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燃烧与灭火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6.1燃烧与灭火
一、单选题
1.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扑灭
B.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高楼失火乘电梯下楼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火区
2.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将蔗糖加入到水中蔗糖消失,因为蔗糖和水反应了
B.燃着的火柴放嘴里后立即闭嘴,无烫伤,因为唾液不支持燃烧,火很快熄灭
C.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D.若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使用了大功率的用电器
3.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多措并举护航COP15消防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安装电气火灾监测系统可有效退制电气火灾事故
B.场馆内配备的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
C.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4.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C.铁粉作食品保鲜剂,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少
5.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6.正月里,不少人点燃孔明灯,放飞心中梦想。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7.下列选项与“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
B.发现煤气泄露,先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
C.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酒精灯内酒精洒出导致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8.依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探究红磷燃烧所需的条件(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操作过程如下:①先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②停止通入N2,改通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①的a,b中均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C.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a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实验过程②的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红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9.通常所说的燃烧、缓慢氧化,它们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很慢
10.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面粉加工车间内可以吸烟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13.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粉等粉尘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4.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食醋有酸味 醋酸分子有酸味
B 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 溶液中存在不断运动的氯化氢分子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D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本实验中水的作用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16.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 .
(4)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原理相似.
(5)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0.9%,病人如因食盐摄入量不足,就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小轩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130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2.87g沉淀(已知NaCl+AgNO3═AgCl↓+NaNO3).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轩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否合格?
1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县广大居民积极响应号召,减少外出,外出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同时对房间做好消毒,保持通风等。
(1)由于疫情来袭突然,造成消毒剂短缺,许多家庭使用酒精来进行消毒。消毒时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汽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
①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②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三、实验题
18.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1)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实验B和实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
四、计算题
19.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此泡沫不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用含水质量为8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反应,可产生多少质量的氧气 (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20.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
21.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
②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③“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b.水分子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d.水分子数目减少
(2)蔗糖是储藏在某些植物中的糖,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C12H22O11),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操作a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②上述流程中物质M可能是 。
③蔗糖(C12H22O11)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为最简整数比),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如果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扑灭,故选项正确;
B、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正确;
C、因为高楼失火时为了防止火灾沿电气线路蔓延,一般用电设备都要断电,电梯停止运行;如果人乘在电梯内突然断电,既不能上,又不能下,那就更危险了;而且一般电梯间的防火性能也不能满足消防电梯的要求。所以,高楼失火不能乘电梯下楼,故选项不正确;
D、因为湿毛巾可以过滤一下有毒物质,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火区,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将蔗糖加入到水中蔗糖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扩散到了水分子中间去了,选项解释不正确;
B、燃着的火柴放嘴里后立即闭嘴,无烫伤,因为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解释不正确;
C、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选项解释正确;
D、若空气开关“跳闸”,不一定是使用了大功率的用电器,也可能发生了短路,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安装电气火灾监测系统可有效遏制电气火灾事故,以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说法正确;
B、干粉灭火器可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场馆内配备的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说法正确;
C、用水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D、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法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选项错误;
C、铁粉作食品保鲜剂,是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选项正确;
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多,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
5.A
【详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下面的火柴没达到着火点,所以不易燃烧。故选A。
6.D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详解】A、纸张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着火点,错误;
B、纸张不能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着火点,不是空气不充足,错误;
C、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于,一般不能被降低,错误;
D、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正确。
故选D。
7.B
【分析】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为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效果。
【详解】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现煤气泄露,先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是隔绝可燃物,防止起火,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为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内酒精洒出导致失火,用湿抹布盖灭,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过程①通入的是氮气,因氮气没有助燃性,所以a和b中红磷都不燃烧,无明显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过程②中,a和b都与氧气接触,但a 中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b中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b燃烧,a不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可知可燃物燃烧不但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对比实验过程②的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红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燃烧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不一定,如呼吸作用,故选项错误;
B.燃烧很剧烈,缓慢氧化不一定,如生锈,故选项错误;
C.两者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故选项正确;
D.燃烧很剧烈,很快,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C
【详解】A、面粉分散到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是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内禁止吸烟,故做法错误;
B、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浇水灭火,油会附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故做法错误;
C、火灾烟很大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而严防烟尘中毒,故做法正确;
D、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做法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故A正确。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故C错误。D.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燃烧和单质的概念,灭火原理等知识。
12.B
【详解】A、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3.C
【详解】A、面粉等粉尘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还需要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故A说法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错误;
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故C说法正确;
D、干粉灭火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水等物质,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食醋有酸味是因为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故选项解释错误。
B、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是因为空气中各分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15.(1)
(2)预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分析】(1)红磷和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本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预热,热水为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提供了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填:预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由于红磷和白磷都与氧气接触而且温度一样高,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所以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16. 乳化 煮沸 隔绝空气 过滤 合格
【详解】(1)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功能;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
(4)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
(5)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钠质量为x。
x=1.17g
所以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100%=0.9%,所以该生理盐水合格。
17.(1) 点燃可燃物(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过滤 吸附
【详解】(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明火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①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②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害气体。
18. C 4P+5O22P2O5 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详解】(1)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能够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19.(1)有氧气存在,氧气有助燃性;(2)8g
【详解】(1)实验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此泡沫不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有氧气,氧气助燃;(2)用含水质量为8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反应,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68 32
(1-83%)×100g x
68/(1-83%)×100g =32/x
x= 8g
答:略
20.(1)四;(2);(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详解】(1)根据 羟基磷灰石[Ca5(OH)(PO4)3]化学式可知,羟基磷灰石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可列式为;
(2)根据“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可知,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21.(1) 炷或油(或灯芯、或棉线) 升高 挥发(或蒸发) bcd
(2) 过滤 漏斗、烧杯、玻璃棒 活性炭(或木炭) 9:11 42.1%
【详解】(1)①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或油;
②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放热,因为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③a、水的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水分子受热不分解,说法错误;
b、分子永不停歇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c、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水分子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说明水分子数目减少,说法正确;
答案:bcd;
(2)①操作a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上述流程中物质M可以对糖汁脱色,说明物质M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该物质可能是活性炭;
③蔗糖(C12H22O11)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4.3 氧气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下一篇:山东省济南市2023年各地区中考数学模拟(二模)试题按题型难易度分层分类汇编(13套)-01选择题(基础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