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宇华实验 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化 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Ti 48 Co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5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和胶体都是透明的,浊液是浑浊的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是纯净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 1 nm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吸附性,因此有些胶体可用来净水
2.已知:同温同压下, a g 甲气体和 2a g 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 1:2,根据阿伏加德
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1
B.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一定为 1:1
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 1:1
D.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 1:1
3.如图表示金属 X、Y及它们的合金 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 量的情况。横坐标
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在标准状况下产生H2 的体积。下列有关合金组
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A. n(Na) : n(Fe) = 2 :1 B. n(Mg) : n(K) =1: 2
C. n(Na) : n(Al) =1: 3 D. n(K) : n(Al) =1:1
4.明易错下列不能说明 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和H2S的水溶液前者的酸性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3 强
④Cl2 能与H2S反应生成 S
⑤Cl原子能得 1个电子形成稳定离子而 S原子能得 2个电子形成稳定离子
⑥Cl2 与 Fe反应生成FeCl3 ,S与 Fe反应生成 FeS
A.仅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⑤
5.N、M、W、T、L为短周期元素,其中 N与 L同族,M、W、T、L位于同一周期,W单
质常用作半导体,M、W、T、L形成一种复杂化合物结构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L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W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B.元素 T位于周期表第 15列
C.将 N单质通入 ML水溶液中可生成 L单质
D.非金属性:L>T>W,简单离子半径:T>L>M
6.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其代表有“广绣”、“广彩”、“镬耳屋”、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粤菜”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蚕丝制作“广绣”,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使用黏土烧制“广彩”,黏土中含有硅酸盐
C.使用青砖建造“镬耳屋”,青砖的青色来自Fe2O3
D.添加小苏打蒸制“粤菜”糕点,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NaHCO3
7.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对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反应装置或图
象
反应开始后甲处
实验现象或图 反应开始后,针 反应物总能量大 温度计的水银柱
液面低于乙处液
象信息 筒活塞向右移动 于生成物能量 不断上升
面
A.A B.B C.C D.D
8.葡萄糖酸钙是一种重要的补钙剂,工业上以葡萄糖、碳酸钙为原料,在溴化钠溶液
中采用间接电氧化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钙,其阳极区反应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化钠起催化和导电作用
B.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 2mol电子
C.葡萄糖酸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
D.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9.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反应,所属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A.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乙烷在氧气中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C.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D.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10.煤、石油、天然气在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提示: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 )
A.汽油和乙烯都是石油分馏的产品
B.煤的干馏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唯一途径
C.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D.石油工业产品丙烯可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但原子利用率低
11.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 M和 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
M + N X + Y ;②M + N X + Z。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 v1 = k1c
2 (M) ,反应②
的速率可表示为 v2 = k2c
2 (M)( k1、k2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 M、Z的浓度随
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30 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6.67×10 3 mol L 1 min 1
B.反应开始后,体系中 Y和 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C.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 62.5%的 M转化为 Z
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12.已知Ksp (AgCl) =1.56×10
10 mol2 / L2,
Ksp (AgBr) = 5.0×10
13 mol2 / L2 , Ksp (Ag2CrO4 ) = 9.0×10 12 mol3 / L3 ,某溶液中含有
Cl 、Br 、CrO2 4 ,浓度均为 0.01 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 mol/L的AgNO3
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2 2 2
A.Cl 、Br 、CrO4 B.CrO4 、Br 、Cl C.Br 、Cl 、CrO4 D.Br
、CrO2 4 、Cl
1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该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 + 2Ag + 2NaCl Na2Mn5O10 + 2AgCl。下列有关“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 + Cl e 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 2 mol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14.甲醛分子式为 CH2O,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被世界卫生组
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下列关于其结构及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原子采取 sp3杂化,O原子采取 sp杂化
B.甲醛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4,含有一对孤电子对,是三角锥形结构
C.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 3个σ键和 1个π键
D.甲醛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15.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的四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冰
B.每个 Cu晶胞中平均含有 4个铜原子
C.在 NaH晶体中,距离 Na+ 最近且等距的 Na+ 的个数为 12
D.钛酸钡晶体中,Ba2+ 的配位数为 4
16.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式: B.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C.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 D.甲基的电子式:
17.完全燃烧 1.00 g某脂肪烃,生成3.08 g CO2 和 1.44 g H2O 。质谱法测得其相对
分子质量为 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脂肪烃属于烷烃,其分子式为C7H16
B.该脂肪烃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该脂肪烃主链有 4个碳原子的结构有 2种
D.该脂肪烃主链有 5个碳原子的结构有 5种
18.常用的除甲醛试剂有:①活性炭;②RNH2;③ClO2 。其中试剂②去除甲醛的第一
步反应原理为:RNH2 + HCHO → RNHCH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可以用试剂①吸附
B.依据电负性,试剂②中带部分负电荷的 N与甲醛中带部分正电荷的 C相结合
C.试剂③与试剂②去除甲醛的反应原理类似
D.甲醛使蛋白质失活,可能是醛基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发生了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计 46 分。
19.(8分)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种,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______(填化学
式),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推测 N、Si的非金属性强弱:N______Si(填“>”“<”或“=”)。
(4)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碱性: NaOH > Mg(OH)2
B.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
C.酸性:HClO3 > H2CO3
D.与氢气化合难易程度:F2 > Cl2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20.(10分)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
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 G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
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
(2)D与 E按原子个数比 1:1形成化合物甲,其电子式为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____。
(3)D、E、F、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用离子符号表
示)。
(4)B、C、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填化学式)。
(5)写出一种由 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
21.(12分)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 X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 U形管
的塞子,发现 U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①若如图 1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
热”)反应,X是_________(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②若如图 2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
热”)反应,以下选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CO还原 CuO的反应
B.CaCO3的分解反应
C.Al和Fe2O3的反应
(2)如图 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
几小块铝片,再滴入 5 mL稀 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_。
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2.(16分)某实验小组同学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如图为某实验小组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反应前,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 12g,导线中通
过__________mol电子。
(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CuCl2 溶液换为NH4Cl溶液,石墨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NH4Cl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碱
性”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此性的原因,用吸管吸出铁片附近溶液少许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滴加几滴硫氰化钾
溶液,溶液变红,继续滴加过量新制饱和氯水,颜色褪去,同学们对此做了多种假设,某同
2
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如果+3价铁被氧化为FeO4 ,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如图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 n形,如图所示,一段时间
后,在甲装置铜丝附近滴加酚酞试液,现象是,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石墨(1)为________极(填“正”“负”
“阴”或“阳”),乙装置中与铜丝相连石墨(2)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光线透过溶液和胶体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
B 项正确;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 9 10 7 m 之间,C 项错误;某些胶体可
以用来净水,如氢氧化铝胶体,D项正确。
2. 答案:B
解析:根据m
V
= nM = M
V 知,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1,A项正确;等m
质量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其分子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个数是
否相同,B项错误;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
反比,因为二者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压强相同,压强之比为 1:1,C 项正确;同
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a g 甲气体和 2a g 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 1:2,
根据 ρ = m /V 知,其密度相同,密度之比为 1:1,D项正确。
3. 答案:D
解析:4molY 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 134.4L(6mol)氢气,则反应后 Y
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选项中所给金属分析可知 Y为金属铝;6molX与足量盐酸
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 67.2L(3mol)氢气,则反应后 X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选
项中所给金属分析可知 X 可能为金属钠或钾;6mol 合金 Z 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标准状况下 134.4L(6mol)氢气,设 6mol合金 Z中 X、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bmol,则有 a+b=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a+3b=12,解得 a=3,b=3。分析各选
项可知,D项正确。
4. 答案:D
解析: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 HCl 比H2S稳定能说明
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②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
③H2SO3 不是 S的最高价含氧酸,则 HClO酸性比H2SO3 强不能说明 Cl的非金属
性比 S 强;④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l2 能与H2S反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应生成 S,说明Cl2 的氧化性强于 S,能说明 Cl的非金属性比 S 强;⑤元素的非
金属性强弱与得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⑥非金属单质的氧
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l2 与 Fe 反应生成FeCl3 ,S 与 Fe 反应生成
FeS说明Cl2 的氧化性强于 S,能说明 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故选 D。
5. 答案:C
解析:Cl 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7,Si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4,故 A
正确;P 是第ⅤA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15列,故 B 正确;将F2 通入 NaCl 溶液
中,F2 与水发生反应生成O2,不能生成Cl2 ,故 C错误;同一周期元素非金属性
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则非金属性:Cl>P>Si,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
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
P3 > Cl > Na+ ,故 D正确。
6. 答案:C
解析:A.蚕丝为动物蛋白,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B.黏土属于无机非金属
材料,含有硅酸盐,B 正确;C.Fe2O3是红色的,C 错误;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
化学式为 NaHCO3,D正确;故选 C。
7. 答案:A
解析:A 项,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气体,可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活塞右移不
能判定反应放热;B项,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
放热反应;C 项,甲处液面低于乙处,说明反应放热导致空气受热膨胀;D 项,
温度计示数增大,说明反应放热。
8. 答案:B
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溴化钠是电解装置中的电解质,其电离产生的离子可
以起导电作用,且Br 在阳极上被氧化为Br2 ,然后Br2 与H2O 反应生成HBrO和
Br ,HBrO再和葡萄糖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Br ,溴离子在该过程中的质量和
性质保持不变,因此,溴化钠在反应中起催化和导电作用,A说法正确;
B.由 A中分析可知,2molBr 在阳极上失去 2mol电子后生成 1molBr2 ,1molBr2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与H2O 反应生成 1molHBrO,1molHBrO与 1mol葡萄糖反应生成 1mol葡萄糖酸,
1mol葡萄糖酸与足量的碳酸钙反应可生成 0.5 mol葡萄糖酸钙,因此,每生成 1
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 4 mol电子,B说法不正确;
C.葡萄糖酸分子内既有羧基又有羟基,因此,其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六元
环状结构的酯,C说法正确;
D.葡萄糖分子中的 1号 C原子形成了醛基,其余 5个 C原子上均有羟基和 H;醛
基上既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基,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醇,该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葡萄糖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
反应;羟基能与其相连的 C 原子的邻位 C 上的 H( β H )发生消去反应;综上
所述,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 B。
9. 答案:B
解析:A 项,前者是取代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所以错误;B
项,两个反应均是氧化反应(燃烧),反应类型相同,所以正确;C 项,前者是
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所以错误;D项,前者是加成反应,
后者是取代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所以错误。
10. 答案:C
解析:A.汽油是石油分馏产品,乙烯为石油裂解产品,故 A错误;B.煤的综合利
用的途径包括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故 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可
用作燃料,工业上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故 C正确;D.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合
成聚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加聚反应原子利用率为 100%,故 D 错误;故选:C。
11. 答案:A
解 析 : A 项 , 由 图 像 可 知 0~30 min 时 间 段 内 , M 的 浓 度 变 化 为
(0.500 0.300) mol L 1 = 0.200 mol L 1,Z的浓度变化为0.125 mol L 1,即反应②
中 M 的 浓 度 变 化 为 0.125 mol L 1 , 故 反 应 ① 中 M 的 浓 度 变 化 为
(0.200 0.125) mol L 1 = 0.075 mol L 1,即 Y 的浓度变化为0.075 mol L 1,所以
Δc(Y)
0~30 min 时 间 段 内 , Y 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v(Y) = =
Δt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0.075 mol L 1 Δc
= 2.5×10 3 mol L 1 min 1,A项错误;B项,由 v = 可得:Δc = v Δt ,
30 min Δt
v = k c2 (M) v = k c2且 1 1 ,2 2 (M),则 Y、Z的浓度变化之比Δc(Y) :Δc(Z) = v1 : v2 = k1 : k2 ,
所以反应开始后,Y、Z 的浓度变化保持不变,B 项正确;C 项,根据 A 项计算,
0.125
参加反应②的 M 所占的比例为 ×100% = 62.5% ,故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
0.200
反应结束时 62.5%的 M转化为 Z,C项正确;D项,反应②的速率较大,所以反应
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D项正确。
12. 答案:C
2 +
解析:浓度均为 0.01 mol/L 的Cl 、Br 、CrO4 形成沉淀时,所需 c (Ag )分别
1.56×10 10 mol / L 1.56 10 8 mol / L 5.0×10
13
为 = × 、 mol / L = 5.0×10 11 mol / L 、
0.01 0.01
9.0×10 12
mol / L = 3.0 +×10 5 mol / L ,所需 c (Ag )越小,越先生成沉淀,所以
0.01
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 、Cl 、CrO2 4 。
13. 答案:B
解析:原电池的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每生成1 mol Na2Mn5O10有
2 mol Ag被氧化,转移 2 mol电子,B项正确;原电池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所
以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正极移动,C项错误;银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Cl
是氧化产物,D项错误。
14. 答案:C
解析:A. 中 C原子成 2 个 键、1个 双键,杂化轨道数为 3,C原
子采取 杂化,O原子成 1个 双键,含有 2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 3,
O原子采取 杂化,故 A错误;
B.甲醛分子中成 2 个 键、1 个 双键,价层电子对数为 ,不含孤
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故 B 错误;C.甲醛的结构简式为 ,结构式为,
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以及两个碳氢单键,故其中 3 个 键,1 个 键,故 C 正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确;甲醛分子是平面三角形,碳原子位于三角形内部,结构不对称,所以极性分
子,故 D错误;故选:C
15. 答案:D
解析:A.上图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只有冰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的是冰,A 正确;
1
B.每个 Cu 晶胞中平均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 +6 1× = 4,B 正确;C.在 NaH 晶体
8 2
中,距离 Na+ 最近且等距的 Na+ 位于面心处,其个数为 12 个,C 正确;D.根据
晶胞结构可知,晶体中与每个Ba2+ 紧邻且等距离的O2 有 12个,D错误。
答案选 D。
16. 答案:B
解析:结构式是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条短横线来表示,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
和每个氢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和碳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A正
确;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B错误;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为 ,
C 正确;甲基中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形成 3 对共用电子对,还剩一个单电子,D
正确。
17. 答案:C
解析:n(烃) : n(C) : n(H)
1.00 g
= : 3.08 g : 1.44 g × 2
100 g / mol =1:7:16,该烃分44 g / mol 18 g / mol
子式为C7H16 ,属于烷烃;该烃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结构只有 1
种,主链有 5 个碳原子的结构有 5 种: 、 、
、 、 。
18. 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甲醛,A正确;B.因为电负性:N>C,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所以带部分负电荷的 N与甲醛中带部分正电荷的 C相结合,且甲醛与RNH2的反
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C.试剂③ClO2 与甲醛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与试剂
②和甲醛反应的类型不同,C 错误;D.蛋白质中含有氨基,与RNH2由类似的性
质,甲醛使蛋白质失活,可能是醛基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发生了反应,D正确;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19. (8分)答案:(1)10;Na
(2)Al(OH) 3H+ + Al(OH) Al3+3; 3 + 3H2O
(3)>
(4)BC
解析:(1)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H、B、C、N、O、F、Si、
P、S、Cl,共有 10种。
(2)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Al(OH)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它们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H+ + Al(OH)3 Al
3+ + 3H2O 。
(3)非金属性:N>C,C>Si,则 N、Si的非金属性强弱:N>Si。
(4)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 与元素周期律无关,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故 B符合题意;HClO3不是 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ClO3 > H2CO3
与元素周期律无关,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C符合题意。
20.(10分)答案:(1)第二周期第ⅤA族;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2) ;离子键、共价键
(3)S2 > Cl > O2 > Na+
(4)HClO4
(5)NH4HCO3或 (NH4 ) CO2 3
解析:(2)D 与 E 按原子个数比 1:1 形成的化合物甲为 Na2O2 ,其电子式为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电子层数
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 > Cl > O2 > Na+ 。
(4)Cl、S、N、C四种元素中 Cl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 HClO,的酸性最强。
21.(12分)答案:
(1)① 放热;Na2O、CaO (答案合理即可);② 吸热;B
(2)① 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② 铝和 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且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析:(1)①若如图 1所示,体系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膨胀,
反应放热,遇水放热的物质 X 可以是Na2O、CaO 等;②若如图 2 所示,体系内
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体积缩小,反应吸热,CO 还原 CuO 的反
应为放热反应,CaCO3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Al 和Fe2O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2)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铝
片,再滴入 5 mL稀 NaOH溶液,铝和 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且该反应是放热反
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烧杯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
白色浑浊。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2+ 2+
22.(16分)答案:(1)Fe + Cu Fe + Cu ;0.2
2H+ + 2e H ↑ NH + +H O NH H O + H+(2) 2 ; 酸 性 ; 4 2 3 2 ;
2Fe2+ + Cl 2Fe3+ + 2Cl 3+2 ; 2Fe + 3Cl2 + 8H2O 2FeO
2
4 + 6Cl +16H
+
(3)溶液变红;O2 + 2H2O + 4e 4OH ;阴; 2Cl 2e Cl2 ↑;湿润的淀
粉碘化钾试纸;Cl2 + 2I
2Cl + I2
解析:(1)若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 12g,消耗负极 0.1mol Fe,同时正
极生成 0.1 mol Cu,导线中通过 0.2mol电子。
CuCl NH Cl NH+(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 2 溶液换为 4 溶液,由于 4 水解,
NH+4 + H2O NH3 H2O + H
+
,所以 NH4Cl溶液显酸性,石墨电极上H+ 得到
2H+ + 2e H ↑ Fe 2e Fe2+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2 ;铁电极反应式为 ,用
吸管吸出铁片附近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发生反
2Fe2+ 3+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l2 2Fe + 2Cl
,然后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由
于存在Fe3+ ,所以溶液变红,继续滴加过量新制饱和氯水,颜色褪去,如果原因
是 +3 价 铁 被 氧 化 为 FeO2 4 , 则 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2Fe3+ + 3Cl + 8H O 2FeO2 2 2 4 + 6Cl
+16H+。
(3)如图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型,则甲池为原
2+
电池,铁电极反应为Fe 2e F ,铜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 ;
乙池为电解池,石墨(2)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 2Cl 2e Cl2 ↑,石墨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
Cu2+(1)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 + 2e Cu ;所以一段时间后,在甲装置
铜丝附近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乙装置中石墨(2)电极产物可以用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I 2Cl + l2 ,反应后试纸
变蓝。
{#{QQABYQYUggCIQAAAARhCEQGwCAMQkAACAIgOABAEsAAAS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