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广东广州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7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7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过氧化氢、干冰 B.金刚石、石墨
C.汞、氨 D.氯化钠、硫酸铜
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2O B.2O2 C.O2 D.O2-
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外电子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核电荷数 D.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硫化锌:ZnSO4 B.1个铁离子:Fe2+
C.氯化钙:CaCl D.氨分子:NH3
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手术。下列有关氮气被压缩储存至钢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氮分子的质量发生改变
C.氮分子变成了氮原子 D.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中“2”表示2个氢原子
B.Mg2+中“2”表示镁元素显+2价
C.2O3中“2”表示2个臭氧分子
D.CO2中“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B.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增大产物质量
C.Y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该反应中生成的Z和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Ag:2个银元素
B.Ca2+:每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Ca一2个钙元素 B.—2个钠离子
C.FeCl2—氯化铁 D.NH3一氨分子
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图是利用CO2为原料制备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另一种反应物的化学式是O2
C.反应中和按分子个数比1︰4进行反应
D.反应中生成 与的质量比为16︰9
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今年我国科学家再获突破,利用下图所示反应,成功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都有O2生成
B.反应器1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C.反应器1.中生成和 的质量比为8:7
D.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2:1
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B.氧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核电荷数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中O的化合价相同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和化学性质相同
二、微观解释
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时玻璃管上套着的气球会胀大。下列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锥形瓶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锥形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锥形瓶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锥形瓶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数增多了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能灭火——分子的构成不同
1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在0°C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食物变质,是因为食物中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温度降低,分子不再运动
B.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分子变大
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消失
B.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干冰升华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端午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
D 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A B.B C.C D.D
2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1 滴水中水分子个数:--水分子很小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容易被压缩
2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观点和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双氧水是纯净物——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
B.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汽油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水与冰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2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分子间间隔变大
D.石墨常温下稳定:碳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
【详解】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氨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熟记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
2.B
【详解】A、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故O2表示1个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量,故O2-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D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项错误;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选项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同则其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硫化锌中硫元素为-2价,锌元素为+2价,故硫化锌化学式为ZnS,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Fe2+表示亚铁离子或一个亚铁离子,1个铁离子的符号为Fe3+,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中氯元素为-1价,钙元素为+2价,故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一个氨气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故氨分子化学式为NH3,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将氮气压缩储存于钢瓶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氮分子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 分子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分子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氮气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
故选D。
6.C
【详解】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2H+中“2”表示2个氢离子,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O3中“2”表示2个臭氧分子,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A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知,该反应是碳与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知,氨气中氮元素反应后转化成氮气,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氮气)的质量,故A符合题意;
B、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知,Y是由氢、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知,该反应中生成的Z和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A、2Ag中的“2”表示2个银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a2+中的“2”表示每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符合题意;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化学式中的“-2”是标在硫酸根的正上方,表示硫酸根为-2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Ca可表示2个钙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FeCl2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氯化亚铁,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H3可表示氨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故选D。
10.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四种物质分别为CO2、H2、CH3OH、H2O,H2为单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另一种反应物的化学式是H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和 按分子个数比1:3进行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与的质量比为(12+1×4+16):(1×2+16)=16: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由微观粒子可知,反应器1和反应器2中均有氧气生成,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器1为二氧化碳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器1为二氧化碳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O2,由此可知,生成的氧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2:(2×28)=4:7,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器2为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H2OC2H4O2+O2,由此可知,消耗的一氧化碳和生成的乙酸的个数比为2:1,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结合新信息分析微观示意图的知识,学会将微观图示转化为化学符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A
【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氧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B说法错误;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H2O中O的化合价是-2价,而H2O2中O的化合价是-2价,故A错误;B、KMnO4中MnO4的化合价是-1价,而K2MnO4中MnO4的化合价是-2价,故B错误;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故C正确;D、质子数为2的是氦,化学性质稳定;质子数为12的是镁,化学性质活泼,故D错误。故选C。
14.B
【详解】A、锥形瓶内氧气被红磷燃烧消耗,气体分子的数目减少,故错误;
B、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气球胀大,故正确;
C、锥形瓶内氧气被红磷燃烧消耗,但气球膨胀不是分子的种类未发生变化引起,主要是氮气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错误;
D、锥形瓶内气体分子的大小未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此选项正确;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此选项错误;
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此选项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6.A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发生的是水的状态的改变,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A正确;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引起的,故B错误;
C、0℃时水分子依然在运动,故C错误;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A、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但温度降低后,分子仍在不停的运动,只是运动速度减慢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后,二氧化碳分子没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是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变,数目可能会变,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由于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其分子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D。
18.D
【详解】A、蔗糖溶解在水中是由于蔗糖扩散到水,不是蔗糖分子消失,错误;
B、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D。
19.A
【详解】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分子体积不变,但分子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B、端午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粽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该选项解释正确;
C、宏观上一滴水很小,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能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该选项解释正确;
D、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20.C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容易被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1.C
【详解】A、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过氧化氢溶于水的混合物,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说法错误;
B、石油是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混合物,加热炼制得到汽油是利用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
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大,分子本身体积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C。
22.B
【详解】A、水结成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水,水分子仍在运动,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是不同种的分子,B正确,符合题意;
C、温度计汞柱上升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是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石墨常温下稳定,但是碳原子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并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广东广州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0氧气(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23广东广州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填空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