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 生活中的透镜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照相机
1.(2021山东沂源期末)如图是同一朵杜鹃花的两张照片。请结合图片分析,拍摄乙照片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相机适当靠近杜鹃花,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杜鹃花,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杜鹃花,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杜鹃花,镜头略向内缩
知识点2 投影仪
【教材P92图片变式】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屏幕为白色是因为白色可以反
射      ,幕布做得粗糙会发生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知识点3 放大镜
3.(2021山东枣庄中考)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能力提升全练
4.(2022山东烟台中考,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手影 B.看到地上的书
C.海市蜃楼 D.用放大镜看指纹
5.(2022山东淄博中考,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2022山东威海中考,15,★☆☆)如图所示,小明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与该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    。
7.(2021山东济宁中考,18节选,)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像未画出),该像的特点是        (选填“放大、倒立的实像”“缩小、倒立的实像”或“放大、正立的虚像”),这一成像规律揭示了    (选填“幻灯机”“照相机”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8.(2022山东龙口期末,20改编,)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当所成的像没有铺满荧幕,若保持荧幕位置不动,应将放映机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图象。
9.(2023山东烟台期末,1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示意图,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F为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时,若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    点处,      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    点上。
素养探究全练
10.【科学探究】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一盒。
(1)在挑选透镜时,小明把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光斑,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像,这是因为在实验前小明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骤应是          。
(3)如图丁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甲图的像小,其像距小,物距大,乙图的像较大,其像距较大,物距较小,所以在拍摄照片乙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变小,到底片的距离即像距变大,故相机应适当靠近杜鹃花,镜头略向外伸,故A正确。
2.答案 放大 倒立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所有色光 漫 
解析 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屏幕为白色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幕布的表面是粗糙的,光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3.B 放大镜的实质是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放大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实像能够被光屏承接,放大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故B错误,C、D正确。
能力提升全练
4.A 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书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眼便看到书,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归纳总结 三种光现象:一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二是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三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5.A 由图和题意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实际应用是照相机,故选A。
规律总结 当物距u>2f时,2f>v>f,即u>v,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6.答案 照相机 减小(或“变小”“更近一些”)
解析 由图知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2f>v>f,照相机与该成像原理相同。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以适当减小物距,即减小积木与胶囊的距离。
7.答案 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
解析 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揭示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8.答案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左 减小
解析 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当所成的像没有铺满荧幕,应使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若保持荧幕位置不动,应将放映机向左移动(增大像距),同时适当减小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减小物距),才能得到清晰的图象。
9.答案 c 投影仪(或幻灯机) d
解析 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应大于f而小于2f,所以蜡烛应放在c点;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实像,说明此时成的像为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d点。
素养探究全练
10.答案 (1)乙 (2)将烛焰、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3)10 (4)缩小 照相机 远离
解析 (1)由图知,甲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该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2)实验前,应该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丁可知,当物距与像距相等时,u=v=20 cm,故凸透镜的焦距f=10 cm。(4)当烛焰距凸透镜35 cm时,u>2f,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就会变大,像变大,所以光屏要远离透镜。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五四制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 光的反射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下一篇:山西省朔州市2023-2024新九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