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5化学方程式②
一、单选题
1.(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制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B.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中生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2.(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已知硫化氢(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H2S的可燃性 B.表示硫化氢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加水
C.生成的SO2可以直接排入空气 D.硫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
3.(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中的燃料为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后的产物均属于氧化物
D.丙烷燃烧放出热量
4.(2022秋·北京丰台·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甲分子中有三个氯原子 B.乙的化学式是H2
C.在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4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二氧化氯(ClO2)是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浓度高时易爆炸,常用作灭菌消毒剂。实验室可用氯酸钾(KClO3)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备ClO2,反应原理为:3KClO3+3H2SO4=2ClO2↑+HClO4+H2O+3K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性气味”属于化学性质
B.可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ClO2气体
C.KClO3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化到ClO2中
D.制取ClO2时需要防止浓度过高引起爆炸
6.(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N2 + 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4∶15
7.(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 B.CO +O2CO2
C.S + O2SO2 D.Mg +O2MgO2
8.(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是氧气 B.与试管1连接的是电源负极
C.生成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9.(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制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46 g甲酸完全分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2 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0.(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火种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为单质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C.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丙烷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11.(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科学家成功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B.甲和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中各元素质量比为3:8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2.(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O2 B.SO2 C.NO2 D.N2
13.(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硅的生产流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X,则X为
A.SiC B.CO C.CO2 D.O2
14.(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 H2O2H2O + O2↑
B.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15.(2022秋·北京·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 +4HCl(浓) = MnCl2 + Cl2↑ + 2X,则 X 的化学式是
A.O2 B.H2 C.H2O D.H2O2
16.(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7.(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8.(2022秋·北京丰台·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氢氟酸(HF)蚀刻玻璃,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X↑+2H2O,物质X为
A.SiO B.SiF4 C.SiF D.F2
19.(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将在北京举行冬奥会。火炬中的燃料X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是
A.C2H4 B.C2H6 C.C3H6 D.C3H8
20.(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酸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H2↑+CO2↑。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则氢原子的个数不变;错误;
B、由图可知,乙物质为二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所以二者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
根据方程式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2):(12+16×2)=1:22;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硫化氢具有可燃性,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A说法正确;
B、由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该反应表示硫化氢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B说法错误;
C、生成的SO2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入空气,故C说法错误;
D、硫化氢由硫化氢分子构成的,一个硫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
3.B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丙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每1个丙烷分子与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4个水分子和3个二氧化碳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反应后的产物均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会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SiHCl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硅原子、1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构成,故一个甲分子中有三个氯原子,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2:28=1:14,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A错。
B、二氧化氯(ClO2)易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B错。
C、实验室可用氯酸钾(KClO3)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备ClO2,反应原理为:3KClO3+3H2SO4=2ClO2↑+HClO4+H2O+3KHSO4。从原理中可以看出KClO3中的氯元素一部分转化到ClO2中,一部分转化到HClO4中。C错。
D、二氧化氯(ClO2)是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浓度高时易爆炸,所以制取ClO2时需要防止浓度过高引起爆炸。D正确。
故选D。
【点睛】
6.D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4×2):(2×30) =7:15,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碳和氧气在点燃前的那个生成二氧化碳,选项中缺少反应条件,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氧原子,反应没有配平,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化学式书写错误,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连接的是电源负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可知,生成H2和O2的质量比为(2×2):32=1:8,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由甲酸的化学式可知,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1:1,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乙为二氧化碳,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16×2)=3:8,选项错误;
C、46 g甲酸完全分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46g××100%=2g,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与种类相同,则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选项错误,故选C。
10.D
【分析】由图可知,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乙为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不符合题意;
C、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不符合题意;
B、甲为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丁为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D。
13.B
【详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硅原子,生成物还需要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都包含在2X中,则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X是CO;
答案:B。
14.C
【详解】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为,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题中的泡沫指氧气,氧气有助燃性,不能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只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若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仍然会缓慢分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改变。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已知物质中有:1个锰原子,、4个氯原子,故2X中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每个X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化学式为:H2O,故选C。
16.B
【详解】A、该反应可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2):32=7:4,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7.D
【详解】A、该方程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A错误;
B、该反应中,反应前是氧分子和碳原子,反应后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种类改变,但是原子种类不变。B错误;
C、每2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2):(16×2)=24:32=3:4。C错误;
D、根据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和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2。D正确。
故选D。
18.B
【详解】在化学反应SiO2 +4HF =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故选B。
19.D
【详解】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C3H8,故选D。
20.B
【详解】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正确的叙述;
B.根据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1,原选项是错误的叙述,;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的叙述;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