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 复习题第五单元 -初识酸和碱(含解析)

沪教版(上海) 复习题-初识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盐、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稀盐酸、干冰、氮气 B.石灰石、硫酸、金刚石
C.洁净的空气、纯碱、液态氧 D.碘酒、火碱、水银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街道的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实验室用的蒸馏水
C.黄金经锻打、镂刻制成三星堆黄金面具
D.用稀盐酸使生锈的铁制品恢复光亮
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
B.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酸
C.碱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含量氢氧元素物质一定是碱
D.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5.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森林失火可用水扑灭,森林浇水后其着火点降低了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D.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大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冷冻剂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氧气用于气焊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气密性
C.收集氢气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化学变化必然伴随能量变化。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A.铁丝与氧气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镁与稀盐酸反应
1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倾倒液体
C.测定溶液的pH D.稀释浓硫酸
12.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若广口瓶中盛有MnO2,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溶液。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H2O2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CO2,变浑浊的石灰水又会逐渐变澄清。若广口瓶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打开K1和K2,从K1处通入CO2。欲证明CO2不能被石灰水完全吸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得到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若在反应刚开始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反应到图中B点时,溶液为______(选填“紫色”,“蓝色”或“红色”)。
(3)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若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反应到图C点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15.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
(3)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其与水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16.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由______元素组成,但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______。二氧化碳气体比等质量的干冰体积大,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固体的______。
(2)稀硫酸、稀盐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色,因其中都含有______离子。
三、实验题
17.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该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18.为了探究酸碱等溶液的性质,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分别试验乙醇、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组实验灯泡不会发光,该组实验烧杯中装的药品是_________。
(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带电的粒子,所以可以导电。
(3)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色,硫酸、盐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能解离出_________。
(4)往装有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测得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b点除了表示温度最高、放出的热量最多,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滴加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情况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亮度保持不变 B.逐渐变暗至熄灭
C. 逐渐变亮 D.由亮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
E. 由暗变亮再变暗至熄灭
四、推断题
19.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F为黑色固体,D工业上用于制作肥皂。A、C物质类别相同。B、C、D、E物质类别不同,六种物质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2)写出D加入到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F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20.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M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5)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写出滤液中的阳离子符号______。
(2)计算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2.取20.5g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其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逐渐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请计算:
(1)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是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稀盐酸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化合物,氮气属于单质,选项不正确;
B、石灰石属于混合物,硫酸属于酸,金刚石属于单质,选项不正确;
C、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纯碱(碳酸钠)属于盐,液态氧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D、碘酒属于混合物,火碱(氢氧化钠)属于碱,水银(汞)属于单质,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酸中都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故不符合题意;
B.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符合题意;
C. 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详解】A、街道的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是因为灯内填充了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蒸馏水,只是水的状态从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黄金经锻打、镂刻制成三星堆黄金面具,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使生锈的铁制品恢复光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氧化物中含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氧化物,可能是含氧化合物,如:KMnO4,故A错误;
B、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但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只能说显酸性,故B错误;
C、碱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但含量氢氧元素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H4NO3属于盐,故C错误;
D、H2、CO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H2、、CO和O2的混合气体都可能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不同中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A不正确;
B、森林失火可用水扑灭,森林浇水后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B不正确;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甲烷也具有可燃性,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故C正确;
D、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故选C。
6.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质量增加,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因挥发导致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无任何变化发生,质量不会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质量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A正确;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C、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故C错误;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了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A。
8.A
【详解】A、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具有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利用了生石灰的化学性质--能够与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是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如图所示正确;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操作错误;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操作错误;
D、天平使用时应将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且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放出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操作错误;
答案为:A。
10.B
【详解】A、铁丝与氧气反应是燃烧,所有的燃烧都放热,不符合题意;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因此该反应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镁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A、闻药品气味的方法为: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选项操作正确;
B、往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方法为:打开试剂瓶塞,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挨着试管口,两者都要倾斜,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C、测量溶液pH值的方法为:取一张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与比色卡对照,得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步骤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停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失,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瓶内气体增加,气压变大,气球变大。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增加,气压变大,气球变大。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气体膨胀,气压变大,气球变大。
④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气体膨胀,气压变大,气球变大。
①②③④都可以使用小气球鼓起。
故选D。
1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2右侧的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水沿着导管进入广口瓶 广口瓶和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若广口瓶中盛有MnO2,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溶液。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H2O2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2右侧的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2)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沿着导管进入广口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资料: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CO2,变浑浊的石灰水又会逐渐变澄清。若广口瓶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打开K1和K2,从K1处通入CO2。欲证明CO2不能被石灰水完全吸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广口瓶和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1)放热
(2)紫色
(3)
(4)
【详解】(1)读图可知开始时温度升高,故填放热。
(2)B点温度最高,B点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点,溶液成中性,石蕊遇中性溶液成紫色,故填紫色。
(3)氢氧化钠变质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碳酸钠和水,故填
(4)已经变质说明含有碳酸钠,C点是盐酸过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故离子是
15. 氢元素和氧元素 活性炭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证明了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则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
(3)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与水生成氢氧化钙,故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6. 碳、氧 分子构成不同 大 红 氢
【详解】(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由C、O元素组成;
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气体比等质量的干冰体积大,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固体的大;
(2)稀硫酸、稀盐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其中均含有氢离子,显酸性。
17.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反应完。
【详解】(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点睛: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18. 乙醇 钠离子 氢氧根离子 红 氢离子 恰好完全反应 D
【详解】(1)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能解离出带电的粒子,而乙醇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没有导电性,灯泡不会发光,故填:乙醇;
(2)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可以导电,故填: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硫酸、盐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填:红;氢离子;
(4)往装有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测得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图中b点除了表示温度最高、放出的热量最多,还可以表示恰好完全反应;随着适量的Ba(OH)2溶液的滴加,硫酸减少,而生成的水不导电,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沉淀,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弱,流过灯泡的电流变小,灯泡变暗至熄灭,当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时,溶液中有自由离子,所以导电,灯泡又会发光;故填:恰好完全反应;D。
19. CuSO4 H2SO4 Na2SO4 NaOH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分析】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 D工业上用于制作肥皂,所以D是氢氧化钠,F是黑色固体,F转化成的A会与氢氧化钠方式反应,所以F是氧化铜,A是硫酸铜,F转化成的E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B会转化成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C是硫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互相转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所以A是CuSO4,B是H2SO4, C是Na2SO4, D是NaOH。
(2)D加入到A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
(3) F与B反应是硫酸和氧化铜生成蓝色硫酸铜和水,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0.(1)H2O2
(2)催化作用
(3)
(4)化合反应
(5)
【分析】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D+Fe2O3→E,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D是CO,则E是CO2。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F是Ca(OH)2;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G是CaCO3。M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反应①的反应前后都有M,则M作催化剂,M是MnO2,A是H2O2,B是O2,C是H2O。将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正确。
【详解】(1)物质A的化学式是H2O2。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的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②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反应特征是“多变一”,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5)实验室制取气体二氧化碳,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1.(1)Fe3+
(2)解: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
设生成氯化铁的质量为x
答: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解析】(1)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且两者恰好反应,则滤液中的阳离子为铁离子Fe3+;
(2)
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则剩余滤渣为杂质4g,则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过程见答案。
22.(1)16g;(2)20%
【详解】(1)固体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由图可知,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20.5g-4.5g=16g。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解得x=40g
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对于溶质质量分数,首先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找准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8.4焦耳定律同步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京改版 酸与碱 复习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