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鲁科版)2023-2024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复习物理试题精编卷(一)(含答案解析)



(五四制鲁科版)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复习物理试题精编卷(一)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23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期末)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8 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5 m/s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 kg
2.(2021山东招远期末)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3.【安全与健康】【新独家原创】为了行车安全,切勿酒驾。如图为交警夜查酒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色马甲能反射所有色光
B.交警手中的荧光棒属于光源
C.灯光射到交警身上穿的反光马甲上,光会发生折射
D.患近视眼的驾驶员需要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4.(2023山东淄博张店五中期末)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 cm
B.如图乙所示,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入度数合适的近视镜片,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 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
5.(2022山东济南莱芜期中)海洋中的鲸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C.“尖叫声”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D.“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
6.(2023山东烟台蓬莱期中)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有质量,运动的物体没有质量
B.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
D.1 kg铁的质量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
7.(2023山东高青期中改编)(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运动1.5 s通过的距离是3 m
C.A物体做变速运动
D.vA>v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8.(2022山东泰安期中)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山东东营实验中学月考)唐诗《枫桥夜泊》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一句。“钟声”是由僧人撞击钟使其    产生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10.【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山东淄博张店五中期末)用冰取火,绝不是天方夜谭,南极考察团在失去火种的情况下,将身边易得的冰块磨成中间比边缘    (选填“厚”或“薄”)的形状,这种形状的透镜对光有    作用。
11.【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 上海闵行期末)容积为7×10-2 m3的水缸放置在室外,缸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    kg。当气温骤降至0 ℃以下时水结成冰,缸被“冻裂”,如图所示,冰的质量为    kg,“冻裂”的主要原因是水结成冰后,体积    。(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2.(2022山东淄博张店期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13.【安全与健康】(2023山东东平期中)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不能贸然下水游泳。如图所示,A为水底的物体,A'是岸边的人看到的物体A的像。请你在图中作出过O点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4.(2023山东招远期末)(10分)如图所示,在表演“浇不灭的蜡烛”的魔术时,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竖放一根蜡烛,玻璃板后有一玻璃杯,点燃蜡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在杯中燃烧”,向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会看到“杯中燃烧的蜡烛没有被水浇灭”。
(1)该魔术主要利用了    (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较    (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表演,现象更明显。
(2)杯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形成的    (选填“正”或“倒”)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与实际蜡烛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5.(8分)小刚选择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所需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蜡烛、    、火柴等。
(2)他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然后将点燃的蜡烛由远及近向透镜移动。当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通过实验他发现:当蜡烛在       范围内移动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若从光屏位置通过透镜向物体方向看去,可观察到正立的像。
(4)如果换一个焦距是15 cm的凸透镜做实验,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         。
16.(2023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期末)(6分)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 g。
(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    g/cm3。
五、综合应用题(共19分)
17.【新素材·现代科技】[含评分细则](2023山东烟台期末)(9分)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所示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 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s1=50 m处开始减速,经t1=4 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边界,然后再以5 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s2=25 m的ETC收费岛,车长s3=5 m。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s;
(2)汽车完全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18.[含评分细则](2023山东东平东原实验学校期末)(10分)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100 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与水的总质量为400 g;现先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与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 880 g,然后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 980 g,ρ水=1.0×103 kg/m3,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答案全解全析
1.A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 cm左右,故A符合实际;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在1 min=60 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男子百米世界纪录所对应的速度略大于10 m/s,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速度不可能大于10 m/s,一般在7 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 g=0.2 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2.A 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正确;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
关键点拨 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乙两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得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3.B 黄色马甲只能反射黄光,灯光照射到马甲上时,马甲会将光反射回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故A、C错误;荧光棒本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故B正确;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故D错误。
4.D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 cm-30.0 cm=10.0 cm,故A正确。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的光屏在二倍焦距处,若要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后移,即所选镜片应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正确。将蜡烛移至30 cm处,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将蜡烛移至45 cm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5.A “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故A正确,B错误;“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故C、D错误。
6.C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静止的物体有质量,运动的物体也有质量,故A错误;水银常温下是液体,但密度大于铁铝等很多固体,因而固体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一块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大于冰,而质量与状态无关,保持不变,因而体积变小,故C正确;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质量表示,1 kg铁和1 kg棉花质量相等,故D错误。
7.ABD 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由v=可知,B物体的速度vB===2 m/s,1.5 s通过的距离s=vBt=2 m/s×1.5 s=3 m,故B正确;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A=3 m/s,所以vA>vB,故C错误,D正确。
易错警示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s-t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8.答案 2.40
解析 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端与2.00 cm对齐,木块右端与4.40 cm对齐,故木块的长度为4.40 cm-2.00 cm=2.40 cm。
9.答案 振动 音色
解析 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人们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钟声的音色来判定的。
10. 答案 厚 会聚
解析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从而将可燃物引燃,所以到南极探险的工作者若失去了火种,他们可以把冰块磨成凸透镜来取火,即冰块中间要比边缘厚。
11.答案 70 70 变大
解析 由题意可得,V水=V缸=7×10-2 m3,根据ρ=可得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 kg/m3×7×10-2 m3=70 kg;水全部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冰的质量是70 kg;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ρ=可知,缸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关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
12.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分别作物体AB两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并标上箭头即得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3.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水底的物体A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A'点,连接眼睛与O点即折射光线,连接A、O即入射光线。
点拨 此题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所以夏天当你站在水池边,看着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发生危险。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14.答案 (1)平面镜 暗 (2)正 虚 相等
解析 (1)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以该魔术主要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2)蜡烛通过玻璃板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15.答案 (1)光屏 (2)缩小 (3)距离透镜小于10 cm (4)大于15 cm且小于30 cm
解析 (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实像需要成在光屏上,因此所需的器材中应有光屏。(2)当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 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像时,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10 cm,光屏上承接不到像,从光屏位置透过凸透镜在蜡烛的同侧可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4)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15 cm且小于30 cm。
16.答案 (1)122 (2)60 (4)0.8
解析 (1)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100 g+20 g+2 g=122 g。(2)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液体的体积V=60 mL=60 cm3。(4)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122 g-74 g=48 g,液体的密度ρ===0.8 g/cm3。
17.解析 (1)汽车在高速路上的速度v高速=25 m/s=90 km/h,所用时间t高速=20 min= h(1分)
由v=可得,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s=v高速t高速=90 km/h× h=30 km(2分)
(2)由题知,汽车以5 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的路程s'=s2+s3=25 m+5 m=30 m(1分)
由v=可得,汽车通过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6 s(2分)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总路程s全=s1+s2+s3=50 m+25 m+5 m=80 m(1分)
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总时间
t全=t1+t2=4 s+6 s=10 s,
则通过收费站的平均速度v===8 m/s(2分)
18.解析 (1)瓶内装满水时,瓶内水的质量
m水= m2- m1=400 g-100 g=300 g(1分)
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1 g/cm3
由ρ=可知,瓶内水的体积V水===300 cm3(2分)
由于瓶子装满了水,所以空瓶容积
V=V水=300 cm3(1分)
(2)金属颗粒的质量
m金= m3- m1=1 880 g-100 g=1 780 g(1分)
(3)瓶中装了金属颗粒后再装满水,此时瓶内水的质量
m水'= m4- m3=1 980 g-1 880 g=100 g(1分)
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100 cm3(1分)
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V-V水'=300 cm3-100 cm3=200 cm3(1分)
金属颗粒的密度ρ===8.9 g/cm3(2分)
关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空瓶子的容积等于空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2023-2024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复习物理试题精编卷(一)(含答案解析)

下一篇: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专项练习(八)科学探究(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