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习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学制) 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和碱中都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B.稀释浓硫酸需将水沿器壁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就应该停止加热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南宁市某水质监测员,把甲、乙两化工厂排放废水取样回实验室分析:外观都是无色透明,检测共含有H+、Ag+、K+、Ba2+、OH-、Cl-、、种离子,每厂废水里都含有四种不同的离子。向甲厂废水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厂废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
A.H+、 K+、 OH -、
B.Ag+、K+、Ba2 +、
C.K+、Cl-、OH -、
D.Ag+、Ba2+、、Cl-
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分析正确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热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水迅速倒入浓硫酸中,后用玻璃棒搅拌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测定溶液的pH时,若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一定不准确
4.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里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饱和溶液的质量增大 B.饱和溶液的浓度增大
C.晶体的质量不变 D.晶体的质量减小
5.下列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加水,振荡,通过观察瓶子变瘪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6.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3℃时,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
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7.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海水晒盐 C.湿法冶金 D.尘土飞扬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9.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OH- B.H+、Cl-、
C.Cu2+、Cl-、OH- D.Na+、、
11.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进行提纯,流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①是溶解
B.经过上述流程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
C.蒸发后,取下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D.操作①②③均用到玻璃棒,且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1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海水中含有的___________有80多种。
14.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 计分。
A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B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 (2)实验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3)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________的性质进行提纯。 (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g。
15.阅读下列“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含量最多的酸根离子是______。(均填符号)
(2)海水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质量分数为3.69%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4)除第(3)题中的盐外,写出海水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五种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据图计算,1000t海水中溶有盐______t;如果海水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为氯化钠,1000t海水理论上可晒出食盐______t(结果保留整数)。
16.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2H_______。
(2)氧化汞_______。
(3)3NO2_______。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_______。
三、推断题
17.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空气中B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F为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物,G为只含两种元素的盐,E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C→B+D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
(2)写出A→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18.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Cl、MgCl2、FeCl3、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粉末的组成,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取样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②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NaOH溶液,观察,没有明显现象。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
③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观察,也没有明显现象。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结论:原粉末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物品有:①粗盐;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⑥浓硫酸;⑦二氧化锰;⑧KMnO4仪器任选。
(1)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______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为了安全起见,小红同学进行浓硫酸和蒸馏水混合的操作是______。
【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3)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
(4)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活动三】小聪同学为了探究某一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粗盐溶解→粗盐水过滤→滤液蒸发→计算→称量(氯化钠:2.5 g,水:47.5 g)→溶解
(5)“滤液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6)小聪同学的探究目的是______。
【活动四】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7)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溶解性有______、______决定。
(8)还有哪些因素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小伟对此假设是:温度越高,物质溶解性越强。小伟决定用对比实验法来验证,该方案中应控制的条件是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若溶解的过程中加入的水过导致粗盐没有完全溶解,则最后算的精盐的产率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五、计算题
21.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一定量该样品,加水配制成80g溶液,再加入8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滤液150g。求: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
22.为测定某碳酸钙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
(3)求解样品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
(4)若用 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需的稀盐酸,需要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
(5)最终得到的溶液A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6)用此样品 240t 最多可制出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酸和碱中不一定都含氢、氧元素,如稀盐酸中不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不符合题意;
C、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就应该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甲、乙两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共含有H+、Ag+、K+、Ba2+、OH-、Cl-、NO3-、CO32-8种离子,两种废水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工厂废水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碱性离子,故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钡离子和银离子以及氢离子存在与乙工厂,含有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则乙工厂废水里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H+、Ag+、Ba2+、NO3-,甲工厂废水里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K+、Cl-、OH -、。
故选:C。
3.C
【详解】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错误;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
D、测定溶液的pH时,若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如待测溶液pH等于7,呈中性时,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测量结果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B、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
C、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晶体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D、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晶体质量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
5.C
【详解】A.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可以达到目的,正确;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正确;
C、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加水,振荡,观察到瓶子变瘪了,只能说明瓶子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了,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了,故不能确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了,故错误、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正确。故选C。
6.D
【详解】A、由图可知:将t3℃时候,B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2℃,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故错;
B、t1℃~t2℃,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t1℃时候A、B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升温变为不饱和溶液,而非饱和溶液,B升温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会有溶质析出,故错误;
D、温度高于t2℃时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析出晶体,溶剂不变,仍为饱和溶液,从而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三态变化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盐从海水中利用阳光和分离蒸发水分,是其结晶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湿法冶金是指利用活泼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全程都在溶液中进行,故称为湿法冶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尘土飞扬只是粉尘的运动加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判断物质变化的标准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8.C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0.D
【详解】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在溶液中不能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A
【分析】本题考查粗盐的提纯。
【详解】A、粗盐样品首先要溶解,操作①是溶解,故A符合题意;
B、经过过滤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蒸发后所得精盐中依然含有可溶性的固体杂质,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后,取下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故C不符合题意;
D、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②中玻璃棒是起到引流作用,③是搅拌加速蒸发,所以玻璃棒的作用不一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过滤是指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步骤,图C中,是将药渣分离出来的过程,故选C。
13.化学元素 元素
【详解】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14. ①④⑤ 引流 易溶于水 ②③① 搅拌,加速溶解 5
【详解】A: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分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可以溶解后过滤,除去杂质得到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故实验的操作步骤是①④⑤。
(2)实验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3)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能易溶于水的性质进行提纯。
B: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为计算、称量、溶解,故实验的操作步骤是②③①。
(2)实验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50g ×10%=5g。
15. O Na+ Cl- 0.04% MgCl2 NaCl KCl CaCl2 Na2SO4 K2SO4 35 27
【详解】(1)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O;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含量最多的酸根离子是氯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可表示为:Cl-;
(2)海水中溶解的盐的质量分数为3.5%,其中钙离子的含量为1.15%,故海水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5%×1.15%=0.04%;
(3)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其中非金属元素是氯元素,质量分数为3.69%的金属元素是镁元素,故氯元素与镁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
(4)海水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五种盐是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钠、硫酸钾,其化学式为:NaCl、KCl、CaCl2、Na2SO4、K2SO4;
(5) 1000t海水中溶有盐的质量=1000t×3.5%=35t;如果海水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为氯化钠,1000t海水理论上可晒出食盐的质量=35t×30.61%÷≈27t。
16.(1)2个氢原子
(2)HgO
(3)3个二氧化氮分子
(4)Cl-
【解析】(1)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H表示2个氢原子;
(2)
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HgO;
(3)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3NO2表示3个二氧化氮分子;
(4)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表示为:Cl-。
17.(1) 高温
(2)
【分析】空气中B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说明B是二氧化碳;F为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物,说明F是水;G为只含两种元素的盐,E为蓝色沉淀,则E为氢氧化铜。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A还能与G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说明A是碱,G为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铜元素的可溶性铜盐,则G为氯化铜,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说明C是盐,生成的C能转化成D和二氧化碳,D能与水反应生成A,说明C是碳酸钙,说明D是氧化钙,A是氢氧化钙;
(1)
有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碳,C→B+D反应为碳酸钙再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填:;高温;
(2)
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故填:。
18. FeCl3溶液显黄色 FeCl3 NaOH溶液会与MgCl2产生沉淀 MgCl2 碳酸盐遇到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K2CO3 NaCl、K2SO4
【详解】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Cl、MgCl2、FeCl3、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样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为FeCl3溶液显黄色,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FeCl3。
②NaOH溶液会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NaOH溶液,观察,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MgCl2。
③另。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盐遇到稀盐酸会产生气泡。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观察,也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K2CO3。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原粉末可能有的物质是NaCl、K2SO4。
19.(1)⑤⑥⑧
(2)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3)把温度计改为玻璃棒
(4) 氯化钠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基本不变 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降低
(5)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6)用粗盐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7) 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
(8)溶质和溶剂的种类、质量相同
【分析】(1)
①粗盐中含有难溶于水的杂质,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②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
③蒸馏水与水混合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
④冰是固态的水,冰块与水混合,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⑤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⑥浓硫酸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⑦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只能以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
⑧KMnO4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故填:⑤⑥⑧;
(2)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3)图示③中存在的错误是用温度计进行搅拌,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4)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
②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5)“滤液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6)由小聪的实验步骤可知,先对粗盐进行提纯,然后用提纯的粗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故目的是:用粗盐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7)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8)小伟的假设是温度越高、物质溶解性越强,故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变量为温度,其它因素相同,故该方案中应控制的条件是:溶质和溶剂的种类、质量相同。
20. 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 ①⑤②③⑥④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较多固体 偏低
【详解】(1)操作⑥过滤,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⑥中的错误是: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粗盐样品质量、把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搅拌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3)操作④是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蒸发过程中,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4)若溶解的过程中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没有完全溶解,导致精盐的产量偏低,则最后算的精盐的产率偏低。
21.(1)10;(2)3.3g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质量守恒求出生成沉淀的质量是解题的基础。
【详解】(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0g+80g﹣150g=10g;
(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g x

x=11.7g
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0g×10%﹣11.7g=3.3g。
22.(1)
(2)4.4g
(3)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故样品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4)设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y,
需要36.5%的浓盐酸的质量=
(5)设生成的CaCl2质量为z,
最终得到的溶液A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此样品 240t 最多可制出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240t-88t=152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2013)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 练习题盐(含解析)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