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考选择题综合特训-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1.2除以它的倒数,商是( )。
A.1 B. C. D.4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 )。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3倍 C.扩大到原来的6倍 D.扩大到原来的9倍
3.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下图),它的表面积( )。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 D.无法判断
4.甲数增加10%与乙数相等,则甲数比乙数( )。
A.少10% B.多10% C.少 D.少
5.下图,能正确表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6.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A. B. C. D.
7.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面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1) C.(3,2) D.(4,3)
8.10枚一元硬币的高度是2厘米,1亿枚一元硬币的高度是( )米。
A.2000 B.200000 C.20000000
9.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则糖与糖水的比是( )。
A.10∶100 B.1∶10 C.1∶11
10.男工人数的25%等于女工人数的30%,那么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相比( )。
A.男工人数多 B.女工人数多 C.无法比较 D.一样多
11.一根绳子剪掉后,剩下的部分与米比较,( )。
A.剩下的长 B.一样长 C.剩下的短 D.无法比较
12.一件上衣现在的售价是200元,比原价便宜了50元,比原价便宜了( )。
A.20% B.80% C.25%
13.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那么冰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少( )。
A. B. C. D.
1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均不为0),这两个数中比较大的是( )。
A.甲数 B.乙数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15.用2、4、6、8、0组成的最小五位数( )。
A.24680 B.86420 C.20468
16.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所压过的路面面积是指( )。
A.前轮的表面积 B.前轮的侧面积 C.前轮的底面积
17.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到原来的3倍 B.缩小为原来的
C.不变 D.扩大到原来的9倍
18.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在路上遇到同学交谈一会儿,然后去文具店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回家,下面图(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笑笑的活动。
A. B. C.
19.两个角正好组成一个平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0.在下图中,四个圆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大圆的周长与三个小圆的周长之和比较,结果是( )。
A.相等 B.大圆的周长比较短
C.大圆的周长比较长 D.无法确定
21.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2次,展开后得到的折痕(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可能互相垂直,也可能互相平行
22.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是糖水的( )。
A. B. C. D.
2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原体积的( )。
A. B. C. D.
24.把4.5、7.5、、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1.35 B.3.75 C.33.75 D.2.25
25.一个圆柱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的比为( )。
A.π∶1 B.1∶2π C.1∶1 D.2π∶1
2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9cm,则圆锥的高是( )。
A.3cm B.9cm C.27cm D.18cm
27.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A.50.24 B.100.48 C.64
28.如图,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 )。
A.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B.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C.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D.周长不相等,面积不相等
29.要反映小麦中所含各种营养成分的百分比,需绘制哪种统计图(表)较合适(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统计表
30.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4倍,高不变,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
A.4倍 B.8倍 C.16倍
31.把一个底面直径6cm,高9cm的圆锥形木块,沿底面直径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cm2。
A.54 B.108 C.27
32.有一个长方体,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分别增加了30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2 B.31 C.50 D.124
33.圆柱内的沙子占圆柱的,倒入( )圆锥内正好倒满。
A. B. C.
34.根据因数的个数,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 )。
A.奇数和偶数 B.质数和合数 C.1、质数和合数
35.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可以切割成( )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
A.100 B.1000 C.10000 D.1000000
36.小圆半径和大圆半径的比是2∶3,那么小圆面积和大圆面积的比是( )。
A.2∶3 B.9∶4 C.4∶9
37.0.6的倒数是( )。
A. B.6 C.
38.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直径都增加1cm,它们增加的周长相比,( )。
A.大圆增加得多 B.小圆增加得多 C.增加得一样多 D.无法判断
39.唐代诗人王之换的《凉州词》一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在古代是一个长度单位,以周、秦、汉的度量衡来论,“一仞”也就是八尺,一尺等于今天的23.1cm,“一仞”相当于( )。
A.成年人一掌的长度 B.成年人一步的长度
C.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D.成年人的身高
40.当a是自然数时,2a+1一定是( )。
A.偶数 B.奇数 C.质数 D.合数
41.商店有4袋乒乓球,每个乒乓球5角,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钱?”,应补充的条件是( )。
A.又调进3袋乒乓球 B.每袋乒乓球5个 C.每个乒乓球3角
42.一种商品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 )原价。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43.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图中阴影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乙=丙
44.观察下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 )。
A.154个 B.83个 C.121个
45.已知∠1+∠2=∠3,∠1+∠2+∠3=180°,则∠3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46.如果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那么原来甲班和乙班的人数比是( )。
A.10∶1 B.5∶1 C.10∶9 D.5∶4
47.把24分解质因数是( )。
A. B. C.
48.一本书,已经看了总页数的60%,没看的页数与全书总页数的比是( )。
A.5∶3 B.3∶5 C.2∶3 D.2∶5
49.用一块长24厘米、宽1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剪半径为3厘米的圆,最多可剪( )个。
A.32 B.16 C.8
50.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的关系应是( )。
A.B.
C. D.
参考答案:
1.D
【分析】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计算分数除法时,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详解】2×=1,则2的倒数为。
2÷
=2×2
=4
所以,2除以它的倒数,商是4。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倒数的意义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D
【分析】假设出原来圆的半径,表示出现在圆的半径,根据“”分别表示出原来和现在圆的面积,最后用除法求出圆的面积扩大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假设原来圆的半径为r,现在圆的半径为3r。
原来圆的面积:
现在圆的面积:
=
=
÷=9
所以,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分别表示出原来和现在圆的面积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A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挖掉一小块后,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下:
与原来的长方体的三视图相同,所以挖掉一小块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不变。
【详解】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下图),它的表面积和原来同样大。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切割以及表面积的变化。
4.C
【分析】根据题意,甲数增加10%与乙数相等,把甲数看作单位“1”,则乙数是甲数的(1+10%);用减法求出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再除以乙数,即是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详解】把甲数看作单位“1”,则乙数是:1+10%=1.1;
(1.1-1)÷1.1
=0.1÷1.1
=
甲数比乙数少。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用两数的差值除以另一个数。
5.C
【分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属于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四边形的分类及其关系。
6.C
【分析】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详解】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关键是明确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几段。
7.D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表示第几行;明明坐在聪聪正后面的第一个位置上,说明明和聪聪在同一列,在聪聪的后一行。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明明在第4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4,3)。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8.B
【分析】根据1厘米=10毫米,2厘米即为20毫米,10枚硬币的高度是20毫米,20除以10即可求出1枚硬币的高度,2乘1亿即可求出1亿枚硬币的厚度是200000000毫米,最后根据1米=1000毫米将单位化为米即可。
【详解】2厘米=20毫米
20÷10=2(毫米)
1亿=100000000
100000000×2=200000000(毫米)
200000000毫米=200000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单位间的换算。把以亿为单位的数化为大数,去掉亿字,在数字末尾添上8个0即可。
9.C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糖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等于糖水的质量,然后根据比的意义,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再化简比即可。
【详解】10∶(10+100)
=10∶110
=(10÷10)∶(110÷10)
=1∶11
糖与糖水的比是1∶11。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意义及化简比,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10.A
【分析】根据题意,可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为:男工人数×25%=女工人数×30%;再根据比例的性质,把等式“男工人数×25%=女工人数×30%”,改写成一个外项是男工人数,一个内项女工人数的比例,则和男工人数相乘的数25%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女工人数相乘的数30%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据此写出比例,进而化成最简比,再根据份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详解】因为男工人数×25%=女工人数×30%,
所以男工人数:女工人数=30%:25%=30:25=6:5。
因为男工人数是6份的数,女工人数是5份的数,所以男工人数多。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的意义及其应用。
11.D
【分析】的单位“1”是一根绳子的长度,减去,还剩;米中的在这里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一个是表示的“1”的数,一个是具体的数,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详解】1-=
因为单位“1”即绳子的全长没有告诉,此无法与米比较,所以剩下的部分与米,无法比较大小。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分数带单位名称和不带单位名称表示不同的意义,然后根据题意,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2.A
【分析】先用现价加上降低的钱数求出原价,再用降低的钱数除以原价,就是降低了百分之几。
【详解】50÷(200+50)×100%
=50÷250×100%
=0.2×100%
=20%
比原价便宜了20%。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关键是看把谁当成了单位“1”,单位“1”的量为除数。
13.D
【分析】设水的体积是1;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则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1+),再用水的体积×(1+),求出冰的体积,再用冰与水的体积差,除以冰的体积,即可求出冰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少的分率;据此解答。
【详解】设水的体积是1。
1×(1+)
=1×
=
(-1)÷
=×
=
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那么冰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少。
故答案为:D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水结成冰,水的体积是单位“1”;冰化成水,冰的体积是单位“1”。
14.B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乙数×,然后令甲数×=乙数×=1,根据分数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据此分别求出甲数和乙数,最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甲数×=乙数×
令甲数×=乙数×=1
则甲数=1÷=,乙数=1÷=
因为<,所以甲数<乙数,也就是乙数比较大。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除法,结合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C
【分析】要想组成的数最小,要把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但是最高位不能是零。
【详解】用2、4、6、8、0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20468。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是考查整数的比大小,关键是弄清每位上的数字。
16.B
【分析】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这个圆柱是侧躺在地面,压路机在工作时是前轮的侧面与地面接触,转动一周,所压过的面正好是圆柱的侧面,据此解答。
【详解】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所压过的路面面积是指前轮的侧面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圆柱的侧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7.A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即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圆柱的高=圆锥的高×,则圆锥的高=圆柱高×3,即高将扩大3倍;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扩大到原来的3倍。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笑笑的活动分为:
①从家出发到与同学交谈前,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②在路上与同学交谈,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③交谈后到文具店,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④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⑤从文具店回家,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据此找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笑笑上述活动的折线统计图。
【详解】A.,笑笑所有的活动都表现出来了,符合题意;
B.,没有表现出途中与同学交谈的这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C.,没有表现出在文具店买学习用品的这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在路上遇到同学交谈一会儿,然后去文具店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回家,下面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笑笑的活动。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看懂图意,找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C
【分析】小于90°的角是锐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等于180°的角是平角,可假设这个锐角是89°,依此计算并选择。
【详解】180°-89°=91°,91°>90°,即另一个角一定是钝角。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平角、直角、钝角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A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因为圆周率一定,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通过观察图形可知:三个小圆的直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所以大圆的周长与三个小圆的周长之和相等,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因为圆周率一定,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又因为三个小圆的直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所以大圆的周长与三个小圆的周长之和相等。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21.C
【分析】如下图,如果两次都朝一个方向折叠,折痕互相平行;如果两次朝两个方向折叠即先上下折,然后再左右折,折痕互相垂直。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找一张纸亲自动手操作一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2.B
【分析】要想知道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就要先求出糖水的克数,然后,用糖的克数除以糖水的克数。
【详解】10÷(100+10)==
因此,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是糖水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要注意弄清楚糖是占”水”还是“糖水”的几分之几,不要马虎。
23.C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即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那么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积的(1 ),据此判断。
【详解】1-=
所以,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关系的灵活运用。
24.D
【分析】把4.5、7.5、、这四个数组成比例,把最大数和最小数做内项,其余两个数做外项,据此写出比例,再进一步求出内项的积。
【详解】4.5、7.5、、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4.5∶=7.5∶
所以内项积是×7.5=2.25。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求四个数组成比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B
【分析】根据题意,圆柱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由圆的周长公式C=2πr可得出,高h也等于2πr;然后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的比,再化简即可。
【详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
因为圆柱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所以高=底面周长,即h=2πr。
r∶h
= r∶2πr
=1∶2π
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的比为1∶2π。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圆周长公式的运用、比的意义及化简比,明确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时,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
26.C
【分析】等体积等底面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直接用圆柱的高×3=圆锥的高,据此分析。
【详解】9×3=27(cm)
圆锥的高是27cm。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7.A
【分析】正方体内削出的最大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这个正方体的棱长,由此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
【详解】
(立方分米)
体积是50.24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计算应用,抓住正方体内最大的圆柱的特点得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8.C
【分析】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通过观察可知,第一个阴影部分的周长=2厘米的边长×2+直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的×2,第二个阴影部分的周长=直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的×4,第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直径是2厘米的圆面积的×2,第二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直径是2厘米的圆面积的×4,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和圆面积公式求解,再比较即可。
【详解】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
第一个阴影部分的周长:2×2+3.14×2××2
=4+6.28
=10.28(厘米)
第二个阴影部分的周长:3.14×2××4
=3.14×2
=6.28(厘米)
10.28>6.28
第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2×2-3.14×(2÷2)2××2
=2×2-3.14×12××2
=2×2-3.14×1××2
=4-3.14
=0.86(平方厘米)
第二个阴影部分的面积:2×2-3.14×(2÷2)2××4
=2×2-3.14×12××4
=2×2-3.14×1××4
=4-3.14
=0.86(平方厘米)
0.86=0.86
所以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长、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可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29.C
【分析】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统计表是反映统计资料的表格,是对统计指标加以合理叙述的形式,它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简明清晰,便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对比分析,据此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详解】分析可知,要反映小麦中所含各种营养成分的百分比,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掌握各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0.C
【分析】圆锥的体积=,所以当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4倍时,高不变,再代入到圆锥的体积公式中,即可得解。
【详解】原来圆锥的体积:
扩大后圆锥的体积:
即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6倍。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体积,关键是要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灵活运用。
31.A
【分析】根据题意,把圆锥形木块沿底面直径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两个切面的面积,切面是一个底等于圆锥的底面直径,高等于圆锥的高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一个切面的面积,再乘2,即是增加的表面积。
【详解】6×9÷2×2
=54÷2×2
=54(cm2)
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4cm2。
故答案为:A
【点睛】明确圆锥沿底面直径切开后,增加的表面积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找出三角形的底、高与圆锥的底面直径、高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2.A
【分析】根据题意,把这个长方体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分别增加了30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每切一次就增加两个切面的面积,由此可知,这次切后增加的表面积合并起来就是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30+20+12
=50+12
=6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灵活的方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每切一次,增加2个面的面积。
33.A
【分析】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圆柱容积×=沙子体积,据此分别求出沙子体积和各选项容器的容积,找到与沙子体积相等的圆锥容积即可。
【详解】3.14×(10÷2)2×16×
=3.14×52×16×
=3.14×25×16×
≈418.67
A.3.14×(10÷2)2×16÷3
=3.14×52×16÷3
=3.14×25×16÷3
≈418.67
B.3.14×(10÷2)2×12÷3
=3.14×52×12÷3
=3.14×25×12÷3
=314
C.3.14×(8÷2)2×16÷3
=3.14×42×16÷3
=3.14×16×16÷3
≈267.95
倒入内正好倒满。
故答案为:A
【点睛】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34.C
【分析】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它本身1个因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详解】根据因数的个数,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1、质数和合数。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意义、以及自然数的分类。
35.B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10×10×10求出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再用1×1×1即可求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最后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除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即可求出切割的个数。
【详解】1米=10分米
10×10×10=1000(立方分米)
1×1×1=1(立方分米)
1000÷1=1000(个)
可以切割成1000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36.C
【分析】设小圆的半径为2,则大圆的半径为3,根据圆面积公式,分别求两个圆的面积,即可求得其面积比。
【详解】设小圆的半径为2,则大圆的半径为3,
(π×2×2)∶(π×3×3)
=(π×4)∶(π×9)
=(π×4÷π)∶(π×9÷π)
=4∶9
小圆面积和大圆面积的比是4∶9。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的化简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
37.C
【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如果a、b不为0,a×b=1,则a是b的倒数,b是a的倒数。据此解答。
【详解】1÷0.6=
0.6的倒数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的认识以及求法。
38.C
【分析】假设小圆的直径为d,大圆的直径为D,它们的直径都增加1cm,小圆的直径变为(d+1)cm,大圆的直径变为(D+1)cm,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分别求出这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增加的周长,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假设小圆的直径为d,大圆的直径为D,
小圆增加的周长为:
π×(d+1)-πd
=πd+π×1-πd
=π(cm)
大圆增加的周长为:
π×(D+1)-πD
=πD+π×1-πD
=π(cm)
可见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增加的周长都是πcm,增加的一样多。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39.D
【分析】用23.1cm乘8就是“一仞”的长度,再结合一掌的长度、一步的长度、一臂的长度、成人的身高,进行选择。
【详解】23.1×8=184.8(cm),成人身高大约184.8cm。
唐代诗人王之换的《凉州词》一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万仞山山。”中的“仞”在古代是一个长度单位,以周、秦、汉的度量衡来论,“一仞”也就是八尺,一尺等于今天的23.1cm,“一仞”相当于成年人的身高。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第一:根据题意计算出“一仞”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第二:结合生活实际,弄清楚一掌的长度、一步的长度、一臂的长度、成人的身高各大约是多少厘米。
40.B
【分析】根据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可知: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是整数;可知:2a+1是奇数;进而选择即可。
【详解】假设这个数是奇数,那么奇数×2=偶数,所以2a+1一定是奇数;假设这个数是偶数,那么偶数×2=偶数,所以2a+1一定是奇数。
当a是自然数时,2a+1一定是奇数。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
41.B
【分析】总价=单价×数量,题目给乒乓球单价5角,要求总共可以卖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乒乓球的数量,现在知道有4袋,只要知道每袋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乒乓球的个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应补充的条件是每袋乒乓球的个数,3个选项中只有B说到每袋乒乓球的个数。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是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42.B
【分析】第一个10%的单位“1”是原价,设原价是1,涨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10%),用乘法求出涨价后的价格;再把涨价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现价是涨价后价格的(1-10%),用乘法求出现价,然后与原价比较即可。
【详解】假设原价是1,
1×(1+10%)×(1-10%)
=1×(1+0.1)×(1-0.1)
=1.1×0.9
=0.99
0.99<1
现价比原价便宜。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在理解情景问题的基础上找到“整体”也就是常说的单位“1”的量。
43.C
【分析】假设出正方形的边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计算出甲、乙、丙三个图形的面积,即可求得。
【详解】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
甲:1×1÷2
=1÷2
=0.5
乙:1×1÷2
=1÷2
=0.5
丙:1×1÷2
=1÷2
=0.5
由上可知,甲=乙=丙。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44.C
【分析】看图,第1个大三角形里面有1个白色三角形,第2个大三角形里面有1+3=4(个)白色三角形,第3个大三角形里面有1+3+3×3=13(个)白色三角形,那么可以推出第4个大三角形里面有1+3+3×3+3×3×3=40(个)白色三角形,第5个大三角形里面有1+3+3×3+3×3×3+3×3×3×3=121(个)白色三角形。
【详解】1+3+3×3+3×3×3+3×3×3×3
=4+9+27+81
=121(个)
所以,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121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与形,有一定观察和总结能力是解题关键。
45.B
【分析】把第二个算式中∠1+∠2用∠3进行代换,即可计算出∠3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分类知识进行选择,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2=∠3
∠1+∠2+∠3=180°
∠3+∠3=180°
∠3=90°
90°是直角,所以∠3是直角。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角的分类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6.D
【分析】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是把甲班人数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份,调入1份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则甲班比乙班多2份,即乙班人数是8份,根据比的意义,用甲班人数份数∶乙班人数份数,化简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甲班人数是10份,则乙班人数是10-2=8(份)
10∶8
=(10÷2)∶(8÷2)
=5∶4
如果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那么原来甲班和乙班的人数比是5∶4。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单位“1”的确定,和求出甲班比乙班多2份。
47.C
【分析】把24分解质因数,即将24分解因数,且所有的因数得是质数,据此解答。
【详解】24=3×2×2×2
故答案为:C
【点睛】分解质因数,即看哪些数的积等于这个数,此题中的并且这些因数必须得是质数。
48.D
【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已经看了总页数的60%,没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1-60%),根据比的意义,即可求出没看的页数与全书总页数的比。
【详解】根据分析得,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
1-60%=40%
即没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40%。
40%∶1
=0.4∶1
=(0.4×10)∶(1×10)
=4∶10
=2∶5
即没看的页数与全书总页数的比是2∶5。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利用百分数的减法以及比的意义,解决问题。
49.C
【分析】先根据直径=半径×2,求出圆的直径。在长方形铁皮里剪圆,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宽各有几个圆的直径,就可以剪几个圆,然后把它们乘起来,求出最多可剪的个数。
【详解】直径:3×2=6(厘米)
24÷6=4(个)
14÷6=2(个) 2(厘米)
最多可剪:4×2=8(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在长方形里剪切圆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0.D
【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把圆形花坛的总面积看作单位“1”,迎春花的面积占50%,菊花和月季的面积相等,各占25%,即菊花和月季的面积分别是迎春花的一半。据此进行选择。
【详解】A.菊花和月季的面积相等,但都没有达到迎春花面积的一半。
B.菊花和月季的面积不相等。
C.菊花和月季的面积不相等。
D.菊花和月季的面积相等,都是迎春花面积的一半。
故答案为:D
【点睛】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