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阳明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0分)
1. 甲、乙两物体从左到右运动时的轨迹被频闪相机拍下相机每隔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影像,从两物体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来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这段运动路程中,乙所用的时间是
D. 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较小
2. 在讲解滑动摩擦力这节内容时,熊老师使用鞋刷做实验,他按下鞋刷并推动鞋刷运动时,刷毛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弯曲,处形变小于处形变,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处的刷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处刷毛受到的摩擦力
B. 鞋刷在向右运动
C. 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刷毛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D. 鞋刷各部分所受压力相同
3. 足球世界杯为我们贡献了赏心悦目的精彩比赛,如图是守门员扑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守门员扑住球时,守门员没有受到球的作用
B. 守门员扑住球时,力只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C. 球被脚踢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球有惯性
D.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4. 如图所示是无人机送货时的场景,无人机下方悬挂一个重物,通过四个螺旋桨的调节可实现无人机的各种运动和悬停,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细绳自重,则无人机在空中( )
A. 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C. 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D. 悬停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与无人机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 如图所示的各简单机械使所受重力同为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B.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不变 D.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变小
7. 车间工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物提起的高度,下列关于这个滑轮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了
B. 这个滑轮组能省距离
C. 这个滑轮组能省力
D. 这个滑轮组不仅能省力,还能省距离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 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 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C. 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逐渐变小
D. 吊车要设置支撑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工作时的稳定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一个瑰宝。“以卵击石”从力学的角度来看,鸡蛋受到的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头受到的力;“缚鸡之力”描述的是力的三要素中力的______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
10.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跑步时的情境,脚用力向后蹬地,人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小明加速跑的过程中他的惯性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如图所示的辣椒椒果朝天生长,故名“朝天椒”。椒果在结出后不断朝上生长的过程中,其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______ 。
12. 在如图所示的几个实例中,用增大支承面的方法提高稳定性的两个实例是______ 。甲中的铅笔所受重力大小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13.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指尖陀螺玩具,这种玩具中间为一轴承,两侧各有一飞叶,拨动飞叶时可以在手指上转动,陀螺中间的轴承里有钢珠,这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______ 的方式来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______,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15. 如图所示是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 通过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乌龟率先到达终点,则全程平均速度较大的是______ 。
16. 如图所示,撬起瓶盖的起瓶器是属于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其支点是图中______点。
17. 如图所示是工地中常见的重型卡车,装满货物的这种卡车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前方出现紧急情况,由于它的______ 大,从而惯性大,导致其______ 难以改变,所以很难刹停。
18. 一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当木箱受到了水平推力时,箱子未推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水平推力增大到时,箱子恰好匀速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
19. 在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记录了小车通过、、三处的时间,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电子表和______ 。
该实验设置斜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小车______ 。如果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______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若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保留位小数,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相比 ______ 选填“”“”或“”,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
20. 如图所示是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的过程。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甲中的______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______ 。
通过实验发现: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______ 有关。在物理学中,用______ 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对比图乙的情景,不选用木板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 ,比较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强和图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选填“”“”或“”。
21. 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的实验场景。
在此实验中,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 选填“直接”或“间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然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
在甲实验中,当木块的运动速度变大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华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如图丙,这种改进的好处______ 写一种即可。
22.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也是处于平衡状态,这个说法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可以尝试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第一次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就使杠杆水平平衡,所以他马上就得出了结论,他的做法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
另一小组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点处挂上个钩码每个,用弹簧测力计在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 。分析本次实验数据,你认为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______ 选填“是”“否”,请你猜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23. 南昌市城市一环线由洪都大道高架快速路、英雄大桥、昌九快速路枫生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朝阳大桥、九洲高架快速路组成,连接了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经开区、红谷滩新区等区域。一环线长度约。
若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走完一环线全程需要多少秒?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前用时,后用时,求该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合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24. 冬奥会双人滑冰项目中,中国运动员隋文静、韩聪,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凭借精彩的表演勇夺金牌。如图所示,是比赛中两位运动员在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托举动作。若隋文静的质量为,韩聪的质量为,双脚冰刀与水平冰面的接触总面积约为。求:取
此时韩聪举起隋文静的力?
隋文静、韩聪总的重力?
韩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5.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吊起质量为的箱子,动滑轮的重力为,箱子内被匀速竖直提升了,不计绳重和摩擦,取。
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求工人施加的拉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物体甲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乙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由图示可知,甲的运动时间,乙的运动时间,甲、乙的路程相同,,由可知,,故CD错误。
故选:。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如果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照相的时间间隔是,由图示照片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比较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
从而判断出哪个物体运动较快。
本题考查了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求物体的运动时间、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问题你,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当摩擦力越大时,力的效果越明显,刷毛发生的形变即刷毛的弯曲程度也越明显;所以处的刷毛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处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故A错误。
B、刷毛向左弯曲,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向左,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则鞋刷在向右运动,故B正确;
C、在摩擦作用效果下,较软的刷毛向左弯曲,说明了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故C错误。
D、处的刷毛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处刷毛受到的摩擦力,而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在粗糙程度相同时,的摩擦力大,压力大,故D错误。
故选:。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方向无法直接测量出来,因此可运用转换法,通过刷毛的弯曲程度和方向来间接的进行判断。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考查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有关因素和方向,属于中档题。
3.【答案】
【解析】解:、守门员扑住球时,给球一个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守门员受到球的作用,故A错误。
B、守门员扑住球时,对足球的作用力使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足球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故B。
C、球被脚踢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球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空气的阻力,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所以足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D。
故选:。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等,深入理解基本规律,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无人机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无人机匀速下降时,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重力等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故B错误;
C、无人机水平匀速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重物受力平衡,悬挂重物的细线不会偏离竖直方向,故C错误;
D、无人机悬停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与无人机对细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与辨别,掌握它们各自的四个因素,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动力臂约为阻力臂的倍,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B、由图可知,阻力臂约为动力臂的倍,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C、图中为定滑轮,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
D、图中为动滑轮,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
综上可知最小,故A符合题意。
故选:。
在不计摩擦、机械自重的理想状况下: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的大小;
滑轮组绳子末端的拉力。
此题主要是考查各种简单机械省力情况及省力的原理。
6.【答案】
【解析】解: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重力,此时压力和重力相等,因为木块的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体被缓慢推出,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可知,压强逐渐增大。
故选:。
在水平面上,压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而压强的大小受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影响,由接触面积的变化,再利用压强公式可求得压强的变化。
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此题中要先分析压力的变化,明确压力是不变的,再根据压力不变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判断出压强是增大的。
7.【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提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为;
A、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故A正确;
,绳子移动的距离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所以这个滑轮组不能省距离,故B错误;
C、由于不知道动滑轮的重力以及摩擦情况,所以无法确定这个滑轮组能否省力,故C错误;
D、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
由图可知,提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为;
根据求出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据此可知滑轮组是否省距离;
由于不知道动滑轮的重力以及摩擦情况,无法确定是否省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本题考查滑轮组中的相关计算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能确定提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A.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吊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由题知,吊车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根据可知动力减小,所以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故B错误、C正确;
D.吊车要设置支撑杆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支撑面,提高其工作时的稳定性,故D正确。
故选:。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是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
根据匀速吊起货物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化,动力臂不变,再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支持力的大小变化;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大支撑面;二是降低重心。
正确确定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吊车吊起货物时,确定变化量和不变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9.【答案】等于 大小
【解析】解:“以卵击石”,石头对鸡蛋有力的作用,鸡蛋对石头也有力的作用,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缚鸡之力”是指力气小,描述的是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等于;大小。
根据鸡蛋碰石头时,两物体相互作用,它们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本题考查相互作用力和力的三要素,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0.【答案】相互的 不变
【解析】解:脚用力向后蹬地,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人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地面施加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就不会变;故小明加速跑的过程中他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相互的;不变。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正确理解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变大 竖直向下
【解析】解:由题意知,椒果在开始结果并不断朝上生长的过程中,质量变大,根据可知,重力变大,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变大;竖直向下。
椒果在开始结果并不断朝上生长的过程中,质量变大,重力改变,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本题考查重力的概念和方向,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
12.【答案】乙、丙 等于
【解析】解:稳度与物体的重心,支撑面的底面积有关。在重心不变时,底面积越大越稳。
如图甲中,立在手指上的铅笔,这是在底面积很小,稳度很差,图乙中台灯有个大底座,丙中,下大、上小的茶壶这都是在重心不变时,通过增大地面积来提高稳度,使它们在使用时更加稳度;
甲图中铅笔静止受力平衡,重力与手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铅笔所受重力大小等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故答案为:乙、丙;等于。
根据提高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大支承面;二是降低重心来解答;
物体静止,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稳度和二力平衡的应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电风扇的底座很重,是为了降低重心,面积很大是为了增大地面积,使电风扇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13.【答案】滚动 减小
【解析】解:轴承内滚珠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故答案为:滚动;减小。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4.【答案】 西
【解析】解:甲图为图象,由图知,,
乙图为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则,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15.【答案】在相同时间内 乌龟
【解析】解: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乌龟运动的快。
故答案为:在相同时间内;乌龟。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
16.【答案】省力
【解析】解:
根据起瓶器的使用可知,支点是点,动力作用在手与起瓶器接触点,阻力作用在点,所以,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省力;。
根据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可判断杠杆的支点。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17.【答案】质量 运动状态
【解析】解;装满货物的重型卡车质量较大,惯性较大,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前方出现紧急情况,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所以很难刹停。
故答案为:质量;运动状态。
惯性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此题考查惯性,深入理解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关键,基础题目。
18.【答案】等于
【解析】解:木箱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箱子受到的水平推力,则箱子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推力,即为;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
故答案为:等于;。
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据此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19.【答案】 刻度尺 获得一定的速度 缓
【解析】解: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原理为,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和用电子表测量时间;
该实验设置斜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路程,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见,;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刻度尺;获得一定的速度;缓;;;。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原理为,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和用电子表测量时间;
斜面坡度如果太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会较快,不便于时间的测量;
根据图象读出上半段的距离,运用公式得到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结合图中信息,利用得到各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算出平均速度,测量过程中注意时间与路程的统一。
20.【答案】海绵的凹陷程度 、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 压强 木板受力形变不明显
【解析】解:根据转换法,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应该通过图甲中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比较、实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大小相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通过实验发现: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对比图乙的情景,不选用木板进行实验的原因是木板受力形变不明显;根据,因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故比较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强和图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故答案为:海绵的凹陷程度;、;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压强;木板受力形变不明显;。
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
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根据被压物质的形变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压面的材料相同且形变要明显;根据分析。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和压强公式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1.【答案】间接 变大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控制变量法 不变 不用匀速拉动长木板
【解析】解: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在此实验中,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然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
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测力计分度值为,示数为;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如图乙所示。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在甲实验中,当木块的运动速度变大时,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如图丙,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木块这种改进的好处:不用匀速拉动长木板。
故答案为:间接;变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控制变量法;不变;不用匀速拉动长木板。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根据测力计分度值读数;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根据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分析;
如图丙,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分析。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2.【答案】正确 右 错误 实验结论存在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否 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解析】解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由图甲知,杠杆的右端较高,所以接下来应将两端的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只有一次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种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不合理,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分度值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图丙中,设杠杆的重力为,力臂为,当杠杆平衡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由丁图可知,所以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此时。
故答案为:正确;右;错误;实验结论存在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否;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平衡时将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一般要进行多次测量,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明确测力计分度值和单位;
若支点不在杠杆中心,此时杠杆的平衡会受杠杆自重的影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与大小。
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操作与分析、杠杆的分类,关键是将实验操作原则及结论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3.【答案】解:根据可知,所需的时间为:;
汽车在整个过程中所用的总时间:,总路程:,
则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若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走完一环线全程需要秒;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前用时,后用时,该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约是,合。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时间的大小;
先求汽车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和所用的总时间,根据可求出平均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单位要统一,难度不大,熟悉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即可正确解题。
24.【答案】解;隋文静的重力,
韩聪举起隋文静的力;
韩聪的重力,
隋文静、韩聪总的重力;
韩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韩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韩聪举起隋文静的力为;
隋文静、韩聪总的重力为;
韩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解析】根据计算隋文静的重力,韩聪举起她的力等于重力;
根据计算韩聪的重力,从而求得两人的总重力;
韩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两人的总重力,根据计算韩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本题要求学生知道:物体所受的重力;静止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压强。属于基础题。
25.【答案】解:由图知,滑轮组有两股绳子承担物重,,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
箱子的重力:,
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施加的拉力:。
答: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工人施加的拉力为。
【解析】由图知,滑轮组有两股绳子承担物重,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利用速度公式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利用求箱子的重力,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施加的拉力:。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和速度、拉力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