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2013) 练习题-酸与碱
一、单选题
1.通过实验测得可乐、苏打水、食盐水、食醋的pH,如图表示苏打水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CuO、NaNO2 B.碱:Ba(OH)2、C2H5OH
C.混合物:盐酸、生理盐水 D.酸:H2SO4、KHCO3
4.为完成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图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①红磷
B.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②氮气
C.用水稀释浓硫酸,③浓硫酸
D.探究分子运动,④浓盐酸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粉末的取用 B. 液体的倾倒
C.二氧化碳的验满 D. 浓硫酸的稀释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D.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热,有气泡产生,固体消失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目的是杀菌消毒
D.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氮气保存食品 B.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C.用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 D.用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 MgO B.CO2+C 2CO↑
C.CaCl2+CO2+H2O =CaCO3↓+2HCl D.2NaOH+H2SO4 =Na2SO4+2H2O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CO2验满 B.浓硫酸的稀释
C.液体的倾倒 D.液体的量取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H2O2O2SO2
B.CuAgAgCl
C.酒精CO2CO
D.钢铁 Fe2O3·xH2OFeSO4
12.下列实验操作或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应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在托盘天平左右托盘各方一张等质量的纸片
C.敞口放置浓盐酸和石灰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下降
D.将pH试纸直接伸入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为11.6
二、填空题
13.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来止痒。
(3)改良酸性土壤可以选择_______(填写物质俗称)。
(4)油锅着火了,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
15.微粒观和守恒观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
(1)图1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电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填名称,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由此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
(2)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由图可发现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________,同时生成盐。
(3)高空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转变为氧气。有学者认为,制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原子(Cl ),引发反应(如图3):Ⅰ.;Ⅱ.。
①Cl 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________,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________和可吸入颗粒物。
16.除去铁锈通常用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
(2)图2实验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3)图3装置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K,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形成美丽喷泉。
(4)图4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图5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图6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并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1)请你用化学方程式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
【提出问题】待测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
(2)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________
【设计方案】
(3)实验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待测溶液没有变质,猜想一正确.
请你判断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实验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若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溶液变红的现象,则说明猜想三正确.请你写出发生的方程式_______.小刘同学提出异议,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方案(三):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再加入无色酚酞,若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则说明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该溶液为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反思交流】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除了选用试剂验证产物碳酸钠的存在能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外,是否有其他办法证明两者反应呢?
(4)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实验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___.
四、推断题
19.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与E的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20.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
(1)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
①写出甲→乙的化学方程式:__;
②乙→丙时,所需的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__元素.
(2)已知:难溶性的碱受热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水.若甲是黑色的金属氧化物,乙的溶液呈蓝色.
①甲→乙时,还需要的试剂可以是_____;
②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五、计算题
21.实验小组同学完成验证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取含铁锈16g(纯氧化铁的质量,铁锈中杂质质量忽略不计)的铁钉,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将铁锈除干净。请回答:
(1)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铁锈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对铁钉的处理方法是:
22.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溶液温度/℃ 20.5 20.6 20.7 20.8 20.9 20.8 20.7
(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该反应实质是___________。(写反应表达式)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在四种溶液中,只有苏打水显碱性,pH最大。
故选:D。
2.A
【详解】A、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碳酸,溶液呈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加热后溶液会由红色变为紫色,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现象是铁丝表面会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直接说出生成物的名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CuO属于氧化物,NaNO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分类不正确;
B、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a(OH)2属于碱,C2H5OH是有机物,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选项分类不正确;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分类正确;
D、酸是解离时产生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H2SO4属于酸,KH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氢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 足量的红磷可以将集气瓶中的红磷完全消耗,冷却后水进入的体积就是减少的氧气的体积,所以①可以为红磷。故A符合题意;
B. 氮气不支持燃烧,通入后水下的白磷还是不能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 用水稀释浓硫酸,为防止硫酸液滴由于放热而造成液滴飞溅应该将浓硫酸在注入水中稀释,③应该是水。故C不符合题意;
D.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看不到明显现象,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中形成氨水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④应该是浓氨水,不能是浓盐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分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验满应该把燃着的木条放到瓶口,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正确;故选C。
6.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不符合题意;
C、银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铜,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银片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现象为反应放热,有气泡产生,固体消失,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选项A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无明显现象,但是发生了反应,选项B不正确;
C、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在水中的固体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明矾不能杀菌消毒,选项C不正确;
D、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选项D不正确。故选A。
8.D
【详解】A、用氮气保存食品,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碱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稀有气体做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未配平,2Mg+O22MgO;故选项错误;
B、不需要气体符号,C+CO22CO;故选项错误;
C、 CaCl2和CO2、水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OH+H2SO4 =Na2SO4+2H2O;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二氧化碳验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A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或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打开的细口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C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可以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硫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硫,A符合题意;
B、AgCl难溶于水,Cu无法和AgCl反应置换出Ag,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H之后,无法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不符合题意;
C、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常温下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D、钢铁和氧气、水可以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Fe2O3和稀硫酸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能生成硫酸亚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增加,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防止污染试剂,且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只能为整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 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H2O+CO2↑。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详解】(1)B中的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D中的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石灰水呈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小,能够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逐渐减少,证明加入的稀盐酸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4.(1)元素
(2)食醋
(3)熟石灰/消石灰
(4)隔绝空气
【详解】(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2)食醋显酸性,能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可涂食醋。
(3)熟石灰(或消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用与酸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油锅着火了,盖上锅盖,能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
15.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水 催化作用 单质 二氧化硫
【详解】(1)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电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此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填: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由图2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由图可发现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故填:NaOH+HCl=NaCl+H2O;水;
(3)①Cl 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催化作用,根据题干信息,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故填:催化;2O33O2;
②臭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目前计入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和可吸入颗粒物,故填:单质;二氧化硫。
16. 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除去铁锈通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除锈方法和原理。
17.(1)溶质的种类
(2)小于
(3)水倒吸入烧瓶内,变为红色
(4)铜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5)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偏大
【解析】(1)
由图可知,溶剂都为水,A试管中的溶质为碘,B试管中的溶质为蔗糖,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B试管中固体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溶质的种类,故答案为:溶质的种类;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因此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氯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3)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没有反应完的氢氧化钠也呈碱性,均能使酚酞变红,滴入的NaOH溶液和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中的压强会减小,能够观察到烧杯中溶液被倒吸入烧瓶内,溶液变红,形成美丽的喷泉。
(4)
试管①中铜片与二氧化碳、蒸馏水接触,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与氧气、二氧化碳和蒸馏水接触,一段时间后,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得出的结论为:金属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5)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图5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
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水的体积偏小,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8. 2NaOH+CO2=Na2CO3+H2O NaOH和Na2CO3 不合理 NaOH和Na2CO3都能使酚酞变红 Ca(OH)2+ Na2CO3=CaCO3↓+2NaOH 反应生成NaOH且Ca(OH)2过量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溶液变红 B
【详解】(1)化学方程式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
(2)可能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OH和Na2CO3;
(3)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待测溶液没有变质,猜想一正确。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OH和Na2CO3都能使酚酞变红;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若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溶液变红的现象,则说明猜想三正确。发生的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小刘同学提出异议,原因是反应生成NaOH且Ca(OH)2过量。实验方案(三):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再加入无色酚酞,若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溶液变红的现象,则说明猜想三正确。
(4)四种实验设计,实验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B,因为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而且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中;其他实验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出现明显现象。
19.(1)CO
(2)
(3)②③
【分析】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D为氢氧化钙;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E能相互转化,且氢氧化钙与E的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则E为碳酸钠;因为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能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A为氧气。代入验证,推导合理。
(1)
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
由上述分析可知,C转化为E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A(氧气)转化为B(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A(氧气)转化为C(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B(一氧化碳)转化为C(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c(二氧化碳)转化为B(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C(二氧化碳)与D(氢氧化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C(二氧化碳)转化为E(碳酸钠)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E(碳酸钠)转化为C(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故选②③。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物质性质进行分析和推断即可。
20. 2H2+O2 2H2O 硫 稀硫酸 CuSO4+2NaOH=Na2SO4+Cu(OH)2↓
【详解】(1)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则: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水和某种物质反应生成硫酸时,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需的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硫元素;
(2)若甲是黑色的金属氧化物,乙的溶液呈蓝色,则甲是氧化铜,乙是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①甲→乙时,还需要的试剂可以是稀硫酸;
②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铜,因此乙是硫酸铜,丙是氢氧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
21.(1)解:设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x=29.4g。
故稀硫酸的质量分数=×100%=29.4%;
(2)将铁钉取出洗净擦干放入指定容器
【分析】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计算出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从而求算出稀硫酸溶液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铁生锈的原理是铁同时与氧气、水蒸气接触,所以为防止再次生锈,可洗净后干燥处理保存。
【详解】(1)详见答案
(2)铁钉除锈以后,将铁钉取出洗净擦干放入指定容器。
【点睛】
22.(1)20.9
(2) 12
(3)解: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解得 =1.46g
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由表格可知,0-40 s溶液温度逐渐上升,说明反应正在进行;40 s-60 s溶液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在40 s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温度是20.9℃。
(2)解:设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解得
水的质量=20g-8g=12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2g。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反应表达式为。
(3)详解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