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
(七) 跨学科试题
类型一 跨学科·语文
1.(2022重庆中考B卷)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栗 D.绳锯木断
2.(2023山东五莲期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
C.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红楼梦》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2022四川成都锦江一模)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作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放热,上层盏内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4.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烧制木炭的过程如图所示:
砍伐树木→晾干木材→放入窑中燃烧→密封窑口→冷却后从窑中取出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炭”属于 。
(2)木材放入窑中时要一层层呈“井”字形堆放,从燃烧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窑中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就封闭窑口使火焰熄灭,利用余热使木材继续炭化,其灭火原理是 。
(4)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竹炭纤维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类型二 跨学科·物理
5.(2022浙江杭州中考)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个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b
A.装置a中的气球先变瘪后膨胀
B.装置a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
C.装置b可测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D.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炭粉也可得出正确结果
7.(2023河北青县四中月考)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铁丝绒(由比头发丝还细的铁丝组成)连接到电路中后,闭合开关,发现铁丝绒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图是铁丝绒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绒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锥形瓶中水的作用是 。
(3)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4)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铁丝绒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与
有关。
类型三 跨学科·生物
8.(2023河南鹿邑月考)数十亿年来,地球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下表是远古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如把现代的人或动物放到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 (填“能”或“不能”)生存,原因是 。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其原因是 。
9.(2023浙江余姚期中)2022年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 000 m2 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 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如图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1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4C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被检测者空腹口服一粒14C尿素胶囊,静坐20 min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气完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
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催化尿素迅速水解成铵根离子和含14C的碳酸氢根,最终反应生成氨气(NH3)和含14C的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收集呼气标本并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放射性元素14C,便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等途径传染,其在水中也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4C是一种放射性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14C的核外电子数为 。
(2)文中含有14C元素的物质有 (任写两种)。
(3)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是 。
答案全解全析
1.C 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变化过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其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
3.(1)炷、油 (2)升高 挥发 (3)bcd
解析 (1)炷、油都属于可燃物。(2)油燃烧放热,上层盏内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4.(1)可燃物 (2)使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旺 (3)隔绝氧气(或空气) (4)6∶10∶5
解析 (1)炭能够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炭”属于可燃物。(2)木材放入窑中时要一层层呈“井”字形堆放,目的是使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旺。(3)窑中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就封闭窑口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4)根据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知其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5.A 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汽油燃烧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6.D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测得氧气含量。
7.(1)3Fe+2O2 Fe3O4 (2)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先膨胀后缩小 (4)可燃物接触面积
解析 (1)铁丝绒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2)锥形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铁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瓶内气压减小,气球缩小。
8.(1)不能 原始大气中含有有毒气体且不含有氧气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
解析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氧气逐渐增加。
9.温室效应 阳光 左
解析 减排二氧化碳能减缓温室效应加剧;实验应该在阳光下进行,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故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温度升高明显,其内压强大于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会出现水柱左移的现象。
10.(1)6 (2)14C尿素胶囊、含14C的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饭前、便后洗手(合理即可)
解析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C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为6。(2)由题干信息可知,14C尿素胶囊、含14C的二氧化碳都含有14C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