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第一初级中学考前适应性检测化学试卷(图片版 含解析)

2023 年定远第一初级中学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
化学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12.0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纸张燃烧 C. 干冰升华 D. 摩擦生热
2.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B. 糖类、蛋白质、油脂都是只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维生素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夜盲症
D. 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
3. 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洁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请仔细分析下
列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阴离子的是②
B. 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C. ③④表示的元素能形成 XY2型化合物
D. 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 1价
4. 过碳酸钠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增氧剂,其化学式为(2Na2CO3 3H2O2)。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 过碳酸钠由一种金属和三种非金属组成 B. 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g
C. 过碳酸钠属于氧化物 D. 过碳酸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1:6
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第 1页,共 16页
A. 倾倒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滴管的使用 D. 稀释浓硫酸
6.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锡和铅制成的焊锡熔点比锡和铅低
B. 霉变的大米必须高温煮熟后才能食用
C. 加入适量小苏打可使烘焙的蛋糕更松软
D. 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要用碳素墨水书写
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中子
B. 点燃前氢气或甲烷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C. 硫酸铜、碳酸钡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 燃烧、缓慢氧化能够放出热量,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变化提供的
8.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 X表示)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 +
6O2 = 4CO2 + SO2 + 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噻吩的化学式为C4H4S2 B. 噻吩属于有机物
C.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 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9. 已知盐酸与镁可发生反应:2HCl + Mg = H2 ↑+MgCl2,反应放
热显著。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盐酸滴到镁条上,观察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气泡产生
B. 气球变鼓与生成氢气和反应放热有关
C. 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气球体积恢复至反应前大小
D. 若最终得到澄清液体,则生成的氯化镁可能溶解于水中
第 2页,共 16页
10. 天宫课堂一“变”出奥运五环,在中国空间站飘浮,一起助力北京冬奥会,甚是吸睛。
航天员的这一“魔术”里,其中一环先加入碳酸钠溶液,然后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出
鲜亮的蓝色(资料:溴百里酚蓝几乎无色,变色范围 pH:6.0~7.6,变化由黄色经绿色到蓝色,
易溶于稀碱性溶液呈蓝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溴百里酚蓝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 碳酸钠俗称纯碱、小苏打
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蓝 D. 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碱
11. 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1℃时 30gA物质加入到 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80g
B. 溶剂质量不变,将t2℃时 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 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 A
D. 将t1℃时 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
小关系是 A = B > C
12. 用图 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 2是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3页,共 16页
A. 图 1中红磷要足量
B. 图 2中 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广口瓶
C. 图 2中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
D. 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 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
V V
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1 2V × 100%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3. 2021年 9月《科学》在线发表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科
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转化新技术,使全球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请分析合成
路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反应①中表示 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通过光和光子晶体催化可将水
和二氧化碳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a.反应①前后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共有 ______ 种。
b.反应①中的生成物中除甲醇(CH3OH)外,还有一种有机物,该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淀粉广泛存在于
水稻、小麦、玉米等植物中,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是人体主要 ______ 物质。
(3)科学家通过研制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固体),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条件下制得甲醇,
同时还生成一种最常见的溶剂,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结束后可以通过
______ 、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等质量的复合催化剂,原因是 ______ 。
(4)以 CO2为原料生产甲醇,进而人工合成淀粉,请写出一条该研究成果的意义: ______ 。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4.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它与水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
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以及硝酸根离子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
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等硬度。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也会形成硬度,但由于它们在
第 4页,共 16页
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可以略去不计,因此,通常就把 Ca2+、Mg2+的总浓度看作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对锅炉用水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各种不同参数的锅炉对水质的要求对水进行
软化或除盐处理。
(1)日常生活中,常用 ______ 鉴别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起到软化水的作用,还可以
______ 。
(2)请写出碳酸氢镁的化学式: ______ 。
(3)钙、镁、铁和锰中属于人体常量元素的是 ______ 。
(4)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不用燃烧铁丝代替燃烧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______ 。
(2)B图电解水时 a、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______ ,b管中气体具有 ______ 性。实
验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______ 。
(3)C图中点滴板的优点 ______ (答一点即可)。
(4)D图中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 (答一点即可),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5)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 E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
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6. 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
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 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 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
第 5页,共 16页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溶于水可能有______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一个实验
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______。
(3)取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C。
对于白色固体 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猜想。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氧化钙;
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氢氧化钙;
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 C还可能是:______。
(4)有同学说甲同学的认为是错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填写如表):
方案 现象和结论
______ 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7.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
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
程式为:4KO2 + 2H2O = 4KOH+ 3O2 ↑。制氧剂中的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若该呼吸器需
为使用者提供 48g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 80%的制氧剂多少克?
第 6页,共 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
化,故选项错误;
B、纸张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
项错误;
D、摩擦生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
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
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
故 A错误;
B、蛋白质中除了含有 C元素、H元素和 O元素外,还含有 N元素等元素,糖类中的葡萄糖、蔗
糖等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 B错误;
C、缺乏维生素 A会患夜盲症,故 C错误;
D、淀粉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变为葡萄糖,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C
【解析】解:A、②中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
说法错误。
B、①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③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第 7页,共 16页
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为不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属于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④属于氯元素,化合价可以显 1价,能化合形成 xy2型化合
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表示的元素是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B、根据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若最外层电子数≥ 4,则一
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
中易失去电子进行解答。
C、根据微粒的结构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形式;
D、根据微粒的结构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
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由过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过碳酸钠由钠一种金属元素和碳、氢、氧三种非金属
元素组成,故 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故 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碳酸钠含有四种元素,不属于
氧化物,故 C错误;
D.由过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过碳酸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 × 2):(2 × 3 + 3 × 2) = 1:6,
故 D正确。
故选:D。
A、根据过碳酸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第 8页,共 16页
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
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
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焊锡是一种合金,其熔点比组成它的锡、铅的熔点都要低,这也是合金的优点,
故正确;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强致癌物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故错误;
C.小苏打无毒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疏松多孔,是常用的发酵粉,故正确;
D.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适合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故
正确;
故选:B。
A.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熔点降低、硬度增大;
B.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来分析;
C.根据小苏打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第 9页,共 16页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
中考热点之一。
7.【答案】B
【解析】解:A、中子不带电,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中子,如分子、原子都不带电,则不带电
的粒子一定是中子的推理错误,故 A推理错误;
B、氢气、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或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故 B推理正确;
C、硫酸铜、碳酸钡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但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则盐中一
定都含有金属元素推理错误,故 C推理错误;
D、燃烧、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都能够放出热量,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化学变化提供
的,如太阳能、风能等,则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变化提供的推理错误,故 D推理错误;
故选:B。
A、根据分子、原子都不带电来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来分析判断;
C、根据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来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化学变化提供来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把握推理这
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推理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特例的存在。
8.【答案】B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 + 6O2 =
4CO2 + SO2 + 2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 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硫、氢原子个数分别
为 4、12、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 4个碳原子和 1个硫原
子和 4个氢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C4H4S,故选项说法错误;
B、噻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C、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D、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16 × 2) = 1:1,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第 10页,共 16页
B.根据有机物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A、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会产生大
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氢气,放出大量的热,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有氢气生成和反应
放热,气球变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 B分析可知,气球仍呈膨胀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最终得到澄清液体,是因为镁条和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镁可能溶解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溴百里酚蓝几乎无色,变色范围 pH:6.0~7.6,变化由黄色经绿色到蓝色,易
溶于稀碱性溶液呈蓝色,所以溴百里酚蓝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故 A正确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故 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 C错误;
D、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盐,显碱性,故 D错误。
故选:A。
A、根据溴百里酚蓝几乎无色,变色范围 pH:6.0~7.6,变化由黄色经绿色到蓝色,易溶于稀碱
性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盐,显碱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第 11页,共 16页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A、由曲线图可知,t1℃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30gA物质加入到 50g水中不断
搅拌只能溶解 15g,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65g,故 A错误;
B、溶剂质量不变,将t2℃时 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会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会变小,故 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要从 A、B
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提纯 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 C错误;
D、t1℃时 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当温度升高
到t2℃时,B变成不饱和溶液,C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A变成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通过
看三种物质的溶液所在的位置可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B、C、A,故 D错
误.
故选: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
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图 1中足量的红磷才能把瓶内氧气消耗,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故 A说法正确;
B、图 2中 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该选项说法错误;
C、图 2中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 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
V V
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1 2V × 100%,故 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
第 12页,共 16页
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进行分析。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
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3.【答案】3 点燃CH 9:10 供能
催化剂 过滤 催
4 + 2O2 = CO2 + 2H2O CO2 + 3H2 = CH3OH+ H2O
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或减缓温室效应等
【解析】解:(1)a.读图可知,通过光和光子晶体催化可将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甲醇,属于氧化物的共有 3种,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3。
b.反应①中的生成物中除甲醇(CH3OH)外,还有一种有机物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燃CH4 + 2O2 = CO2 + 2H2O。
故答案为: 点燃CH4 + 2O 。2 = CO2 + 2H2O
(2)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6 × n):(16 × 5 × n) = 9:
10。
淀粉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故答案为:9:10;供能。
(3)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条件下制得甲醇,同时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 +
催化剂
3H2 = CH3OH+ H O。2
反应结束后可以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等质量的复合催化剂,原因是催化剂在反应前
后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 催化剂CO + 3H = CH OH+ H O;过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 2 3 2
(4)以 CO2作为原料生产甲醇,进而人工合成淀粉,可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也可减缓温室效应
等。
故答案为: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或减缓温室效应等。
(1)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
第 13页,共 16页
淀粉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
(3)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条件下制得甲醇,同时还生成水。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4)以 CO2作为原料生产甲醇,进而人工合成淀粉,可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也可减缓温室效应
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肥皂水 消毒杀菌 Mg(HCO3)2 钙、镁或 Ca、Mg 随手关闭水龙头(合理即可)
【解析】解:(1)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日常生活中,常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起到软化水的作用,还可以杀死水中微生物,起到消毒杀菌
作用;
(2)碳酸氢镁中,镁元素显+2价,碳酸氢根显 1价,则碳酸氢镁的化学式为:Mg(HCO3)2;
(3)钙、镁属于人体常量元素,铁和锰中属于人体微量元素;
(4)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随手关闭水龙头、淘米水浇花等。
故答案为:(1)肥皂水;消毒杀菌;
(2)Mg(HCO3)2;
(3)钙、镁或 Ca、Mg;
(4)随手关闭水龙头(合理即可)。
(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煮沸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人体所需常量元素来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化学式的写法、人体所需常量元素、节水的做法是
解题的关键。
15【. 答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1 助燃性 增大水的导电性 节约药品,便于比较现象 漏
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 引流 偏小
【解析】解:(1)A图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用燃烧铁丝代
替燃烧红磷进行实验;
第 14页,共 16页
(2)B图为电解水实验,由“正氧负氢,正一负二”可知,a管气体为氢气,b管气体为氧气,且 a、
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2:1;b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多种物质燃烧。纯水的导电
性很差,实验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水的导电性。
(3)点滴板使用药品较少,反应集中在表面。C图中点滴板的优点为便于比较现象、节约药品等(合
理即可)。
(4)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有: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等,滤液未经过滤流入容
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5)量取水的操作如 E图所示,即仰视读数,仰视读数会偏小,实际量取水的体积更多,因此所配
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
(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2:1;助燃性;增大水的导电性;
(3)节约药品,便于比较现象;
(4)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引流;
(5)偏小。
(1)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
(3)根据点滴板可以节约药品,同时便于比较现象进行分析;
(4)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及玻璃棒作用进行分析;
(5)根据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氢氧化钙 碳酸钙 放热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试管发烫,说明 B溶
于水放热 氧化钙、碳酸钙 CaO + H2O = Ca(OH)2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再加入
足量稀盐酸 试管发烫,固体溶解、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解析】解:(1)猜想一:块状固体 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氢氧化钙、碳酸钙。
故填:氢氧化钙;碳酸钙。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溶于水可能有放热现象;
验证方案: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试管发烫,说明 B溶于水放热。
第 15页,共 16页
故填:放热;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试管发烫,说明 B溶于水放热。
(3)白色固体 C还可能是:氧化钙、碳酸钙。
故填:氧化钙、碳酸钙。
(4)有同学说甲同学的认为是错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样
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 + H2O = Ca(OH)2;
实验方案: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试管发烫,固体溶解、产生
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故填:CaO + H2O = Ca(OH)2;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试管发
烫,固体溶解、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解:设得到 48g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为 x。
4KO2 + 2H2O = 4KOH+ 3O2 ↑
284 96
80% × x 48g
284 80%×x
96 = 48g x = 177.5g
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 80%的制氧剂 177.5克。
【解析】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制氧剂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第 16页,共 16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下一篇: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化学科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