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氧气
2.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活动探究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3.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B.气体集满后,先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再盖上玻璃片
C.将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4.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变旺 B.a更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无现象、b熄灭
5.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比较的三种气体成分是()
A.氢气、氧气、氮气
B.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C.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
D.水蒸气、氧气、氢气
6.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下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8.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9.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呼出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中只有氧气
B.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完全相同
C.减少空气中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气体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10.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两个收集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盛空气的熄灭 B.盛呼出气体的熄灭 C.都熄灭 D.都不熄灭
11.区分一瓶人体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D.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12.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4)将呼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数字序号)。
二、能力提升
13.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这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液氮气 D.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
14.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
(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 。
(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 。
(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训练
1.D
【解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具有助燃性的气体,具有助燃性的是氧气。故选D。
2.D
【解析】呼出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于空气中来说变少。故选D。
3.C
【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要装满水,集满后要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取出,人呼出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取出后要正放在桌面上。故选C。
4.B
【解析】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是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a更旺、集气瓶b熄灭。故B正确。
5.B
【解析】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故选B。
6.A
【解析】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碳含量过少则不能变浑浊。人呼出气体和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都含有相对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A。
7.B
【解析】图中所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故选B。
8.C
【解析】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因为水雾在玻璃上产生,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故选C。
9.D
【解析】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灭有吸收氮气;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选D。
10.B
【解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两个收集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由于呼出气体中比空气含二氧化碳多,所以盛呼出气体的会熄灭。故选B。
11.D
【解析】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二者之间差别最大的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能照常燃烧,而呼出的气体就会熄灭。故D正确。
12.(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5)反思与评价;(1)、(3)、(4)、(2)、(5)。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二、能力提升
13. B
【解析】氧气浓度越大,木条燃烧越剧烈,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小。故选B。
14.(1)不正确;(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3)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解析】(1)小明同学从实验室拿的空集气瓶,瓶中带有实验室中的空气,即使在教室敞口放置一会儿,瓶内也不会全是教室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集气瓶内先装满水,目的是用水排出集气瓶内原来的空气,然后拿出教室倒掉水,再收集教室内的空气,才能收集到教室内的空气。(3)可以用矿泉水瓶或注射器,也可以先用水排出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然后拿进教室倒掉水,再收集教室内的空气。
15.(1)①臭氧是淡蓝色气体;②有强氧化性;③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消毒;(2)化学;(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也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合理即可)。
【解析】(1)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等;常见的物理性质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使用往往利弊共存,这是由于物质性质所决定的,回答使极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