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一、选择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S B. Na2S C. SO2 D. H2SO4
2. 下列关于含氮元素物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NH3有刺激性气味 B. NO2能与水反应
C. 稀硝酸能用铝罐盛放 D. 浓硝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质量会减小
3. 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反应物可能为碳酸氢钠与盐酸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4. “猴鼓”起源于唐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B. 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
D. 古人用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共热的方法炼铜
5. 纸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某研究小组,利用硫酸铜、蒸馏水和滤纸制作电解液,用铜片与镁片作为电极材料(a或b),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为正极 B. 电流从a电极流向b电极
C. b电极表面产生气泡 D. 铜片做负极并不断溶解
6. 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用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
D. 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
7.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大量燃烧含硫化石燃料 B. 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
C.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 深挖填埋废旧塑料制品
8. 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晶体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C. 二氧化硅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 D. 陶瓷、玻璃和水泥均为硅酸盐材料
9. 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10. 室温下两种气态烷烃混合物,室温下其密度为 1.08g/L(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4L/mol), 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
C. 可能是甲烷和戊烷的混合物 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11.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能证明反应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每断裂键同时断裂键
B.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C.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D.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12. 一定条件下,将和投入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60%
C. 10s内的平均速率
D. a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1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发生水解
B 向酸性溶液中通入,溶液褪色 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中存在
D 将金属钠加入某市售酒精中,有气泡产生 该酒精含水
A. A B. B C. C D. D
14. 向一定质量的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硝酸,当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生成和气体(标况下)。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的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铜离子已完全沉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混合物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原稀硝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铜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溶液中溶质为,浓度为
D. 、与硝酸反应后剩余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影响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1)在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溶液 蒸馏水 催化剂 温度/℃
c(mol/L) V/mL V/mL
① 3 10 20 无 x
② 3 10 20 粉末 20
③ 3 15 y 粉末 20
(2)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①中x=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③中y=___________。
【实验过程及分析】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完成实验①~③,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4)实验①对应曲线___________(填“a”“b”或“c”)。
(5)曲线a对应实验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16. 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不同引起的,下图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①该反应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②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该反应中,每生成,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_kJ。
(2)某氢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均为石墨电极。
①b为原电池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若电池工作时消耗(标准状况)氢气,则理论上通过电流表的电量为___________C(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称为法拉第常数,值为)。
17. 丙烯酸乙酯()是一种食用香料,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所示。
(1)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化合物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丁醇是A的同系物。丁醇有___________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含有三个甲基的分子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丙烯酸乙酯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密度比水小 b.易溶于水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18.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制取镁、溴等化工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Ⅰ.粗盐精制
除去粗盐中、、等杂质离子时,粗盐溶解后加入沉淀剂:①过量的溶液;②过量的溶液;③过量的溶液。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适量的盐酸。
(1)加入沉淀剂的正确顺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2)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Ⅱ.海水提镁
(3)“沉镁”过程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由无水获得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Ⅲ.海水提溴
主要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4)向“吹出塔”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吹出。
(5)“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蒸馏塔”溶液中溴的浓度比“吹出塔”溶液中溴的浓度___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一、选择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S B. Na2S C. SO2 D. H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单质S中元素化合价为0价,可以得到电子变为-2价,也可以失去电子变为+4、+6价,因此S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
B.在Na2S中S为-2价,是S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能失去电子变为较高价态,因此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B符合题意;
C.在SO2中S为+4价,介于S元素的最低-2价和最高+6价之间,既可以得到电子变为低价态,也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高价态,因此SO2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在H2SO4中S元素化合价为+6价,是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能得到电子变为低价态,因此只有氧化性,而不具有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 下列关于含氮元素物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NH3有刺激性气味 B. NO2能与水反应
C. 稀硝酸能用铝罐盛放 D. 浓硝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质量会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
B.N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产生HNO3、NO,B正确;
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Al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不用铝罐盛放,C错误;
D.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若在敞口容器中放置,溶质HNO3挥发逸出,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因而溶液的质量也相应的会减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3. 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反应物可能为碳酸氢钠与盐酸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能量图知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即为吸热反应,A错误;
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与图像相符,B正确;
C.由图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
D.吸热反应不一定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例如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D错误;
故选B。
4. “猴鼓”起源于唐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B. 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
D. 古人用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共热的方法炼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蛋白质不耐高温,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故A错误;
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淀粉、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桐油是液态的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故C正确;
D.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铜和碳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古人用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共热的方法炼铜,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 纸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某研究小组,利用硫酸铜、蒸馏水和滤纸制作电解液,用铜片与镁片作为电极材料(a或b),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为正极 B. 电流从a电极流向b电极
C. b电极表面产生气泡 D. 铜片做负极并不断溶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材料为镁,是原电池的负极,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镁离子,a电极为铜,是原电池的正极,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
【详解】A.由分析可知,b电极材料为镁,是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原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a电极流向负极b电极,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铜,是原电池正极,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铜,是原电池的正极,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用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
D. 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的反应为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故A不符合题意;
B.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故C符合题意;
D.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是
A. 大量燃烧含硫化石燃料 B. 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
C.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 深挖填埋废旧塑料制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量燃烧含硫化石燃料会因排放二氧化硫而形成酸雨,所以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故A不符合题意;
B.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形成白色污染,所以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有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故C符合题意;
D.深挖填埋废旧塑料制品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危害农业生产,造成白色污染,所以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晶体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C. 二氧化硅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 D. 陶瓷、玻璃和水泥均为硅酸盐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硅属于半导体材料,即晶体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A正确;
B.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错误;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可用作生产光导纤维,C正确;
D.玻璃、水泥、陶瓷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硅酸盐材料,D正确;
故选B。
9. 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结构中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又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
B.由同系物定义知该物质既不是乙醇同系物也不是乙酸同系物,B错误;
C.和分子式均为C10H18O3但结构不同,即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结构中含有多个sp3杂化的碳原子(例与羟基相连的碳等),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
故选C。
10. 室温下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室温下其密度为 1.08g/L(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4L/mol), 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
C. 可能是甲烷和戊烷的混合物 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混合烃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08g/L×24L/mol=26g/mol,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6的烷烃是甲烷,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其他烷烃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
A.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甲烷,选项A正确;
B.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可能含有乙烷,也可能不含有乙烷,选项B错误;
C.戊烷不是气态烃,选项C错误;
D.乙烷与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不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能证明反应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每断裂键同时断裂键
B.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C.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D.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正反应氮气和氢气消耗比例为1:3,即每断裂键同时都断裂键不能说明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
B.没有起始量和变化量,、、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据,B错误;
C.恒容条件即气体总体积不变;又反应物的生成物均为气体,由质量守恒知气体总质量不变,即气体密度恒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
D.反应属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所以恒温恒容的时容器内压强不变即达到平衡,D正确;
故选D。
12. 一定条件下,将和投入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60%
C. 10s内的平均速率
D. a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5mol-2mol=3mol,结合反应可知生成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达到平衡时消耗3mol,则消耗1.5mol,的转化率=,故B错误;
C.10s内的平均速率,故C正确;
D.a点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速率满足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发生水解
B 向酸性溶液中通入,溶液褪色 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中存在
D 将金属钠加入某市售酒精中,有气泡产生 该酒精含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性条件下葡萄糖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则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共热,不可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无法判断淀粉是否发生水解,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共热反应生成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
D.乙醇也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则将金属钠加入某市售酒精中,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酒精含水,故D错误;
故选C。
14. 向一定质量的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硝酸,当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生成和气体(标况下)。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的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铜离子已完全沉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混合物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原稀硝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铜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溶液中溶质为,浓度为
D. 、与硝酸反应后剩余的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和组成的混合物中铜元素失去电子生成二价铜离子,硝酸中氮元素得到电子生成一氧化氮,又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1mol,即该过程共转移0.3mol电子;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1L,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0.5mol/L×1L=0.5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19.6g,其物质的量为19.6g÷98g/mol=0.2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2mol。
【详解】A.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x+2y=0.3,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2,联立方程解得x=0.1,y=0.05,则n(Cu):n(Cu2O)=0.1mol:0.05mol=2:1,A错误;
B.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n(NaNO3),由分析知 n(NO)=0.1mol,又根据Na元素可知n(NaNO3)=n(NaOH)=0.5mol/L×1L=0.5mol,所以n(HNO3)=n(NO)+n(NaNO3)=0.1mol+0.5mol=0.6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0.6mol÷0.25L=2.4mol/L,B错误;
C.由分析知铜离子刚好沉淀时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钠,且物质的量为0.5mol,又此时溶液总体积为1.25L(忽略体积变化),,则浓度为0.4mol/L ,C错误;
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Cu(NO3)2]=n(NaNO3),所以剩余n(HNO3)=n(NaNO3)-2n[Cu(NO3)2]=0.5mol-2×0.2mol=0.1mol,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影响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1)在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溶液 蒸馏水 催化剂 温度/℃
c(mol/L) V/mL V/mL
① 3 10 20 无 x
② 3 10 20 粉末 20
③ 3 15 y 粉末 20
(2)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①中x=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③中y=___________。
【实验过程及分析】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完成实验①~③,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4)实验①对应曲线___________(填“a”“b”或“c”)。
(5)曲线a对应实验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2H2O22H2O+O2↑
(2)20 (3) ①. H2O2溶液的浓度 ②. 15
(4)c (5) ①. ③ ②. 压强为p1时,t1≠t2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小问1详解】
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小问2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①和实验②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反应温度相等,则x为20,故答案为:20;
【小问3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溶液的总体积为30mL,由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③的总体积为30mL,则y= 30-15=15,故选a;
【小问4详解】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①没有使用催化剂,则相同时间内,实验①生成氧气的体积最小,所以由图可知,实验①对应曲线c,故选c;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压强为p1时,反应时间t1≠t2,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反应时间越少,则曲线a对应实验③,故答案为:③;压强为p1时,t1≠t2。
16. 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不同引起的,下图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①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②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该反应中,每生成,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_kJ。
(2)某氢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均为石墨电极。
①b为原电池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若电池工作时消耗(标准状况)氢气,则理论上通过电流表的电量为___________C(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称为法拉第常数,值为)。
【答案】(1) ①. 吸热 ②. 小于 ③. 90
(2) ①. B ②. H2-2e-+2OH-=2H2O ③. 1.93×10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破坏1mol氮气和1mol氧气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之和为946kJ+498kJ=1444kJ,生成2mol一氧化氮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2×632kJ=1264kJ,吸收的总能量比放出的总能量多,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生成2mol一氧化氮反应吸收的能量为1444kJ—1264kJ=180kJ;
①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②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小于;
③由分析可知,反应生成2mol一氧化氮反应吸收的能量为180kJ,则生成1mol一氧化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80kJ×=90kJ,故答案为:90;
【小问2详解】
由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则通入氢气的A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通入氧气的B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
①由分析可知,通入氧气的B极为正极,故答案为:B;
②由分析可知,氢气的A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答案为:H2-2e-+2OH-=2H2O;
③标准状况下224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氢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则氢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0.02mol,理论上通过电流表的电量为0.02mol×9.65×104C/mol=1.93×103C,故答案为:1.93×103。
17. 丙烯酸乙酯()是一种食用香料,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所示。
(1)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化合物B分子式为___________,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丁醇是A的同系物。丁醇有___________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含有三个甲基的分子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丙烯酸乙酯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密度比水小 b.易溶于水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1)CH2=CH2+Br2→CH2BrCH2Br
(2) ①. C3H4O2 ②. 羧基
(3)加成反应 (4) ①. 四 ②.
(5)
(6)acd
【解析】
【分析】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乙醇;烯醛氧化生成B稀酸,即CH2=CHCOOH;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即CH2=CH2+Br2→CH2BrCH2Br;
【小问2详解】
由分析知B为CH2=CHCOOH,即分子式为C3H4O2;含氧官能团为—COOH,即名称为羧基;
【小问3详解】
由分析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小问4详解】
分析知丁醇有 四种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含有三个甲基的结构简式为 ;
【小问5详解】
由分析和流程图知该反应为醇和羧酸发生的酯化反应,即;
小问6详解】
酯的密度比一般比水小,a正确;酯难溶于水,b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分子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故选acd。
18.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制取镁、溴等化工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Ⅰ.粗盐精制
除去粗盐中的、、等杂质离子时,粗盐溶解后加入沉淀剂:①过量的溶液;②过量的溶液;③过量的溶液。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适量的盐酸。
(1)加入沉淀剂的正确顺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2)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Ⅱ.海水提镁
(3)“沉镁”过程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由无水获得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Ⅲ.海水提溴
主要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4)向“吹出塔”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吹出。
(5)“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蒸馏塔”溶液中溴的浓度比“吹出塔”溶液中溴的浓度___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答案】(1)bc (2) ①. H++OH-=H2O ②. 2H++CO=H2O+CO2↑
(3) ①. 石灰乳 ②.
(4)Br2 (5)SO2+Br2+2H2O=H2SO4+2HBr
(6)高
【解析】
【分析】粗盐经加入沉淀剂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使钙离子、硫酸根离子、镁离子沉淀除杂得到精盐,再经过结晶得到NaCl固体;
海水中加入碱使Mg2+转变为Mg(OH)2沉淀经过滤,得到的Mg(OH)2加入盐酸得MgCl2溶液,MgCl2溶液经HCl氛围中蒸干得到无水MgCl,在经熔融电解得到Mg;
氯气氧化溴离子到溴单质,空气将溴吹出与二氧化硫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溴化氢,再和氯气反应生成溴单质,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Ca2+加入过量的Na2CO3进行沉淀;而Mg2+需要加入NaOH进行沉淀;需加入过量的BaCl2进行沉淀,但过量的BaCl2需要用Na2CO3进行除去,所以Na2CO3需要在BaCl2之后加入,而过量的Na2CO3和NaOH又需用盐酸进行除去,所以盐酸在最后加入,综上加入试剂的顺序为bc;
【小问2详解】
由1详解知加入适量盐酸会和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即H++OH-=H2O、2H++CO=H2O+CO2↑;
【小问3详解】
沉镁需要加入碱,考虑工业生产成本即加入试剂为石灰乳;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镁即;
【小问4详解】
向“吹出塔”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氧化生成的溴吹出,即Br2;
【小问5详解】
吸收塔中二氧化硫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即SO2+Br2+2H2O=H2SO4+2HBr;
【小问6详解】
经历反复的氧化再还原后又氧化是将溴进行富集,即“蒸馏塔”溶液中溴的浓度比“吹出塔”溶液中溴的浓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