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四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 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鱼肉 B. 猕猴桃 C. 面粉 D. 花生油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稀释浓硫酸 D. 熄灭酒精灯
3.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小
C. 铜制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导热性
D. 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两个氮原子: B. 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C. 熟石灰: D. 铵根离子:
5. 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火箭的助推器安装有液氧煤油发动机。点燃时,煤油主要成分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6.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除去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A. B. C. D.
7.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时,向水中加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和的溶解度相等
C. 当中含有少量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D. 将时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均降温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 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C.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D. 夏季使用空调将温度调至最低
9. 藁城宫灯历史久远,早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手工制作灯笼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洗竹竿 B. 火烤竹篾 C. 竹篾编架 D. 宣纸裱灯
10.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霉变的花生榨油
B. 火车站站台没有必要设置安全线
C. 汽车在夜间行驶可以在车内开灯
D. 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11.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 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变大
C.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 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12.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用烧杯盛装液体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C. 测木块质量
D. 温度计测量水温
13. “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冰、干冰、可燃冰都是氧化物 B. 橡胶、玻璃、石墨都是绝缘体
C. 钙、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元素 D. 钳子、羊角锤、定滑轮都是省力杠杆
14. 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D.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二、非选择题(32分)
15.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实验装置来进行相关探究。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打开仪器的活塞后,观察到热水从装置进入装置中,其原因是 ______ 。
对比实验过程中中白磷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16. 人类的日常生活处处与化学紧密相连。
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 ______ 操作。
餐后利用洗涤剂的 ______ 作用清洗餐具油污。
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原因是 ______ 。
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常施用铵态氮肥,但铵态氮肥不能与 ______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制作北京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聚酯塑料,属于 ______ 材料选填“天然有机高分子”或“有机合成”。
17.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图、乙图、丙图分别是关于水的实验:
从微观角度说明甲图、乙图两个实验发生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丙图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滤纸破损,则得到的精盐质量会 ______ 选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
、、分别是关于金属铁的实验:
实验中,按照图示进行操作,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 。
实验中,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片表面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______ 。
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铁钉最先生锈的是 ______ 处。选填“”“”或“”
18.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为红色固体,常用于制作食品干燥剂,与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转化关系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Ⅰ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19. 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现象不明显。为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
同学们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Ⅱ:验证有 ______ 。
实验一:按照思路Ⅰ,小组利用无色酚酞溶液设计实验证明了图装置中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______ 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由此可知氢氧化钾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猜想二:有和。
【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 ______ 粉末。 溶液变成黄色 溶液中有,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某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 。
方案一中的粉末可以用单质代替,对应的也会产生其他明显的实验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二:小组设计实验如下:室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氢氧化钾溶液,用注射器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得到温度变化图像图。
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 。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图中乙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为 ______ 。
20.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取该碳酸钠溶液,按图示进行组实验,实验中所用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和天平读数见下表。
实验编号
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
天平读数
请计算:
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______ 。
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面粉中富含淀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花生油中富含油脂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简单应用。
2.【答案】
【解析】解:、用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用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常温下,除汞外,其余金属都是固体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的金属大,说法错误;
C、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说法错误;
D、回收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途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常温下,除汞外,其余金属都是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的金属大进行分析;
C、根据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进行分析;
D、根据回收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途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
【解析】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原子表示为,故A错误;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所以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B错误;
C.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时不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示价,氢氧根显示价,氢氧化钙表示为,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个电荷时,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铵根离子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进行分析。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5.【答案】
【解析】解:反应前、、的原子个数分别为、、,反应后、、的原子个数分别为、、,则中含有个碳原子、个氧原子,的化学式为。
故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6.【答案】
【解析】解:、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该选项不正确。
B、易溶于水,不溶于水,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得到,蒸发滤液得到,该选项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不二氧化碳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正确。
D、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B、易溶于水,不溶于水。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
【解析】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的溶解度为,则时,向水中加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和的溶解度的大小,故B错误;
C、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中含有少量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C错误;
D、将时相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均降温至,二者仍然为饱和溶液,且在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可知该温度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
【解析】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做法合理;
B、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做法合理;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做法合理;
D、夏季使用空调将温度调至最低,会浪费电能,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做法不合理。
故选:。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保护环境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清洗竹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烤竹篾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竹篾编架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宣纸裱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清洗竹竿、竹篾编架、宣纸裱灯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
【解析】解: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因此火车站站台有必要设置安全线,候车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车内开灯会干扰司机的视线,无法看清路况,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可以控制火灾,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因此火车站站台有必要设置安全线,候车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车内开灯会干扰司机的视线,无法看清路况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可以控制火灾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以及生活中常见现象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而图中装置适合固体加热型,图示操作错误;
B、用烧杯盛装液体放在三脚架上加热,需要垫石棉网,图示操作错误;
C、测量木块质量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取用砝码要用镊子,防止腐蚀砝码,图示操作错误;
D、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
根据仪器的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3.【答案】
【解析】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可燃冰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氧化物,故A不正确;
B.橡胶、玻璃都是绝缘体,石墨可以导电,是导体,故B不正确;
C.缺钙影响骨骼发育,缺锌影响智力发育,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钙、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元素,故C正确;
D.钳子、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必须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定滑轮属于等臂杠杆,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橡胶、玻璃都是绝缘体进行分析。
C、根据缺钙影响骨骼发育,缺锌影响智力发育,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进行分析。
D、根据动力臂必须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
【解析】解:、稀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热铜丝,白磷燃烧放热,刚开始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左边玻璃管中液面先下降,后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左边液面升高,根据左边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体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是因为左边电流大于右边,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左边比右边多,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利用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物体接触电器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物体带电,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稀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
B、加热铜丝,白磷燃烧放热,刚开始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左边玻璃管中液面先下降,后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左边液面升高,根据左边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体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是因为左边电流大于右边,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左边比右边多;
D、利用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物体接触电器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物体带电。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中气压增大,使热水从装置进入装置中 与氧气接触
【解析】解:装置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仪器的活塞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中气压增大,使热水从装置进入装置中;
装置中开始无明显实验现象白磷不燃烧,打开仪器的活塞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开始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中气压增大,使热水从装置进入装置中;
与氧气接触。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中气压增大,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中开始无明显实验现象白磷不燃烧,打开仪器的活塞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过滤 乳化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 碱性 有机合成
【解析】解:口罩能够分离空气和固体颗粒或病毒,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餐后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油污,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冲走;
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
由于铵根离子能与碱性物质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会较低肥效,则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聚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过滤;
乳化;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
碱性;
有机合成。
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7.【答案】水分子是否改变 偏大 瓶底炸裂 产生红色固体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解析】解:甲中水分子发生分解,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而乙中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变大,因此甲图、乙图两个实验发生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水分子是否改变;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实验中若滤纸破损,则泥沙等不溶物会进入滤液,实际获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得到的精盐质量会偏大;
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实验中集气瓶未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是瓶底炸裂;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为铁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验中,处既接触水又接触氧气,所以最先被锈蚀。
故答案为:水分子是否改变;偏大;
瓶底炸裂;
产生红色固体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根据甲中水分子发生分解,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而乙中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变大;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实验中若滤纸破损,则泥沙等不溶物会进入滤液,实际获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进行分析;
根据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进行分析;
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根据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 分解反应 生产玻璃合理即可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
由分析可知,为氧化铜,为氢气,反应即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转化关系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为碳酸钠,在工业上,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故答案为:;
;
分解反应;
生产玻璃合理即可。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为红色固体,反应和反应都可以生成,则是铜;反应和应该是碳或氢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是共有的反应物,则是氧化铜;常用于制作食品干燥剂,则是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为氢气,为水,为氢氧化钙;与的化学性质相似,则为碱;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能与碱反应,则为碳或一氧化碳,为二氧化碳,为氢氧化钠、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为碳酸钙,代入检验,推断合理。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新物质生成 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氧化铁合理即可 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一定存在 合理即可 、
【解析】解: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是否有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存在的角度去验证,所以思路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思路: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为红色,而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钾被消耗,当反应完毕后,不再显碱性,此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此证明发生了反应。所以实验操作与现象是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实验现象溶液变成黄色,说明溶液中有,又实验结论溶液中有 ,说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的粉末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故可是氧化铁等。
因为、都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无法证明一定存在。
因为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方案一中的粉末可以用金属单质代替,如铁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图可知,点时温度达到最高,说明氢氧化钾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点时硫酸已经过量,故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中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钾和过量的硫酸。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由图可知,乙处应是硫酸解离出的氢离子,符号为。
故答案为:新物质生成;
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氧化铁合理即可;
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一定存在;
合理即可;
、;
。
根据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是否有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存在的角度去验证,进行分析。
根据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溶液最终变为无色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溶液变成黄色,说明溶液中有,又实验结论溶液中有 进行分析。
根据、都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根据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根据点时温度达到最高,说明氢氧化钾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点时硫酸已经过量进行分析。
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0.【答案】
【解析】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加入氯化钙溶液可生成沉淀,加入氯化钙溶液时,得到沉淀的质量为,而不是,说明碳酸钠溶液已完全反应了,则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设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最终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表格信息等各种信息,确定最终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