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棉线 B. 尼龙绳 C. 羊毛毯 D. 真丝围巾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草成灰 B. 海卤晒盐 C. 南方挖煤 D. 斩竹漂塘
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与氧气反应一定生成水
B. 酸性溶液的,所以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4. 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变质食品中含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B.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
C. 夜间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 工业上可用铁桶盛装储运烧碱
5. 检验、鉴别、除杂、分离都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
A. 检验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B. 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铵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
D.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6.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 因为酸碱盐都由离子构成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 B. C. D.
7. 是用于制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新材料,其化学式为,可应用于柔性智能手机显示屏。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五种原子构成 B. 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
C. 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 饮用矿泉水可分为碳酸水、硅酸水、锶水等几大类,此外还有含锌、锶、碘、硒等的矿泉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中含有的“锌、锶、碘、硒”是指单质
B. 取矿泉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
C. 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D. 长期饮用纯净水替代矿泉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9.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
选项 甲 乙 丙
浓氨水 无色酚酞溶液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浓盐酸 铁粉 紫色石蕊溶液
A. B. C. D.
10.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乙由原子构成 B. 丙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C. 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D. 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 固体变红 该气体是氢气
向久置的苛性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
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取少量氯化铵固体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不能共同使用
A. B. C. D.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相等
B. 时,等质量的乙、丙溶液,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时,将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一定有固体析出
D. 时,将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3. 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有: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的容器:地质封存将注入特定的地层等。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
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生成的氧化钙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点,常用以捕集,主要因为其不但能与反应还具有 ______ 性。
海洋封存会导致海水酸化,影响海洋环境。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洋封存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 ______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对的吸收率在逐渐下降,可见的溶解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______ 。
地质封存的方法之一是将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一种固态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封存。该过程中分子间间隔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捕捉”的还可以供给日常生活所需。请列举的一种常见用途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4. 某样品含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固体,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 。
写出加入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若在加入过量溶液后忘记进行操作,则所得固体中含有的杂质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标示数字的仪器名称: ______ , ______ 。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 ______ ,若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 ______ 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反应,该实验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______ 填字母,若用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6.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查阅资料】
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溶解度
水溶液的
【初步分析】
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腐蚀破损,能造成标签腐蚀破损的不当操作是 ______ 。
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及所给信息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 。
【实验探究】
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
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由此得出该物质不是 ______ 。
实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活动,确定该瓶溶液应为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 工业废气中的用氨水吸收,可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
过度排放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
实验室模拟废气吸收过程,用氨水充分吸收,发生的反应为。若吸收废气中并使其完全转化为,理论上生成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棉、羊毛、真丝属于天然材料,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答案】
【解析】解:、烧草成灰,包含着物质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海卤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南方挖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斩竹漂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
【解析】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氢气与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只能生成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性溶液的,则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C、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故选项推理错误。
D、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是溶解油污,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根据化学反应时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的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不能盲目推理,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4.【答案】
【解析】解:、变质食品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可食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不能与烧碱反应,工业上可用铁桶盛装储运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变质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黄曲霉毒素有毒、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但燃烧火焰呈蓝色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如甲烷,故A不正确;
B.氯化铵和硫酸铵都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蒸气。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C正确;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渣为二氧化锰固体,滤液为氯化钾溶液,还需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钾固体,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铵和硫酸铵都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蒸气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6.【答案】
【解析】解:、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酸碱盐溶液中都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溶液导电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液导电的原因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由分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不含臭氧分子,故说法错误;
D、中碳、氢、铝、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
B.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据此分析;
C.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D.首先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比,据此分析哪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
【解析】解:、矿泉水中含有的“锌、锶、碘、硒”是指元素,故A错误;
、取矿泉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小于,故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C正确;
、长期饮用纯净水替代矿泉水不利于身体健康,缺少矿物质,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间有间隙进行分析。
C、根据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小于进行分析。
D、根据长期饮用纯净水替代矿泉水不利于身体健康,缺少矿物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答案】
【解析】解:、甲中盛有浓氨水,滴加浓氨水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铁粉上,铁粉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C、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物质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物质丙是,是形成酸雨的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则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结构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
【解析】解:、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久置的苛性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氢氧化钠反应完,还有稀盐酸,才能与碳酸钠反应,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不能说明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内气压减小,使塑料瓶变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少量氯化铵固体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有氨气产生,二者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则铵态氮肥与熟石灰不能共同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解析】解:、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所以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故A错误;
B、时,溶解度丙乙,等质量的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为丙乙,但是选项没有说等质量溶液,故B错误;
C、将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乙、丙溶解度变小,由于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则析出的固体中可能是乙或丙,故C错误;
D、将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由于两者溶解度均增大,则乙、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时乙、丙溶解度不相等,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加剧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吸附 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减小 变小 灭火合理即可
【解析】解: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异常、土地沙漠化等;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钙疏松多孔,结构像活性炭,推测具有吸附性;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海水酸化,化学方程式为:;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逐渐下降,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下降;
气态微粒之间的间隙比液态、固态微粒之间的间隙大;二氧化碳从气态变成固态,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隙减小;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能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可以作气体肥料等。
故答案为:加剧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吸附;
;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减小;
变小;
灭火合理即可。
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答案】蒸发结晶 、
【解析】解:蒸发结晶可以将溶液的水蒸干,得到固体。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经过操作Ⅱ得到氯化钠固体,所以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加入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入过量溶液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还可以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经过操作可以除去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若忘记进行操作,则碳酸钙、碳酸钡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氯化钡,则所得固体中含有的杂质是、。
故答案为:
蒸发结晶;
;
、。
根据把溶液中溶质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长颈漏斗 集气瓶 分解 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就收集气体
【解析】解:由图可知,标示数字的仪器名称分别为:长颈漏斗;集气瓶。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固液常温型装置,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若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该实验需要固体加热型装置,则发生装置可选用;若用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或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就收集气体写出一点即可。
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集气瓶;
;;;
;分解;;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就收集气体。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特点、以及浓硫酸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特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氯化钠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 碳酸钠溶液
【解析】解:【初步分析】
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可能是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答案为: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时,饱和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饱和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饱和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饱和碳酸氢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及所给信息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溶液,其理由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故答案为:碳酸氢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实验探究】
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由此得出该物质不是氯化钠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故答案为:氯化钠溶液;
实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
【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确定该瓶溶液应为碳酸钠溶液;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
【初步分析】
根据可能造成标签破损的操作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各溶液在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
根据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来分析溶液的酸碱性;
根据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学生可根据题中实验推测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17.【答案】酸雨
【解析】解:过度排放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酸雨。
设理论上生成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生成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酸雨;
。
根据过度排放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酸雨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