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2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0.7m=0.7×100=70cm B.5.3m=5.3×100cm=530cm
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
2.(2022秋·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末)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11.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3.(2022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4.(2022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5.(2022秋·安徽黄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可以不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B.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避免
C.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
D.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3.0cm
6.(2022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3.28cm,13.27cm,13.28cm,13.07cm,13.27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长度最终应记为13.27cm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C.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7.(2022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8.(2022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和圈数,则直径
9.(2022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二、填空题
10.(2022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新型冠状变异病毒奥密克戎的直径约为100 ,也就是0.1 (选择纳米或者微米填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依靠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清洗和杀毒避免;飞沫的直径一般在3 左右(选择微米或者毫米填空)。奥密克戎病毒比德尔塔病毒传染性更强,所以我们要戴口罩并且和陌生人保持社交距离。
11.(2022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世界上最薄“手撕钢”,中国造!厚度只有头发丝的,价格堪比黄金,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宠儿,厚度仅有0.015mm,“手撕钢”的厚度合 m。
12.(2022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下列小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合 m;
(3)某校一节课45min= s。
13.(2022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美军侦察机拍摄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旁的导弹发射基地,在照片中量得发射场长5cm,宽3.5cm,比例尺为1:200000,发射场是规则长方形,则发射场实际长是 ,实际面积为 m2。
14.(2022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 ,又要记录估计值;更要注明 。如图尺子的单位是cm,尺子最小分度值是 ,木板的长度是 cm。
15.(2022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用刻度尺对物理笔记本进行了四次测量,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记为25.46cm、25.45cm、25.66cm、25.47cm,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这本笔记本长度应记为 cm。
16.(2022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测量工具。图中测定橡皮的长度,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橡皮的长度是 cm。
17.(2022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生活中的测量有很多,长度的测量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测量。在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用两个三角板,一把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圆柱体的直径为 。
18.(2022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学习了测量知识后,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为 cm,秒表读数为 s。
19.(2022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铜丝线圈的长度为 cm。
20.(2022秋·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末)小张同学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了4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6mm、25.5mm、25.6mm、28.6mm,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mm,根据以上记录,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mm。
21.(2022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坐在安静的考场里,你也可以估算出自己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 。
三、课内填空
22.(2022秋·安徽淮北·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木块的长度为 cm。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根据1m=100cm,故有
0.7m=0.7×1m= 0.7×100 cm=70cm
题干中的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不正确;
B.根据1m=100cm,故有
5.3m=5.3×1m =5.3×100cm=530cm
题干中的换算进率及过程正确,故B正确;
C.根据1min=60s,故有
30min=30×1min=30×60s =1800s
题干中的换算过程中,等式
30min=30min×60
不成立,等式
30min×60=1800s
也不成立,故C不正确;
D.根据1h=60min,故有
2h=2×1h=2×60 min =120min
题干中的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D不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为25.2cm=2.52dm,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的直径比1cm还要小,应该为7.1mm,故B不符合题意;
C.茶杯的高度大约是11.2cm,故C符合题意;
D.学生的身高在170cm=17dm左右,此学生的身高应该为16.75d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相差较多,所以它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故A错误;
B.长度的记录的数值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刻度尺读数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错误;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不是减小,故C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人指甲长度约1cm,所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要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故A正确;
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故B错误;
C.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不能避免误差,只能减小,故C错误;
D.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应读为3.00cm,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3.07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该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故A错误;
B.同一把刻度尺分度值一定,根据数据13.28cm可知,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故B错误;
C.误差只可以减小,不能避免,所以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只能减小误差,故C错误;
D.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估读的越多越好,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实际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和圈数,则直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也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故A错误;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光反射实验的普遍规律,故B错误;
C.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偏差,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0. 纳米 微米 毫米
【详解】[1][2]新型冠状变异病毒奥密克戎的直径非常小,约为100纳米,也就是0.1微米。
[3]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依靠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飞沫的直径一般在3毫米左右。
11.1.5×10-5
【详解】由1mm=10-3m可知
0.015mm=0.015×10-3m=1.5×10-5m
12. cm 1×10-4 2700
【详解】(1)[1]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65cm左右,个别同学身高可达175cm。
(2)[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0.1mm= 0.1×10-3m=1×10-4m
(3)[3]某校一节课
45min=45×60s=2700s
13. 1×104m 7×107
【详解】[1]根据比例尺为1:200000,则发射场实际长为
[2]发射场实际宽为
所以实际面积为
14. 准确值 单位 0.1cm 3.20
【详解】[1][2]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3][4]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cm,该物块的长度为
15. 1mm 25.46
【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详解】[1]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二位数,数字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mm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5.66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应去掉;笔记本的长度为
16. B 2.50
【详解】[1]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所以正确的视线方向是B。
[2]刻度尺在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分度值是1mm,橡皮左端对应刻度尺1.00cm处,橡皮右端对应刻度尺3.50cm处,故橡皮长度是
17.1.50cm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即0.1cm,圆柱体直径为
10.50cm﹣9.00cm=1.50cm
18. 3.20 228.5
【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2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6.20cm﹣3.00cm=3.20cm
[2]由图可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48.5s,因此秒表读数为
3min48.5s=228.5s
19.4.00
【详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4.00cm对齐,所以细铜丝线圈的长度为
20. 28.6 25.6
【详解】[1]比较四个测量值“25.6mm、25.5mm、25.6mm、28.6mm”,除28.6mm以外,其它几个数据相差不大,而28.6mm相差较大,所以28.6m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1.s
【详解】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与脉搏是一致的,1min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8s。
22. 0.1 1.35
【详解】[1][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侧与3.0cm刻度线对齐,读作3.00cm,右侧与在4.3cm和4.4cm刻度线之间,读作4.35cm,木块的长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