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 素养检测(含解析)

第五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物质中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是(  )
A.钻石 B.黄铁矿
C.岩盐 D.蜡烛
2.(2022湖南湘潭中考)下列实例中属于熔化的
是(  )
A.积雪消融 B.湿手烘干
C.瓦上结霜 D.湖面起雾
3.(2022湖南岳阳中考)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4.(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冰城哈尔滨风景优美,引人入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太阳岛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严冬,音乐公园的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
C.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用的冰是汽化形成的 
D.植物园树枝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5.蒸发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列各措施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种植花生时盖上地膜
D.将洗过的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6.(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寒冷的清晨,一杯冒着“白气”的热茶,温暖了我们的手,也温暖了我们的心。关于“白气”的产生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
A.升华和凝华 B. 升华和液化
C.汽化和熔化 D. 汽化和液化
7.(2022湖南常德中考)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d点的温度比c点的高
B.50 ℃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湖南益阳中考)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
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
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9.(2021四川南充期中)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是   ℃;乙温度计的读数是   ℃。
10.【新独家原创】如图所示是晶体熔化和液体蒸发、沸腾时的分子结构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描述晶体熔化模型的是   ,液体蒸发模型的是   ,液体沸腾模型的是   。
11.(2023广东茂名电白期末)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现有甲、乙两支制作合格的温度计,它们玻璃泡大小相同,其中甲毛细管的内径较大,把它们从同样的室温状态下放入同一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后读数    (选填“甲”“乙”或“一样”)大,测温液体的液柱上升高度   大。
12.(2022四川成都期中)相信你经历过:①刚买的新鲜蔬菜没能及时吃,就会用保鲜膜包起来或者放入冰箱冷藏起来,前者是通过    来减慢蒸发的,后者是通过         来减慢蒸发的。②年终时节,会买来许多牛肉烘干,方便储藏,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    (选填“加快”或“减慢”)蒸发。
13.(2022四川江油期中)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      。
14.【环境保护】(2022辽宁鞍山立山三模)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在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三、实验探究题(15题16分,16题16分,共32分)
15.【实验探究·分析论证】(2023河北廊坊十六中期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热固体的方式叫   法,好处是           。
(2)根据图乙可知,此固体物质的熔点约是   ℃;图乙中BC段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持续  min。
(3)由图乙可知晶体的熔化条件是    、     。
(4)某同学也做了该固体熔化的实验,得到的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与图乙明显不同,请分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16.【学科素养·科学探究】(2022山东临沂中考)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观察到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    (选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丙图所示。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全解全析
1.D 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钻石、黄铁矿、岩盐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应选D。
2.A 积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湿手烘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A 冰雪消融,固态的冰雪吸热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过程,A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不正确;冰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D不正确。
4.C 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选项正确;雪人变小是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B选项正确;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C选项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D选项正确。
5.D 盖上酒精灯的灯帽,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减缓蒸发,A不符合题意;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慢了水分的蒸发,B不符合题意;种植花生时盖上地膜,降低了空气流动速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C不符合题意;把洗过的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既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D符合题意。
6.D 热茶温度很高,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7.B 该物质在cd段处于沸腾状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d点的温度等于c点的温度,故A选项错误。在ab段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 ℃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50 ℃;在50 ℃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该物质的沸点为80 ℃,要低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所以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D选项错误。
8.B 冰熔化成水要吸热,A错误;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B正确;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C错误;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D错误。
9.答案 -4 34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读数为 -4 ℃;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读数为34 ℃。
10.答案 乙 丙 甲
解析 晶体中分子呈现有规则的排列,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固有位置附近振动,当温度足够高时,有些分子振动的幅度大到可以脱离它的固有位置,故乙是晶体熔化模型。在液体沸腾过程中,液体内的一些分子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故甲是液体沸腾模型。在液体表面,有些能量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离开液面,这是蒸发,故丙是液体蒸发模型。
11.答案 热胀冷缩 一样 乙
解析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测温液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液体体积会膨胀或收缩,故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把两支温度计从同样的室温状态下放入同一杯热水中,两支温度计测量的温度相同,所以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相同。由于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大小相同,装入测温液体体积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液体体积膨胀程度也相同,由于甲的毛细管内径较乙大,所以甲中液柱上升高度小,乙中液柱上升高度大。
关键点拨 液体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越大,内径越小,测量越准确。
12.答案 ①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降低液体温度
②加快
解析 ①刚买的新鲜蔬菜没能及时吃,用保鲜膜包起来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慢蒸发;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冷藏起来是通过降低液体温度来减慢蒸发。②将牛肉烘干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
13.答案 水蒸气 100 不能
解析 水沸腾时,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题图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 ℃,其示数为100 ℃;因为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要让水持续沸腾,不能停止加热。
14.答案 汽化 放出 凝华 凝华
解析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汽化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在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5.答案 (1)水浴 使物质均匀受热 (2)80 固液共存态 4 (3)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4)丙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比乙的少(合理即可)
解析 (1)实验中加热固体的方式叫水浴法;好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从题图乙中可知,题中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 ℃不变,所以其熔点是80 ℃;题图乙中BC段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持续了4分钟。
(3)由题图乙知晶体的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4)相比题图乙,题图丙的加热时间和熔化时间都缩短,可能是丙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比乙的少。
16.答案 (1)烧杯 (2)94 (3)变大 (4)错误 (5)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或调大酒精灯的火焰或给烧杯加盖等)
解析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再固定温度计。
(2)题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温度计示数是94 ℃。
(3)观察到水沸腾后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
(4)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后,水还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原因是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所以判断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是错误的。
(5)由题图丙可以看出,从加热到沸腾需要16 min,要想缩短加热时间,应采取的措施: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调大酒精灯的火焰、给烧杯加盖等。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下一篇: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1 参照物 动与静素养提升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