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化水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干冰﹣用来人工降雨 D.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
A.A B.B C.C D.D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加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H2SO4 CuSO4 HCl B.CuSO4 HCl NaOH
C.KOH HCl NaCl D.KOH MgSO4 KNO3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过滤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铜粉(铁粉) 稀硫酸 溶解、过滤、洗涤、蒸干
B CO2气体(水蒸气) 氢氧化钠固体 干燥
C 生石灰(熟石灰) 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蒸干
D NaOH固体(Na2CO3) 稀盐酸 溶解、蒸干
A.A B.B C.C D.D
6.对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水分子不断运动到浓盐酸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 水烧开后水壶盖容易被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体积变大
D 有机物数目种类异常庞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7.实验操作千万条,规范正确永远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测定溶液的pH
C.倾倒稀硫酸 D.稀释浓硫酸
8.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熄灭酒精灯
C.过滤操作 D.取用液体药品
10.经家用“电解离子水器”净化,可得到酸、碱性不同的水,且各有用途。下表的水样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水的应用 A.浸泡蔬菜 B.日常饮用 C.烹饪 D.洗涤器皿
pH 10.0 9.5 9.0 5.5
A.A B.B C.C D.D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H2、CO 在空气中点燃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C.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则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二、填空题
13.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NaOH在生活中可用来除去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______反应;
(2)一氧化碳用于炼铁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3)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4)将一包放置较长时间的食品干燥剂放入烧杯中,放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个即可)
14.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一氧化碳 B.碳酸氢钠 C.石墨 D.氮气 E.氢氧化钙
①用来做干电池电极____________
②用来改良酸性土壤____________
③用来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__________
④冶金工业的还原剂__________
⑤发酵粉的主要成份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为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____。
③人如果不吃饭,能活上几周,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④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15.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在线】(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2)准确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2.40g.
(3)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数据Ⅰ.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
(5)实验结束,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下表).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1) 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中,当观察到____现象,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g;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根据m=pV ,算出D中收集到气体质量约为0.28g,通过计算推出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
16.钢铁工业用到的酸洗液中硫酸含量在100~230 g/L,酸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酸废液,下面是两种处理方法。
(1)传统方法: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再生方法:酸洗过程中,当硫酸含量降到100 g/L,硫酸亚铁含量达250 g/L,可以对洗液进行再生。在洗液中加入浓硫酸将硫酸浓度调至230 g/L,再将温度降低到16℃左右,析出大量的硫酸亚铁晶体,分离后,洗液返回酸洗槽继续使用。
① 16℃左右,析出硫酸亚铁晶体后的溶液是硫酸亚铁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 再生的酸洗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
③ 洗液再生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17.有一瓶固体混合物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敏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1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白色沉淀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D 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_____。
18.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D,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如图。
(1)若A在常温下是液体,C是一种黑色固体,且四种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B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是一种可除油污的强碱。则B是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实验题
19.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
(1)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__。
②导管b除了平衡上下气压便于稀硫酸流下外,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2)按图2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及实验后的废液进行探究,设计下列实验。
Ⅰ.铁、铜金属活动性比较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将Cu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 Cu丝无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将Fe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 Fe丝表面有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将Fe丝插入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 Fe丝表面有_______色物质覆盖。
结论:通过上面实验,可知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_______(填“强”或“弱”)。
Ⅱ.将上面①、②、③实验后的液体收集在一烧杯中,对该烧杯中的废液进行分析。
(1)甲同学观察到废液呈现蓝色,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2)乙同学用玻璃棒蘸取废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比较,测得废液pH<7,表明废液中还有硫酸。
(3)丙同学设想把废液进行回收,为了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FeSO4,采取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的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五、计算题
21.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 mL﹣1)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写出计算过程)
22.实验室有一包黑色粉末,已知主要成分是氧化铜,为测定黑色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如下实验:在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该黑色粉末,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所得滤液中第二次加入一定量该黑色粉末,再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黑色粉末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黑色粉末 31.25g 20g
滤液 225g 240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黑色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计算上述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活性炭用于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A错误;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D
【详解】A、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盐酸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钾,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B。
【点睛】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4.C
【详解】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浓硫酸吸水放热,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A错误。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药品污染,B错误。
C、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先用水润湿玻璃管,缓缓旋转塞进橡胶管内,C正确。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采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干等操作方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A选用的方法正确;
B、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B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通过溶解、过滤、蒸干得到的物质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C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和NaOH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D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原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一般要遵守两个原则: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D
【详解】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错误;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是由离子构成的,它们的阳离子均为钠离子,阴离子分别是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它们的阴离子不同,性质不同,错误;C、水烧开后水壶盖容易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错误;D、有机物数目种类异常庞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7.D
【详解】A、将橡皮塞按进直立在桌面上的试管口处会弄破管底,甚至玻璃管折断会划伤手指,选项错误;
B、测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pH试纸上的药品会污染待测溶液,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选项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加热液体,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试管倾斜45度角,试管夹夹持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故A正确。
B、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B错误。
C、粉末状药品取用,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操作正确。
D、气密性检查:把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用手握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操作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如果吹灭时火焰会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从而引发火灾,选项B正确;
C、过滤液体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C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选项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 7,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可知,浸泡蔬菜用水的pH值最大,碱性最强,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 7,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考查了化学学科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1.B
【详解】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氦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有2个电子,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氦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A不正确;
B、氢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要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防止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碱反应,碱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故C不正确;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不属于碱,故D不正确。故选B。
12.B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B、若可燃性气体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包括甲烷,故选项正确;
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一种碱,其水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一种纯净物,也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油脂 Fe2O3+3CO2Fe+3CO2 CH4+2O2CO2+2H2O CaO+H2O=Ca(OH)2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或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1)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
(2)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通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复杂反应,生成铁的单质,例如以赤铁矿为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放置较长时间的食品干燥剂,首先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4. C E D A B 吸附 物理 稳定(不活泼) 用洗菜水冲马桶、淘米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石油
【详解】(1)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2) ①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解答;②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解答;③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有用洗菜水冲马桶、淘米水浇花等解答;④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解答。 (1) ①石墨有导电性,用来做干电池电极,故选C;②氢氧化钙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E;③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来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故选D;④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来做冶金工业的还原剂,故选A;⑤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故选B;(2) ①为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③节约用水的措施有:用洗菜水冲马桶、淘米水浇花等(合理即可);④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15.
量气管内液面不再改变(或玻璃管里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必须强调全部,否则不给分) 使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吸收装置(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0.54 0.48 没有 NH3
【详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里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灼热的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气体;
(3)B装置增加的质量是生成水的质量:102.54g-102.00g=0.54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54g×=0.48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故气体X中一定没有氧元素。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气体X中氢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为:0.48g× =0.06g,氮元素的质量是0.28g,设气体X的化学式为NxHy,则=,解得=,即气体X的化学式为NH3。
16. 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饱和 H2SO4、FeSO4 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热量
【详解】(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
(2)①根据饱和溶液分析解答;
②根据酸洗流程分析解答;
③根据浓硫酸的稀释分析。
解:(1)反应物的熟石灰和硫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
(2)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16℃左右,析出硫酸亚铁晶体后的溶液是硫酸亚铁的饱和溶液;
②根据再生方法可知,酸洗过程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故再生的酸洗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H2SO4、FeSO4;
③洗液再生过程中,加入浓硫酸进行浓度调整。即对浓硫酸进行稀释,在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洗液再生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热量。
17. NaOH+HCl=NaCl+H2O HCl、NaCl
【分析】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1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开始时,沉淀质量不变,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然后烧杯内白色沉淀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逐渐减小,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详解】由分析可知(1)AB 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HCl、NaCl。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8. O2 CO + CuOCu +CO2 Na2CO3 NaOH + HCl =NaCl +H2O(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A是水,B是氧气,C是氧化铜,D是一氧化碳;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则A是二氧化碳,C是一种可除油污的强碱,C是氢氧化钠,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B是碳酸钠,D能与C和B反应,故D可以是盐酸。
【详解】(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A是水,B是氧气,C是氧化铜,D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O2;“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 CuOCu +CO2 ;
(2) 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则A是二氧化碳,C是一种可除油污的强碱,C是氢氧化钠,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B是碳酸钠,D能与C和B反应,故D可以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Na2CO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NaCl +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1) 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
(2)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 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防止E中的石灰水倒吸进玻璃管
【详解】(1)①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在黑色物中只有铁粉和硫酸能够反应得到氢气气体,则黑色粉末中含有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导管b除了平衡上下气压便于稀硫酸流下外,还有一个作用是是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
(2)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
②一氧化碳点燃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所以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石灰水倒吸进玻璃管。
20. 红 强 CuSO4、FeSO4 标准比色卡 Fe、Cu
【详解】Ⅰ.①将Cu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Cu丝无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
②将Fe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Fe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
③将Fe丝插入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覆盖,说明铁比铜活泼;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Ⅱ.(1)甲同学观察到废液呈现蓝色, 故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铜,由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不再参与反应,故废液中一定含有:CuSO4、FeSO4;
(2)乙同学用玻璃棒蘸取废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废液pH<7,溶液显酸性,说明还含硫酸;
(3)为了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FeSO4,采取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滤渣的成分为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故填:Fe、Cu。
21.(1)160.5;(2)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
【分析】根据浓盐酸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溶液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盐酸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详解】(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由于水的密度为1g mL 1,所以折合体积为 160.5mL。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x 100g×7.3%
x=40%,介于35%到48%
所以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
22.(1)80%
(2)解: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240g-200g=40g,
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
x=49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5%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5%。
【解析】(1)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黑色粉末31.25g,溶液质量增加225g-200g=25g,第二次加入黑色粉末20g,溶液质量增加240g-225g=15g,说明第一次加入黑色粉末中氧化铜全部完全反应且稀硫酸有剩余,则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为氧化铜的质量,即黑色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2)
根据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铜的质量求出硫酸的质量,再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详解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