氧化铁分子直径
3.“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材料,取名“碳海绵”,是一种非常轻的材料。“碳海绵”可任意调节形状,弹性也很好,被压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吸油能力超强,且只吸油不吸水。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海绵”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B.“碳海绵”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故
D.用“碳海绵”做成隔音板,它的吸声效果很好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D.氯化铵不属于盐类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3.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这段描述中实际上涉及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  )
A.布朗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电泳 D.聚沉
4.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下层比上层咸
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10-9 m的微粒
C.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从颜色上能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5.将氯化铁溶液和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
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
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盐酸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用品尝的方法即可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8.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人多的地方最好佩戴口罩。下列关于气溶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溶胶是一种胶体
B.气溶胶中的分散剂是空气
C.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
D.气溶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10.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可能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11.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12.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3.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 “纳米药物分子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酒精、蔗糖、冰醋酸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SiO2和Fe3O4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4)纳米级的Fe3O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
①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Cl3、________和H2O。
②Fe可以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得到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4.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而变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 Fe(OH)3 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 胶体
D.C区溶液中无 Fe3+
1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FeCl3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 mL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5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四翼”检测评价(四)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D.氯化铵不属于盐类
解析:选B 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二水氯化钙(CaCl2·2H2O)为纯净物,A错误;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食盐水属于溶液,C错误;氯化铵属于铵盐,D错误。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解析:选C 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 m时为溶液,当介于10-9~10-7 m时为胶体,当大于10-7 m 时为浊液,故A正确;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故C错误;雾是胶体,被阳光照射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3.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这段描述中实际上涉及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  )
A.布朗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电泳 D.聚沉
解析:选B 空气中的尘土与水分等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胶体粒子对月光的散射作用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项正确。
4.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下层比上层咸
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10-9 m的微粒
C.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从颜色上能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解析:选D A错,食盐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静置后不分层;B错,悬浊液中含有水分子,其直径小于10-9 m;C错,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0-9~10-7 m;D对,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可从颜色上进行区分。
5.将氯化铁溶液和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
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
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根据甲、乙两种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盐酸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用品尝的方法即可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解析:选B 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试剂;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静置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静置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解析:选C 透析膜属于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提纯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小,能透过半透膜。
8.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人多的地方最好佩戴口罩。下列关于气溶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溶胶是一种胶体
B.气溶胶中的分散剂是空气
C.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
D.气溶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气溶胶属于胶体,A正确;气溶胶是将胶粒分散到空气中得到的胶体,即分散剂是空气,B正确;气溶胶属于胶体,故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即10-9 m~10-7 m之间,C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但不是其本质特征,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D错误。
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选C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溶液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其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蒸发是利用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
10.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可能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解析:选B 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同,粒子直径小于100 nm的纳米碳酸钙粒子能透过滤纸。
11.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解析:选D 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光束通过,所以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血液属于胶体,所以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
12.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解析:选B 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检验不出淀粉的存在,即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无损。
13.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 “纳米药物分子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酒精、蔗糖、冰醋酸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SiO2和Fe3O4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4)纳米级的Fe3O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
①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Cl3、________和H2O。
②Fe可以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得到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0 nm,而胶体中分散质的直径为1~100 nm,因此“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
(2)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其中酒精、蔗糖溶于水仍然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冰醋酸(纯净物,即无水乙酸)溶于水可电离出氢离子与醋酸根离子,则属于电解质的是冰醋酸。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SiO2和Fe3O4均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类别就为氧化物。
(4)①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②铁与水蒸气反应为3Fe+4H2OFe3O4+4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不属于 (2)冰醋酸 (3)氧化物
(4)①FeCl2 ②3Fe+4H2OFe3O4+4H2 置换反应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4.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而变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 Fe(OH)3 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 胶体
D.C区溶液中无 Fe3+
解析:选D 实验室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浊液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B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 胶体,C正确;氯化铁溶液中的 Fe3+不能全部转化为 Fe(OH)3 ,Fe3+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则C区溶液中有 Fe3+,D错误。
1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FeCl3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 mL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5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4)①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说明阴极附近Fe(OH)3胶体胶粒浓度变大,胶粒向阴极发生了移动,说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②加入电解质(NH4)2SO4饱和溶液后,胶体发生聚沉生成了红褐色沉淀;③加入稀硫酸,开始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然后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④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1)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①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电泳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③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溶解
④渗析法“四翼”检测评价(四)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D.氯化铵不属于盐类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3.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这段描述中实际上涉及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  )
A.布朗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电泳 D.聚沉
4.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下层比上层咸
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10-9 m的微粒
C.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从颜色上能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5.将氯化铁溶液和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
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
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盐酸与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用品尝的方法即可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8.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人多的地方最好佩戴口罩。下列关于气溶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溶胶是一种胶体
B.气溶胶中的分散剂是空气
C.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
D.气溶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10.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可能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11.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12.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3.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 “纳米药物分子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酒精、蔗糖、冰醋酸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SiO2和Fe3O4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4)纳米级的Fe3O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
①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Cl3、________和H2O。
②Fe可以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得到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4.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而变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 Fe(OH)3 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 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 胶体
D.C区溶液中无 Fe3+
1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FeCl3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 mL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5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物理九年级 14.1电阻(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全安中学中考化学冲刺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