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狭小的空间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能分解 B.纸不是可燃物
C.没有和氧气接触 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7.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入80℃的水中。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烧了起来。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
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
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
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
8.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C.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D.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10.下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其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锅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的原理之一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D.降低着火点
12.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__________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以下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③立即跳楼逃生;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不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4.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② 。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质。
15.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训练
1.D
【解析】A是爆炸品标识;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识;C是腐蚀品标识;D是禁止烟火。故选D。
2.A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选A。
3.D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纸是有机物,可以燃烧,水能吸收热量分析解答。故选D。
4.A
【解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A。
5.B
【解析】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灭火。故选B。
6.B
【解析】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低,易引起燃烧,所以B错误。故选B。
7.A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B错误;白磷燃烧是因为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C错误;水蒸气不能支持白磷燃烧,D错误。故选A。
8.D
【解析】火焰很快熄灭了,说明了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将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如果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故选D。
9.C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定属性,是不会变的。故选C。
10. B
【解析】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变量是否与空气接触,其他两个条件必须符合燃烧的条件,即有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就是说都需要在热水中。故选B。
11.C
【解析】将小铁盒放在冰凉的水面上时,水能够吸收热量,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大豆油的着火点以下,火焰很快熄灭。故选C。
12.(1)可燃;(2)空气进入房间内氧气浓度增大,氧气助火势更旺;(3)①②; (4)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其他合理表述均可)。
【解析】(1)根据棉被能燃烧判断;
(2)根据氧气支持燃烧判断;
(3)根据自救措施判断;
(4)根据水蒸气吸热判断。
二、能力提升
13.C
【解析】水能灭火,但是电脑一旦失火不应立即用水浇灭,防治触电;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比如高锰酸钾。故选C。
14.(1)氧气(O2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4P+5O22P2O5;(3)导热性
【解析】在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时,将白磷放在铜片上和水中,目的是作对照,得出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15.(1)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解析】(1)钻木取火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煽风点火是因为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火不容是因为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杯水车薪是由于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