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5.1质量守恒定律
(共15题)
一、选择题(共12题)
焊接铁轨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如图是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 处的粒子示意图是
A. B. C. D.
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则物质 是
A. B. C. D.
过氧化钠 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某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关于该可燃物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A.只含有 、 元素
B.只含有 、 元素
C.一定含有 、 、 元素
D.一定含有 、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氧气 ,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 、 、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比为
A. B.
C. D.
下列有关“”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若 参加反应,则消耗 的质量一定是
B.若 参加反应,则生成 的质量一定是
C.若 生成,则消耗的 和 的质量总和一定是
D.若 与 混合点燃,则生成的 的质量一定是
下列实验或数据不能证明物质 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是
A. 加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B.一定质量的 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
C.乙烯()和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只生成了
D. 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水和 二氧化碳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可能是催化剂
B. 、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 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物质的质量“待测”为
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
()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A.消耗氧化铜的质量相同 B.消耗锌的质量相同
C.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相同
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或应用正确的是
A. 蔗糖溶于 水中,形成 糖水
B. 和 充分反应后生成 水
C.乙炔和 充分燃烧能生成 ,则乙炔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D.蜡烛燃烧时,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 和 的质量总和
二、综合题(共3题)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请回答:
(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说明理由。
(2) 如何改进如图装置使其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 如图表是营养药品的部分说明。说明中的“铁”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分子”)
丙酸钠是由 种元素组成。 中含有 个碳原子;该化合物中碳元与元素的质量比为 则 。
营养成分表
(2) 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属于 反应(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而氧化铜在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则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眼镜的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
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如图 是同学们学完“物质构成的奥秘”后的总结,②是 (填“构成”或“组成”);③④对应的是微观粒子,请用分子、原子或粒子填写:③是 、④是 。
(2)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 时,该粒子是原子。
(3) 如图 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i 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再填入一个 粒子(选填序号),才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A.
B.
C.
ii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B
2. 【答案】C
【解析】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去掉一个未反应的分子,得到各物质微粒的反应关系如图。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则图中 处的粒子示意图是。由此可知,A、B、D错误,C正确。
3. 【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 、 、 、 ,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 、 、 、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分子由 个硅原子、 个氟原子构成,则物质 的化学式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含有钠、氧、碳三种元素,因此生成物中也应含有且只含有这三种元素,符合要求的只有D选项。
5. 【答案】D
【解析】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该物质,水中的氧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于该物质和氧气,也可能完全来自于氧气,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该化合物中 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 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 的质量为:。
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7. 【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 的质量减少了 ,故 是反应物, 的质量减少了 ,故 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了 ,所以 为生成物,同理可以确定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质量为 。所以发生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
故选D。
8. 【答案】D
9. 【答案】B
10. 【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 的质量减少了 ,故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为 ;同理可以确定 是生成物,生成的 的质量为 ; 的质量反应前后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为 。
A选项: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和 ,生成物是 ,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的质量反应前后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正确;
B选项: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和 ,生成物是 ,属于化合反应, 、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B正确;
C选项: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和 ,生成物是 , 物质可能是单质,故C正确;
D选项:反应后 物质的质量为 ,故D错误;
故选D。
11. 【答案】A
【解析】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 元素都能形成单质 ,而且都来自 ,根据反应前后钢元素质量守恒,所以①②氧化铜质量相同,
(), 生成 份 需要 份 和 份 和 份 ,但是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氢气要早出晚归,要先通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试验结束后要最后停止通氢气直到装置冷却,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所以整个过程中的氯气并未完全参与还原氧化铜。
(), 生成 份 需要 份 和 份 和 份 ,过程中无损耗,所以要制得等质量的钢,在途径()中,除了实际参与反应的氢气以外,还需要多制备一些氢气,这样消耗的 和 也要多一些,那么生成的硫酸锌也要多一些,
A选项:根据反应前后铜元素质量守恒,所以①②氧化铜质量相同,故A正确;
B选项:要制得等质量的铜,在途径()中,除了实际参与反应的氢气以外,还需要多制备一些氢气,这样消耗的 和 也要多一些,那么生成的硫酸锌也要多一些,故B错误,同理C和D错误;
故选A。
12. 【答案】C
二、综合题(共3题)
13. 【答案】
(1)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入到了空气中
(2) 在锥形瓶口加橡胶塞(或在锥形瓶口套气球等合理答案)
【解析】
(1)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称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天平发生偏转。
(2) 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4. 【答案】
(1) 元素;四;;
(2) 分解;催化;
15. 【答案】
(1) 构成;原子;分子
(2)
(3) i C
ii 化合
【解析】
(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 时,该粒子是原子。
(3) i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再填入一个C粒子,才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ii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由一种,所以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