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下册>题七 初识酸、碱和盐练习题(含解析)

仁爱版 练习题--初识酸、碱和盐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变化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热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水通电后与电源负、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将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浓氨水变红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Cl- Na+ CO32- B.NH4+ K+ NO3- OH-
C.H+ Na+ SO42- CO32- D.K+ Na+ NO3- SO42-
3.在探究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保持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不是利用该方法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实验
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若从酸度(AG)的概念出发可得出结论:温度为25℃时,酸性溶液的AG>0,中性溶液的AG=0,碱性溶液的AG<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纯水的AG=0
B.AG的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C.AG=0的溶液中一定不大量存在氢氧根离子
D.25℃时,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AG<0
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液氧、硫酸钡、粗盐
C.天然气、纯碱、石油 D.钙片、氯化镁、海水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A.SO3+H2O===H2SO4化合反应
B.NH4HCO3NH3↑+H2O+CO2↑分解反应
C.2Al+WO3Al2O3+W置换反应
D.6CO2+6H2OC6H12O6+6O2复分解反应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碱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测定溶液pH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9.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鉴别硬水和软水
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C.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可燃剂
D.食盐用作调味品
11.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A.氯化钾 B.碳酸氢铵 C.硫酸钾 D.磷矿粉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待测溶液pH B.闻气味
C.过滤 D.氧气验满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都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14.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将足量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D.将铜棒插入稀硝酸银溶液中,铜棒表面立即由紫红色变为光亮的银白色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小苏打__________。
(2)2个铁离子__________。
(3)食用醋中的酸 __________。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小组同学另取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实验,记录信息如下: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一中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的稀盐酸用量是_______g。
(3)图二说明中和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4)由图三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7.下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图,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中的CO2过多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组成的。
(2)______(填字母)是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实验室逸出CO2
(3)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填“蒸发”或“蒸馏”)。
(4)NaHCO3俗称是____,治疗胃酸过多常用_____(填“Na2CO3”或“NaHCO3”)。
(5)Na2CO3和CaCO3都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填符号),检验该离子所用的试剂是_____(填名称)和澄清石灰水。
(6)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______+H2O
18.现有指定的几种元素:O、H、K、Cu、N,请选择元素,写出符合要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1)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_;
(2)一种复合肥料_________
(3)原子个数比为1:1的氧化物______.
三、实验题
19.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____
(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份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_____ _____
20.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O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为:。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______。
(4)若A装置产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_。
四、推断题
21.已知 X、Y、Z 是都含有钙元素的三种白色固体,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 X 到 Y 的转化是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放热反应。 则:
(1)Z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X 到 Y 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
(3)Y 到 Z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D_____。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_______(填序号)。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盐酸样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_______。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4.在含少量NaCl的某纯碱样品23g中加入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__________ g。
(2)此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水通电后与电源负、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
D、将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A、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氨气而不能大量共存;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故选D。
点睛: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3.D
【详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实验中,要保持水的质量、温度相同,加入相同质量的肥皂水,根据产生现象区分硬水和软水,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选项正确;
B、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选项正确;
C、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中,不同的金属放入同一种盐的溶液中,观察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从而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选项正确;
D、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一个与发光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像,研究像的特点,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选项错误,故选D。
4.B
【详解】A、纯水显中性,25℃时,纯水中的AG=0,故正确;
B、AG的值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故错误;
C、若某溶液的AG=0,为中性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大量存在氢氧根离子,故正确;
D、25℃时,若AG<0,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正确。
故选B。
5.B
【分析】单质是只含1种元素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详解】A、铁是单质,氢氧化铜属于碱,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是纯净物。错误。
B、液氧是单质,硫酸钡属于盐,粗盐是混合物。正确。
C、天然气是混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盐。石油是混合物。错误。
D、钙片是混合物,氯化镁是盐,海水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该反应不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D。
7.B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故1g氢气与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选项错误;
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选项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选项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盐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等,选项错误;
答案为:B
8.B
【详解】A、加热液体,试管倾斜,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容器的三分之一,试管内液体太多,故A错误;B、测定溶液pH,把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试纸上,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不应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密度比浓硫酸小,这样易造成液体飞溅,故C错误;D、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
点睛∶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容器的三分之一,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
9.B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无法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错误;
B、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肥皂水并振荡,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为硬水,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为软水,可以鉴别,正确;
C、烧杯中的水为冷水,白磷和红磷都不能燃烧,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D、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熟石灰(氢氧化钙)是碱,可以用作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氮气可以用作灯泡填充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可燃,不能做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食盐有咸味,可以用作调味品,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C、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12.B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A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故B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壁上,但漏斗下端不能在液面以下,否则过滤时滤液不会流下,图示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
D.检验O2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碱的溶液显碱性,pH一定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pH大于7的溶液不是碱的溶液,正确;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错误;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例如CO2+Ca(OH)2═CaCO3↓+H2O,错误;D、铵盐与碱混合研磨能够生成氨气。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化肥不是铵盐,不一定不是氮肥,例如尿素加入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但尿素是氮肥,错误。故选A。
14.D
【详解】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是蓝色溶液,硫酸亚铁是浅绿色溶液,故充分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故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故正确;
D、将铜棒插入稀硝酸银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铜棒表面逐渐有银白色的固体析出,故错误。故选D。
15.(1)NaHCO3
(2)2Fe3+
(3)CH3COOH
【详解】(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
(2)表示离子个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2个铁离子:2Fe3+;
(3)食用醋中的酸是乙酸或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
16. 20 放热 或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变质。
(2)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只有溶质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由图可知中性时,稀盐酸用量是20g。
(3)反应时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4)由图三知反应前后都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变化的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即:。
(5)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17. 温室效应 碳元素和氧元素 a 蒸发 小苏打 NaHCO3 CO 稀盐酸(填稀硫酸不得分) 2NaCl
【详解】(1)空气中的CO2过多会引发温室效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自然界中正常的碳氧元素循环,c.实验室逸出CO2不会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3)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可采用的方法是蒸馏。
(4)NaHCO3俗称是小苏打,胃酸中的盐酸可以和小苏打反应,故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Na2CO3和CaCO3都含有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CO,碳酸根离子和盐酸(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着碳酸钙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该离子所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6)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钠、氢、碳、氧、钙、氯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2、6、1、2,反应后钠、氢、碳、氧、钙、氯原子的数目分别为0、2、2、6、1、0,故填2NaCl。
18. Cu(OH)2 KNO3 H2O2或NO或CuO
【详解】(1)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且要为难溶于水的应该是Cu(OH)2;
(2)复合肥是含有N、P、K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三种的肥料,故此处应该填KNO3;
(3)常见原子个数比为1:1的氧化物有H2O2、NO、CuO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的记忆,原子组成离子团的能力。学生应该掌握肥料中的营养元素为N、P、K;氧化物为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含有氧元素。
19. 澄清石灰水倒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 不能;因为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灰水倒吸入锥形瓶中,碳酸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 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两份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若加入石灰水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为氢氧化钠
【详解】(1)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二氧化碳中,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试管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锥形瓶中的溶液要变浑浊;
(2)仅凭(1)中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1)中现象;
(3)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时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断在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存在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注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倒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
(2)不能;因为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灰水倒吸入锥形瓶中,碳酸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
(3)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两份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若加入石灰水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为氢氧化钠
20.(1)
(2)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
(4)在A、B装置中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分析】(1)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表明二氧化碳未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能用D装置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4)
A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混有水蒸气,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为了防止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应干燥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在A、B装置中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1.(1)CaCO3
(2)化合反应
(3)
【分析】由于X、Y、Z均为含有钙元素的白色固体,且X到Y的转化是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放热反应,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X为氧化钙,Y为氢氧化钙,又由于Y能转化为Z,Z能转化为X,则Z为碳酸钙。
【详解】(1)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aCO3。
(2)X到Y的反应为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
(3)Y到Z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22. CuO Fe ③ CuSO4+Fe=Cu+FeSO4 制农药
【分析】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则D为铁,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则E是CuSO4,Fe+CuSO4=FeSO4+Cu,F为金属单质,F是Cu。B为氧化物,B是 CuO,则C是 H2SO4。Fe+H2SO4= FeSO4+H2↑,故A是H2。
【详解】(1)由分析知,B是 CuO,D是Fe ;
(2) ①的反应是:Fe+H2SO4= 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②的反应是H2 + CuO△ Cu + H2O ,属于置换反应。③的反应是CuO+H2SO4= CuSO4+H2O ,不属于置换反应,④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选③;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4)CuSO4在农业上可制成农药波尔多液。
23.(1)氢离子和钠离子(或“”)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是
(3)解:设盐酸中溶质质量是
解得
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24.(1)8.8(2)92.2%。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即可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从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92.2%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的关键是从关系图中找到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27化学与STSE(含解析)

下一篇: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溶液单元复习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