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2023-2024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图是发射的某一瞬间,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小袁和爸爸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过程,小袁认为画面中的树是运动的,你认为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火箭 B.地面
C.小袁自己 D.地面固定的发射塔
2.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v=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3.如图是甲、乙两车的s﹣t图象,已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甲、乙两车运动了8s后,之间的距离大于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可能是乙车的运动图像
B.图线a一定是甲车的运动图像
C.图线b可能是甲车的运动图像
D.图线c一定是乙车的运动图像
4.两个小球沿着东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碰撞,先后俯拍到两球的位置照片(方框为照片的边)如图所示,则(  )
A.B球静止,A球向东运动
B.A球向西运动,B球向东运动
C.A球和B球都向东运动,且B球的速度较小
D.A球和B球都向东运动,且A球的速度较小
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2s时,甲、乙两车相距70m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5
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电子时钟显示用时3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
②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0.03m/s
③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④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④ D.只有②③
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第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③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④第3s时甲在乙的后方
A.只有③④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④
8.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6s。则在限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上,因采用LED刹车灯的缘故,行车安全距离(指后方车辆为了避免与前方车辆发生意外碰撞而在行驶中与前车所保持的必要间隔距离)(  )
A.需增加72m B.可减少72m C.需增加20m D.可减少20m
9.如图(a)是停在高速公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的汽车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直线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遇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02m
C.汽车是在向测速仪靠近的
D.汽车的速度是70km/h
10.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如图所示是苏炳添(第五跑道)100m决赛跑出9.91s平亚洲纪录时两个时刻的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
B.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是运动的
C.苏炳添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9.91m/s
D.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
11.2021年东京奥运会,在世界嘱目的“飞人”大战百米赛跑半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83秒的惊人成绩排名第一,晋级决赛,刷新了新的亚洲纪录。表格中记录了苏炳添和辛比内跑到距离起点30m、60m、80m、100m处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0 60 80 100
苏炳添 3.73 6.29 8.03 9.83
辛比内 3.86 6.46 8.16 9.90
A.以辛比内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
B.终点裁判采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的方法确定他们运动的快慢
C.从30m处到60m处,辛比内比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大
D.观看电视转播的人,以画面中的观众为参照物,感觉屏幕内的苏炳添在运动
12.甲、乙同学在同一条平直的路面上同向前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
A.乙同学运动较快
B.开始运动时甲、乙同学相距0m
C.图中的a点表示甲、乙同学5s内运动的路程相同
D.6秒后,甲、乙同学相距2m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小王同学骑自行车经过不同路段有不同的速度。根据如图给出的路程﹣时间图象(s﹣t图象)信息可知:在A、B、C三段中速度最大的是    段(选填“A”、“B”或“C”),骑车人在A段的速度为    m/s,在C段的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14.如图所示为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小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15.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从10s到20s物体的速度为    m/s,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乙车的速度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m;
(2)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    ;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在4s~6s内甲比丙多运动的路程为    m。
17.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乙两名患者的心电图分别如图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乙的心率为70次/min,则甲的心率为    次/min。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
(1)该实验是根据    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AB=   s;vAB=   m/s。
(4)某同学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这样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19.如图1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图中CE段的距离为    cm,小球在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
(3)小球在    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如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中的选项字母)。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0.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8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求:(1)关于出行,你对王爷爷有什么忠告。
(2)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3)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1.从介休东站到太原南站的D2502次动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介休东 10:30 10:32 0 0
太谷西 10:54 10:56 22分钟 81千米
太原南 11:16 ... 44分钟 128千米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谷西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2.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他们所坐火车长为360m,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20m/s,如图所示。小马坐在火车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72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则:
(1)这条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析】A、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地面上的树与火箭的之间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以火箭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A正确;
BCD、树与地面、地面固定的发射塔、电视机前小袁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以地面、地面固定的发射塔、电视机前的小袁自己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故BCD错误。
故选:A。
2.【解析】A、由v=可知,因为速度是一定值,所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
BD、s与t的比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比值越大,表面物体运动得越快,故BD正确;
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增加几倍,时间也增大几倍,比值不变,故C错误。
故选:C。
3.【解析】
由图象可知,时间t=4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5m、2m、1m;由v= 可知,va>vb>vc;
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b、c,还可能是 a、c﹣﹣﹣﹣﹣﹣①
a、b、c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s=vt可知,t=8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0m、4m、2m;
此时a、b间的距离为sa﹣sb=10m﹣4m=6m>5m,
a、c间的距离为sa﹣sc=10m﹣2m=8m>5m,
b、c间的距离为sb﹣sc=4m﹣2m=2m<5m;
可见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c,﹣﹣﹣﹣﹣﹣②
综合①②可知,图线a一定是甲车的运动图像,图线b可能是乙的运动图像。
故选:B。
4.【解析】以建筑物为参照物,A、B、两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相对于建筑物而言,两球都向东运动,但A球的运动的距离大于B球运动的距离,由v=判断B球的速度较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解析】由图可知,甲、乙的图象为s﹣t图象,并且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则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丙的图象为v﹣t图象,随着时间的变化,其速度大小不变,则丙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A、由甲的s﹣t图象知,当t甲=2s时,s甲=8m,则甲车的速度v甲===4m/s,故A错误;
B、由乙的s﹣t图象知,当t乙=4s时,s乙=4m,则乙车的速度v乙===1m/s;
因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
则12s时甲、乙两车相距Δs=s甲′﹣s乙′=v甲t′﹣v乙t′=4m/s×12s﹣1m/s×12s=36m,故B错误;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v甲:v乙=4m/s:1m/s=4:1,故C错误;
D、由丙的v﹣t图象可知v丙=4m/s,则v乙:v丙=1m/s:4m/s=1:4,
已知s乙′:s丙′=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D。
6.【解析】①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分度值为2mm,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00cm﹣1.00cm=9.00cm,故①错误;
②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9.00cm,AB所用时间为t=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v===3.00cm/s=0.03m/s,故②正确;
③如果小车到达B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③正确;
④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因为运动过程中小车在C点的速度不为0,故④错误。
故选:D。
7.【解析】乙的s﹣t图像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像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①错误,③正确;
甲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0﹣4s甲的平均速度为:v′===2m/s,第3s时甲的路程为s1=v′t1=2m/s×3s=6m,故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A。
8.【解析】速度v=120km/h=120×=m/s,
由速度公式v=可知,
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s=vt=m/s×0.6s=20m。
故选:D。
9.【解析】A、P1、P2间的刻度值为9个格,时间长为1.8秒,所以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故A正确;
BCD、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1间是3个格,则时间为:t1=3×0.2s=0.6s
由v=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t1=×340m/s×0.6s=102m,故B正确;
发出超声波信号P2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2的时间为:t2=2×0.2s=0.4s,
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vt2=×340m/s×0.4s=68m;
由于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大于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所以汽车是在向测速仪靠近的,故C正确;
所以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Δs=s1﹣s2=102m﹣68m=34m;
汽车运行34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1n1的中点和P2n2的中点,其间有8.5小格,即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t=8.5×0.2s=1.7s;
故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v===20m/s=72km/h,故D错误。
故选:D。
10.【解析】AB、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相对于屏幕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故A正确,B错误;
C、苏炳添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10m/s,故C错误;
D、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11.【解析】A、以辛比内为参照物,苏炳添与辛比内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苏炳添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终点裁判采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长短的方法确定他们运动的快慢,故B错误;
C、从30m处到60m处,辛比内与苏炳添运动的路程相同,辛比内用时6.46s﹣3.86s=2.6s,苏炳添用时6.29s﹣3.73s=2.56s,根据v=可知,辛比内比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小,故C错误;
D、以画面中的观众为参照物,屏幕内的苏炳添与画面中的观众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观看电视转播的人感觉屏幕内的苏炳添在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2.【解析】
甲乙的s﹣t图像均为斜向上的直线,且甲、乙在同一条平直的路面上前进,说明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A、在前5s,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25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25m﹣10m=15m,可见,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短,则乙运动较慢,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开始运动时甲、乙两同学相距10m,故B错误;
C、图中的a点表示甲、乙同学在第5s时相遇,且5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5m、15m,即他们运动的路程不同,故C错误;
D、乙的速度为v乙===3m/s,在第5s到第6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乙′=3m/s×1s=3m,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0m﹣25m=5m,
则6秒时,甲、乙同学相距的距离为:Δs=s甲′﹣s乙′=5m﹣3m=2m,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解析】骑车人在A段的路程s=1000m,所用时间为50s,故骑车人在A段的速度vA===20m/s;
骑车人在B段的路程保持不变,故骑车人在B段静止;
骑车人在C段的路程中,从150s到250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C=2000m﹣1000m=1000m,平均速度vC===10m/s;
比较可知,在A、B、C三段中速度最大的是A段;
全程的平均速度v===8m/s。
故答案为:A;20;10;8。
14.【解析】由图知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则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由图知小车在前30s内通过的路程s=750m,
小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
v===25m/s。
故答案为:变速;25。
15.【解析】由图像可知,10s到20s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不动,所以这段时间的速度为0;
由图像可知,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
中间10s物体静止不动,
后20s通过的路程s′=200m﹣100m=100m,其速度v′===5m/s,
第20s﹣30s内通过的路程s″=v′t″=5m/s×10s=50m,
前30s通过的总路程s=100m+0m+50m=150m,
由图像可知,40s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s=200m,
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5m/s。
故答案为:0;150;5。
16.【解析】(1)左图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
右图是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丙两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右图知,当t乙=2s时,s乙=8m,则v乙===4m/s,
由右图知,当t丙=4s时,s丙=4m,则v丙===1m/s,
由v=可得,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v乙t=4m/s×10s=40m;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3)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大于丙的速度,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
在4s~6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甲′=v甲t′=4m/s×2s=8m,丙车运动的路程s丙′=v丙t′=1m/s×2s=2m,
则在4s~6s内甲比丙多运动的路程为s甲′﹣s丙′=8m﹣2m﹣6m。
故答案为:(1)4;40;(2)甲车和乙车;(3)向西运动;6。
17.【解析】(1)乙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是:=s/次;
由图乙可知,在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25mm,所以坐标纸移动的速度:v==mm/s;
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由图甲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s'=20mm;
由v=可知,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t′===s;
故甲的心率:=87.5次/min。
故答案为:87.5。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解析】(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的原理是v=,我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我们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如果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长,根据v=可知测量的速度会偏小;
(3)根据图可知sAB=5.0cm=0.05m,tAB=15:35:22﹣15:35:20=2s,
那么vAB===0.025m/s;
(4)某同学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这段时间不是小车在下半程的时间,所以用此时间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也不是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这样的做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小;(3)5.0;2;0.025;(4)不正确。
19.【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根据v=可知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CE间的距离为:
s=8.00cm﹣2.00cm=6.00cm=0.06m;
小球运动的时间t=2×0.2s=0.4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0.15m/s;
(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根据v=可知,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v﹣t图象是C图。
故答案为:(1)变速;(2)6.00;0.15m/s;(3)E、F;(4)C。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0.【解析】(1)为了安全出行,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
(2)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0.5h=30min,
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
(3)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0:31﹣9:11=1h20min=80min,
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180km/h。
答:(1)遵守交通规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2)在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
(3)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21.【解析】(1)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谷西站的时间t1=22min=h,
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谷西站的平均速度是:
v1==≈220.9km/h;
(2)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原南站的时间为:t2=44min=h,
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是:
v2==≈174.5km/h。
答:(1)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谷西站的平均速度是220.9km/h;
(2)列车由介休东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是174.5km/h。
22.【解析】(1)小马的速度等于火车的速度,即v=20m/s,
由v=可得,小马通过的路程(即为隧道长):
s隧道=vt=20m/s×72s=144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s′=s隧道+s车=1440m+360m=1800m,
由v=可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t′===90s。
答:(1)这条隧道有长度为144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90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综合练习 2023-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下一篇:2022-2023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1碳和碳的氧化物③(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