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现有一定质量的盐酸和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溶液.溶液均为中性) 则X可能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固体
2.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焦化、气化、液化 B.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
B 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C 水银温度计液柱受热升高 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
D 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种类不同
A.A B.B C.C D.D
4.下列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存在的是
A.呈蓝色的溶液中:Ba2+、OH-、C1-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13+、C1-、
C.pH=2的溶液中:K+、、
D.pH=12的溶液中:Mg2+、K+、
5.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探索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反应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先通NH3再通CO2,目的是为增加产率
B.分离出 NaHCO3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C.反应②结束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若Na2CO3中混有 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6.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正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下列有关海水资源开采、提取的工艺流程或原理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海水经日晒、风吹,即通过蒸发结晶法可获得大量粗盐晶体
B.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可选用足量溶液,并过滤
C.海水淡化:鉴别海水与淡水,可分别向样品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D.海水制“碱”:向海水中依次通入足量氨气、二氧化碳,即可直接制备氢氧化钠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H2SO4、Na2CO3、BaCl2、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适量该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B→C过程中:均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B.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NaOH
C.该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BaCl2、NaCl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MgCl2
8.2016年12月22日发射的碳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发生了3个化学反应
9.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B.生锈的铁钉放入少量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
C.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10.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11.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
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NH3,再通CO2,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化肥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蒸发
12.鉴别和除杂是化学实验操作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做法可以成功完成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鉴别氯化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
B.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稀硫酸 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D.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 将粉末在空气中加热
A.A B.B C.C D.D
13.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氯化钡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CuSO4溶液 B.(NH4)2CO3粉末 C.稀硫酸 D.CuO固体
14.下列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从海水中得到氯化钠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实现的
D.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因此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二、填空题
1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所需要的下列物质.可以从海洋中获取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石油②无机盐③可燃冰④锰结核⑤淡水
A ①③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全部
(2)从海水中获取粗盐的方法是_______;
(3)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方法很多,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有______;和____;
(4)从海水或卤水中制备金属镁流程图(图中A表示加入的物质)如下:
①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_;
②写出氢氧化镁→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在最后一步能量的转化是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16.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动用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
17.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
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 C.过滤法
(1)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_____再______。
(2)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用______。
(3)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______。
(4)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______。
18.实验室除去粗食盐中难溶性杂质中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除去粗食盐水中的杂质MgSO4、CaCl2可依次加入过量______、Na2CO3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其中Na2CO3作用______。
三、实验题
19.实验室给你提供了下列仪器,请选用合适的仪器完成指定的实验。
(1)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_____。
(2)要制取较多的O2用来探究其性质(要求制取过程中可以添加反应物),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应采用_____法,这种收集方法是根据氧气的_____性质。
(3)提纯粗盐时,过滤需要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除此之外还缺少的仪器是滤纸、_____、_____(填名称)。
20.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因原料利用率高,并能进行连续生产,从而享誉中外。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按照“侯氏制碱法”原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一套实验装置。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有:浓氨水、纯碱、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
铵、氯化钠。
(1)A、D 中最合适的试剂为:A _______ ,D _______ (填名称)。
(2)本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先通 ______ 气体,再通 ______ 气体,原因是 _______ 。
(3)小红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中存在某些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_ 。
(4)在改进装置后,小丽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所用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溶质 58.5g,实验最后得到无水碳酸钠 26.0g,针对实验结果,该同学认真分析了造成损失的原因,发现其操作步骤并没有错误,则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
四、推断题
21.根据下面的图示回答问题。(假如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B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若A是水,则固体纯净物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若A是酸溶液,则固体纯净物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3)有色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2.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和C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
请回答:
(1)E→B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将14.4g含有NaCl和CaCl2的固体混合物,加入到45.6g的足量水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所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原混合物中有NaCl固体质量_______克;
(2)当CaCl2与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求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4.某NaHCO3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物 质 样 品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9 75.4 80
(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 g。
(2)NaHCO3的俗名是___________,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则有:
A、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水,酸性溶液不断稀释,pH值无限的接近7,不会等于和大于7,A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时pH值等于7,继续加入,立即大于7,并逐渐增加,B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C、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反应完之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过程中维持等于7,氯化钙完全反应后,pH大于7,C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对应,符合题意;
D、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钙固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随着碳酸钙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最后维持等于7,不会继续增加,D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详解】A、煤的液化、焦化、气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表面有水珠生成,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3.D
【详解】A、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
B、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
C、水银属于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水银温度计液柱受热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
D、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Cu2+,Cu2+与OH-结合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A13+、C1-、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pH=2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反应①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使能溶解更多二氧化碳,使反应顺利进行,能够增加产率,选项正确;
B、反应②中碳酸氢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晶体不溶于溶液中,则分离出碳酸氢钠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选项正确;
C、反应②结束后所得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若碳酸钠中混有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选项正确,故选C。
6.D
【详解】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Na2SO4,可选用足量BaCl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鉴别海水与淡水,可分别向样品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海水中依次通入足量氨气、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不能直接制备氢氧化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D
【分析】开始一段时间内不产生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即溶液中含有硫酸,则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钡、碳酸钠,是因为硫酸和氯化钡、碳酸钠不能共存,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详解】A、O→A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
B、因为是取适量该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点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C点中不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C、该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BaCl2、可能含有NaCl,故选项错误;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MgCl2,故选项正确。故选D。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该过程没有实现CO2零排放,只是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A错误;B、该过程并不是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均可循环利用,故B错误;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故C正确;D、该过程发生了至少4个化学反应,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氧化钙和水,碳酸钙分解等,故D错误。
9.C
【详解】A、硫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B.生锈的铁钉放入少量稀盐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呈黄色,正确;
C.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错误;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现象是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正确。故选C。
10.B
【详解】A、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符合题意;
C、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会影响数值,不符合题意;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能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等到出现大量晶体后就应该结束蒸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A、应用①是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选项A正确;
B、应用②是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在这个过程中,食盐和水是反应物,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水参与了反应,选项B正确;
C、应用③中先通NH3使食盐水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提高产率,该反应中同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C正确;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Na2CO3,最后蒸发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选项D不正确。故选D。
【点睛】粗盐提纯过程中,每一步加入的过量试剂必须在后续步骤中除去,否则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12.D
【详解】A、氯化钙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因此通过加水看能否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二者,故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因此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都显红色,无法区分二者,故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能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但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在空气中加热固体混合物,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3.A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故选A。
点睛: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4.A
【详解】A、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B正确。
C、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从海水中得到氯化钠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实现的,C正确。
D、碱是解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因此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D正确。
15. D 蒸发结晶 膜法 热法 将海水(或卤水)中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而富集,同时除去杂质 Mg(OH)2+2HCl=MgCl2+2H2O 电能 化学能
【详解】(1) 海洋矿物资源中有石油、可燃冰、锰结核,可从海水获得;食盐属于无机盐,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氯化钠,可从海洋获得;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可从海洋中获得;故选D;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从海水中获取粗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方法很多,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有膜法和热法(如多级闪急蒸馏法等);
(4)①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通过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镁从海水中沉淀出来;
②氢氧化镁和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
③在最后一步是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6.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2AgCl 2Ag + Cl2 ↑
【详解】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 + AgNO3=AgCl ↓+ NaNO3。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Cl2Ag + Cl2↑。
17. C A B A C
【详解】(1)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杂质再蒸发即可结晶得到食盐,故答案为C;A;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答案为B;
(3)蒸发食盐会大量结晶析出,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食盐中硝酸钾的含量又少,不会析出,故答案为A;
(4)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杂质,故答案为C。
18. 玻璃棒 Ba(OH)2/氢氧化钡 除去CaCl2和Ba(OH)2
【详解】实验室除去粗食盐中难溶性杂质中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镁离子可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沉淀;钙(钡)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去粗食盐水中的杂质MgSO4、CaCl2可依次加入过量Ba(OH)2 、Na2CO3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其中Na2CO3作用是除去CaCl2和Ba(OH)2。
19. 长颈漏斗 adf 2H2O22H2O+O2↑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eh 漏斗 玻璃棒
【详解】(1)据图可知①仪器d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要求制取过程中可以添加反应物,因此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ad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应用上述仪器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3)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故选:eh;故填:漏斗、玻璃棒。
20. 氯化铵和熟石灰 稀盐酸 NH3 CO2 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NH3至饱和,有利于NaHCO3析出 BC之间缺少止水夹 NaHCO3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未能全部沉淀出来
【详解】(1)试剂A用于制取氨气,可以选用氯化铵和熟石灰;试剂D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试剂D为稀盐酸,
(2)CO2在水中溶解度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则先通NH3至饱和,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NaHCO3析出,
(3)根据图示装置可知,该装置的错误有:BC之间缺少止水夹、B装置应与大气相通、通NH3的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以下,
(4)如果操作正确,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大,会导致碳酸氢钠没有完全沉淀出来,所以碳酸钠的产率降低,
21. BaSO4 Fe2(SO4)3 Fe2O3 Fe(OH)3 Fe2(SO4)3+3BaCl2=3BaSO4↓+ 2FeCl3
【详解】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含Fe3+的溶液是黄色的,Fe(OH)3 是红褐色沉淀。(1)C溶液是黄色的,说明含有Fe3+,因为加BaCl2溶液之前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且含有Fe3+,故B是BaSO4 (2)Fe2(SO4)3+3BaCl2=3BaSO4↓+ 2FeCl3,若A是水,则固体纯净物是Fe2(SO4)3。若A是酸溶液,则是H2SO4,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2Fe(OH)3+ 3H2SO4 == Fe2(SO4)3 + 6H2O,故固体纯净物是Fe2O3或Fe(OH)3 (3)有色溶液是Fe2(SO4)3 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3BaCl2=3BaSO4↓+ 2FeCl3
点睛: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如: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氢氧化铁沉淀是红褐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硫酸钡。
22.(1)放热
(2)
(3)分解反应
【分析】D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为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E能够和水反应生成的B物质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判断E为氧化钙,而B为氢氧化钙,A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和碳酸钙,进而可以判断A为碳酸钠,C和B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均为碱,所以C为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答题。
(1)
E→B的反应,即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
由分析可知,A和B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它们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
D→E的反应,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间的转化,推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题目难度不大。
23.解:由图像可知,氯化钙和50g碳酸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为10g
设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原混合物中有NaCl固体质量14.4g-11.1g=3.3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1)原混合物中有NaCl固体质量3.3g;
(2)当CaCl2与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求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5%。
【分析】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24.(1)4.4
(2) 小苏打 93.3%
解:设样品中NaHCO3质量为x,NaCl质量为y
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为×100%≈93.3%;
(3)8.1%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8.1%;
答: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为93.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8.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3走进化学实验室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下一篇:沪教版(全国) 复习题-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