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下列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的是( )
A.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B. 电解水 C. 加热高锰酸钾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 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洗涤方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洗涤手上的油污 B. 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C. 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餐具 D. 稀硫酸洗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3. 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可吸入颗粒物
D. 由于氦气的密度小和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将其充入飞艇
4. 如图是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镉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镉是一种金属元素 B. 镉的原子序数和原子核内中子数均为
C.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 化学反应中,镉原子易失电子
5.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的是 ( )
选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解性 还原性
单质 化合物 液氮 二氧化锰
化合物 有机物 氯化钠 碳酸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蔗糖溶液
A. B. C. D.
6. 下面是一位同学实验报告中的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得氯化钠固体质量为克
B. 清洗玻璃仪器后,内壁上有少量水珠即干净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用小烧杯盛放
D.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小于
7. 如图所示是某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碘盐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
含碘量: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A. “碘盐”属于混合物 B.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开始炖炒时就加入碘盐效果更好 D. 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8.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型管左右两端液面相平。挤压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型管内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 硝酸铵和水
B. 铁粉和稀盐酸
C. 生石灰和水
D. 纯碱和稀盐酸
9. 现有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 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 原混合溶液中与的质量比为:
D. 向点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不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10. 我国卫生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中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化学式为对人体的危害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微观上看:尼古丁是由个原子构成的物质
B. 从质量上看: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C. 从类别上看:尼古丁属于混合物
D. 从宏观上看: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11. 如图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时,向 固体加入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
B. 时,和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时,将溶液降温到,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D. 中含有少量,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12.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
选项
现象 甲中溶液无明显现象,乙中溶液变为红色 甲管中气体被点燃,乙管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两个烧杯中的气球都鼓起来,且烧瓶中气球明显大于烧瓶中气球 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结论 酚酞分子运动到甲中 电解水生成和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人类对水的探索不断发展:
水的组成
年,普利斯特里在空气中引燃氢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年,尼科尔森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生成两种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 。
世纪后,揭示了水的微观结构。进入世纪,重水化学式为等的发现,扩展水概念。表中是氘元素的信息,其原子的结构模型是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氘
水的性质
有关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转化
若为碳酸,则另一种反应物是 ______ 。
“水”属于中和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写一个。
水的用途
某废水中含有浓度相当的硫酸铵和硫酸钠,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异,可分离回收。
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只列式。
时,对废液进行蒸发浓缩,先析出的晶体是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4. 工业上可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氢气,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气是最清洁能源的原因 ______;
蒸气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______;
在变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变压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原因是 ______。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
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埋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人造树叶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能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和水。
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______ 任写一条即可。
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______ 。
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糖类属于 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一
如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写出图产生反应方程式______。
图实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与溶液的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是______。
请你从定性实验的角度进一步证明:______。
设计实验二
另一小组设计采用了数字技术探究与溶液反应,实验如下。
I.实验仪器:见图所示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蒸馏水
Ⅱ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
按图连接好装置,在具支锥形瓶中收集气体,设置好采集频率、采集时间。
将溶液全部推入具支锥形瓶中,点击电脑屏幕上的“开始采集”按钮,观察电脑屏幕上的曲线变化。
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换成等量的水重复上面的操作。
本步实验目的是______。
Ⅲ实验现象和结论
由压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根据曲线分析,上述现象从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的视角说明和溶液是否发生反应?______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7. “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取某种黄铜投入某浓度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请计算:
稀硫酸中质量 。
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化合物,故A错;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属于单质,故B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故C错;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
2.【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去除油污,但是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来洗去手上的油污,洗涤方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可以用汽油来洗去手上的油污,洗涤方法正确;
C、洗洁精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所以可以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餐具,洗涤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硫酸洗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洗涤方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分析.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分析.
C、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D、根据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用品,与人类生产生活结合密切,是重要考点之一,在学习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答案】
【解析】解:、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故A说法正确;
B、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食品防腐,故B说法正确;
C、空气污染物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总悬浮颗粒物等,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组成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C说法错误;
D、由于氦气的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可将其充入飞艇,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空气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D、根据氦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
4.【答案】
【解析】解:、镉是一种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镉的原子序数是,原子核内中子数不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中,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易失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5.【答案】
【解析】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液氮属于单质,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液氮属于单质,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蔗糖溶液属于溶液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答案】
【解析】解:、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不能精确到,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玻璃杯洗涤干净的标志是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内壁上有少量水珠,说明没有洗涤干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不能精确到。
B、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可得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菜快烧熟时加入碘盐效果更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要避光、避热、密封防潮等,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要避光、避热、密封防潮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以食盐加碘为载体获取、处理新信息能力,灵活运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使形管内液面高于,故选项正确。
B、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使形管内液面低于,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使形管内液面低于,故选项错误。
D、纯碱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使形管内液面低于,故选项错误。
故选:。
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形管内液面低于,说明向液体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液体时放热或与液体反应放热,或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了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形管内液面低于的原因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热、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了气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此时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故点含有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以及生成的氯化铜三种溶质,故A错误;
B、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B错误;
C、段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
,
故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关系为:
故C正确;
D、点溶液中含有氯化钡,故向点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
根据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尼古丁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尼古丁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D、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故选:。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分类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解析】解:、时,的溶解度是,即水中最多溶解,则水中最多溶解,所以时,向 固体加入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故A说法正确;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所以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就大,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所以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时,和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至,溶解度都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铵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说法错误;
C、溶液降温到,由于没说溶液是否饱和,所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说法正确;
D、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时,的溶解度考虑;、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虑;、根据溶液降温后溶质是否析出考虑;、根据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考虑.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有关,要根据比较溶解度大小来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12.【答案】
【解析】解:、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无明显现象,乙中溶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甲管中气体被点燃,乙管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电解水生成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个烧杯中的气球都鼓起来,且烧瓶中气球明显大于烧瓶中气球,说明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烧瓶中气球明显大于烧瓶中气球,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 硫酸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
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就是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但题中没说明谁比谁,故答案为:或:;
表中给出氘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数都是,故答案为;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答案为;
酸碱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故答案为;
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就是溶质,克就是定量的溶剂,故答案为;
时硫酸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蒸发时溶解度小的先析出,故答案为硫酸钠;
本题解答难点是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就是定量的溶质,克水是定量的溶剂,所以就是饱和溶液。
本题主要知识点是原子结构,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4.【答案】 碳元素和氢元素 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或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解: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水,化学方程式为:;
蒸气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碳元素价变为价,氢元素价变为价;
由图分析可知,氢气在反应前后都有,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在变换过程中氢气不做反应物,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分析可知,变压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原因是: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或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碳元素和氢元素;
;
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或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根据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水进行分析;
根据蒸气转化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物理变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答案】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解决了白色污染合理即可 有机物
【解析】解: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自然灾害增多和物种灭绝等。
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埋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和水,化学方程式。
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解决了白色污染合理即可;
;
有机物。
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来分析;
根据可降解塑料的优点来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答案】
塑料瓶变瘪;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取塑料瓶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Ⅱ作实验对比
Ⅲ 是;从曲线分析可知,溶液滴入后,瓶内压强出现明显的减小
【解析】解:设计实验一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可以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也可以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实验不能证明与溶液的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可以证明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取塑料瓶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设计实验二
Ⅱ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换成等量的水重复上面的操作,目的是作实验对比。
Ⅲ从曲线分析可知, 溶液滴入后,瓶内压强出现明显的减小,小于滴入水的,说明和溶液发生反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答案】
解: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分析】
用黄铜和稀硫酸的质量和减去剩余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根据气体的质量及化学方程式求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并计算锌的质量,最后求得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
由题意可知,铜锌合金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稀硫酸中的质量为,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故填:;
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