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化学最后模拟试卷 (图片版 含解析)

2023 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化学最后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手工刺绣 B. 露天烧烤 C. 鲜榨果汁 D. 手机贴膜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汽车表面刷油漆能够防止铁生锈 B. 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因为溶解油污
C. 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脱水性 D. 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
3. 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
质微观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既可以变成离子构成物质,也可以结合成分子构成物质,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很小,但既有质量,又有能量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D. 原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5.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B.物质性质与应用
①实验室用铁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①煤炉旁放盆水防止 CO中毒
②碳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②金刚石硬度大,可以做钻头
C.推理分析 D.化学与社会发展
①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缓慢氧化过程中一定也伴随 ①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易形
着能量的变化 成酸雨
②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②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6.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D.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6个氢分子
7. 如图是制备乙烯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转化过程中有三种氧化物
C. 转化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1 D. 转化中硫酸溶液的 pH逐渐减小
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 40
B. t1℃时将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C. t2℃时,将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升温到t3℃,丙不一定析出晶体
D. t1℃时,将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中的
溶质质量等于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9. 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Na+、Cu2+、Cl 、NO 3 B. K+、Na+、NO 、SO2 3 4
C. K+、NH+、SO2 、CO2 D. Fe3+、Mg2+4 4 3 、Cl 、SO2 4
10.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存在H+
C. 将H2、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
D.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NaCl与 NaNO3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11. 化学学科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德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锌是智力元素,锌属于人体 ______ (选填“必需常
量”、“必需微量”或“非必需”)元素。
(2)劳动教育:农场用氢氧化钙、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______ ,硫酸铜溶液中阴
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
(3)体育:氯乙烷(C2H5Cl)是运动场上常备的局部麻醉急救药物。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氯乙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B.氯乙烷由 8个原子构成
C.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烷中碳、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4)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
加的元素是 ______ ;如果这一技术能达到经济可行性,那么它将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 ______ (写一
点即可)。
12. 恩施州近年扎实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土、硒、茶、凉、绿”
等特色品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恩施州有“华中药库”之称。产自当地的紫油厚朴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厚朴酚
(C18H18O2)。下列关于厚朴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厚朴酚属于有机化合物
②厚朴酚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9:1
③厚朴酚中含有 38个原子
④厚朴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2)“恩施玉露”传统制作工艺被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其制作工艺
流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摊放鲜叶,散发水分
②木炭烘焙,激发香气
③回转对揉,叶形成条
④搂搓端扎,形似松针
(3)恩施州有“世界硒都”之称。硒属于人体必需的 ______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硒在元素
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其中“78.96”表示的是 ______ 。“恩施硒土豆”早已走出大山,深加工的
“富硒土豆”食品,除真空包装外,你建议给包袋内充入 ______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作保护气,利
于延长保质期。
(4)“凉绿恩施,天然氧吧”是恩施州的一张名片。恩施州的森林覆盖率高,其空气中负氧离子(O 2 )丰
富,益于人体健康,O 2的电子数为 ______ ;为进一步维护好我州空气质量,请你提出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3. 已知在常温下 A为液体,B、C、F是气体;其中 C是最轻的气体,E是金属单质,F是造成温室
效应的主要气体;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变关系如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E ______ ,G ______ ,H 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物质 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5)写出字母 C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 分)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硫化氢(H2S)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SO2和水。实验室用块
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该实验需要对
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5. 在学习“镁及其性质”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
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展开了相关探究。
点燃
【资料】①3Mg + N2 = Mg3N2
②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水反应
【实验 1】镁在空气中燃烧
(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人们将镁粉广泛用于节日焰火。主要是
该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 ______ 能。
【质疑】镁燃烧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为什么几乎看不到淡黄色固体?
【实验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图 1)
(2)实验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盛放金属镁的仓库着火, 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用二
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实验 3】镁在氮气中燃烧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 2实验,研究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假设各步反应完全,仅考虑空气中的N2、O2、
CO2和水蒸气,不考虑其他成分)。
(3)A中的现象是 ______ ,B的作用是 ______ 。
(4)C中固体变成暗红色,有大量白烟,冷却后有淡黄色粉末;D中液体变成红色且有白色沉淀,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冷却后 D中红色褪去。写出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5)根据以上信息,24g镁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固体质量可能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33.3g B.35g C.39g D.40g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16. 黄铜(铜锌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为测定黄铜材料中锌
的含量,化学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称取 15.0g此黄铜材料,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测定产生气体的
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并根据实验情况绘制了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图。请你仔细分
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15.0g黄铜材料中含锌 ______ 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手工刺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露天烧烤包含着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鲜榨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手机贴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
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
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汽车表面刷
油漆能够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原子能形成离子,也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错误;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具有一定的能量,故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故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 A.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原子能形成离子,也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要领是“悬空,竖直”,胶头滴管不能进入试管,更不能碰触试
管内壁,故 A错误;
B、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D、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用嘴吹灭,故错误;
故选:C。
A、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①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但反应的速度较慢,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而是采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错误;②碳的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错误;故 A不符合题
意;
B、①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因此在煤炉旁放盆水不能防止 CO中毒,错误;②金刚石的硬度
大,可以做钻头,正确;故 B不符合题意;
C、①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缓慢氧化也属于化学反应的一种,所以缓慢氧化过程中一定也伴随
着能量的变化,正确;②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均带电,
但不属于原子团或离子,错误;故 C不符合题意;
D、①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易形成酸雨,正确;②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故 D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以及碳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粒子的带电情况来分析;
D、根据酸雨的成因以及氮气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归纳和总结有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
是快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6.【答案】D
【解析】解: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 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 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
子个数比为 76:52:46 = 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 5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乙烯和氧气,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 A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只有 CO2、H2O属于氧化物,故 B错误;
C、转化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88:36 = 22:9,故 C错误;
D、反应消耗水,硫酸溶液溶剂减少,浓度增大,则氢离子浓度变大,所以 pH减小,故 D正确。
故选:D。
H2SO4
=
根据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2H2O = ,进行分析。
通电C2H4 + 3O2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
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8.【答案】A
【解析】解:A. 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 40g,故 A错误;
B. 25g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将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25g ×
100% = 20%,故 B正确;
C.随着温度的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t2℃时,将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升温到t3℃,丙不一定析出晶体,由于
三种物质的状态未知,故 C正确;
D.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的溶解度升高,乙的溶解度升高,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t1℃时,将相等质
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等于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故 D正确。
故选:A。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
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
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解: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A、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氨气和水;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
合题意;
D、铁离子、镁离子分别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故选:B。
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
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
成沉淀、气体、水。
10.【答案】A
【解析】解:A、镁粉和铝粉会和盐酸反应而溶于盐酸,而铜粉不会,可以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即可得到铜,
故 A正确,
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呈酸性,证明溶液中存在H+,故 B正
确,
C、氢气和氧气在混合遇热时会发生爆炸,故 C错误,
D、氯化钠和硝酸钠都会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 D错误。
故选:A。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镁铝都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
B、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氢气和氧气混合遇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D、过滤是对可溶物和不溶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两种物质都可溶就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在净化时所需要采用的正确方法和试剂,考虑问题时要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等方
面入手.
11.【答案】必需微量 熟石灰或消石灰 SO2 4 AC 氢元素或氢或 H 减缓温室效应,减缓粮食危机(合理即
可)
【解析】解:(1)锌是智力元素,锌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锌会导致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生长迟缓;
(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硫酸铜溶液中含铜离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属于阴离子,离子的
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
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SO2 4 ;
(3)A、由化学式可知,氯乙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氯乙烷由氯乙烷分子构成,每个氯乙烷分子由 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共 8个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氯乙烷中 C、H、Cl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2):5:35.5 = 48:10:71,故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
大,符合题意;
D、氯乙烷中碳、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2):35.5 = 48:71,不符合题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 C、H、O,反应物中含 C、O,故反
应物中还应含氢元素,故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氢元素;如果这一技术能达到经
济可行性,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同时可减缓粮食危机。
故答案为:(1)必需微量;
(2)熟石灰或消石灰;SO2 4 ;
(3)AC;
(4)氢元素或氢或 H;减缓温室效应,减缓粮食危机(合理即可)。
(1)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俗称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量元素的辨识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①④ ② 微量 相对原子质量 N2 17 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解析】解:(1)①厚朴酚(C18H18O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
②厚朴酚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 18):(16 × 2) ≠ 9:1,说法错误;
③厚朴酚是由厚朴酚分子构成的,一个厚朴酚分子中含有 38个原子,说法错误;
④厚朴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18):(1 × 18):(16 × 2) = 216:18: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最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2)①摊放鲜叶,散发水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②木炭烘焙,激发香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③回转对揉,叶形成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④搂搓端扎,形似松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②;
(3)硒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其中“78.96”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恩施硒土豆”早已走出大山,深加工的“富硒土豆”食品,除真空包装外,你建议给包袋内充入氮气作
保护气,利于延长保质期,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答案为:微量;相对原子
质量;N2;
(4)O 2的电子数为 8 × 2 + 1 = 17;为进一步维护好我州空气质量,可提出条合理化建议有植树造林、绿色
出行、节约用电等;故答案为:17;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来分析;
(2)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3)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离子的形成、保护空气质量的做法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
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3【. 答案】Cu C CaCO 通电 高温3 2H2O = 2H2 ↑+ O2 ↑ C + 2CuO = 2Cu + CO ↑ +4价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合2
理即可)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E为铜,化学式为 Cu;G为碳,化学式为 C;H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2)反应①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通电2H O = 2H ↑+ O ↑;2 2 2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反应③为氧化铜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高温C + 2CuO = 2Cu + CO ↑;2
(4)物质 H为碳酸钙 CaCO3,其中钙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 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在化
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 + 2) + x + ( 2) × 3 = 0,解得 x =+ 4,故物质 H碳酸钙中
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5)C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Cu;C;CaCO3;
通电
(2)2H2O = 2H ↑+ O ↑;2 2
高温
(3)C + 2CuO = 2Cu + CO ;2 ↑
(4) + 4 价;
(5)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合理即可)。
已知在常温下 A为液体,A通电可生成 B和 C,B、C、F是气体,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 A为水,
其中 C是最轻的气体,故 C为氢气,B为氧气,E是金属单质,E与氧气加热是黑色固体 D,铜与氧气加热
反应生成氧化铜,故 E为铜,D为氧化铜,F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 F为二氧化碳,G为黑色固体
单质,氧化铜可以与 G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固体 E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 G与氧气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故 G为碳单质,E为铜,F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可生成沉淀 H,H是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故 H为碳酸钙,
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
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4. MnO【答案】铁架台 分液漏斗 22KClO3 = 2KCl + 3O2 ↑ FeS + H2SO4 = FeSO4 + H2S ↑ b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仪器②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2KClO3 = 2KCl + 3O2 ↑。
(3)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则还生成了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 + H2SO4 = FeSO4 + H2S ↑。
a、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硫化氢和硫酸不反应,则无法用稀硫酸吸收硫化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故选项符合题意;
c、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有毒,也会污染空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
(1)铁架台;分液漏斗;
MnO2
(2)2KClO3 = 2KCl + 3O2 ↑;
(3)FeS + H2SO4 = FeSO4 + H2S ↑;b。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存H2S和 FeSO4来分析;
a、根据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硫化氢和硫酸不反应来分析;
b、根据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来分析;
c、根据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有毒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
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光 不能 铜网上有黑色固体生成 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 BC
【解析】解:(1)人们将镁粉广泛用于节日焰火,是因为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把化学能转化为
光能;
(2)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盛放金属镁的仓库着火,
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 A中的现象是铜网上有黑色固体生成,碱石灰中含有氢氧
化钠和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 B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得到
纯净的氮气;
(4)C中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有大量白烟,白烟进入 D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 Mg、N、H、O,故生成物中也应含 Mg、N、H、O,D中有白色
沉淀,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镁,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碱性气体,
应生成了氨气,则该反应为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
(5)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故镁主要和氮气、氧气反应,
设 24g镁只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x,
点燃
2Mg + O2 = 2MgO
48 80
24g x
48 = 24g80 x
x = 40g
则 24g镁只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40g,
设 24g镁只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 y,
点燃
3Mg + N2 = Mg3N2
72 100
24g y
72 = 24g100 y
y ≈ 33.3g
则得到固体的质量应大于 33.3g,小于 40g,故选:BC。
故答案为:(1)光;
(2)不能;
(3)铜网上有黑色固体生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
(5)BC。
(1)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来分析解答;
(2)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来分析解答;
(3)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来分析解答;根据碱石灰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能吸收空
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4)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现象来分析解答;
(5)根据 24g镁只与氧气反应,求出氧化镁的质量,24g镁只与氮气反应,求出氮化镁的质量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16.【答案】6.5 18.3%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至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Zn + 2HCl = ZnCl2 + H2 ↑
65 73 2
x y 0.2g
63
2 =
x
0.2g x = 6.5g
73 = y2 0.2g y = 7.3g
(2) 7.3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0g × 100% ≈ 18.3%。
故答案为:
(1)6.5;
(2)18.3%。
根据图示可知,至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
量、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生成氢气的质
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云南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我们周围的空气(含解析)

下一篇: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