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 pH D.给物质如热
2.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稀盐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火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不用其他试剂鉴别碳酸钠溶液、石灰水、石蕊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五种溶液,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是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4.下列物质相同的是( )
A.银和水银 B.冰和干冰 C.生石灰和熟石灰 D.火碱和烧碱
5.下列标识使用不当的是
A.汽油运输 B.运输硫酸
C.天然气运输 D.白磷运输
6.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C 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 鉴别硝酸钾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来水经过消毒后变为纯净水
B.生活中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D.酸性废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氢元素,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家用洗涤剂去油污原理为乳化,而汽油去油污原理为溶解
C.盐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NaOH和CaO溶于水时均能放出热量,是因为它们都能和水发生反应
10.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1.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B.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离着火区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验纯后的一氧化碳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应马上关闭天然气阀门,并立即打开电动排风扇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OH Na2SO4NH4Cl B.NaHCO3H2SO4NaCl
C.Na2SO4FeCl3KCl D.HCl KNO3K2SO4
二、填空题
13.
(1)钢铁的最大的弱点是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的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 2(OH)2CO3】,碱式碳酸铜属于_________(选填“酸”、“碱”、“盐”)。
(2)老师用生锈的铜片、铁粉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反应①中产生的无色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写出反应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14.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硫酸中,如图所示的图像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a点表示的意义为 ________。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
1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结合如图可以判断,该实验小组同学实验操作是 。
A.将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中
(2)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
(4)结合如图判断,30s时,溶液中溶质有_____,若此时滴入无色酚酞,无色酚酞溶液____(填“不变色”或“变红色”)。
(5)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_______。
16.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园常用水、硫酸铜和消石灰配制波尔多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硫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3)盐酸用于制药、作除锈剂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灰”遇水成浆后,可用来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墙壁表面会变得坚硬,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三、实验题
17.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当看到烧杯中溶液由___________色变为无色,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他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①上述实验方案中,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②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写出选用的药品、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18.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探究氢气性质和组成的实验。实验前先_____,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后,将_____(填“干冷”或“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氢气中含有氢元素。
(2)乙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木炭没有发出炽热的白光,可能的原因是____。
(3)丙是检测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根据试管①中出现_____的现象,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然后,向试管②中加入试剂X判断该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则试剂X为_____。
四、推断题
19.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
(2)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_色。
(3)写出B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0.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略)。已知A常用作导线,F、G是元素组成相同的酸,I是一种难溶性碱,H的水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如下问题:
(1)请写出物质B和G的化学式:B ______ 、G ______
(2)请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A _______ 、D ______
(3)请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① E → F : ________
② D → H : 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有一部分潮解和变质的苛性钠样品W g,为验证其变质的程度,将其加入98g质量分数为20%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 20%的NaOH液恰好呈中性,则把溶液蒸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______ 。
22.为测定某工厂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下列实验:取49g废水样品于烧杯中,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此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过滤时要求两低和三靠,如图所示,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是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如图所示将水倒入稀硫酸会造成酸液飞溅,选项错误;
C、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如图所示操作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为:D。
2.A
【详解】A、稀盐酸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错误;
B、火碱(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正确;
C、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正确;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D正确。
故选:A。
3.D
【详解】首先观察颜色,第一个被鉴别出来的是紫色的石蕊溶液,剩余的无色溶液中盐酸为酸性,石灰水、氢氧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为碱性;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的性质,向少许剩余的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盐酸,所以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盐酸;再将盐酸滴分别入少许剩余的三种溶液中,根据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所以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碳酸钠溶液。
故选:D。
4.D
【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汞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为氧化钙、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俗名有:火碱、烧碱、苛性钠,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汽油运输过程中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应该禁止明火,故A标识使用恰当;
B、硫酸属于腐蚀品,故B标识使用恰当;
C、天然气属于易燃品,并不属于有毒品,故C标识使用不恰当;
D、白磷燃点比较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故D标识使用恰当;
故该题选C。
6.B
【详解】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燃气的含量,防止达爆炸极限,引发爆炸;B.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所以不能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铝制品;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否则点燃易引发爆炸;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选B
7.A
【详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与硫酸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时,能够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水蒸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产生水雾的,是氢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不能,可以鉴别,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8.A
【详解】A、自来水经过消毒后,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酸性废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B
【详解】A、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中含氢元素,但水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家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即用洗涤剂去油污原理为乳化,而油污能够溶于汽油中形成溶液,故汽油去油污原理为溶解,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盐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B
【详解】pH=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正确;
C、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CO32-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11.B
【详解】A、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因为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离着火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应马上关闭天然气阀门,不能立即打开电动排风扇,因为立即打开电动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氢氧化钠和氯化铵不能共存,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A错误;
B、硫酸和碳酸氢钠不能共存,二者会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错误;
C、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盐酸、硝酸钾、硫酸钾可以共存,且溶液呈无色。D正确。
故选D。
13.(1) 铁与氧气和水接触 盐
(2) CO2 或
【解析】(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碱式碳酸铜是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①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反应②中反应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乙 2NaOH +H2SO4 = Na2SO4 + 2H2O NaOH 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 NaOH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硫酸中,图像合理的是乙,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该反应方程式是2NaOH +H2SO4 = Na2SO4 + 2H2O,a点pH=7溶液呈中性,表示的意义为NaOH 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NaOH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点睛∶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NaOH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15.(1)B
(2)放热
(3)2NaOH+H2SO4=Na2SO4+2H2O
(4) Na2SO4、H2SO4 不变色
(5)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1)
图像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故选B;
(2)
由稀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有热量放出,故填:放热;
(3)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4)
30s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未反应完全的硫酸,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因此滴入无色酚酞,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故填:Na2SO4、H2SO4;不变色;
(5)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故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16.(1)
(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3)
(4) 分解反应
【详解】(1)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②“灰”遇水成浆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灰”遇水成浆后,可用来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墙壁表面会变得坚硬,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红
(2) 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药品:锌粒;
实验步骤:把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溶液;
实验现象: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稀硫酸过量
【解析】(1)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当看到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红;
(2)
上述实验方案中,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故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实验方案:
药品:锌粒;
实验步骤:把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溶液;实验现象:锌粒表面产生气泡;实验结论:稀硫酸过量。
18. 检验氢气的纯度 干冷 烧杯内氧气浓度太低(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
【详解】(1)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点燃氢气后,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根据实验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可判断氢气中含有氢元素;
(2)乙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木炭没有发出炽热的白光,可能的原因是烧杯内氧气的浓度太低(合理即可);
(3)丙是检测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氢氧化钠变质是指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和和氯化钠,而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钡反应,根据试管①中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可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且同时除掉碳酸钠,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然后,向试管②中加入酚酞试液,如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即完全变质。
19.(1)酸
(2)红
(3)
(4)产生蓝色沉淀
【分析】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可推出A为硫酸铜,硫酸铜属于盐,B能用于灭火,则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则C属于酸。
【详解】(1)由分析可知,C属于酸。
(2)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所以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
(3)B是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4)溶液为蓝色的硫酸盐是硫酸铜。A是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0. O2 H2SO4 紫红色 黑色 SO2+H2O═H2SO3 CuO+H2SO4═CuSO4+H2O
【分析】A常用作导线,转化生成的H的水溶液为蓝色,故A可以是铜,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B是氧气,D是氧化铜;C和氧气点燃生成的E能通电生成氧气和C,故C是氢气,E是水,水能生成酸F,F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酸G,故F可以是亚硫酸,生成的G是硫酸。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故H 是硫酸铜,硫酸铜生成的I是一种难溶性碱,故I可以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1)B是氧气,G是硫酸,故填:O2;H2SO4;
(2)A是铜,是紫红色的金属,D是氧化铜,是黑色的物质,故填:紫红色;黑色;
(3)①E→F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填:SO2+H2O═H2SO3;
②D→H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CuO+H2SO4═CuSO4+H2O。
21.变质的苛性钠中含有碳酸钠,不管是碳酸钠还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生成的含有钠的化物都是硫酸钠,由于测定反应后溶液为中性,所以该硫酸恰好与变质的苛性钠反应,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硫酸钠中的硫酸根与硫酸中的硫酸根质量相等,消耗硫酸的质量为:98g×20%=19. 6g
设:蒸发后所得晶体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可知:
解得:x=28. 4g。
22. 4 10%
【详解】(1)pH=7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
(2)设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
解得x=4.9g;
故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此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