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化学中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丝绸刺绣 B. 手工剪纸 C. 玉柄雕琢 D. 烧制陶器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测溶液
C. 加热液体 D. 读液体体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D.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 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 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 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水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食醋的
在阳光较好的地方晾晒湿衣服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A. B. C. D.
6. 乙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如图为乙醇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 该反应中共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B. 、、、
C. 、、、 D. 、、、
8.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将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
D.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9.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的是 ( )
选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解性 还原性
单质 化合物 液氮 二氧化锰
化合物 有机物 氯化钠 碳酸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蔗糖溶液
A. B. C. D.
10. 将一定质量的粉加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质量与加入的粉质量可能相等
B. 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C. 若加入的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1. 年月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
空间站实验舱使用的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镓元素。金属镓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航天员通过航天食品摄入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
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脱水米饭
B.酱牛肉
C.冻干草莓
在人体中,钙元素属于 ______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______ 材料。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保护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2.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与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列举物质的一条用途: ______ 。
物质Ⅰ由 ______ 构成填化学用语。
写出与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海水中各物质的 ______ 不同,将水分离出来。
海水“晒盐”。通常采用 ______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
海水“制碱”。如图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使其中的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常见化肥除了氮肥,还有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
B.
C.
D.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4.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______ 。
实验室制取时,可用装置收集,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若要测量产生的体积,应将装置的 ______ 填“”或“”端与量筒连接。
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若要获得干燥的,可将发生装置与装置连接,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 填名称。
15. 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Ⅰ探究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______ 性。
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能与某些 ______ 发生反应填物质类别。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四中滴入浓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Ⅱ探究的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如图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假设杂质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______ 。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______ 。
求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没有用外焰加热,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比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就不是通过燃烧获得的,故A说法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因此元素种类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故C说法正确;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人类获取能量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离子的形成来分析;
C、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原子核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获取能量的途径、元素的概念、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以及原子核的构成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正确;
B.元素的质量分数,而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由此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而不是“”,故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C不正确;
D.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而不是“”,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
【解析】解:、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水接触,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水放置,是因为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故不符合题意;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不符合题意;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因为食醋显酸性,,食醋能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故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在阳光较好的地方晾晒湿衣服,是因为温度高,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6.【答案】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反应中的氧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说法错误。
故选:。
观察微观结构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解:、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且大量共存,但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8.【答案】
【解析】解:、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氯化钾的溶解度不一定比硝酸钾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含义是时,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则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液氮属于单质,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液氮属于单质,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蔗糖溶液属于溶液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答案】
【解析】解:、由金属活动性,将一定质量的粉加和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溶液反应,铁能与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每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份质量的铜,滤渣质量大于加入的粉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加入的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中溶质是、,含有的溶液呈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滤渣中一定有、,由于铁不能与反应,滤渣中一定没有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由金属活动性,将一定质量的粉加和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溶液反应,铁能与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原子 常量 金属
【解析】解:金属镓是金属单质,是由镓原子直接构成的。
、脱水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B、酱牛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冻干草莓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钙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书写为。
故答案为:原子;
;常量;
金属;。
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材料的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红棕色固体变黑色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置换反应
【解析】解:为氧化铁,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色;
为氢气,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为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为铁,是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红棕色固体变黑色;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置换反应。
根据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为氧化铁;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则是硫酸;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为水;、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一种,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和,则为一氧化碳,为铁,为二氧化碳;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为硫酸亚铁,为氢气,为氧气,完成相关的问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3.【答案】沸点 蒸发 引流
【解析】解: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因此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把滤液转移进过滤器中;
纯碱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因此属于复合肥的是、,故选AC。
故答案为:
沸点;
蒸发;
引流;


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
根据从粗盐中提取氯化钠的步骤进行分析;
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复合肥的定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纯碱的制取、结晶的原理、常见化肥的种类等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不大,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4.【答案】锥形瓶 密度比空气大 浓硫酸
【解析】解:标号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实验室制取时,可用装置收集,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氧气的体积,若要测量产生的体积,应将装置的端与量筒连接;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关闭活塞,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打开活塞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若要获得干燥的,可将发生装置与装置连接,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
锥形瓶;
密度比空气大;;
;;浓硫酸。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推测氧气的物理性质;根据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氧气的体积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答案】碱 盐 气球胀大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解,试管中上层清液又呈碱性,使溶液变红
【解析】解: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
实验二中,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实验三中,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实验三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四中滴入浓溶液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解,试管中上层清液又呈碱性,使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碱;
盐;;
气球胀大;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解,试管中上层清液又呈碱性,使溶液变红。
根据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来分析解答;
根据氯化镁和硫酸铜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来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来分析解答;
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来分析解答;
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来分析解答;根据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解使溶液呈碱性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
【解析】解: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原子个数分别为、、、、,生成物中、、、的原子个数分别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未知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所以个未知物分子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未知物的化学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设该孔雀石中的质量的质量为。


解得:
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
根据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北京市东城区近三年(2020-2023秋季学期)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结构与性质、实验题、流程(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