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勤于总结、善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总结中,不合理的是( )
A. 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
B. 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C.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带正电、集中了原子大部分质量
D. 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
B. 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
D. 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成本很低
3.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
B.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
C. 铁、锌、镁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D. 烹调食物时加入过多的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
4. 如图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B. 在该结构示意图中
C. 是金属元素
D. 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都具有甜味
B. 油脂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组成和结构也相同
C. 碘酒可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D. 油脂和淀粉都属于糖类
6. 下列描述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施用草木灰既能改良酸性土壤又能增加肥效
B. 用钢丝球擦洗铝制炊具表面的污渍和氧化膜
C. 走进社区福利院清理垃圾,采用焚烧法处理
D. 生活中给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干燥氧气 D. 测定溶液
8. 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 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 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和中的“”都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A. B. C. D.
10. 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如图为制备液体燃料中物质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化学式
B. 该转化可以实现降低大气中的浓度的同时产生
C. 反应消耗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D. 生成和的质量比为:
11. 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电光源 B.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烧碱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D.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现有平板电视显示屏工厂生产过程中丢弃废玻璃粉末含、、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资料: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化学性质稳定,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在存在的条件下,两种物质能反应。
资料:容易被空气中的氧化。
资料: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为提高中硫酸的反应效率,可采用的具体措施有 ______ 。写一种即可
将中所得溶液在氮气环境中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______ 。
请补充完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14. 是一种重要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______ 结晶。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这一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_____ 因素有关。酒精属于 ______ 选填“有机物”、“无机物”。
用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生理盐水,主要步骤为计算、 ______ 、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配制中需称取 ______ 的固体。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和
制得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碳酸钠,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还可能含有未反应的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检验是否存在氯化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 ______ ,若有 ______ 产生说明存在氯化钠。
若要测定制得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克样品,加水溶解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克,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写出过程。
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______ 。
A.沉淀未洗涤干净
B.过滤后固体未完全干燥就称量
C.过滤时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D.滤纸破损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步骤。葡萄汁中的多糖在酵母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生成酒精等物质。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二氧化硫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在低温环境下,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对酿酒葡萄进行预处理,经过周的储藏,酿酒葡萄的腐烂率如图所示。
葡萄酒生产步骤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 。
在时,酿酒葡萄储存一周时,腐烂率最高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未添加
B.低浓度
C.高浓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葡萄计发酵时最好隔绝空气
B.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应控制用量
C.用高浓度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一定小于低浓度处理的葡萄
酒精可以做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基本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实验室制取的中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除去水蒸气,混合气体应从装置的 ______ 填“”或“”口通入。
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 ______ 填“”“”或“”装置。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7.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假设杂质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______ 。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______ 。
求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其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有少部分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有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粒子散射实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粒子散射实验、空气的组成成分、化学变化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无污染,比较环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成本很高,不能广泛应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制氢气需要消耗电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氢能的制备方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以防危害人体健康,该选项叙述正确;
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该选项叙述正确;
C、铁、锌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镁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该选项叙述错误;
D、食用过多的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如导致血压高等,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
A、根据甲醛有毒来分析;
B、根据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来分析;
C、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D、根据过多摄入食盐的危害来分析。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存在形式、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4.【答案】
【解析】解:、原子结构的电子层数元素的周期数,由图可知,的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为,所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A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故B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质子数为,则元素为钠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C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故D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糖类不都具有甜味,如淀粉,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油脂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色,碘酒可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淀粉属于糖类,油脂、糖类均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糖类的种类、组成元素、淀粉遇碘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糖类的种类、组成元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且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可作钾肥,所以施用草木灰既能改良酸性土壤又能增加肥效,故A正确;
B、铝制炊具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铝制品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其表面的氧化铝薄膜擦去,所以不能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故B不正确;
C、焚烧法处理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加重雾霾,故C不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中毒,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垃圾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7.【答案】
【解析】解:、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D、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正确;
B.元素的质量分数,而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由此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而不是“”,故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C不正确;
D.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而不是“”,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
【解析】解: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错误;
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由同种物质组成,一定是纯净物,故正确;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正确;
位于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的“”表示个铁离子带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中的“”表示个铁原子,故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物质的化学式,说法错误;
B、氢气是该反应的反应物,因此不能产生氢气,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和的分子个数比为:,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和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B、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C、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和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可用作电光源,对应关系错误,不合题意;
B、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因此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肥,与受热易分解无关,对应关系错误,不合题意;
D、烧碱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其腐蚀性过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对应关系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后物质中含有氢、氧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正确,不合题意;
B、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通过该实验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结论错误,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光四射,有力地证明了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结论正确,不合题意;
D、该实验现象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瓶体积的,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故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结论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光四射;
D、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可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告诉学生不但要会做实验,更要学会观察,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 搅拌 避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解析】解: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提高中的反应效率,可采用的具体措施有搅拌、加热、提高硫酸浓度等。
容易被空气中的氧化,将中所得溶液在氮气环境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避免被空气中的氧化。
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氧气,根据现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有个,氧原子为个,硫原子个,氢原子个。反应后:原子有个,氧原子为个,硫原子个;缺少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而还有氧气生成,所以对应个水分子和个氧分子,故填:。
由于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和硫酸反应,同时也不和过氧化氢以及硫酸的混合物反应,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故答案为:
;搅拌;
避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
根据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以及提高反应效率的措施来分析;
根据氮气可作保护气,能避免被空气中的氧化来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和硫酸反应,同时也不和过氧化氢以及硫酸的混合物反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转化和制备,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蒸发 溶剂性质 有机物 称量 硝酸银溶液 白色沉淀
【解析】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溶剂种类不同,说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性质有关;酒精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则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制得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碳酸钠,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钠,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溶液中有碳酸根和氢氧根的干扰,所以先加过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含还有氯化钠;
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
的质量分数为;
沉淀未洗涤干净,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符合题意;
B.过滤后固体未完全干燥就称量,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符合题意;
C.过滤时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会使过滤变慢,不会影响沉淀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D.滤纸破损,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故答案为:
蒸发;溶剂性质;有机物;
称量;;
;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淀;
;
。
根据结晶的方法、溶解的现象、酒精的组成和完全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
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操作、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回答;
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根据沉淀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
本题通过氯化钠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难度不大,只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15.【答案】葡萄汁发酵合理即可
【解析】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葡萄酒的除梗、榨汁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汁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由图可知,在时,酿酒葡萄储存一周时,腐烂率最高的是高浓度;
葡萄计发酵时最好隔绝空气,防止变质,此选项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应控制用量,此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用高浓度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不一定小于低浓度处理的葡萄,此选项错误。
酒精燃料生成二氧化碳、水,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葡萄汁发酵合理即可;
;
;
。
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在时,酿酒葡萄储存一周时,腐烂率最高的是高浓度进行分析。
根据葡萄计发酵时最好隔绝空气,防止变质,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毒性进行分析。
根据酒精燃料生成二氧化碳、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锥形瓶
【解析】解:图中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制取的中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除去水蒸气,混合气体要和浓硫酸接触,混合气体应从装置的口通入;
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装置。
故答案为:
锥形瓶;
;
。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气体要和浓硫酸接触进行分析;
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析】解: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原子个数分别为、、、、,生成物中、、、的原子个数分别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未知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所以个未知物分子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未知物的化学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设该孔雀石中的质量的质量为。
解得:
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
根据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