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课后练习: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含解析)

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一、单选题
1.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吹灭蜡烛,产生黑烟
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 D.火焰分三层,焰心最亮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
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
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吹灭蜡烛时有白烟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 B.蜡烛燃烧 C.花瓶破碎 D.铁丝弯曲
4.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5.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 B.硬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
6.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不溶于水
C.石蜡受热易熔化
D.石蜡可燃
7.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比水小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硬度小
8.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9.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蜡烛的质量不变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0.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曲线a和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
11.小明利用下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受氧气浓度影响程度(所用传感器分别为、CO、浓度传感器)。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O2起始浓度 熄灭时O2浓度 熄灭时O2与CO的浓度比
1 21% 约16% 270.0
2 22% 约16% 344.9
3 23% 约16% x
A.当氧气浓度低于16%时,难以支持蜡烛燃烧
B.蜡烛燃烧会产生少量CO,应注意通风透气
C.三支不等高蜡烛的燃烧是为了使容器内氧气完全消耗
D.氧气起始浓度越高,熄灭时C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所以x>344.9
12.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很低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13.某化学小组 按照如图所示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有
I 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II 蜡烛燃烧产物检验
III 探究蜡烛焰心气体成分
IV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白烟
①实验I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璧有水雾;③实验II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III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的另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IV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⑥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D.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
15.人民币中的5角硬币表面呈现亮黄色,有些的材质是铜锌合金,有些的材质是钢芯镀铜,为了确定其主要成分,小李同学决定用吸铁石来吸一下。“用吸铁石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16.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①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③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②;属于反思评价的是④。
17.甲、乙两个小组对蜡烛燃烧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
(1)甲组同学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实验1.点燃前 用指甲在蜡烛上刻划 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 说明蜡烛_________
实验2.燃烧时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沾有石灰水的烧杯 ①烧杯内壁有______出现 ②石灰水变浑浊 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
实验3.熄灭后 吹灭蜡烛,用火柴点燃白烟 白烟燃烧后引燃烛芯 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下拓展实验。
①如图a,向焰心放入一根细玻璃管,发现细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②该小组同学用图b所示装置检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在A处烧杯中放一根点燃的蜡烛,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
③如图c,足量蜡烛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d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8.小华同学在准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时,发现实验室有许多用剩下的小蜡烛头,感觉浪费了太可惜。于是带领实验小组的同学自己动手用小蜡烛头为原料制造蜡烛,过程如下:
(1)蜡烛能用小刀切割成型,说明蜡烛具有物理性质是:硬度______。
(2)切下的小蜡烛块放入水中,发现它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_。
(3)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______;若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吹灭蜡烛时,看到从烛芯处飘出一缕______,用带火苗的小木条迅速去点,发现它能燃烧且蜡烛被重新点燃,据此判断烛芯处飘出的物质具有______性。
19.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
(1)小明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小明猜想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小明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合,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猜想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猜想相符 D.重新建立猜想,实验探究
(2)吃完饭时,小雅同学发现久置咸菜表面析出一些晶体,于是问哥哥,这些晶体是什么呢?
A.哥哥说可能是食盐;B.她取下晶体尝了尝,果然是咸的;C.小雅说晶体是食盐;D.哥哥拿起包装袋阅读配料表后说,原料中还有白砂糖,晶体应该是混合物,可能含糖量太少了,所以没尝出来;E.小雅说,是的,直接看配料表也能推测晶体的成分。以上过程中:
①属于做出假设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②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
③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
④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三、实验题
20.某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步骤一:点燃蜡烛,将一支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几秒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步骤二:另取一个漏斗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将燃着的木条伸到漏斗尖口处。
(1)步骤一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步骤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从反应的整个过程上看,蜡烛燃烧与人的呼吸具有的一点相似之处是_______。
2
1
答案解析
1.C
【解析】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不符合题意。
B.吹灭蜡烛,产生白烟,选项描述错误。
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选项说法正确。
D.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最亮,选项描述错误。
故选:C。
2.C
【解析】A、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正确;
B、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正确;
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D、吹灭蜡烛时有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正确;
故选C。
3.B
【解析】A、香水的挥发是香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花瓶破碎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丝的弯曲是铁丝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4.D
【解析】A、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说明蜡烛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D
【解析】用小刀能切下,说明石蜡质软,放入水中不溶解,且浮在水面上,则密度比水小,而可燃性无法说明;
故选D。
6.A
【解析】A、石蜡是无色、无味,硬度较小的固体,选项石蜡性质的描述不正确;
B、把蜡烛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溶于水,选项石蜡性质的描述正确;
C、石蜡的熔点低,受热易熔化,选项石蜡性质的描述正确;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选项石蜡性质的描述正确。
故选A。
7.B
【解析】用小刀切下石蜡,说明石蜡的硬度小,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不能说明石蜡有可燃性。
故选B。
8.D
【解析】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符合题意;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不符合题意;
C、将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解析】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可知,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接近19.5%,所以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选项A错误。
B、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9%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就无法燃烧,选项B正确。
C、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过程中装置内蜡烛的质量逐渐减少,选项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水蒸气,还有氧气和其它气体,选项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对应气体浓度逐渐降低,故应该为氧气,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数字化实验能更加方便直接的知道化学反应物质量的变化,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通过仪器快速得到实验数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解析】A、由实验数据可知,当氧气浓度低于16%时,难以支持蜡烛燃烧,蜡烛熄灭,正确。
B、由熄灭时O2与CO的浓度比,蜡烛燃烧会产生少量有毒的CO,应注意通风透气,正确。
C、三支不等高蜡烛的燃烧是为了使容器内氧气完全消耗,正确。
D、氧气起始浓度越高,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的一氧化碳越少,熄灭时C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熄灭时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所以x>344.9,题干因果关系错误,说法错误。
故选:D。
12.C
【解析】A、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中主要物质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气,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①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故实验I中a处最先变黑,错误;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璧有水雾,正确;
③蜡烛不完全燃烧可能会生成炭黑,故实验II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正确;
④实验III中,短管没有放到焰心处,若用火柴点燃导管的另一端,不会产生火焰,正确;
⑤实验IV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错误;
⑥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石蜡蒸气点燃,错误。
故正确的是3个。
故选B。
14.D
【解析】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不符合题意;
B、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不符合题意;
D、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小颗粒,符合题意。
故选D。
15.实验
【解析】
【详解】
根据叙述可知“用吸铁石来吸一下”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假设是对物质的成分等提出可能,之后是针对这些可能进行实验验证的阶段,细分为提出实验方案(就是设计阶段)、实验操作阶段两部分。
16.① ③
【解析】①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属于探究活动中的提出问题;
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探究活动中的获得结论;
③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收集证据中的实验;
④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属于探究活动中的反思评价;
由以上叙述可知,属于提出问题的是①,故填①;
属于收集证据的是③,故填③。
17.硬度小(质软) 水雾 二氧化碳 石蜡固体小颗粒 可燃性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b
【解析】(1)用指甲在蜡烛上刻划,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故填硬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则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故填水雾;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用火柴点燃白烟,白烟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白烟应该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填石蜡固体小颗粒。
(2)①向焰心放入一根细玻璃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
②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故填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③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的气体是空气,其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当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6%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正确;
c、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的气体有氮气、稀有气体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等,选项错误,故填b。
18.(1)小
(2)小
(3) 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
(4) 白烟 可燃
【解析】 (1)蜡烛能用小刀切割成型,说明蜡烛具有物理性质是:硬度小,故填:小;
(2)切下的小蜡烛块放入水中,发现它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3)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4)吹灭蜡烛时,看到从烛芯处飘出一缕白烟,该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蒸气,用带火苗的小木条迅速去点,发现它能燃烧且蜡烛被重新点燃,据此判断烛芯处飘出的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白烟;可燃。
19.(1)D
(2) A B C DE
【解析】(1)当探究中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合,最好的处理方式为:重新建立猜想,实验探究。
故填:D
(2)①属于做出假设的是:A哥哥说可能是食盐。是对久置咸菜表面析出的晶体的猜测。
②属于收集证据的是:B她取下晶体尝了尝,果然是咸的。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③属于获得结论的是:C小雅说晶体是食盐,该结论是通过证据推导得出的。
④属于反思评价的是:DE哥哥拿起包装袋阅读配料表后说,原料中还有白砂糖,晶体应该是混合物,可能含糖量太少了,所以没尝出来;小雅说,是的,直接看配料表也能推测晶体的成分。是探究后对实验的反思。
20.(1)烧杯壁上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火柴熄灭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不助燃
(3)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 (1)点燃蜡烛,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将一支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几秒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烧杯壁上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另取一个漏斗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将燃着的木条伸到漏斗尖口处。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不助燃,故现象是:火柴熄灭;
(3)由以上分析可知,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而人的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填: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章 烃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下一篇: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起点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