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3.1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都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都可以无限溶解
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3.如图为Na2SO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②45℃时,使Na2SO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措施仅有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水3种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加入15g NaCl粉末并振荡,会出现浑浊
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0℃时,将质量都为m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降温到20℃时,现象如图乙。已知a、b两种固体分别是氯化钠或硝酸钾,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10 20 30 40 50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A.图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的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a固体是硝酸钾,b固体是氯化钠
D.据实验现象可知,克克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B.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乳化现象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D.用水可以区分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
B.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升高温度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
7.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
D.30℃时,要使质量均为60克的甲和乙溶解,需水量多的是乙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能得到氢气和氧气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所得液体温度降低
C.过滤可以将硬水变为软水
D.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尤其淡水资源很多
9.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10.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11.欲使任意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倒出一些溶液 D.再加入该溶质
1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汽油 D.冰块
13.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14.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A.冷水 B.热水
C.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
二、填空题
15.溶液的特征为 、 、混合物。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石灰水,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① ,② 。
16.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17.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向试管中加入 (填序号)固体,U型管内左侧液面升高。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氢氧化钙 D硝酸铵
图2: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从图中可以得出,铈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属于元素 (填“金属”或“非金属”、“稀有气体”)。
图3:通过白磷和红磷燃烧状况对比得出 。
图4甲: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实验现象是 。
乙: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补做实验,实验操作是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 。将稀盐酸全部注入D中,E中发生的现象是 ,可知CO2的性质是 。
三、实验题
18.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 。
(2)图示③中的错误改正后,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的温度变化范围?如果能测定,操作方法是 。(如果不能,此空不填)。
四、计算题
19.福尔马林是甲醛(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含量为35%至40% 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有腐蚀性,具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实验室用以浸制标本。某福尔马林溶液中碳元素含量14.4%,则该福尔马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
20.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的质量/g 55 60 65 67 67
(1)③中所得溶液是氯化钾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g氯化钾;
(3)请认真分析上表数据,计算2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五、综合应用题
21.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①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 。
②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 .
③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g.
(2)【设计提纯步骤】
①选取样品(95gKNO3和5gNaCl的混合物)
②配制8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 mL﹣1)
③降温至20℃
④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④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铬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 ,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 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 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可见溶液可能只含有一种溶质,也可能含有多种溶质,故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某种物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时就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错误。
2.C
【详解】由题中信息知,A. t2℃时,A、B、C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 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均全部溶解,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故B正确。C. t3℃时,取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B
【详解】①由图可知,温度低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②温度高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5℃时,通过升高温度、蒸发水分可以使晶体析出,但是40℃-45℃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阶段,降低温度,无晶体析出,故冷却降温,不一定能析出晶体,错误;
③20℃时,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溶质质量为:125g×20%=25g,溶剂质量为10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该温度下,向该溶液中继续加入36g-25g=11g氯化钠,即可达到饱和,故加入15g氯化钠,会出现浑浊,正确;
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正确。
故正确的是③④。
故选B。
4.C
【详解】A、50℃时,将质量都为m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均全部溶解,图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b溶液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乙中,a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b没有,a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36.0g,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a固体是硝酸钾,b固体是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50℃时,将质量都为m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均全部溶解,说明溶解的质量小于或等于37.0g;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36.0g,20℃时,a有晶体析出,b没有,则31.6克<m≤36.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糖水、汽水均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不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改变温度能继续溶解或者是一定温度下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T2℃将a点的甲溶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以利用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等方法,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交于一点,则说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未指明饱和溶液质量,无法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D
【详解】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等量的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g÷(40g+100g)×100%<40%;D. 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要使质量均为60克的甲需水量为100g,而3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60g乙溶解需要的水的量多于100g; 选D
8.A
【详解】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该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所得液体温度升高,故该项说法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无法使硬水软化,故该项说法错误;
D、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海洋水、陆地淡水、陆地咸水的形式储存,其中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总储水量的2.53%,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D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相关知识。
【详解】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A选项错误;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B选项错误;
C、倒出一些溶液,只能改变溶液的质量,溶解度并无改变,不饱和溶液依旧不饱和,故C选项错误;
D、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D选项正确。
【点睛】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一定可行的方法,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将溶液分为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截然相反,因此AB均不正确。
12.B
【分析】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A
【分析】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溶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食盐水中溶质只有食盐,海水中溶质有许多种,选项正确;
B.溶液是均一的,溶液上层的密度和下层的密度相同,选项错误;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混合物可能是溶液,选项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错误。
故选A。
14.D
【详解】A.油污不溶于水,只用水不能洗净,错误;
B.热水比冷水洗涤油污的效果好,但也不能洗净,错误;
C.餐具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而被水冲走,但温度较低时洗涤效果不是最好,错误;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温度较高时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更好,可以快速、彻底的洗净油污,洗涤效果最好,正确。故选D。
15. 均一性 稳定性 增加溶质 恒温蒸发溶剂
【分析】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概念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详解】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的特征为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但本题要求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只能采用增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6. 高锰酸钾; D; 降温.
【详解】(1)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是复合肥,故选D;
(3)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所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17. D 58 金属 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或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合理即可) 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将乙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或取反应后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燃烧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熄灭顺序答对即可得分)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两条性质答全即得分)
【详解】(1)图1:若U型管内左侧液面升高,说明瓶内空气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A、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瓶内空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不符合题意;
B、加入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瓶内空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溶于水,水温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
D、加入硝酸铵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空气遇冷收缩,瓶内空气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符合题意;
故选D。
图2: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58,原子序数=核电荷数=58,元素名称铈含有“钅”,应该属于金属元素,故填:58;金属;
图3: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或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合理即可),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或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合理即可);
图4甲: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白磷燃烧消耗氧气,U型管左侧的压强减少,所以左侧液面升到刻度1处,故填: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乙:①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②要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还是溶于水,需将乙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或取反应后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若软塑料瓶变瘪程度相同,表明二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若软塑料瓶更瘪,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故填:将乙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或取反应后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2)B装置适合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具有助燃性,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满;稀盐酸与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E中发生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填: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燃烧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8. 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能 未溶解前先测出水的温度,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再测一次温度,即可测出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详解】(1)温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温度,如果用于搅拌可能会打破温度计,故错误,应选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2)图示③中的错误改正后,上述实验能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的温度变化范围,操作方法是未溶解前先测出水的温度,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再测一次温度,即可测出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19.36%
【详解】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00%=36%。故填:36%
20.(1)不饱和
(2)17
(3)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知,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7g-50g=17g氯化钾,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2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4%
【详解】(1)根据④、⑤的数据可知,50g水在该温度下最多溶解67g-50g=17g溶质,③所得溶液还能溶解溶质,所以为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
(2)根据图示的实验数据可知,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7g-50g=17g溶质氯化钾;
(3)见答案。
21. 易溶 138 硝酸银 77.2 82% 利用20.2g与5g进行比较
【详解】(1)①由表二可知,20℃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36.0g,均大于10g,所以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易溶;
②根据表格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可画出其溶解度曲线;
③所绘制的曲线,找出KNO3曲线中横坐标为70时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为138,所以在70℃时KNO3的溶解度约为138g;
(2)①假设④中的晶体是纯净的KNO3,则所配制的溶液中不含NaCl,因此可滴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aCl,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NaCl,晶体④不是纯净的KNO3,反之晶体则是纯净的KNO3;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设在该温度下的56.2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得x=17.8g,则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95g-17.8g=77.2g;
③析出晶体中硝酸钾所占的比例,因此82%与95%进行比较。
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设在该温度下的56.2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得y=20.2g,则在20℃时,56.2g水中可以溶解氯化钠20.2g,大于5g,则实验中加入的5g氯化钠可以全部溶解。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1 运动的水分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下一篇:4.3 氧气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