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八中期末)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黄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的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2.(2023河北廊坊期末)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①、②不燃烧,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B.对比①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比②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3.(2023河北滦州期中)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B.木柴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柴不是可燃物
C.消防员用水来灭火利用了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
D.关闭煤气灶的开关熄灭灶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隔离
4.(2023天津和平期末)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也燃烧
B.70 ℃热水的作用只是为锥形瓶提供热量
C.由白磷A与红磷C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由红磷C与白磷B的现象对比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5.利用如图实验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和④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以上不需要做的实验是③
C.对比②和④可得出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可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6.(2023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期末)用如图装置可以完成以下实验。
为探究燃烧条件,B处盛放木炭,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加热B处,观察现象;
步骤Ⅱ:……
步骤Ⅲ: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步骤Ⅳ: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用酒精灯加热B处,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步骤Ⅱ的操作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
B.步骤Ⅲ、Ⅳ观察到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步骤Ⅳ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步骤Ⅰ、Ⅳ观察到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二、实验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挤压左滴管后,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滴管并引燃镁条,反应现象是           。挤压左滴管,镁条也可燃烧。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             。
8.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英同学将二氧化锰粉末、水泥和水混合,制成棱长一厘米左右的小方块,晾干后置于装置A试管内的多孔隔板上,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缓缓打开旋塞,通入氧气6~7 s,观察到白磷没有燃烧。停止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水,待蒸馏水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立即通入氧气,观察到“鸟巢”中的白磷剧烈燃烧。
①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②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P2O5+6NaOH 2Na3PO4+3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D “白薯蔓”能够燃烧,是一种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应保持“火折子”与氧气接触;“火折子”中含有的硫黄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故“火折子”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吹气”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氧气的含量,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2.答案 B 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对比①②,可燃物的种类不同,红磷与氧气接触,白磷未与氧气接触,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对比②③,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对比①③,白磷、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均是可燃物,①不燃烧,③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3.答案 B 木柴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柴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4.答案 C 70 ℃热水使装置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因此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70 ℃热水不仅为锥形瓶提供热量,而且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白磷A燃烧,红磷C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C与白磷B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5.答案 C 由于①和④中有两个变量,故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③④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④对比可得出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需要做的实验是①;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使其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6.答案 C 步骤Ⅱ的操作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A说法正确;步骤Ⅲ(常温下,通入氧气,木炭没有燃烧)、Ⅳ(通入氧气后加热,木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说法正确;步骤Ⅳ中木炭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木炭的着火点,因此可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说法错误;步骤Ⅰ(通入氮气后加热,木炭不燃烧)、Ⅳ(通入氧气后加热,木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说法正确。
二、实验题
7.答案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双球管中产生气泡,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等)
解析 (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挤压右滴管,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有氧气生成,双球管中产生气泡;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并引燃,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挤压左滴管,镁条也可燃烧,证明镁条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及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等。
8.答案 (1)2H2O2 2H2O+O2↑ (2)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H2O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2)①实验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没有加热时,白磷不燃烧,加热后白磷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H2O。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03-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入学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