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有解析)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物理作业单(有答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总结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或者受力平衡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条件:没有受到力或受力平衡。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刻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表明定律适用的条件:所有的宏观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是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实际的情况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3)“或”,表明二者必有其一。
(4)当物体原来静止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变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出来的,即实验探究的方法是:实验与推理相结合。
课节练习
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关于该实验和记录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移动的距离s/cm 18.3 26.8 98.2
A.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
B.三次实验需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C.阻力越小,物体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D.该实验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时物体总是静止的
B.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状态,不受力时物体总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C.一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②亚里士多德: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如果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
③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定需要力来维持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6.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7.关于力和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力物体运动,无力物体就不运动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须受力
C.物体受力了,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D.一个物体如不受力,它将永远静止
8.小明正在50m跑道上冲刺,若此时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处于(  )
A.静止状态 B.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加速状态 D.减速状态
9.(多选题)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北京作为史无前例的双奥之城,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如图是冬奥会期间中国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运动员在空中完成旋转动作时重力消失
B. 如图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 如图花样滑冰运动员向前滑行时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她将会静止不动
D. 如图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11.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______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______状态。为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物理学中用他的名字作为______的单位。
12.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橡皮的运动状态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橡皮受到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如果这时橡皮所受所有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将做______运动。
13.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______相同;
(2)实验中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_________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的.
A.日常生活经验 B.科学家猜想
C.直接实验结果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
14.如图是小亚和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车从斜面上自由滑下后,由于 _____小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 _____相等。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_____。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_____;
(3)图乙中小亚说“静止的小车,如果不去推它,它就不会运动,这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小华认为“风吹树摇,风停树静,这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的观点是 _____。
A.小亚说的对
B.小华说的对
C.两人说的都对
D.两人说的都不对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故A不正确,A符合题意;
B.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运用了科学推理法,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时也有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力的平衡可知,当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也不是科学家凭空猜想出来的,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故A错误;
B.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故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故C错误;
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②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①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③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②①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B错误;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不接触时产生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其运动方向是水平向右的,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外力突然消失时,小球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小球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D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故选B。
8.B
【详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明在50m跑道上冲刺,小明在运动,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D
【详解】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故B正确;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正在运动的车将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BD。
10.BD
【详解】A.选手在空中完成旋转动作时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不会消失,故A错误;
B.如图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花样滑冰运动员向前滑行时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她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BD。
11. 牛顿 匀速直线 力
【详解】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
牛顿总结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为了纪念他对力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物理学中将牛顿作为力的基本单位,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12. 发生 非平衡 匀速直线
【详解】橡皮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所以其运动状态改变,橡皮的运动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橡皮所受所有的力都消失,橡皮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3. 速度 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小 慢 匀速直线 D
【详解】第一空.该实验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故采用从同一点滑下,这样就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第二空.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即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该实验中,使用同一辆小车,即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一定,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第三空.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滑行距离可得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从而得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第四空.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第五空.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即没有力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故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六空.现实生活中,绝对光滑的平面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不能验证的,但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力而得到,故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的.
14. 惯性 初速度 远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详解】(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2)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等。
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没有受到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小亚的观点中,“静止的小车,如果不去推它,它就不会运动,这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说明小车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小华的观点中,“风吹树摇”,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风停树静”,说明树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综合两人所说的现象,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更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两人的说法都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 同步练习(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