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练习-1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练习-1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单选题
1.(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模拟预测)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操作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溶解性: 常温,向溶解足量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
B 非金属性: 常温,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
C 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 向盛有乙醇溶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溴丁烷和碎瓷片,微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溶液中
D 牺牲阳极法实验 向酸化的溶液形成的原电池的电极附近滴入溶液
A.A B.B C.C D.D
2.(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模拟预测)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Q同主族,且Q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X离子在同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沸点, B.Y的一种氧化物常作为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 D.电负性:
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一模)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年代,基态Y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与p能级电子总数相等,X原子与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之和与Z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W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Z
C.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大
D.原子半径:X> Y> Z> W
4.(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位于同一周期,Y和R位于同一主族,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B.X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为气体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分子中每个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
5.(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一模)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元素 X Y Z M
性质或结构信息 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含有的电子数都相等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氢化物为二元弱酸 基态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元素与Z元素的原子可构成直线形分子
B.Y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X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C.Z元素的二价阴离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D.将M的低价硝酸盐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有气体产生
6.(2022·黑龙江大庆·大庆中学校考二模)一种钠盐的结晶水合物的阴离子由短周期元素X、Y、Z组成,其结构如图。已知:Z为第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小于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X
B.是一种强还原剂,其固体溶于水可产生
C.Z原子的L层上有5个电子
D.该钠盐可能具有较强还原性
7.(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试剂a 试剂b 试剂c 实验目的
A 亚硫酸钠 98.3%浓硫酸 品红溶液 验证亚硫酸钠变质
B 大理石 浓硝酸 硅酸钠溶液 验证非金属性: N>C>Si
C 高锰酸钾 浓盐酸 紫色石蕊溶液 验证氯水的漂白性
D 浓氨水 生石灰 酚酞溶液 NH3·H2O是弱碱
A.A B.B C.C D.D
8.(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九中校考模拟预测)实验室研究某些气体的性质,可以用下图装置且过程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X Y Z 结论
A F2 NaCl溶液 淀粉KI溶液 氧化性F2>Cl2>I2
B Cl2 溴水溶液 NaOH溶液 氯气具有漂白性
C C2H4 酸性KMnO4溶液 Ca(OH)2溶液 乙烯被氧化生成CO2
D HCl Na2SiO3溶液 NaCl溶液 Cl的非金属性强于Si
A.A B.B C.C D.D
9.(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九中校考模拟预测)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同周期,Z单质可在一定条件下置换出Y单质,X、W同主族,且原子序数相差10,W单质可在一定条件下置换出X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单质的氧化性强于Y
B.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Y>Z>X
C.Z和W的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D.X和Y的化合物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0.(2021·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W>Y>Z
B.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W分别与X、Y、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只有一种
D.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
11.(2021·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模拟预测)一种常用的分析试剂A,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W、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所在的周期数1.5倍,Y元素的阴离子与He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X>Z>W>Y
B.XY3的催化氧化属于人工固氮
C.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原子半径大小:W>X>Z>Y
12.(2021·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第三周期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溶于水可得四种溶液,0.01mol/L四种溶液的pH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C.工业上可用电解X和W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制备X、W的单质
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7
13.(2021·黑龙江大庆·大庆中学校考模拟预测)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减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只有X、Y位于同一周期。这四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Y的氟化物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能用于漂白
14.(2021·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三模)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研究锂电池的科学家,一种用作锂电池电解液的锂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位于第三周期,X原子的电子数为Z原子的两倍,W、Z、Y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W>Z B.非金属性:X>Z>W
C.Y的氢化物可用于刻蚀玻璃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二、结构与性质
15.(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二模)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丰富,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
(1)卤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区,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溴原子的M能层电子排布式为 。
(2)基态氯原子核外有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其中单电子占据的轨道形状为 。
(3)下列物质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原子半径: F<C1<Br<I
B.第一电离能: F<Cl<Br<I
C.沸点:HCl<HBr<HI<HF
D.熔点: CaF2<CaCl2<CaBr2<CaI2
(4)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碘化钾溶液中溶解度却明显增大,这是由于发生I-+I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
(5)SiCl4发生水解的机理如图:
CCl4不能按照上述机理发生水解反应,原因是 。
(6)有“点缺陷”的NaCl 晶体可导电,其结构如图1所示。有人认为:高温下有“点缺陷”的NaCl晶体能导电,是因为Na+经过一个由3个Cl-组成的最小三角形窗孔(如图2所示),迁移到另一空位而造成的。已知晶胞参数a=564pm,粒子半径r(Na+ )=115pm,r(Cl-)=l67pm,计算内切圆半径r内的值并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 。(已知:≈1.414,≈1.732)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常温,向溶解足量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而结晶析出得到碳酸氢钠晶体,能实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
B.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常温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不能比较硫、硅的非金属性,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实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条件下,铁会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而干扰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Q同主族,且Q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则W为氧元素,Q为硫元素;X离子在同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则X为铝元素,所以Y为硅元素,Z为磷元素,以此解题。
【详解】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简单氢化物沸点:,A项正确;
B.的氧化物可以作光导纤维,项错误;
C.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越靠左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C项错误;
D.同周期越靠右电负性越大,则硅元素的电负性比磷弱,D项错误;
故选A。
3.C
【分析】X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年代,X为C;基态Y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与p能级电子总数相等,Y核外电子排布为:或,Y为O或Mg;X原子与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之和与Z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等,若Y为O,则Z价电子数位10,不存在,若Y为Mg,则Z的价电子数为6,Z为S,W为Cl,据此解答。
【详解】A.X、W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不溶于水,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则酸性:H2SO4>H2CO3,故B错误;
C.Y为Mg,其最外层为3s2,处于全满的较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故C正确;
D.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Y> Z> W> X,故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由题意可知X是C、Y是O、Z是F、R是S、W是Cl。
【详解】A.离子半径:,A错误;
B.Y为C,碳元素的氢化物即为烃类物质,各种状态均存在,B错误;
C.酸性:,但C项中没有说明是最高价氧化物,HClO的酸性小于,C错误;
D.是,分子中每个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含有的电子数都相等,则X为C,Y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Y为N,Z的氢化物为二元弱酸,则Z为S,M基态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则M为Fe。
【详解】A.C和S元素可以形成CS2分子,CS2分子为直线形分子,A正确;
B.C的氢化物有多种,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氢化物其沸点高于NH3,B错误;
C.硫酸根离子中中心原子S的价电子对数为4+0=4,无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C正确;
D.硝酸亚铁能被稀硝酸氧化,硝酸被还原生成NO,D正确;
故答案选B。
6.B
【分析】根据阴离子结构图,Y形成一个共价键,Y为H或ⅦA族元素,X形成两个共价键,位于ⅥA元素,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小于20,则X为O,Z位于第二周期,且Z形成4个共价键,该阴离子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因此推出Z为B,Y为H,据此分析;
【详解】A.三种元素中,B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大,故A错误;
B.NaZY4的化学式为NaBH4,其中H元素显-1价,与水中+1价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氢气,故B正确;
C.Z原子为B,L层上有3个电子,故C错误;
D.该盐中含有-O-O-键,应该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故D错误;
答案为B。
7.C
【详解】A.应使用70%的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Na2SO3+H2SO4=Na2SO4+SO2↑+H2O,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无法证明亚硫酸钠是否变质,故A错误;
B. 硝酸具有挥发性,能对碳酸与硅酸酸性的比较产生干扰,因此无法验证实验目的,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氯气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可验证氯水的漂白性,故C正确;
D. 只能说明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以及NH3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能说明NH3·H2O是弱碱,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不能比较氟气和氯气的氧化性,A错误;
B.溴水中存在溴离子、次溴酸根、溴单质,氯气与溴水中的还原性微粒反应,体现的都是氧化性,不是漂白性,B错误;
C.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氢氧化钙溶液中有沉淀产生,C正确;
D.酸性HCl强于H2SiO3,但是不能通过两者的酸性判断Cl的非金属性强于Si,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X、W同主族,且原子序数相差10,W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出X单质,则X为H元素、W为Na元素,发生的置换反应为2Na+2H2O=2NaOH+H2↑;Y、Z同周期,Z单质可在一定条件下置换出Y单质,则Y可能为N(或O)、Z为O(或F),发生的常见置换反应为4NH3+3O22N2+6H2O(或2F2+2H2O=4HF+O2),据此作答。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Y、Z同周期,Y的原子序数小于Z,Z单质的氧化性强于Y,A项正确;
B.根据“层多径大、序大径小”,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Y>Z>W>X,B项错误;
C.若Z为O,O与Na形成的Na2O、Na2O2溶于水形成的NaOH溶液呈碱性,若Z为F,F与Na形成的NaF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
D.若Y为N,N与H形成的N2H4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形成的NH3中只含极性键,若Y为O,O与H形成的H2O2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形成的H2O中只含极性键,D项正确;
答案选B。
10.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X为Na元素;根据结构,W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11,则W为O元素;Y最外层有4个电子,原子序数大于11,则Y为Si元素;W的核外电子数为8,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Z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能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符合题意。根据上述分析,W为O元素,X为Na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O>Cl>Si,即W>Z>Y,故A错误;
B.根据M的结构可知,阴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是其中的2个O各自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化合物M中的O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O与Na能够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2种,O和Cl能形成Cl2O、ClO2等多种氧化物,故C错误;
D.X为Na元素,Y为Si元素,钠为熔点较低的金属晶体,硅为共价晶体,熔点高于钠,即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1.D
【分析】W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所在的周期数1.5倍,则W应为第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为B元素;Y元素的阴离子与He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且Y能形成一个共价键,所以Y为H元素,X可以和4个H元素形成+1价阳离子,且与B同周期,则X为N元素;Z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与B、N同周期,则为F元素。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F的非金属性最强,即Z最强,A错误;
B.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NH3的催化氧化生成NO,N元素由一种化合态转化为另一种化合态,不属于人工固氮,B错误;
C.H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没有达到8电子,C错误;
D.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B>N>F>H,即W>X>Z>Y,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C
【分析】第三周期元素中,X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pH为12,氢氧根浓度为0.01mol/L,故为一元强碱,则X为Na;Y、W、Z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pH均小于7,均为酸,W最高价含氧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故为一元强酸,则W为Cl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中,Z对应的酸性比W的强、Y对应的酸性比W的弱,而原子半径Y>Z>Cl,硅酸不溶于水,故Z为S元素,Y为P元素,以此解答。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P3->S2->Cl->Na+,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Y,故A错误;
B.电负性:PC.工业上可用电解Na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Cl的水溶液,来制备单质Na和Cl2,故C正确;
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磷酸,恰好中和生成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水解,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13.C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减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只有X、Y位于同一周期,所以Z只能是H。由四种元素形成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W最外层含有2个电子,Z形成1个共价键,最外层只能含有1个电子,X形成2个共价键,最外层应该含有6个电子,Y形成4个共价键,但由于阴离子带2个负电荷,所以Y的化合价是+3价,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W为Mg,X为O,Y为B,Z为H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Mg,X为O,Y为B,Z为H元素。
A.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X>W,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B<O,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X,故B正确;
C.Y的氟化物是BF3,B原子最外层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该物质含有过氧键,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可能用于漂白,故D正确;
故选C。
14.B
【分析】据图可知X可以形成6个共价键,X原子的电子数为Z原子的两倍,则原子序数为偶数,且位于第三周期,所以为S元素,则Z为O元素;W、Z、Y位于同一周期,Y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则Y为F元素,整个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W为N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S>N>O,即X>W>Z,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O>N>S,即Z>W>X,故B错误;
C.Y为F元素,其氢化物为HF,可以与SiO2反应从而刻蚀玻璃,故C正确;
D.X为S元素,其+4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3为弱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5.(1) p F 3s23p63dl0
(2) 17 哑铃形
(3)AC
(4)直线形
(5)C只有两个能层,L层没有d轨道,不能接受孤对电子形成sp3d的中间过程
(6)63pm不正确
【解析】(1)
卤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2np5,电子最后填入的是np轨道,故在p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弱,故电负性最强的是:F;溴原子的M能层排满,共18个电子,故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l0;
(2)
氯原子核外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共17种;氯原子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5,单电子占据的为3p轨道,哑铃形;
(3)
A.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 F<C1<Br<I,A正确;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第一电离能: F>Cl>Br>I,B错误;
C. 四种分子均为分子晶体,HF中存在氢键,沸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故沸点:HCl<HBr<HI<HF,C正确;
D. 四种物质均为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半径:F-CaCl2>CaBr2>CaI2,D错误;
故选AC。
(4)
的中心原子为I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VSEPR模型为三角双锥形,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3,空间呈最大角度分布,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5)
从图中可以看出,Si原子有3d轨道,能形成sp3d杂化,C只有两个能层,L层没有d轨道,不能接受孤对电子形成sp3d的中间过程;
(6)
由氯化钠晶胞可知,两个氯离子之间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故,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高的三分之二,故,故;钠离子半径大于,无法穿过,故观点不正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1 空气同步练习(无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下一篇: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练习-16有机合成的综合应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