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3.3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答案)

人教版八上3.3汽化和液化
(共18题)
一、选择题(共10题)
今年的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表演彩显了我国空军力量的强大!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产生了美丽的“飞机拉烟”这主要是由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夏夭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随着这几天的寒潮到来,萧山的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在过冬的感觉.早上,小金爸爸开车送小金去上学。发现前挡玻璃变得模糊,爸爸开启车内除雾装置,一会就变得淸晰了。关于这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引起的
B.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车内的水蒸气凝华引起的
C.除雾装置主要是加速了前挡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
D.除雾的另外一个办法是启动雨刮器
烹制油炸食品时,如果不慎将水滴溅入烧热的油锅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同时油花四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水传导热的速度很慢 B.水滴的温度与油的温度不一样
C.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 D.水滴太大了
元旦,小明与家人自驾游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就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形成过程要吸热 B.水雾出现在前玻璃窗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属于升华现象
下列事例中属于减慢蒸发的措施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C.用扫把将地面上的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小王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可乐,不一会儿他发现可乐罐外壁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C.“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熔化形成的水蒸气
C.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的云雾 D. 消融的冰雪
二、填空题(共4题)
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叫做湿泡温度计。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 ,表示当时的气温 (选填“”、“”或“”)。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或“”)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液体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 (大/小)。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 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如图甲所示装置是某同学在小于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的 (沸腾/液化)实验,由图乙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第 后,水的温度 (不变/升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
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 ,加快了 ,而没有改变 。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如图所示,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
(1) 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
(2) 长征火箭是以氢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燃料的体积,采用 的方法使气态氢 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例如:
(1) 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
(2) 待茶壶里的水烧开后停止加热,水便不再沸腾,由此可知保持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 。
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百叶箱,箱内有两支温度计(分别记录天中的最高气温和任意时刻气温)和一个湿度计装置(是用两只温度计做成的,其中一个是湿球温度计,它的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另一个是干球温度计,它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1) 如图甲,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
(2) 百叶箱中的温度计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 的改变量相同;如图乙,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一般会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湿球温度计的示数,这是因为 。
(3) 如图丙,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示数是 ,它和 (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
(1) 房间甲的气温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2) 请简述理由: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B
【解析】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产生了美丽的“飞机拉烟”,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CD错误;故B正确。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C
5. 【答案】C
【解析】水的沸点比油的低很多,水进入热油中后,会迅速汽化变成气体,体积膨胀,它要发出剧烈的响声,同时将油溅起,故选C正确。
6. 【答案】B
【解析】在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雾气,故AC错误;故B正确;
打开除雾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故D错误;
故选B。
7. 【答案】A
8. 【答案】B
【解析】A、C选项:从冰箱拿岀可乐罐,可乐罐温度低,可乐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可乐罐上,因此“可乐罐上布满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C错误;
B、D选项:可乐罐放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是由于可乐罐表面的水珠发生汽化现象,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9. 【答案】D
10. 【答案】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析】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不符合题意;
、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符合题意;
、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二、填空题(共4题)
11. 【答案】;;
【解析】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
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表示当时的气温是;因为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
12. 【答案】小水滴;高;气体;液化;汽化
【解析】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
①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因为遇冷而发生液化,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
13. 【答案】沸腾;;不变
14. 【答案】;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5. 【答案】
(1) 汽化
(2) 压缩体积;液化
【解析】
(1) 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
(2) 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6. 【答案】
(1) 汽化
(2) 吸热
【解析】
(1) 加热可以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温度升高,从而加快汽化(蒸发),达到“杀青”的目的。
(2) 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因此,待茶壶里的水烧开后停止加热,水便不再沸腾。
17. 【答案】
(1) 反射
(2) 体积;大于;湿球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吸收了一部分热量
(3) ;体温计
【解析】
(1) 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体积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干泡温度计示数比的湿泡温度计示数高。
(3) 温度计分度值是 ,图示中示数是 ;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18. 【答案】
(1) 低于
(2)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解析】
(1) 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八上1.3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 课时练习(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