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2013) 练习题---金属
一、单选题
1.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回收垃圾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废弃纸张 B.废弃塑料袋 C.废弃玻璃杯 D.废弃铁锅
2.菜刀在生活中有重要应用。下列情况中,菜刀腐蚀由快到慢的是:①切青菜后用清水冲洗;②切湿咸菜后未清洗; ③切肥猪肉后放置。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合金都是化合物
4.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C.表中“待测”值为5
D.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5.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B 一氧化碳和甲烷 滴加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灼烧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B.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C.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A.A B.B C.C D.D
8.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用等质量的相同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下列实验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是
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不能验证CO2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11.下列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A.铜制容器 B.铁制容器 C.银制容器 D.塑料容器
12.将24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72g固体,则反应成氢气的质量
A.1g B.0.5g C.1.5g D.2g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都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合反应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保护内层的铁不易锈蚀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D.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作用
二、填空题
1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绿色冬奥——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能有效缓解环境问题。液态二氧化碳蒸发为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可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灾难救援、监控传染病、测绘等领域。制造无人机使用的材料有玻璃钢、塑料、铝合金等。
①塑料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无机材料
②自然条件下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江西玉山博物馆明确规定: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下列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烟花爆竹②汽油③可乐④酒精⑤火药⑥氢气球
16.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望远镜塔所用的材料是角钢,这是利用了角钢的什么优点______;铁质材料生锈是铁与______作用的结果;铝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耐腐蚀的原因______。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______;两个氧原子_______。
(2)3Fe2+表示_______。
(3)二氧化氯(CO2)具有强氧化性,可发生反应:6ClO2+16NH3=5R+6NH4Cl+12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使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失火,酒精(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利用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种。
③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_____,铝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__。
18.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如图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标号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标号);
(2)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三、实验题
19.金属在人类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天工开物》记载“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生铁和钢都属于的合金,它们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将一支洁净的铁钉置于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并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发现铁钉___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出现锈蚀。
(3)向装有少量金属铁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5)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镁粉的混合物ag,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此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两个反应
B.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只有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一定不含锌离子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镁
20.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进行制取氢气并检验氢气的性质。
(1)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碱石灰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干燥生成的氢气,将干燥的氢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证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性。
四、推断题
2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是黑色粉末,G是紫红色固体,H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和H发生的反应中,_________是氧化剂(填化学式);
(3)I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B是无色气体,D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D的化学式______。
(2)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五、计算题
2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4.
(1)铁的氧化物有3种: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其中含铁量最低的是______,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某钢铁厂每天需要消耗5000吨含氧化铁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废弃纸张是用纸制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废弃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错误;
C、废弃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D、废弃铁锅是用铁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故选D。
2.D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
【详解】菜刀与盐溶液接触时更容易生锈,切湿咸菜后未清洗的菜刀更容易生锈;切青菜后用清水冲洗的菜刀容易生锈;切肥猪肉后的菜刀,表面有油,导致刀与水和氧气隔绝,不容易生锈。
故选D。
3.A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正确;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错误;C、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是一种混合物,错误;D、合金是在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A。
4.D
【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反应后X的质量减少了16g,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质量增加了44g,是生成物;反应后水的质量增加了36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是反应物,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4g+36g-16g=64g。
【详解】A、该反应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g:36g=44:3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表中“待测”值为:70﹣64=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生成物中的氢元素和碳元素来自于X,因此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肥皂水加入硬水中产生浮渣,软水产生泡沫;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所以加热蒸发后硬水产生的水垢多,而软水少或没有,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和甲烷都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并且它们都没有颜色,所以操作1、操作2的方法都难以区分它们,故B不正确;
C、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而二氧化碳可以;氧气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两种方法都能区分,故C正确;
D、假黄金中含有铜,在加热时,能生成黑色氧化铜,而黄金不与氧气反应;同理假黄金中含有锌,可以和盐酸反应,而黄金不和稀盐酸反应,故D正确。故选B。
6.A
【详解】A、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B、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大部分金属都是固体,但是汞是液体,故选项不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选项不正确。
7.B
【详解】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不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据控制变量原则,如探究温度的影响,所用硝酸钾的颗粒大小应相同;如果探究颗粒大小的影响,溶剂的温度应相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铁、水、氧气都具备的试管与没有氧气的试管比较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与没有水不生锈的试管比较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开始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装置内的压强增大,燃烧停止后,装置中的气体减少,装置中的压强低于燃烧前的压强,选项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物与说出去的质量关系,所以等质量的双氧水加或不加催化剂最终生成压强的质量应相等,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铝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54:6=18:2,由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24:2,则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后,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一些,又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则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镁的反应时间短一些,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挥发,固体的质量减少,而锰元素留在固体中,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则
9.C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无法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A错误;
B、干冷的小烧杯无明显现象,说明无水生成,则气体X中不含氢元素,B错误;
C、图中对比实验只能说明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无法说明铁生锈和水有关,C错误;
D、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水,瓶子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铜不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用来盛放,故A错误;B、Fe+CuSO4=FeSO4+Cu,用铁制品盛CuSO4,使它变质,故B正确; C、银不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用来盛放硫酸铜,故C错误;
D、塑料不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用来盛放硫酸铜,故D错误。故选B。
点睛: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判断。
12.A
【详解】镁、锌、铁都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镁、锌、铁的混合物24g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72g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含硫酸根的质量为72g 24g= 48g ;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其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 (1×2): (32+16×4)= 1:48,因为硫酸中所含硫酸根的质量为48g时,则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1g ,即反应中产生的氢气质量为1g,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故选:A。
13.B
【详解】A、燃烧都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故B正确;
C、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故C错误;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可以保护内层的铁不易锈蚀,因为铁锈疏松,不能阻止反应的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试题分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也有单质生成,错误;C、氧化物不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如高锰酸钾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错误;D、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作用,活性炭吸附性比木炭强,正确。故选D
考点:原子概念,置换反应,氧化物。
15.(1) 增大 H2O
(2) A 4Al+3O2=2Al2O3
(3)③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
(1)
液态二氧化碳分子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分子,分子间的间隔会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是两个碳原子、四个氧原子、十二个氧原子,反应后有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因此X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是水,化学式为H2O;
(2)
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A;②铝常温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4Al+3O2=2Al2O3;
(3)
烟花爆竹、汽油、酒精、火药、氢气球都属于易燃易爆品,可乐不属于,故选:③。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物质性质进行分析。
16. 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氧气和水
【详解】角钢属于合金,合金具有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的优点,望远镜塔所用的材料是角钢,这是利用了角钢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铁质材料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铝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铝与氧气继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1) N 2O
(2)3个亚铁离子
(3)N2
(4) 3 4Al+3O2=2Al2O3 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分析】(1)
氮元素为N,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亚铁离子带两个个单位正电荷,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含6个氯原子、12个氧原子、16个氮原子、48个氢原子,生成物中含6个氯原子、12个氧原子、4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0个氮原子,故R的化学式为:N2;
(4)
①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化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氢气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3种;
③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铝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18. ①②⑤ 节约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铜丝导线、合金钢、铝合金边框属于金属材料,故填:①②⑤。
(2)太阳能电池污染小节约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故填:节约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19.(1)含碳量不同
(2)B
(3)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D
(5)ACD
【详解】(1)生铁为铁碳合金,其中含碳量为2%-4.3%,钢为铁碳合金,含碳量为0.03%-2.3%,二者组分相同,但是含碳量不同。故填含碳量不同;
(2)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A处不能接触到空气,不易生锈,B处能同时和氧气、水接触,易生锈,C处不易接触到水,不易生锈。故填B;
(3)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则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填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球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球、银球表面无气泡产生,说明三种金属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球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说明铁>铜,银球表面无现象,说明银<铜,即铜>银,可比较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铁>铜>银,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金属活动性镁>锌>铜,则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镁粉的混合物后,镁先和硝酸铜反应,之后若硝酸铜有剩余,则发生锌和硝酸铜的反应。
A、若硝酸铜过量,镁和锌的量不足,则只发生镁和硝酸铜的反应,故A错误;
B、若滤液为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即硝酸铜过量,镁和锌不足,则滤渣中一定只含有铜,故B正确;
C、因为金属活动性镁>锌>铜,则镁先和硝酸铜反应,之后若硝酸铜有剩余,则发生锌和硝酸铜的反应,故一定发生镁和硝酸铜的反应,可能会发生硝酸铜和锌的反应,则溶液中一定有镁离子,可能含有锌离子,故C错误;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肯定含有镁、锌中的一种或者两种都有。当镁过量硝酸铜不足时,滤渣中含有镁、锌、铜;当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滤渣中含有锌、铜;当镁不足,锌和硝酸铜反应时,滤渣中含有锌和铜;当锌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滤渣中只含有铜。故D错误;
故选ACD。
20.(1)
(2)还原
【详解】(1)制取H2用锌粒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将干燥的氢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紫红色的粉末是铜,说明氧化铜失去氧,氢气得到氧,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21.(1)CH4
(2)氧化铁
(3)
【分析】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3:1,所以A是甲烷;当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B是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G是紫红色固体,所以G是铜,H是红色粉末,一氧化碳和H反应生成I,所以H是氧化铁,I是铁;F和E高温生成G,I也会生成G,所以G是铜,F是氧化铜,E是氢气,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分别为CH4;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和H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氧化铁是氧化剂;
(3)I生成G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22.(1)Fe2O3
(2)
(3) 置换反应 铁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
【分析】D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为氧化铁。C、D可以相互转化,且C能和硫酸反应,所以C是铁。氧化铁可以转化为B,且B是无色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由一氧化碳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AB可以相互转化,且A可以转化为铁,所以A是CO。代入验证无误。
(1)
D为氧化铁,故填:Fe2O3
(2)
B→A反应也就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故填:
(3)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所以为置换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
23.(1)0.4
(2)设20g该黄铜样品中的质量为x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g+100g-119.6g=0.4g。
(2)见答案。
24.(1) 氧化铁/三氧化二铁/Fe2O3 70%
(2)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2714.3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