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中药成分黄芩素能明显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黄芩素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无机物 D.有机化合物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盐酸 B.NaOH溶液 C.Fe(OH)3胶体 D.Na2SO4溶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H2SO4 C.NaOH D.KNO3
4.下列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 C.P D.S
5.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C B.N C.O D.F
6.下列化合物中,与CH3CH(CH3)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4 B.CH3CH3
C.CH3CH2CH(CH3)CH3 D.CH3CH2CH2CH2CH3
7.下列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 B.无味气味
C.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9.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MgCl2 B.Na2O2 C.K2O D.H2O2
10.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金属钠不慎着火时,立即用干燥沙土覆盖
C.制备Cl2时,在通风橱内进行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11.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锌与足量0.1 mol·L-1 H2SO4溶液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锌的状态 实验温度/℃
A 粉末 20
B 粉末 40
C 颗粒 20
D 颗粒 40
A.A B.B C.C D.D
12.一种简单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B.锌片上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c(H+)逐渐减小
D.将铜片换成镁条,原电池的总反应不变
1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K B.属于短周期元素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最高正化合价是+1价
14.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实验室由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是提高反应Ⅰ的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方法
B.反应Ⅱ中,CH3OH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H2O2不需要补充
D.该成果使淀粉的生产由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15.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发生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D.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16.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CH4CH3COOH
B.反应过程中CH4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发生断裂
C.①→③形成了C—C键
D.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17.利用反应2Fe3++Fe=3Fe2+设计一个原电池,下列装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 1
B.标准状况下,22.4 L C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C.1 mol CH4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 × 1023
D.1 mol·L 1 KCl溶液中含有1 mol K+
19.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在水中电离:Ba(OH)2 = Ba2+ + OH-
B.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 + Fe3+ = Cu2+ + Fe2+
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D.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2H++=CO2↑+H2O
20.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
B.从锂到铯,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来越容易
C.从氟到碘,单质与氢气发生的化合反应越来越难进行
D.同为IVA族元素,硅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铅的单质不具有半导体的性质
2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 min时,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B.15~20 min,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YZ
22.下列所用鉴别或除杂试剂不正确的是
A.鉴别CH4和C2H4:酸性KMnO4溶液
B.鉴别KCl溶液和NH4Cl溶液:浓NaOH溶液
C.除去CH3COOH中的少量CH3CH2OH:金属Na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23.一定温度下,取100 mL H2O2溶液,在少量I-催化下发生分解反应。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转换成H2O2的浓度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c(H2O2)/(mol L-1) 0.80 0.40 0.20 0.10 0.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O2代替I-也可以催化H2O2分解
B.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0.02 mol L-1 min-1
C.20~40 min生成O2的体积为448 mL(标准状况)
D.60~8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20~40 min的,原因是c(H2O2)减小
24.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能达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目的 分离酒精和水 比较Mg、Al金属性的强弱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制备乙酸乙酯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25.碘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I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
已知:AgI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1要除氯,以免生成过多的AgCl
B.溶液2中的碘含量大于溶液1的
C.加入Fe后进行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AgI=FeI2 + 2Ag
D.氧化时,若通入的Cl2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I- =I2 + 2Cl-
二、实验题
26.某小组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气密性已检验,试管内预先充满氮气)验证硝酸的性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ii.一段时间后,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水全部进入试管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iii. 试管内气体变为无色后,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 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试填空:
(1)步骤i中,红棕色气体是 。
(2)步骤ii中,浓硝酸被稀释成稀硝酸,能说明稀硝酸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 。
(3)步骤iii中,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并说明理由 。
三、原理综合题
27.汽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化工等行业的支撑。
I.庚烷是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1)下图中,能表示庚烷燃烧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
(2)下列关于庚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分子式为 B.属于甲烷的同系物
C.分子中的碳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D.1个庚烷分子中含有22个共价键
Ⅱ.燃油汽车尾气中对环境不利的成分主要为碳氢化合物、CO、等。
(3)和反应生成NO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b为 (填“吸收”或“释放”)。
②该反应生成2molNO时,反应 (填“吸收”或“释放”) kJ能量。
(4)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可同时将碳氢化合物、CO和三种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碳氢化合物(可表示为HC)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与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某简易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5)该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总反应是
B.石墨电极a是负极材料
C.电子经导线从石墨电极a流向石墨电极b
D.电解质溶液内移向石墨电极a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8.人类对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入。
Ⅰ.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kg月球样品,主要为月壤。月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Q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W
X Y Z Q
试填空:
(1)W的元素符号是 。
(2)比较W和Q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3)比较X和Y的阳离子,氧化性更强的是 (填离子符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 。
(4)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与Z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半径:In > Z
B.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C.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66
D.I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Rb的强
(5)元素R是与Q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利用下图装置比较R和Q非金属性强弱。
药品a是 ,药品b是 ,药品c是 。
Ⅱ.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过程。
(6)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SO2与18O2,发生反应2SO2+O22SO3。一段时间后,核素18O 存在于 分子中(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三氧化硫
(7)锂电池负极材料(Li)由于生成LiH 而不利于电池容量的保持。一定温度下,利用足量重水(D2O)与含LiH 的Li 负极材料反应,通过测定n(D2)/n(HD)可以获知n(Li)/n(LiH)。
已知:LiH + H2O =LiOH + H2↑。
① D2和HD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
② Li、LiH分别与D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 若n(D2)/n(HD) = a,则n(Li)/n(LiH) = 。
五、有机推断题
29.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条件或试剂已省略)。
(1)A的结构简式为 ,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2)CH3COOH和C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 。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⑦的反应类型是 。
(4)用虚线标出ClCH2CH2Cl在反应⑥中的断键位置。
(5)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④ ,⑤ 。
六、实验题
30.某兴趣小组对Fe3+与I-的反应进行探究。
Ⅰ.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5滴0.1mol·L-1FeCl3溶液(混合溶液pH=5) 溶液变为棕黄色(标记为溶液a)
实验2 取1mL溶液a,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3 取1mL溶液a,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试填空:
(1)实验2证明实验1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是 ,实验现象是 。
(2)上述实验可以证明Fe3+与I-发生可逆反应,原因是 。
(3)实验1中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20min后,观察到实验1所得溶液棕黄色变深(标记为溶液b)。小组同学继续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i.I-+I2I,I呈棕褐色。I-、I难溶于CCl4;
ii.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
(4)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生成了 。
假设2:空气将溶液中的I-氧化为I2,c(I2)增大。补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I-+O2+ =I2+
(5)设计并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4 取1mL与溶液b颜色相近的碘水,加入1mLCCl4,振荡后静置 水层几近无色
实验5 取1mL溶液b,加入1mLCCl4,振荡相同时间后静置 水层显浅黄色
实验6 ___________ 20min后溶液不变蓝
①证明假设1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②实验6证明假设2不成立,其实验操作是 。该实验中,20min后溶液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黄芩素是由C、H、O等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是单质,故不选A;
B.黄芩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是氧化物,故不选B;
C.黄芩素是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不选C;
D.黄芩素是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D;
选D。
2.C
【详解】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
C.Fe(OH)3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符合题意;
D.硫酸钠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对光不能产生散射作用,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给的四种物质中, H2SO4、NaOH、KNO3在水溶液中均能导电,且都是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选A。
4.A
【详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Na、Mg、P、S中Na的原子半径最大,故选A。
5.D
【详解】C、N、O、F均为第二周期主族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为F>O>N>C,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故选D。
6.D
【详解】A.CH4与CH3CH(CH3)CH2CH3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不选A;
B.CH3CH3与CH3CH(CH3)CH2CH3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不选B;
C.CH3CH2CH(CH3)CH3与CH3CH(CH3)CH2CH3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不选C;
D.CH3CH2CH2CH2CH3与CH3CH(CH3)CH2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D;
选D。
7.A
【详解】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氢气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单质分子,氢气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C正确;
D.水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正确;
选A。
8.B
【详解】A.SO2是无色气体,故A正确;
B.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S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C正确;
D.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正确;
选B。
9.B
【详解】A.MgCl2由活泼金属镁和活泼非金属氯形成,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其中过氧根离子中存在氧氧共价键,故B符合题意;
C.K2O由活泼金属钾和活泼非金属氧形成,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H2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A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用嘴吹可能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
B.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钠不慎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故B正确;
C.氯气有毒,制备有毒气体时,在通风橱内进行,故C正确;
D.不能直接闻气体的气味,闻气体时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D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由此可见,粉末状的锌在40℃时反应速率最大,故选B。
12.D
【分析】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Cu作正极。
【详解】A.铜片上发生2H++2e-=H2,为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锌片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Zn-2e-=Zn2+,故B正确;
C.正极发生反应2H++2e-=H2,故溶液中的c(H+)逐渐减小,故C正确;
D.镁比锌活泼,故镁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故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依据可知,元素原子核内19个质子,为K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A族,据此判断解答。
【详解】A.依据分析可知,该元素为钾,元素符号是K,故A正确;
B.K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长周期元素,故B错误;
C.钾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
D.钾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最高正价为+1价,故D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A.反应Ⅰ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是提高反应Ⅰ的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反应Ⅱ中,CH3OH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CH3OH是还原剂,故B正确;
C.反应Ⅲ中2molH2O2分解放出1mol氧气,反应Ⅱ中,1mol氧气生成1mol H2O2,反应过程中需补充H2O2,故C错误;
D.在实验室由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使淀粉的生产由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故D正确;
选C。
15.B
【详解】A.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发生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故B符合题意;
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为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乙酸,故总反应方程式为CO2 + CH4CH3COOH,故A正确;
B.①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中的1个C- H键发生断裂,故B错误;
C.①→③中由甲烷生成乙酸,形成了C—C键,故C正确;
D.催化剂中有新键的形成和旧键的断裂,故参与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7.C
【详解】根据反应2Fe3++Fe═3Fe2+知,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Fe作负极,选择活泼性比金属铁差的如石墨做正极材料即可,正极上是铁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中必须含有铁离子,可以选择氯化铁溶液,C符合;
故选:C。
18.D
【详解】A.摩尔质量以g·mol 1做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式量,则Na的摩尔质量是23g·mol 1,A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 L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B正确;
C.1mol CH4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1mol×6.02×1023mol-1=6.02×1023,C正确;
D.1mol·L 1 KCl溶液的体积未知,故含有K+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D错误;
故答案为D。
19.C
【详解】A.氢氧化钡在水中电离出1个钡离子和2个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A错误;
B.离子方程式要满足电荷守恒,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故B错误;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只能拆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CO2↑+H2O,故D错误;
故选:C。
20.A
【详解】A.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与元素周期律无关,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符合题意;
B.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所以锂、钠、钾、铷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来越易,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F>I,故氟气与氢气化合较容易,单质与氢气发生的化合反应越来越难进行,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IVA族Si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所以同族Pb的单质是导体材料,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D
【详解】A.由图可知,15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15~20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15~2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正确;
C.达到平衡时,X减少0.20mol-0.16mol=0.04mol,X的转化率×100%=20%,故C正确;
D.开始至平衡时,X减少0.20mol-0.16mol=0.04mol,Y减少0.10mol-0.08mol=0.02mol,Z增加0.04mol-0=0.04mol,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 2Z,故D错误;
故选:D。
22.C
【详解】A.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不褪色的是CH4,褪色的是C2H4,可用于鉴别CH4和C2H4,故A正确;
B.加热条件下,分别加入浓NaOH溶液,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KCl,可用于鉴别KCl溶液和NH4Cl溶液,故B正确;
C.CH3CH2OH能与金属钠反应,但CH3COOH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在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Ba2+,过滤,最后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调节溶液pH=7除去Na2CO3,能达到除杂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23.C
【详解】A.I-在反应中起到催化的作用,故也可以利用MnO2代替,故A正确;
B.0~20min消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0.80-0.40)mol/L=0.40mol/L,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0.020mol/(L min),故B正确;
C.反应20min时,过氧化氢的浓度由0.40mol/L减小到0.20mol/L,说明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n(H2O2)=(0.40-0.20)mol/L×0.1L=0.02mol,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O2)=0.01mol,标况下的体积V=n Vm=0.01mol×22.4L/mol=0.224L=224mL,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不断减小,故60~8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20~40min的,故D正确;
故选:C。
24.B
【详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镁不溶,说明氢氧化镁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铝,金属性镁强于铝,故B正确;
C.常温下,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不能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导管伸入到液面以下溶液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B。
25.D
【分析】含碘海水和反应生成沉淀,向悬浊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得到粗碘。
【详解】A.溶液1要除氯,以免生成过多的AgCl消耗过多的硝酸银,A正确;
B.溶液2中的碘由溶液1富集而来,含量大于溶液1,B正确;
C.加入Fe,将Ag置换出来,进行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AgI=FeI2 + 2Ag,C正确;
D.氧化时,若通入的Cl2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3Cl2 + 4I- =2I2 + 6Cl-+2Fe3+,D错误。
故选D。
26.(1)NO2
(2)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3)2NO+O2=2NO2
(4)否,因为NO2和水反应也会产生NO
【分析】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段时间后,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水全部进入试管,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溶液逐渐变为蓝色,管内气体变为无色后,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试管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详解】(1)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①中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答案为:NO2;
(2)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能说明稀硝酸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故答案为: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3)步骤iii中,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故答案为:2NO+O2═2NO2;
(4)上述实验不能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因为NO2和水反应也会产生NO,故答案为:否,因为NO2和水反应也会产生NO。
27.(1)A
(2)C
(3) 释放 吸收 186
(4) 氧化
(5)BCD
【详解】(1)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图A符合,故答案为:A;
(2)A. 庚烷含7个碳原子,符合烷烃CnH2n+2,分子式为,故A正确;
B. 庚烷属于烷烃,与甲烷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 庚烷为饱和烷烃,碳链呈锯齿形,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处于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
D. 1个庚烷分子中含有16个C-H键和6个C-C键,共22个共价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①图中b代表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成键为放热过程;
②根据=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则=(945+498 -1260 )kJ·mol-1=186 kJ·mol-1,②该反应生成2molNO时,反应吸收186 kJ热量;
故答案为:释放;吸收;186 ;
(4)①由图可知碳氢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②与CO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氧化;;
(5)A. 总反应是,没有燃烧条件,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氢气在石墨电极a上失电子,则石墨电极a是负极材料,故B正确;
C. 电子经导线从负极石墨电极a流向正极石墨电极b,故C正确;
D. 电解质溶液内移向负极,即流向石墨电极a,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28.(1)O
(2)H2O
(3) Mg2+ Na+和Mg2+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a+
(5) 稀硫酸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钙粉末 Na2SiO3溶液
(6)ABC
(7) 4:3 2Li + 2D2O = 2LiOD + D2↑ LiH + D2O = LiOD + HD↑ 2a
【分析】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根据图中W、X、Y、Z、Q的位置,X、Y、Z、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1、n+2、n+3、n+5,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则n+n+1+n+2+n+3+n+5=16,解得n=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W为第二周期元素,X、Y、Z、Q为第三周期元素,则W、X、Y、Z、Q分别为O、Na、Mg、Al、Si。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W元素为O元素;
故答案为:O。
(2)W和Q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O和SiH4,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越强,则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元素,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则C非金属性强于Si,则O的非金属性强于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H2O稳定性强于SiH4;
故答案为:H2O。
(3)X和Y的阳离子分别为Na2+、Mg2+,Na+和Mg2+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a+
B.Z为Al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In和Z为同主族元素,铟与铷(37Rb)同周期,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B正确;
C.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15-49)-49=17,C错误;
D.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故I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Rb的弱,D错误;
故答案为:CD。
(5)R是与Q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Q为Si,则R为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药品a为稀硫酸,与药品b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药品c为Na2SiO3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硅酸沉淀,则碳的非金属性强于Si;
故答案为:稀硫酸;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钙粉末; Na2SiO3溶液。
(6)2SO2+O2 2SO3反应为动态平衡,通入18O2,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二氧化硫 、氧气 、三氧化硫中,综上所述ABC都正确;
故答案为:ABC。
(7)D2和HD的摩尔质量分别为4g/mol(2+2=4)和3g/mol(1+2=3),故为4:3; Li、LiH分别与D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 + 2D2O = 2LiOD + D2↑、LiH + D2O = LiOD + H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D2) = 2n(Li),n(HD) = n(LiH),若n(D2)/n(HD) = a,则n(Li)/n(LiH) =2a;
故答案为:4:3;2Li + 2D2O = 2LiOD + D2↑;LiH + D2O = LiOD + HD↑;2a。
29.(1) CH3CH2Cl
(2) 羧基 酯基
(3) ⑤ 加聚反应
(4)
(5) 2CH3CH2OH +O22CH3CHO+2H2O CH3CH2OH + CH3COOHCH3COOCH2CH3 + H2O
【分析】乙烯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A是氯乙烷;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氯乙烯,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B是乙醇;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是乙酸乙酯。
【详解】(1)A是氯乙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l,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2)CH3COOH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C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C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
(3)①②③是加成反应,④是氧化反应,⑤是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⑤;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⑦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
(4)ClCH2CH2Cl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氯乙烯,反应⑥中的断键位置是。
(5)④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 +O22CH3CHO+2H2O;⑤是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OH + CH3COOHCH3COOCH2CH3 + H2O。
30.(1) 淀粉溶液(或四氯化碳) 溶液变蓝(或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2)有I2生成,说明Fe3+与I-发生了反应;而Fe3+在不足量的情况下仍有剩余,说明该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2Fe3++2I-2Fe2++I2
(4) I 4H+ 2H2O
(5) 实验4中水层几近无色,实验5中水层呈浅黄色 取5mL0.1mol L-1KI溶液,加入2滴淀粉溶液,用稀盐酸调至pH=5 c(H+)太小、c(I-)太小、化学反应速率太慢等
【分析】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Fe3+遇SCN-是溶液变为红色,FeCl3与K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2Fe3++2I-I2+2Fe2+,若证明反应为可逆反应,可以使反应物中一种物质不足量,只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不足量的反应物质的微粒即可。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很多,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向KI溶波中滴加FeCl3溶液5~6滴,二者发生反应:2FeCl3+2KI=2FeCl2+I2+2HCl,反应生成I2,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或加入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2)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在上述反应中FeCl3不足量,而测定反应后溶液中FeCl3溶液还有剩余,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3)实验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I2+2Fe2+;
(4)根据已知信息,假设1:溶液中生成了I。氧气氧化I-生成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4I-+O2+4H+=I2+2H2O。
(5)①实验4中水层几近无色,实验5中水层呈浅黄色,即证明溶液中生成了I。
②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向试管中加入5mL0.lmol/LKI溶液和2滴淀粉溶液,加入酸调节pH=5;20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c(H+)浓度低、c(I-)浓度低、化学反应速率太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