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高塘学校中考化学临考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定远县高塘学校中考化学临考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雪消融 B. 曾青制铜 C. 雨珠飘摇 D. 灯泡发光
2.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核外有个电子
C. 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 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九年级朱马虎同学总结的化学笔记正确的是( )
A. 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B.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冬天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4. 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读取液体体积
5.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示中丙和丁物质都是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 丁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 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B. 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C.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大量使用
D. 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7.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锌粉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除去中的少量 溶解,加适量的溶液充分反应,过滤,蒸发
鉴别和固体 取样,加入粉末,研磨、闻气味
鉴别羊毛和腈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8.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溶液大于,碳酸钠溶液的大于,所以碳酸钠是碱
C. 氮肥是指含氮元素的肥料,含氮元素的物质都可作氮肥
D. 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所以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9. 一定质量的可与常见物质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与反应又生成,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中的低
B. 理论上,循环过程中无需添加物质
C. 理论上反应每生成同时生成
D. 转化是化合反应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中的气体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鉴别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鉴别固体和固体 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加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A. B. C. D.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
A. 、、、 B. 、、、
C. 、、、 D. 、、、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点表示在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析出固体的质量关系是:甲乙
C. 将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D. 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氯氧化钾是造纸的重要原料我国古代制造氢氧化钾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原理是将干燥的木料烧成灰含,再向灰汁中加入石灰浆,充分反应后,进一步提纯得到氢氧化钾。
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 。
“制浆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为 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二氧化碳的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甲醇是一种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染料、高分子等化工生产领域,其消费量在有机原料中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位居第四位。甲醇将成为世纪具有竞争力的清洁燃料之一、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燃料。目前,我国则是以煤和重渣油为主要原料,这些原料都日渐减少,人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碳源来合成甲醇。如果用含二氧化碳的工业废气为碳源合成甲醇,既可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供一种好的解决方法,又可为甲醇的合成提供一条绿色合成的新途径,是十分有意义的。
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构成
B.甲醇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下,通过化合反应可生成甲醇
D.甲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E.甲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加压转化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此变化属于 ______ 变化,转化过程中 ______ “释放”或“吸收”放出热量。
工业生产甲醇,选用与体积比为 ______ ,工业选用温度为的原因: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实验或表格回答相关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______ 。
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的纸风车是由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的滤纸晾干制成。通过对比 ______ 填序号叶片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A.
B.
C.
根据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
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 ______ ;若要使白磷燃烧,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小组成员提出猜想:温度升高,催化能力增强。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
溶液 一定浓度硫酸
铜溶液 水 水浴温度
分钟内生成氧气的
平均速率分钟
小组同学认为实验的结果,不能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 ______ 。
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完善实验的方案。小组同学结合实验,判断猜想成立,依据是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 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
实验Ⅰ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 。
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
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______ 写出所用试剂即可。
某同学又取了金属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 ______ 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 锌的形状
均取 氢气的体积
均收集分钟
锌粒
锌片
锌粒
锌片
实验对比说明 ______ ;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 。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 为了测量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
反应生成的的质量为 ______ 。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春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曾青制铜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雨珠飘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错误;
B.是原子失去了两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核外有个电子,故错误;
C.钒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错误;
故选:。
故选C。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3.【答案】
【解析】解:、冰块与水是水的不同状态,都是水,是一种物质,故冰和水混合后仍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会使水温降低,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现象是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雾是小液滴,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选项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分析;
B、根据物质溶于水的热效应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本题涉及范围广泛,但难度较小,属于基本化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4.【答案】
【解析】解:、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的生成物一氧化氮和水均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氮元素由价变成价,氧元素由价变成价,说法错误;
D、丁物质是水,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物质的性质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汽油易燃烧,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A正确;
、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故B正确;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适量使用,但不能大量使用,以防污染环境,故C错误;
、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汽油易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进行分析。
C、根据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适量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答案】
【解析】解:、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硫酸钾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加入粉末,研磨、闻气味,均没有明显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
【解析】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符合题意;
B、碱溶液大于,碳酸钠溶液的大于,但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氮肥含氮元素,含氮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可作氮肥,如氮气,不能被植物吸收,则不能作为氮肥,不符合题意;
D、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碳元素、氧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解答;
B、碳酸钠是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据此解答;
C、硝酸也含有氮元素,但其具有腐蚀性,不可作氮肥,据此解答;
D、氢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后生成水,反应前后氢、氧离子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但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定义的区分,学会举一反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与氧气反应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故生成物中也应含、,且为常见物质,故为氧化铜,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中的低,故A正确;
B、在反应中物质是反应物,在反应中物质是生成物,故理论上,循环过程中无需添加物质,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总反应实际是甲烷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物质可循环利用,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即理论上反应每生成,同时生成,故C错误;
D、转化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可与常见物质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与反应又生成,是氧化铜,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能使燃着的木条分熄灭的是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是固体,无明显气味的是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加水溶解,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
【解析】解:为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但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D、、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为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2.【答案】
【解析】解:点是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在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没有注明两溶液具体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故B错误;
C.将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变化比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应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错误;
故选:。
A.结合曲线图,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B.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C.结合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D.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进行解答。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3.【答案】过滤 化合反应 放热
【解析】解: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制浆池”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放热。
“反应池”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 物理 放出 : 该温度时,氢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解析】解:一个甲醇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醇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此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D.甲醇属于有机化合物,但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E.甲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B。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加压转化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转化过程中是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放出热量。
工业生产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选用与体积比为:,工业选用温度为的原因:该温度时,氢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故答案为:;
物理;放出;
:;该温度时,氢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根据一个甲醇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甲醇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加压转化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长颈漏斗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升高右侧漏斗使白磷露出水面 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的纸风车是由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的滤纸晾干制成。通过对比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变色,通入二氧化碳后叶片变红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酸叶片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
根据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若要使白磷燃烧,应进行的操作是升高右侧漏斗使白磷露出水面。
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升高右侧漏斗使白磷露出水面。
小组同学认为实验的结果,不能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小组同学结合实验,判断猜想成立,依据是,,,即温度升高导致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小于加入硫酸铜溶液导致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故答案为:,,。
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升温、加入催化剂都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置换反应 锌、硫酸铜溶液、银 能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或
【解析】解:【解释与结论】铜、锌、银三种金属中,只有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即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Ⅱ中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Ⅱ中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这两个化学反应都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故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反思与交流】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的金属活动性,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故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用锌、硫酸铜溶液、银;
某同学又取了金属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大于氢,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则金属的活动性大于铜,故金属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根据实验记录表可知,实验对比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其他因素应该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或,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
故答案为:【解释与结论】;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置换反应;
【反思与交流】锌、硫酸铜溶液、银;
能;
【拓展与延伸】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或。
【解释与结论】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来分析解答;
根据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来分析解答;
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来分析解答;
【反思与交流】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根据金属能与酸反应,而铜不能与酸反应来分析解答;
【拓展与延伸】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根据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其他因素应该相同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正确分析实验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7.【答案】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的质量为;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第一、二章)(无答案)

下一篇: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练习(含解析)2022-2023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