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共11题)
人眼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用手拿一支铅笔,开始时手臂伸直,眼睛盯住铅笔,然后慢慢弯曲手臂,让铅笔逐渐靠近眼睛,这时你会发现,在某一位置,我们看到的铅笔由清晰开始变模糊。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
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变成了虚像,因而变得模糊
C.物距变小时,像就变大,因而变得模糊
D.物距变化时,焦距不变,像距就要发生变化,因而变得模糊
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
C.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如图所示,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如 成像一样。
A.照相机的镜头 B.投影仪的镜头 C.放大镜 D.平面镜
如图是物体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当物体 放在哪个位置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
A. B. C. D.
小明用凸透镜看窗外远处的景物的情景如图所示,小明看到的景物的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不成像
如图所示,“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投影仪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其中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凸透镜成像
C. 投影—小孔成像 D. 倒影—光的折射
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 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B.当 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 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移动到 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而 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那么在另一侧所成像的情况是
A. 端的像变细, 端的像变粗 B. 端的像变粗, 端的像变细
C. 、 端的像均变粗 D. 、 端的像均变细
二、填空题(共3题)
如图甲,是人的眼睛患上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在乙图中通过配带 镜加以矫正。
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是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 (填“实”或“虚”)的像。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放大镜中的像;③投影仪上的像;④平面镜成像;⑤照相机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 (填序号)。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分类。
(1) 凸透镜:中间 ,边缘 。
(2) 凹透镜:中间 ,边缘 。
如图甲所示,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光通过透镜后向主光轴靠拢。如图乙所示,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光通过透镜后离主光轴远去。请回答:
(1) 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
(2)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3)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4) 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 作用。
(2) 归纳:
填透镜的方法:已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应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i 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 主光轴,则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应填凸透镜。
ii 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 主光轴,则透镜对光线起到发散作用,应填凹透镜。
(3) 例:填上适合的透镜类型:
甲:
乙:
丙:
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上的微雕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1) 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案,小明应利用如图 所示的透镜中的 (填字母)进行观察。
(2) 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 。
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 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填字母)。
A.小于
B.大于 且小于
C.等于
D.大于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A
【解析】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时,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此过程中物距变化,而像距不变,据此即可解答。
物距变化时,若超出了眼睛的调节范围时,像就会因为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A正确;当物距变小到一定程度时,成的像不会因为变成虚像,而是因为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B错误;当观察物变近时,物距变小,像距不变,像不变,故B错误;物距变化时,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像距就要发生变化,像因为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D错误。
2. 【答案】A
【解析】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故A正确;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对于凹透镜,过焦点的光线不属于特殊光线,折射光线将远离主光轴,故C错;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D错。
3.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线,观察到较暗的物体,故B正确;
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用放大镜看地图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4. 【答案】B
5.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成倒立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 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而且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当物体 在 以外时,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 。
6. 【答案】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物距远远大于像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 【答案】B
【解析】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故B正确;
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而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8.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口,因为B瓶口是凸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9. 【答案】D
【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选:D。
10. 【答案】D
【解析】将物体放在 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故A错误;
将物体放在 的地方,即处于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故B错误;
当 时,物体处于 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物体从距凸透镜 移动到 的过程中,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此时的像应该变小,故D正确。
11. 【答案】A
二、填空题(共3题)
12. 【答案】近视;凹透
【解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甲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即在乙图中通过配带凹透镜加以矫正。
13. 【答案】实;倒立;虚
14. 【答案】①③⑤;②④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投影仪上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⑤照相机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可知: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②④。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5. 【答案】
(1) 厚;薄
(2) 薄;厚
16. 【答案】
(1) 折射
(2) 会聚
(3) 发散
(4) 不变
17. 【答案】
(1) 会聚;发散
(2) i 靠近
ii 远离
(3) 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18. 【答案】
(1) A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