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拉林河片九校2023年化学联考二模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拉林河片九校2023年化学联考二模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长春模拟)读经典,明道理,悟人生。下列成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斗转星移 B.蜡炬成灰 C.铁杵磨针 D.水到渠成
2.(2016九上·南市月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水 D.氨气
4.(2022·绿园模拟)下列对氧气性质的描述中,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氧化性 B.支持燃烧
C.供给呼吸 D.通常不易溶解于水
5.(2023·榆树模拟)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 B.闻药品的气味
C.滴加液体 D.配制氯化钠溶液
6.(2022·长春模拟)氢氧化钠存放处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够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玉米油 C.氯化钠 D.碘
8.如图表示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可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①中M若为石蕊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B.变化②属于中和反应
C.变化③只能通过加入稀盐酸才能实现
D.变化④为
9.(2022·绿园模拟)化学学习要建构多种基本观念,以下四种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元素观:H2O和H2O2的元素组成不同
B.变化观: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微粒观:1个CO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守恒观:12g碳在100g氧气中点燃,一定生成112g二氧化碳
10.(2020九上·福田期末)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A 铝的自我保护 化合反应
B 工业上制CO2 分解反应
C 铁与盐酸混合 置换反应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22·长春模拟)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   ;
(2)氧气的化学式   ;
(3)氢氧根离子的符号   。
12.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其单质及化合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的构成列表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碳-12 C-12 6 6 6
碳-13 C-13 6 7 ____
碳-14 C-14 6 8 6
(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碳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
(3)表格中空白处的数字为    ;
(4)根据学习过的内容及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B.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
C.C-14 中的 14 来源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3.(2023·榆树模拟)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加明矾的作用   ;
(2)验水: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则为   ;
(3)探水:通过氢气燃烧或   实验,可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14.(2022·绿园模拟)结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回答问题。
(1)粗盐的溶解: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   ;
(2)过滤: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   (选填“过滤前的液体”或“滤液”);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按上述操作,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2023·榆树模拟)如图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实验过程,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是   g。
(2)其中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3)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三、实验题
16.(2022·长春模拟)某同学要制作金属蚀刻画。将金属板打磨并贴上保护膜后刻画出“玫瑰花”图案,再对裸露出金属板的“ 玫瑰花”进行如下“开花”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 中,打磨铝板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铝。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2)实验 2 中,向铁板的“玫瑰花”上滴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是   ;
(3)实验 3 中,向铜板的“玫瑰花”上滴加____(填字母序号),可以开出银白色“玫瑰花”;
A.盐酸 B.Al2(SO4)3溶液
C.CuSO4溶液 D.AgNO3溶液
(4)实验 4 中,将铁板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即可开出红色“玫瑰花”,原因是铁和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铁锈。
17.(2023·榆树模拟)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选用上述药品和 B、E 装置制取 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移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3)选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 CO2,除杂装置〔如图 2)的导管口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①1→2→4→3 ②2→1→3→4 ③4→3→1→2 ④3→4→2→1
四、填空题
18.(2022·鞍山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粗盐提纯
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数字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   。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氯化钠   g,蒸馏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
(5)称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装瓶、贴标签。
五、科学探究题
19.(2023·榆树模拟)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调查得知,实验室里某Na2CO3溶液中,可能混入了NaCl、Na2SO4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小组同学欲对该Na2CO3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资料】BaSO4、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
(1)【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分别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的方程式为   该溶液样品中含有Na2SO4.
取少量步骤(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该溶液样品中含有NaCl。
【实验拓展】兴趣小组同学称取一定量Na2CO3溶液样品,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一步测定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
装置D的作用是   ;
(2)计算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前后需准确称量   (填序号)装置的质量。
六、计算题
20.(2022·河北模拟)用沉淀法测定食用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   。
(2)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斗转星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铁杵磨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水到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占0.03%,不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氧气占21%,不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0.94%,不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3.【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
D、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N和H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分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NaCl。
4.【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氧气的氧化性是氧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支持燃烧是在物质发生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氧气通常不易溶解于水,描述的是氧气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符合题意;
C. 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量筒里不能溶解固体物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操作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A. 表示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
B. 表示腐蚀品,故符合题意;
C. 表示无线信号,故不符合题意;
D. 标示向右转弯,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标的含义,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
A、B:面粉、玉米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B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氯化钠溶液,故C正确;
D、碘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的可溶于水、不可溶于水的、与水形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的物质来解题。
8.【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
A、变化①:M若为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错误;
B、变化②: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酸与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酸和碱才是中和反应,错误;
C、变化③: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也可以实现该变化,因此不是只有加盐酸才能实现,错误;
D、变化④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正确;
故选D。
【分析】
A:根据石蕊试液“酸红碱蓝”规律;
B:根据酸碱反应为“中和反应”;
C:该反应需要负离子Cl-参与,正离子可以不只是H+;
D:变化④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规律书写。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H2O和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组成元素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 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 1个CO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12g碳完全反应,参与反应氧气质量为32g,生成44g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 铝的自我保护,氧化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故不符合题意;
B. 工业上制CO2,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CaO+CO2↑;故不符合题意;
C. 铁与盐酸混合,铁与稀盐酸反应原理:Fe+2HCl=FeCl2+H2↑;故不符合题意;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
11.【答案】(1)
(2)
(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氧的元素符号是:;
(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氧气的化学式为:;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分析。
(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12.【答案】(1)12.01
(2)非金属
(3)6
(4)A;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所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3)A、从表格可以看出,碳元素的不同原子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正确;
B、并非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如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氕),错误;
C、C-12、C-13、C-14最后的数字均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正确;
故选AC。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个数字、字母的含义作答;
(2)根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作答;
(3)考察原子中微粒个数的特殊情况, 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原子中可能没有中子。C选项考察了同位素的表示,可以通过类比归纳得出结论。
13.【答案】(1)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
(2)硬水
(3)电解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分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沉淀过程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胶状物可以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其中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以及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根据软硬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4.【答案】(1)加速溶解
(2)滤液
(3)大部分固体析出
(4)偏小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加速溶解;
(2)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滤液;
(3)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大部分固体析出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会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偏小。
【分析】(1)根据固体的溶解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3)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过滤操作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分析。
15.【答案】(1)6.32
(2)②④/④②
(3)③②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6.32 g;
(2)据图可以看出,烧杯①②③④中只有②④中有未完全溶解的硝酸钾,所以②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3)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可推出烧杯①的溶液质量=20 g+4 g=24 g,根据小问(1)可计算出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20 g+6.32 g=26.32 g,烧杯③进行了升温,将8 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到20 g的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20 g+8 g=28 g,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溶液的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答案】(1)Al2O3
(2)氢气或H2
(3)D
(4)氧气、水蒸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3)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不和盐酸、硫酸铝、硫酸铜反应,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会出现银白色“玫瑰花”。
故答案为:D。
(4)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分析】(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17.【答案】(1)试管
(2)从水中移出导管
(3)
(4)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因为热胀冷缩,导致水回流炸裂试管;故填:从水中移出导气管;
(3)石灰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确保气体纯净干燥,先要去除杂质,再进行干燥。导出气体中含水、HCl两个主要杂质,所以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再经过浓硫酸,除去水,从长口进气,短口排气,所以顺序为3→4→1→2;故选:③;
【分析】
(1)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名称作答;
(2)根据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作答,需注意防止倒吸,所以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3)根据石灰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气体含有HCl,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为了确保充分与气体接触,都是从长口进气,短口排气。
18.【答案】(1)⑤
(2)较多固体
(3)减少蒸发时间
(4)3;47
(5)偏大
(6)加速溶解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⑤,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减少蒸发时间;
(4)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蒸馏水的质量为:50g-3g=47g,47g的体积是47mL;
(5)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6)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取样、称量、量取、溶解,转移,贴签;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入溶解;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19.【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2)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第一空: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别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无色气体是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而白色沉淀则是杂质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
第二空:滴加几滴AgNO3溶液得到的结论是含有杂质氯化钠,结合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故反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第三空:装置D里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可以检测从装置C里出来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2)装置A质量变化完全是生成气体逸出的质量,包含了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无法定量分析;装置B测量的是水的质量;装置C中的反应则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映了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故实验前后需准确称量装置C的质量。
【分析】
(1)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紧密相关。第一个空是现象推出结论(方程式),第二个空是结论反推现象。第三空考察装置的作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2)根据不同装置的作用,可以分析出不同装置试验前后增加的重量所表示的相应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变化量。碳酸钠会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若要计算溶液中含Na CO 的质量分数,需要知道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物生成的质量。
20.【答案】(1)154.0
(2)4
(3)解: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10g+90g+100g-192.0g=8.0g
设10g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8.48g
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136.0g+20.0g-M=2.0g,则M=154.0g,故填“154.0g”;
(2)第四次生成沉淀: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172.0g+20.0g-192.0g=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故填“4”;
【分析】(1)前四次生成沉淀质量都为2g,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即可;
(2)第四次生成沉淀2.0g;第五次生成沉淀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拉林河片九校2023年化学联考二模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长春模拟)读经典,明道理,悟人生。下列成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斗转星移 B.蜡炬成灰 C.铁杵磨针 D.水到渠成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斗转星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铁杵磨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水到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16九上·南市月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占0.03%,不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氧气占21%,不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0.94%,不是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水 D.氨气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
D、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N和H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分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NaCl。
4.(2022·绿园模拟)下列对氧气性质的描述中,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氧化性 B.支持燃烧
C.供给呼吸 D.通常不易溶解于水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氧气的氧化性是氧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支持燃烧是在物质发生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氧气通常不易溶解于水,描述的是氧气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2023·榆树模拟)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 B.闻药品的气味
C.滴加液体 D.配制氯化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符合题意;
C. 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量筒里不能溶解固体物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操作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6.(2022·长春模拟)氢氧化钠存放处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A. 表示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
B. 表示腐蚀品,故符合题意;
C. 表示无线信号,故不符合题意;
D. 标示向右转弯,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标的含义,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
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够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玉米油 C.氯化钠 D.碘
【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
A、B:面粉、玉米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B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氯化钠溶液,故C正确;
D、碘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的可溶于水、不可溶于水的、与水形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的物质来解题。
8.如图表示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可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①中M若为石蕊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B.变化②属于中和反应
C.变化③只能通过加入稀盐酸才能实现
D.变化④为
【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
A、变化①:M若为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错误;
B、变化②: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酸与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酸和碱才是中和反应,错误;
C、变化③: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也可以实现该变化,因此不是只有加盐酸才能实现,错误;
D、变化④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正确;
故选D。
【分析】
A:根据石蕊试液“酸红碱蓝”规律;
B:根据酸碱反应为“中和反应”;
C:该反应需要负离子Cl-参与,正离子可以不只是H+;
D:变化④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规律书写。
9.(2022·绿园模拟)化学学习要建构多种基本观念,以下四种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元素观:H2O和H2O2的元素组成不同
B.变化观: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微粒观:1个CO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守恒观:12g碳在100g氧气中点燃,一定生成112g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H2O和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组成元素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 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 1个CO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12g碳完全反应,参与反应氧气质量为32g,生成44g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
10.(2020九上·福田期末)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A 铝的自我保护 化合反应
B 工业上制CO2 分解反应
C 铁与盐酸混合 置换反应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 铝的自我保护,氧化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故不符合题意;
B. 工业上制CO2,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CaO+CO2↑;故不符合题意;
C. 铁与盐酸混合,铁与稀盐酸反应原理:Fe+2HCl=FeCl2+H2↑;故不符合题意;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
二、填空题
11.(2022·长春模拟)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   ;
(2)氧气的化学式   ;
(3)氢氧根离子的符号   。
【答案】(1)
(2)
(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氧的元素符号是:;
(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氧气的化学式为:;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分析。
(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12.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其单质及化合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的构成列表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碳-12 C-12 6 6 6
碳-13 C-13 6 7 ____
碳-14 C-14 6 8 6
(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碳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
(3)表格中空白处的数字为    ;
(4)根据学习过的内容及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B.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
C.C-14 中的 14 来源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答案】(1)12.01
(2)非金属
(3)6
(4)A;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所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3)A、从表格可以看出,碳元素的不同原子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正确;
B、并非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如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氕),错误;
C、C-12、C-13、C-14最后的数字均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正确;
故选AC。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个数字、字母的含义作答;
(2)根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作答;
(3)考察原子中微粒个数的特殊情况, 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原子中可能没有中子。C选项考察了同位素的表示,可以通过类比归纳得出结论。
13.(2023·榆树模拟)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加明矾的作用   ;
(2)验水: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则为   ;
(3)探水:通过氢气燃烧或   实验,可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答案】(1)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
(2)硬水
(3)电解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分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沉淀过程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胶状物可以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其中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以及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根据软硬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4.(2022·绿园模拟)结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回答问题。
(1)粗盐的溶解: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   ;
(2)过滤: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   (选填“过滤前的液体”或“滤液”);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按上述操作,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加速溶解
(2)滤液
(3)大部分固体析出
(4)偏小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加速溶解;
(2)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滤液;
(3)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大部分固体析出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会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偏小。
【分析】(1)根据固体的溶解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3)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过滤操作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分析。
15.(2023·榆树模拟)如图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实验过程,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是   g。
(2)其中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3)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答案】(1)6.32
(2)②④/④②
(3)③②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6.32 g;
(2)据图可以看出,烧杯①②③④中只有②④中有未完全溶解的硝酸钾,所以②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3)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可推出烧杯①的溶液质量=20 g+4 g=24 g,根据小问(1)可计算出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20 g+6.32 g=26.32 g,烧杯③进行了升温,将8 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到20 g的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20 g+8 g=28 g,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溶液的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三、实验题
16.(2022·长春模拟)某同学要制作金属蚀刻画。将金属板打磨并贴上保护膜后刻画出“玫瑰花”图案,再对裸露出金属板的“ 玫瑰花”进行如下“开花”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 中,打磨铝板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铝。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2)实验 2 中,向铁板的“玫瑰花”上滴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是   ;
(3)实验 3 中,向铜板的“玫瑰花”上滴加____(填字母序号),可以开出银白色“玫瑰花”;
A.盐酸 B.Al2(SO4)3溶液
C.CuSO4溶液 D.AgNO3溶液
(4)实验 4 中,将铁板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即可开出红色“玫瑰花”,原因是铁和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铁锈。
【答案】(1)Al2O3
(2)氢气或H2
(3)D
(4)氧气、水蒸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3)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不和盐酸、硫酸铝、硫酸铜反应,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会出现银白色“玫瑰花”。
故答案为:D。
(4)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分析】(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17.(2023·榆树模拟)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选用上述药品和 B、E 装置制取 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移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3)选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 CO2,除杂装置〔如图 2)的导管口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①1→2→4→3 ②2→1→3→4 ③4→3→1→2 ④3→4→2→1
【答案】(1)试管
(2)从水中移出导管
(3)
(4)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因为热胀冷缩,导致水回流炸裂试管;故填:从水中移出导气管;
(3)石灰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确保气体纯净干燥,先要去除杂质,再进行干燥。导出气体中含水、HCl两个主要杂质,所以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再经过浓硫酸,除去水,从长口进气,短口排气,所以顺序为3→4→1→2;故选:③;
【分析】
(1)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名称作答;
(2)根据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作答,需注意防止倒吸,所以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3)根据石灰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气体含有HCl,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为了确保充分与气体接触,都是从长口进气,短口排气。
四、填空题
18.(2022·鞍山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粗盐提纯
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数字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   。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氯化钠   g,蒸馏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
(5)称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装瓶、贴标签。
【答案】(1)⑤
(2)较多固体
(3)减少蒸发时间
(4)3;47
(5)偏大
(6)加速溶解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⑤,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减少蒸发时间;
(4)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蒸馏水的质量为:50g-3g=47g,47g的体积是47mL;
(5)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6)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取样、称量、量取、溶解,转移,贴签;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入溶解;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五、科学探究题
19.(2023·榆树模拟)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调查得知,实验室里某Na2CO3溶液中,可能混入了NaCl、Na2SO4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小组同学欲对该Na2CO3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资料】BaSO4、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
(1)【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分别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的方程式为   该溶液样品中含有Na2SO4.
取少量步骤(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该溶液样品中含有NaCl。
【实验拓展】兴趣小组同学称取一定量Na2CO3溶液样品,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一步测定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
装置D的作用是   ;
(2)计算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前后需准确称量   (填序号)装置的质量。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2)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第一空: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别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无色气体是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而白色沉淀则是杂质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
第二空:滴加几滴AgNO3溶液得到的结论是含有杂质氯化钠,结合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故反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第三空:装置D里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可以检测从装置C里出来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2)装置A质量变化完全是生成气体逸出的质量,包含了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无法定量分析;装置B测量的是水的质量;装置C中的反应则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映了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故实验前后需准确称量装置C的质量。
【分析】
(1)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紧密相关。第一个空是现象推出结论(方程式),第二个空是结论反推现象。第三空考察装置的作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2)根据不同装置的作用,可以分析出不同装置试验前后增加的重量所表示的相应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变化量。碳酸钠会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若要计算溶液中含Na CO 的质量分数,需要知道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物生成的质量。
六、计算题
20.(2022·河北模拟)用沉淀法测定食用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   。
(2)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154.0
(2)4
(3)解: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10g+90g+100g-192.0g=8.0g
设10g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8.48g
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136.0g+20.0g-M=2.0g,则M=154.0g,故填“154.0g”;
(2)第四次生成沉淀: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172.0g+20.0g-192.0g=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故填“4”;
【分析】(1)前四次生成沉淀质量都为2g,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即可;
(2)第四次生成沉淀2.0g;第五次生成沉淀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2 一次函数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