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学制)练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Ca(OH)2和CaCO3固体粉末 加足量水溶解、搅拌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C 除去NaCl中的KNO3 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D 鉴别CaCO3、NaCl、NH4NO3、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是不可行的
B.用碳酸氢钠做发酵粉烘焙糕点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3.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A.NaNO3、AgNO3、KNO3、NaCl
B.K2CO3、BaCl2、Na2CO3、HCl
C.Na2SO4、BaCl2、KNO3、NaCl
D.KOH、Na2SO4、CuSO4、MgCl2
4.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各取2g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10mL水中,测溶液的温度
B 检验CO2中是否含有CO 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C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0gNaCl固体,溶解在47mL蒸馏水中
A.A B.B C.C D.D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
6.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一定是原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碳酸氢钠
C.步骤Ⅱ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4种
D.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
7.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盐水
D.蒸发滤液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9.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
B.人类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
C.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没有天然气和“可燃冰”
D.海底蕴藏着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10.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袁隆平 D.屠呦呦
11.下列混合物中可以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
A.泥土和铁粉 B.水和植物油 C.食盐和白砂糖 D.食盐和大理石
12.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海水制镁 C.海水制碱 D.甲烷燃烧
13.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硫酸钡
B.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氯化钠
C.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一定不存在硝酸铜、氯化钠、碳酸钙
D.如果把氯化钡改成硝酸钡就可以确定是否有氯化钠了
14.”国富民强”,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
“侯氏制碱”制得的是
A.NaOH B.NaHCO3 C.Na2CO3 D.Ca(OH)2
二、填空题
15.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炒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洒落在火焰上,会发出_______色;
(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学校每天会在教室喷撒二氧化氯(ClO2)溶液等消毒液。ClO2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16.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以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___________。
18.我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用它加工而成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
(1)加热冷水煮豆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仍会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温度___________,气体的___________的原因
(2)酱油也是以大豆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有人认为酱油可以治疗烫伤,其实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大量冷水进行冲洗起到降温的作用。生活中起降温作用的冰袋通常使用了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利用其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3)获得晶体的方法除了冷却热饱和溶液外,还有___________,海水晒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下图是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图中A和B分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沉淀池和过滤池 B.贮水池和结晶池 C.吸附池和结晶池
三、实验题
19.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上图中多处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若要完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主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量取、_____(填操作名称)。
(3)若要完成“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上图中的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填操作序号)。
(4)医疗上常用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生理盐水。一袋500mL(密度约为1g/cm3)的生理盐水,所含溶质的质量是_____g。现要配制生理盐水1000g,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小明将10g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提纯后全部用于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如下:
(1)操作②中,使用的陶瓷仪器名称是_______。
(2)以上三个操作在实验中的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3)进行操作①时,最后需对滤渣进行洗涤,目的是_______。
(实验二:配制氯化钠溶液):计算→称量→量取→ →装瓶
(4)上述步骤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
(5)实验后配得溶液达到了100g,在计算正确的情况下,这种异常可能的原因是
A.实验一过滤时,滤液溅出烧杯 B.实验二蒸发时,固体未完全蒸干
C.实验三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四、推断题
2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NO3)2、NaCl、CaCO3、NaOH、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沉淀B,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同时得到蓝色溶液。则此固体中一定无_______,请写出得到蓝色溶液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取无色溶液A,测得pH>7,由(1)(2)(3)可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
(3)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另取少量溶液A,先加入足量______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再滴加________溶液,根据现象即可判断。
22.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色粉末,C是单质,H是蓝色沉淀,E、F的溶液均成碱性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④和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上述①至⑥6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①至⑥中的符号)。
五、计算题
23.小宁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NaOH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s质量g
1 6 100 5.35
2 12 100 10.7
3 24 150 16.05
4 36 200 a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色沉淀生成,100 g FeCl3溶液充分反应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______g。
(2)第______次实验,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表中的a值是______。
(4)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4.某同学为了测定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80g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平均分成四份,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g) 20 20 20 20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m 8.7 8.7
问:
A.表中m的值为 ;
B.原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两者不能使用加足量水溶解、搅拌的方法分离,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时应该先除杂后干燥,防止除杂时引入水蒸气,错误;
C、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除去NaCl中的KNO3应该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可以用水鉴别,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故可以用铅笔芯代替石墨实验导电性,故A错误;
B、用碳酸氢钠做发酵粉烘焙糕点发生的反应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不是溶解作用,故C错误;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氮气先蒸发出来,故D正确。故选D。
3.D
【详解】A、只有AgNO3与NaCl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各组物质是什么,不符合题意。
B、K2CO3、Na2CO3与BaCl2都会产生白色沉淀,都会与HCl产生气泡,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只有Na2SO4与BaCl2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各组物质是什么,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首先确定,KOH与CuSO4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钠与MgCl2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可以确定这三种溶液的具体成分,因此 这四种溶液可以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D
4.B
【详解】A、各取2g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10mL水中,测溶液的温度,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观察石灰水一定变浑浊,不能检验CO2中是否含有CO,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溶解氯化钠等可溶性物质)、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把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47mL),称取3.0gNaCl固体,溶解在47mL蒸馏水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5.D
【详解】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溶液减少,故选项错误;
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固体质量先增大,然后不变,故选项错误;
D、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绿环,一开始没有沉淀,之后开始产生沉淀,直至反应完全,沉淀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解析】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硝酸铜,铜离子显蓝色,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碳酸氢钠,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说明固体中含硫酸钠,由于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氢氧化钠、氯化钠。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固体中可能含氢氧化钠,一定不含碳酸氢钠,不符合题意;
C、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加过量硝酸钡,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蓝色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钠,由于稀盐酸和硝酸钡过量,故步骤Ⅱ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4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粗盐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
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不能用碳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铜的化学式错误,缺少沉淀符号,不符合题意;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海水是混合物,其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物质,所以正确;
B、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镁盐,故人类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所以正确;
C、海底不仅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还发现了“可燃冰”,所以错误;
D、海洋中含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在海底蕴藏着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所以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A、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In)、铱(Ir)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项符合题意;
B、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的贡献是发明了新药青蒿素,既对抗疟疾有特效,还速效低毒,被卫生组织界定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因为食盐和铁粉都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A错误;B、因为水和植物油都是液体,所以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B错误;C、因为食盐和白砂糖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C错误;D、因为大理石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所以能用此方法分离,故D正确。故选D。
12.A
【详解】A、海水晒盐是通过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海水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分析】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其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固体中一定不含硝酸铜,因为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固体,形成的白色沉淀a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和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和硫酸钡,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则白色沉淀a中含硫酸钡,即固体中一定含硫酸钠、氯化钡;
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的质量为:
白色沉淀a中硫酸钡的质量为1g,其它固体的质量为15g,故白色沉淀a为碳酸钠、碳酸钡、硫酸钡的混合物,固体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碳酸钙;
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详解】A、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钡和硫酸钡,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可能存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可能存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如果把氯化钡改成硝酸钡,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常识。
【详解】“侯氏制碱”制得的是纯碱碳酸钠。故选C。
【点睛】熟记即可。
15.(1)活性炭
(2)
(3)黄
(4) 两
【解析】(1)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2)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灼烧时,火焰呈黄色;故填:黄;
(4)
物质由元素组成,二氧化氯是由氧元素与氯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16. 溶解 过滤 蒸发
【详解】首先除杂需要考虑两者的差别,题目中已经说明要去除的杂质是难溶性的,而食盐可溶,故可以利用溶解性差异。先把粗盐溶于水,过滤将可溶性杂质和溶液分离,蒸发将水和氯化钠分开,所以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17. 过滤 CaO + H2O = Ca(OH)2 2NaHCO3Na2CO3+H2O+CO2↑ 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使溶液显碱性,与尽量多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 氯化铵
【详解】(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为经操作后固液分离;(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 = Ca(OH)2;(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是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与尽量多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5)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氯化铵。
18.(1) 升高 溶解度变小
(2)NH4NO3
(3) 蒸发结晶 B
【详解】(1)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加热冷水煮豆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仍会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
(2)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温度降低,故可用于冰袋冷敷,故填:NH4NO3;
(3)除了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外,蒸发结晶也是一种获得晶体的常用方法;
海水晒盐的过程,就是利用涨潮将海水引入贮水池,待海水澄清后,先引入蒸发池,经过风吹日晒使水部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海水就会慢慢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食盐晶体就会逐渐从海水中析出,得到粗盐。故填:B。
19. 引流 溶解 CBE 4.5 68.8
【详解】(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主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溶解、过滤、蒸发。故填CBE;
(4)500mL的生理盐水的质量=500mL×1g/mL=500g,500mL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500g×0.9%=4.5g;
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0g×0.9%=1.09g/cm3×x×12%,x≈68.8cm3(68.8mL)。
20.(1)蒸发皿
(2)③①②
(3)使NaCl全部进入滤液(减少NaCl损失)
(4)溶解
(5)BC
【分析】(1)
操作②为蒸发操作,使用的陶瓷仪器名称是蒸发皿。
(2)
将10g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先粗盐溶解,再过滤除去固体杂质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以上三个操作在实验中的顺序为③①②。
(3)
进行操作①时,最后需对滤渣进行洗涤,因为滤渣中沾附有滤液,目的是使NaCl全部进入滤液(减少NaCl损失)。
(4)
配制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填:溶解。
(5)
若用10g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则需加水90g,则溶液质量刚好为100g,但10g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小于10g,配得溶液质量应小于100g,实验后配得溶液达到了100g,则:
A、实验一过滤时,滤液溅出烧杯造成氯化钠损失,配得溶液质量会小于100g,不符合题意;
B、实验二蒸发时,固体未完全蒸干,则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水,配得溶液质量会大于100g,符合题意;
C、实验三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配得溶液质量会大于100g,符合题意;
故填:BC。
21.(1) Ba(NO3)2/硝酸钡 Cu(OH)2+2HNO3=Cu(NO3)2+2H2O
(2)NaOH和Na2SO4
(3) Ba(NO3)2 /硝酸钡 AgNO3/硝酸银
【分析】Cu2+所形成的溶液为蓝色,取沉淀B,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同时得到蓝色溶液,可知沉淀B是 Cu(OH)2、CaCO3的混合物,故白色固体中一定有CaCO3、NaOH、CuSO4,因为沉淀B中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故沉淀中无BaSO4,即白色固体中一定无Ba(NO3)2,可能有NaCl。
(1)
取沉淀B,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同时得到蓝色溶液。则此固体中一定无Ba(NO3)2,得到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2HNO3 =Cu(NO3)2+2H2O,故填:Ba(NO3)2;Cu(OH)2+2HNO3=Cu(NO3)2+2H2O;
(2)
取无色溶液A,测得pH>7,由(1)(2)(3)可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显碱性的NaOH和生成的Na2SO4,故填:NaOH和Na2SO4;
(3)
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测定溶液A的pH>7,呈碱性,即不含有铜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需要另取少量溶液A,先加入足量Ba(NO3)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排除对氯离子检验的干扰,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再滴加 AgNO3溶液,故填:Ba(NO3)2或硝酸钡; AgNO3或硝酸银。
22. CuO H2SO4+CuO=CuSO4+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④⑤⑥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A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为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C是单质,C是铜,G是硫酸铜,H是蓝色沉淀,E、F的溶液均成碱性,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B的化学式是CuO。(2)④和⑤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CuO=CuSO4+H2O、Ca(OH)2+Na2CO3═CaCO3↓+2NaOH。(3)上述①至⑥6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④⑤⑥,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点睛∶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3.(1)10.7
(2)2
(3)21.4
(4)解:由(2)可知,100g氯化铁溶液与12g氢氧化钠反应
设与12g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铁的质量为x
=
x=16.25g
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25%
答: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25%。
【详解】(1)由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6g氢氧化钠反应生成5.35g沉淀,如第三次实验中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实际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6.05g,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150g氯化铁溶液中的氯化铁完全反应,即150g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6.05g,则100 g FeCl3溶液充分反应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0.7g,故填10.7。
(2)由(1)可知,由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6g氢氧化钠反应生成5.35g沉淀,100 g FeCl3溶液充分反应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0.7g,则12g氢氧化钠能够与100g氯化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即实验2中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故填2。
(3)由(2)可知,12g氢氧化钠能够与100g氯化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实验4中的200g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即a的值为21.4,故填21.4。
(4)见答案。
24.(1)5.8 (2)71.2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鲁教版 练习题---海水中的化学(含解析)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