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暑假作业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质量、气体体积的转换(WORD版含答案和解析)


学习目标导航
课标要点 知识导图
1.认识氯元素的存在、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2.认识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以及氯水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4.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性质
1.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备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干燥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d瓶中装的是(  )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KI溶液 ④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含氯消毒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2H++Cl-+ClO-===Cl2↑+H2O
B.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氯水应避光保存的原因:2HClOH2O+Cl2↑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可增强漂白效果:Ca(ClO)2+CO2+H2O===CaCO3↓+2HClO
3.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
溶液 有白色沉
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试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H+、
HClO
C CaCO3 有气体
放出 CO+2H+===H2O+CO2↑
D 有色布条 有色布
条褪色 Cl2有漂白性
4.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下列有关ClO2的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ClO2和NaCl,则n(氧化剂)∶n(还原剂)=1∶4
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会失效,可能的原因是2ClO2+2OH-===ClO+ClO+H2O
C.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
D.等物质的量的ClO2杀菌效果比Cl2强
二、含氯化合物的转化
5.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能反应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金属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处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处和③处 D.②处、③处和④处
6.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 Cl2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淀粉 KI溶液变成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7.利用氯元素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氯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①~⑩均含氯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④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⑦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属于______________ (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3)⑤与⑨混合可产生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可与热的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⑧和⑩,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 。
(5)含⑨的溶液可作为水处理剂除去水中的杂质离子。例如它可使酸性废水中的NH转化为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如图实验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取Cl2的方法有多种,若A部分的装置是a,请再写出一种制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高考模拟演练
 (2022·广东选择考)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学习目标导航
课标要点 知识导图
1.认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认识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A进行计算。
3.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4.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5.掌握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
6.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简单推论。
一、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1.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的体积之比为2∶3
C.16 g臭氧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D.1.0 mol臭氧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8×6.02×1023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B.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所含阴离子数的总数为NA
D.0.5 mol·L-1Na2SO4溶液中所含SO数目为0.5NA
3.科学家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m g,一个12 C质量是n g,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NA g/mol
B.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mol
C.W g该原子中含有×NA个该原子
D.由已知信息可得:NA=
二、摩尔质量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4.在反应A+3B===2C中,若7 g A和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8.5 g C,则A、B、C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
A.14∶3∶17      B.28∶2∶17
C.1∶3∶2 D.无法确定
5.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
C.1 mol偏二甲肼中共含有12 mol原子
D.60 g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6.02×1023个氮原子
6.(1) 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分子式回答:
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
①已知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NH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③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g,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④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a g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三、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计算
7.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
A.Cl2   B.O2 C.H2   D.CO2
8.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N2、CO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N2和CO的质量相等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不相等
D.两种气体的质子数目相等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
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A.②⑤⑥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法利用的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H3,前者与后者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2)与标准状况下6.72 L CO2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H2O的质量为________g,与该质量的水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L。
(3)将一定量CO2和NH3混合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7,则该混合气体中CO2与NH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________倍。
1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某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好实验装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⑤读取量气管示数,氧气的体积为278.8 mL;
⑥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酸钾分解制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是___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
B.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67.14 L/mol
C.同温、同压下,2 mol O2与2 mo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相同
D.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为1.429 g/L
高考模拟演练
1.(2022·海南选择考)在2.8 g Fe中加入100 mL 3 mol·L-1 HCl,Fe完全溶解。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转移电子为0.1 mol
B.HCl溶液中Cl-数为3NA
C.2.8 g 56Fe含有的中子数为1.3NA
D.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3.36 L
2.(2022·浙江6月选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 g NaHSO4中含有0.2NA个阳离子
B.11.2 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3NA
C.8 g CH4含有中子数为3NA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为0.2NA
答案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题组分层专练
1.C 由图分析,从a处通入新制备Cl2,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c中没有次氯酸生成,可以是没有氯气通入c中,或者通过的是干燥的氯气,若d中是浓硫酸,Cl2被干燥,进入c中,布条不会褪色,符合题意;若d中是NaOH溶液或KI溶液,则氯气被吸收,没有氯气通入c中,布条不会褪色,符合题意;若d中是饱和NaCl溶液则氯气变湿润,c中布条会褪色,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2.C “84”消毒液中含NaClO,洁厕灵中含HCl,两者混用发生反应NaClO+2HCl===Cl2↑+NaCl+H2O,A正确;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B正确;次氯酸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C错误;Ca(ClO)2转化为HClO,漂白效果更好,D正确。
3. A 氯水中存在Cl-,Cl-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A正确;氯水中有较多量的H+,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存在HClO分子,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氯水中有较多量的H+,能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C错误;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而Cl2不具有漂白性,D错误。
4.C A项,酸性条件下ClO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l-和ClO2,可写出方程式:4H++5ClO===Cl-+4ClO2↑+2H2O,显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正确;B项,方程式符合歧化反应化合价的变化,正确;C项,ClO2易溶于水,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杂,错误;D项,等物质的量的ClO2作氧化剂时得电子数比Cl2得电子数多,正确。
5.D ①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Cl2,正确;②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不能选择氢氧化钠溶液,错误;③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导管应长进短出,错误;④氯气与金属在试管中反应,若用单孔塞,容易造成试管内压强过大,且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错误。
6.D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是因为FeCl2和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Cl3,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体现了Cl2的氧化性,A错误;Cl2本身没有酸性,溶液褪色,可能是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而使溶液褪色,也可能是生成的HClO的漂白性使溶液褪色,B项错误;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而是Cl2与H2O作用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C项错误;淀粉-KI溶液变成蓝色,是因为Cl2与KI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I2使淀粉变蓝,体现了Cl2的氧化性,D正确。
7.解析:(1)④为含氯的氧化物,其中氯的化合价为+7价,则其化学式为Cl2O7;⑦为酸,Cl的化合价为+7价,化学式为HClO4,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ClO4===H++ClO。
(2)②为HCl,在水中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电解质。
(3)⑤为HCl,⑨为NaClO,两者混合会发生归中反应产生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H2O+Cl2↑。
(4)①可与热的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⑧和⑩,即C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分别降低到-1价和升高到+5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个数之比应为1∶5。
(5)⑨为NaClO,含⑨的溶液将酸性废水中的NH氧化为N2,NaClO被还原为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lO-的化学计量数为3,N2的化学计量数为1,再结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NH===3H2O+3Cl-+N2↑+2H+。
答案:(1)Cl2O7 HClO4===H++ClO
(2)电解质
(3)ClO-+Cl-+2H+===H2O+Cl2↑
(4)1∶5
(5)3ClO-+2NH===3H2O+3Cl-+N2↑+2H+
8.解析:(1)从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固液混合加热型装置。(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反应:2KI+Cl2===2KCl+I2,淀粉遇碘变蓝色。(3)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Fe2+===2Cl-+2Fe3+,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4)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只要验证SO的存在就可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检验SO的存在选用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5)实验室通过不加热装置制备氯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答案:(1)b (2)溶液变蓝色
(3)Cl2+2Fe2+===2Cl-+2Fe3+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4)取少量C中溶液于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振荡后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中亚硫酸钠已被氧化
(5)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高考模拟演练
 D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l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可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A正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故B正确;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氯气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可用于检验氯气的性质,故C正确;氯气有毒,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而不能选用水作尾气处理的试剂,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尾气处理的试剂,故D错误。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质量、气体体积的转换
题组分层专练
1.C 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mol-1,A项错误;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的体积之比为3∶2,B项错误;1.0 mol臭氧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24×6.02×1023,D项错误。
2.C 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而H2O不是气体,二者体积相等,它们物质的量不相等,A错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故11. 2 L氯气所含原子数目小于NA,B错误;Na2O2中阴离子为O,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总数为NA,C正确;由于题干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0.5 mol·L-1Na2SO4溶液中所含SO数目,D错误。
3.C 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是m g,则摩尔质量为mNA g/mol,故A正确;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NA g/mol,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故B正确;由题意可知,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m g,故W g中该原子的数目为,故C错误;12C的摩尔质量为12 g/mol,一个12 C的质量为n g,则NA n=12,NA=,故D正确。
4.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m(B)=m(C),则m(B)=8.5 g-7 g=1.5 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 mol A和3 mol B完全反应生成2 mol C,则A、B、C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8∶2∶17,故选B。
5.D 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A正确;6.02×1023个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1 mol,质量为60 g,B正确;1 mol偏二甲肼中含有2 mol C、8 mol H和2 mol N,共12 mol原子,C正确;60 g偏二甲肼分子为1 mol,含有N原子数为2×6.02×1023,D错误。
6.解析:(1)n(O2)∶n(O3)=∶=3∶2,则分子数之比为3∶2;N1(O)∶N2(O)=(×2)∶(×3)=1∶1。(2)依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式:M=,结合物质的量(n)与NA的关系即可列出相关表达式,不要忘记单位。
答案:(1) 3∶2 1∶1
(2)①17 g·mol-1 ②64 g·mol-1
③bNAg·mol-1 ④ g·mol-1
7.C A.Cl2的摩尔质量为71 g·mol-1;B.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C.H2的摩尔质量为2 g·mol-1;D.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综上所述,H2的摩尔质量最小,相同质量时物质的量最大,体积最大,答案为C。
8.C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N2、CO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容器中两种气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知,n、T、V相同时,p相同,故A正确;由m=ρV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体积相同时,其质量相同,故B正确;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由N=nNA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故C错误;两种气体分子中质子数相等,都是14,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所以两种气体的质子总数相等,故D正确。
9.A ①标准状况下,HCl为气态,H2O不是气态,等体积的HCl与H2O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错误;②1 g H2和14 gN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相等,故正确;③标准状况下28 g CO的体积为22.4 L,故错误;④不确定物质的状态,无法确定在标准状况下物质体积的相对大小,故错误;⑤体积和温度一定,压强随物质的量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⑥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故正确。
10.解析:(1)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H3,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前者与后者的分子数之比为1∶1,原子总数之比为3∶4,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的比,密度之比为44∶17;(2)标准状况下6.72 L CO2的物质的量是=0.3 mol,所含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 mol,则H2O的物质的量是0.6 mol,质量为0.6 mol×18 g·mol-1=10.8 g,该质量的水中所含1.2 mol氢原子,则NH3物质的量为0.4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 mol×22.4 L/mol=8.96 L。(3)将一定量CO2和NH3混合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7,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1∶2,则该混合气体中CO2与NH3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26,同温同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13倍。
答案:(1)1∶1 3∶4 44∶17
(2)10.8 8.96
(3) 1∶2 13
11.解析:(1)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KCl和O2,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制取气体的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95 g-15.55 g=0.4 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25 mol,Vm=≈22.30 L/mol。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因此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A正确;气体摩尔体积限定气体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30L/mol,B错误;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体积相等,所以2 mol O2与2 mo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相同,C正确;该实验条件下,1 mol O2的体积为22.30 L,质量为32 g,则密度=≈1.435 g/L,D错误。
答案:(1)2KClO3  2KCl+3O2↑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0.0125 mol 22.30 L/mol
(4)BD
高考模拟演练
1.A Fe不足,根据铁物质的量计算,则反应转移电子为0.1 mol,故A正确;HCl物质的量为0.1 L×3 mol·L-1=0.3 mol,HCl溶液中Cl-数为0.3 NA,故B错误;2.8 g 56Fe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的中子数为0.05 mol×(56-26)×NA mol-1=1.5NA,故C错误;根据Fe+2HCl===FeCl2+H2↑,HCl过量,铁为0.05 mol,产生H2 0.05 mol,体积为0.05 mol×22.4 L·mol-1=1.12 L,故D错误。
2.C NaHSO4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12 g NaHSO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因此,其中只含有0.1 NA个阳离子,A错误;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11.2 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因此,无法确定其中所含碳氢键的数目,B错误;1个CH4分子中有6个中子,8 g CH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因此,8 g CH4含有的中子数为3NA,C正确;H2和I2发生反应生成HI,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小于0.2 NA,D错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下一篇: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word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