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运动的水分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2.1 运动的水分子
一、单选题
1.自来水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库取水 B.反应沉淀
C.过滤沉淀 D.活性炭吸附
2.下列名称中有“水”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肥皂水 C.蒸馏水 D.自来水
3.大雪纷飞,腊梅飘香,在腊梅花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 B.纯净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软水
5.张伯礼院士疫情期间主持新冠肺炎的中药治疗研究,卓有成效。在如图所示的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熬制
C.箅(bi)渣取液 D.灌装保存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煤 C.蒸馏水 D.河水
7.下列关于硬水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③硬水不可以转化为软水 ④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变成了新的分子
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
二、填空题
9.(2011年山东烟台,22题)201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如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 方法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理 。
(4)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在右侧的空白处用图示或文字表示均可。
10.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氢气用作优质燃料,利用了氢气的 性;
②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③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④烧菜时,NaCl 溅到炉火上,火焰呈 色。
⑤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 H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⑥蜂蜜中的果糖(化学式为 C6H12O6)含有 种元素,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 。90g 果糖的物质的量为 mol,其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是 n×6.02×1023,则 n 的数字是 。
11.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氢气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因为 ;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因为 。
12.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走近花坛,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 ;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 。
三、实验题
13.如图是实验室过滤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图中仪器A的是 ,仪器B的是 ,B在过滤操作中,它的作用是 。
(2)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 ,漏斗中液面应 滤纸边缘。
(3)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 。出现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四、简答题
14.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溶剂为20L的钢瓶中 。
15.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做如图1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烧杯甲装入浓氨水,乙、丙盛放无色酚酞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乙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烧杯丙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3)图2实验与图1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4)【提出问题】图1实验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大烧杯中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无明显现象
② 取少量小烧杯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猜想 (填“1”或“2”)是正确的。
六、综合应用题
17.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含氮物质进入水中会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 (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 。
(4)水的用途:下列有关水在实验室中的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填字母)
A 保护集气瓶 B 防止空气污染 C 洗涤仪器 D 溶解粗盐中的泥沙
(5)水的净化:如图活性炭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有 (填字母)
A 消毒 B 过滤 C 吸附 D 降低硬度
(6)水既普通又宝贵,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说说在校园里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任写出一条)。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水库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反应沉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过滤沉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肥皂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肥皂,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自来水的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
3.C
【详解】大雪纷飞,腊梅飘香,在腊梅花附近就能闻到花香,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选C。
4.C
【详解】A. 生理盐水是水和氯化钠组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 纯净的空气是氮气和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C. 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D. 软水是水和一些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故选C。
5.C
【详解】A、冷水浸泡为浸泡的过程,不属于过滤,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熬制不属于过滤,故B不符合题意;
C、箅(bi)渣取液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故属于过滤,故C符合题意;
D、灌装保存不属于过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煤、赤铁矿石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详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煤中有碳和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C
【详解】①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①正确;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故②正确;
③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可以转化为软水,故③错误;
④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故 ④正确;
故选C。
8.D
【详解】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分子,故A错误;
在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也没有改变,故B错误;
在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隙发生了改变,D正确。故选D。
【点睛】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隙发生了改变。
9. 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加明矾或池底铺沙砾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加热煮沸或加漂白粉等(其他可在家中进行的合理方法均可) 在切去底部、倒置的饮料瓶中,由下至上依次加入手绢、细沙和小卵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详解】(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是因为: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故答案为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
(2)在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加明矾或池底铺沙砾等,故答案为加明矾(或池底铺沙砾等其他合理答案);
(3)在家中饮用自来水之前应该:加热煮沸或加漂白粉等,故答案为加热煮沸(或加漂白粉等其他在家进行的合理方法);
(4)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除去水中的杂质可以依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先除去大颗粒,再除去小颗粒的杂质,加入小卵石先除去大颗粒不溶性固体,加入的石英砂能除去小颗粒不溶性的固体,利用手绢可以起垫托作用。
10. 可燃 吸附 天然气 黄 MgH2+2H2O=Mg(OH)2+2H2↑ 3 O 0.5 6
【详解】①氢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净化水;
③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④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钠元素燃烧火焰呈黄色。
⑤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与H2O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2H2O=Mg(OH)2+2H2↑;
⑥果糖(化学式为C6H12O6)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质量分数=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越大,则质量分数越大,碳、氢、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为(12×6):(1×12):(16×6),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果酸的摩尔质量为12×6+1×12+16×6=180g/mol,90g 果糖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果酸分子个数为:6.02×1023×0.5=3.01×1023,其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是12×3.01×1023=n×6.02×1023,故得n=6。
11.(1)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氢气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
分子之间有间隔,3000L的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12.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详解】(1)走近花坛,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13. 烧杯 玻璃棒 引流 紧靠烧杯内壁 低于 重新过滤 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均可造成待过滤液体不经滤纸直接进入滤液;另外仪器不干净等
【详解】(1)图中仪器A的是烧杯,仪器B的是玻璃棒,在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漏斗中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3)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重新过滤;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均可造成待过滤液体不经滤纸直接进入滤液;另外仪器不干净等也可造成滤液浑浊。
14.(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详解】(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2)加压时,3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5.(1)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1)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是浓香的酒味能从深巷里飘出来,是酒精分子向空气中运动,故答案为:分子是运动的。
(2)
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距离,两种不同的分子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间的空隙内,使总体积小于二者的体积和,故答案为:分子间有距离(解释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间隙都可以,叙述合理即可)。
16.(1) 不断运动 对比
(2)BA
(3)节约药品,不污染空气
(4) 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 2
【详解】(1)一段时间后烧杯乙液体变红,说明甲中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乙,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烧杯丙的作用是作对比,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变色。
(2)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故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3)图2实验与图1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空气。
(4)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通过实验,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而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可知猜想2是正确的。
17. 物理 C 煮沸 D BC 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详解】(1)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反生的是物理变化;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含“氮”物质进入水中会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氮”元素;
(3)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死细菌,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4)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为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损坏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可预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故A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此实验中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B项错误;
C、水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所以可以用水来洗涤试管,故C项错误;
D、粗盐中的氯化钠可溶于水,而泥沙难溶于水,故D项正确;
答案:D;
(5)活性炭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所以活性炭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难溶性杂质,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BC;
(6)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下一篇:3.1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