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一、单选题
1.(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石墨很软 作润滑剂
B 金刚石硬度大 做玻璃刀
C 稀有气体有惰性 做电光源
D 氮气密度与空气相近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2.(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广西大部分耕地处于缺硼状态,需要补充硼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硼属于金属元素 B.硼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
C.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g
3.(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氯化钯(PdCl2)试纸遇微量CO立即会变成蓝色,可用于CO的检验,PaCl2中Pd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4.(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四种对 的认识错误的是
A. B.
C. D.
5.(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香烟烟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青少年严禁吸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下列对尼古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尼古丁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
D.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6.(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发生还原反应
B.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给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D.实验结束立即倒出①处粉末即可得到纯净的铜粉
7.(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1个氧原子
B.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但一氧化碳不能参与
C.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紧闭门窗、通风不畅,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吸入过多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不利
8.(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KClO3制O2时需要加入MnO2作催化剂,因此所有实验室制O2的反应中都需要加入MnO2作催化剂
9.(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B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c 区分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 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混合气体
A.A B.B C.C D.D
10.(2020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50 g B.100 g C.150 g D.200 g
11.(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都能增加产物质量 B.同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能做催化剂
12.(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D.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能恰好完全反应
13.(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因为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4.(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I类反应放出热量,II类反应吸收热量
C.I、II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硫、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15.(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由于香叶醇(C10H18O)的含量高于普通茶叶的几十倍,因而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下列关于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香叶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一个香叶醇分子由29个原子构成
C.香叶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香叶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5:9
16.(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学过的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过程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C.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为 2:3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框中还应增加一个“”粒子
17.(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方程式 中,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3a=n B.2m=a C.2m=3n D.2b=m+2n
18.(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故化学变化一定会有热量放出
C.蜡烛、硫粉、氢气等燃烧有火焰产生,故可燃物燃烧一定产生火焰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9.(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D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20.(2021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到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t2至t3时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
B.t4时刻以后,生成氧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曲线a代表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的质量变化
D.曲线d代表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
21.(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错误的是
A. B.
C. D.
22.(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饵属于金属元素 B.饵的原子序数是68
C.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 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
23.(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人们使用的某种免洗洗手液中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下列有关三氯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氯生含有24个原子 B.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个元素组成 D.三氯生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2
24.(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A.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木炭、氢气、一氧化碳
B.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锥形瓶、烧杯、烧瓶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属于混合物的“水”: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
25.(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均正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10mL刻度处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本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D.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
26.(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结构: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组成: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变化: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D.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
27.(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8.(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A.A B.B C.C D.D
29.(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A.④③①②③ B.③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③ D.②③④①③
30.(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石墨很软,对应的用途是可以做铅笔芯;石墨作润滑剂,对应的性质是石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选项A错误;
B、因为金刚石硬度大,所以金刚石可以做玻璃刀,选项B正确;
C、稀有气体有惰性,对应的用途是可以做保护气,选项C错误;
D、氮气可以作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选项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硼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硼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B错误。
C、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硼原子核电荷数等于5,C正确。
D、元素周期表小方格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单位是“1”,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PdCl2中,氯元素显-1价,设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1)×2=0,x=+2。故选B。
4.C
【详解】A、等号上方表示条件,该反应条件是点燃,A正确。
B、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氯气分子生成了两个氯化氢分子,质量比为2:71:73,B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变,C错误。
D、等号前面表示反应物,后面表示生成物,上方表示反应条件,故表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尼古丁中碳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 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A错误。
B、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C错误。
D、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木炭发生了氧化反应,选项A错误;
B、实验中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选项B错误;
C、该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故给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选项C正确;
D、如果实验结束立即倒出①处粉末,灼热的铜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得到纯净的铜粉,应该在实验结束冷却到室温后,再倒出①处粉末,选项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但一氧化碳不能参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紧闭门窗、通风不畅,燃气会发生不完全燃烧,容易产生一氧化碳,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吸入过多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不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蒸发时水能量升高却是物理变化,A错误。
B、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正确。
C、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和甲烷分子核电荷数都是10,但却不是元素,C错误。
D、KClO3制O2时需要加入MnO2作催化剂,但不是所有实验室制O2的反应中都需要加入MnO2作催化剂,如高锰酸钾制氧气,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出现水雾的是甲烷,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焰加热部位最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区分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浓度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除去,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CO2+Ca(OH)2=CaCO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白色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所以
,解得x=200g,故选D。
11.B
【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产物质量,不符合题意;
B、同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氧化铁等均可作催化剂,符合题意;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也可能是减慢,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如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84份的五氧化二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A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错。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因为原子间隔受热变大。B错。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错。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4.A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A正确;
B、I类反应放出热量,II类反应也放出热量,B错误;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C错误;
D、硫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不生成大量白烟,D错误.
故选A。
15.D
【详解】A、香叶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香叶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A正确;
B、一个香叶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构成,B正确;
C、香叶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正确;
D、香叶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D错误;
故选D。
16.B
【详解】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分解反应,A正确;
B、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为化合物,其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均为单质,其中化合价均为0,故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改变,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为 2:3,C正确;
D、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的框中还应增加一个“ ”粒子,D正确。
故选B。
17.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各原子在反应前后的关系如下:
C原子:2a=m;
H原子:6a=2n,即3a=n;
O原子:2b=2m+n。
【详解】A、根据氢原子数目相等可知,6a=2n,即:3a=n,符合题意;
B、根据碳原子数目相等可知,2a=m,故2m=4a,不符合题意;
C、2a=m,6a=2n,可得3m=2n,不符合题意;
D、根据氧原子数目相等可知,2b=2m+n,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详解】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离子,如电子带电,但不是离子,A错误;
B、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但化学变化不一定会有热量放出,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反应吸收热量,B错误;
C、蜡烛、硫粉、氢气等燃烧有火焰产生,但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无火焰,C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9.A
【详解】A、实验中红磷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右侧瓶内的水有部分倒流进入左侧瓶中,由于图中右侧广口瓶用单孔橡皮塞塞紧,倒流停止后右侧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致使左瓶内压强也小于瓶外大气压,所测数据不准确,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下面的一支蜡烛先熄灭,上面的一支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C、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有水生成,实验中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如果有水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用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间,约1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各部分被烧焦的程度,可以确定各层温度高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D
【分析】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低于氯酸钾,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先达到分解温度,因此曲线b表示高锰酸钾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变化,曲线a表示氯酸钾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的质量变化。
【详解】A、在t2至t3时间内,高锰酸钾的质量在减少,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二氧化锰,而氯酸钾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选项A正确;
B、t3时刻高锰酸钾质量为0,高锰酸钾分解结束,t4时刻氯酸钾质量为0,氯酸钾分解结束,因此t4时刻以后,生成氧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曲线a代表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的质量变化,选项C正确;
D、因为高锰酸钾从t1时刻开始分解,t3时刻分解结束,所以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从t1时刻开始增加,t3时刻以后不再增加,而曲线d,t3时刻以后质量还在增加,因此曲线d不能代表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选项D错误。
故选D。
21.A
【详解】A、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故选项A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O、Si、Al、Fe,故选项B正确;
C、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四种反应类型呈并列关系,故选项C正确;
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质的性质,故选项D正确;
故选:A。
22.D
【详解】A、饵属于“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饵的原子序数是68,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3.D
【详解】A、三氯生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12+7+2+3=24个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而不是四个,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三氯生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4.C
【详解】A、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该选项归纳正确;
B、锥形瓶、烧杯和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均需垫上陶土网后才能加热,该选项归纳正确;
C、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归纳不正确;
D、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归纳正确。
故选C。
25.B
【详解】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水会被吸入,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则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20mL-10mL=10mL刻度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则胶头滴管的水的作用为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白磷燃烧,与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则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白磷燃烧放热,则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6.A
【详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A说法错误;
B、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C说法正确;
D、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27.C
【详解】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等,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28.D
【详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加水溶解、过滤不仅除去了碳酸钙,也除去了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若想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应用澄清石灰水,而不是伸入燃着的木条,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点燃蜡烛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9.A
【详解】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先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然后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变色;①从f端通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变色。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则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③,故选A。
30.C
【详解】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A错误;
B、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故B错误;
C、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D错误。
故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