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中考化学最后模拟试卷(图片版 含解析)

2023 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中考化学最后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12 分)
1. 某小组同学举行“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辩论赛活动,下列论据正确的是( )
A.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放豆浆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 大量使用农药保作物增收 D. 适量服用保健品补充微量元素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呈现“绿色办奥”的中国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采用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避免了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B. 使用石墨烯做成能够发热的“布”,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雪车车体所用钢材的含碳量高于生铁
D. 采用大量燃煤发电以保障冬奥会期间的供电
3. 强国必先强军。锆是一种稀有金属,具有惊人的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
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军工、核反应等领域。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
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锆属于金属元素 B. 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 = 10
C. 锆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40 D. 锆离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部分实验操作合乎规范的是( )
A. 固体加热 B. 量取液体
C. 氧气验满 D. 过滤黄泥水
第 1页,共 18页
5. 六安瓜片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瓜片中含有的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对人体健康有益。下列
有关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茶氨酸中含有氮分子
B. 茶氨酸是由 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 2个氮原子构成的
C. 茶氨酸由 4种元素组成
D. 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7:14:3:2
6. 下列归纳或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应用与生活 B.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肥皂水检验 ①缺维生素 A:会引起坏血病
②除去衣服上油污:用洗涤剂溶解油污 ②缺钙:易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C.物质用途与性质 D.实验数据与记录
①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可燃性 ①用 10mL量筒量取 7.25mL盐酸
②浓硫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吸水性 ②用 pH试纸测得某废液 pH为 5.2
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不变,说明氯化钠溶于水不发生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B. 溶液的均一、稳定性是指溶质在溶液中均匀分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静止不动
C. 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含有更多的溶质
D. 动植物都是通过溶液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对其生命活动意义重大
8. 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 反应后共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为单质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9.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第 2页,共 18页
A.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D. 产生蓝色沉淀
10.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溶液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一定没有氧气
D. 室温下 pH < 7 的溶液呈酸性,所以 pH < 7的雨水是酸雨
11. 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 NaCl和 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
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NaCl的溶解度比 Na2CO3大
B. 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
C. “夏天晒盐”指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 NaCl
D. 将 60℃Na2CO3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仍然饱和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用含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 m克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
分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试剂均足量,反应充分,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挥发)。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
第 3页,共 18页
A. 实验时先点燃③、⑤处的酒精灯,再通入混合气体
B. 该实验既可验证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又可验证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 实验时会观察到④中的液体变浑浊
D. 10(m n)实验结束后称量③中固体质量为 n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m × 100%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3.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利用海水可以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镁和溴,其
制取工艺流程如下:
(1)流程中操作 a的名称是: ______ 。
(2)“粗盐水”中常含有 NaCl、MgCl2、CaCl2等物质,加入过量的 Ca(OH)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_____ ;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则所制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______ 。
(3)写出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4.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们发现并制得单质铝却比较晚,这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
泼。活泼的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致密的氧化膜可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其实,即使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会生成新的氧化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熔点为 2050℃,因此在
实验室中常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等耐高温的实验仪器。氧化铝虽然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和强
第 4页,共 18页
碱溶液中,它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因此氧化铝
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1)氧化铝属于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盐 B.金属单质 C.合金 D.金属氧化物
(2)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这是利用了铝合金 ______ 的优良性能(任写一条)。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下列关于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铝可以用作导线 B.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C.铝是人类最早生产和使用的金属 D.铝保存时间较长,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5.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
(3)不用装置 E收集二氧化碳的化学方面的原因是 ______ 。
(4)装置 B中长颈漏斗的用途是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 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活动,来探究酸、
碱、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探究一:(1)图甲所示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 。
探究二:
第 5页,共 18页
图乙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
呢?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
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 ______ 现象表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中和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微粒是
______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 ______ 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 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 pH pH = 3 硫酸剩余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 硫酸剩余
(2)实验 1中,若开始时将 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得的稀硫酸的 pH ______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3)实验 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 ,并说明理由: ______ 。
(4)实验 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探究三:
(5)图丙所示实验中装置 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要证明 NaOH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可
以向装置 B的取样溶液中加入 ______ (填试剂名称)。
(6)探究装置 B中化学成分是只有碳酸钠还是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
______ 溶液,再滴加少量 开始有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产生蓝色沉淀 还有剩余氢氧化钠
______ 溶液。
(7)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______ 。
A.氢氧化钡溶液 B.硝酸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稀盐酸 E.氯化钙溶液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7. 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 HCl、FeCl3、其他杂质忽略)的
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
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
第 6页,共 18页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2)所用 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结果精确至 0.1%)。
第 7页,共 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于盛放豆浆,故 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 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危害身体健康,故 C错误;
D、适量服用保健品,可补充微量元素,故 D正确。
故选:D。
A、根据聚氯乙烯塑料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进行分析。
D、根据适量服用保健品,可补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2.【答案】A
【解析】解:A、采用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使用氟利昂,避免了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
坏,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说法错误;
C、生铁的含碳量在 2%~4.3%之间,而钢的含碳量在 0.03%~2%之间,因此钢材的含碳量低于生铁,说
法错误;
D、大量燃煤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能体现“绿色办奥”理念,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铁合金的含碳量来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 8页,共 18页
3.【答案】C
【解析】解:A、锆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 40 = 2 + 8 + 18 + x + 2,x = 10,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40;根据原子中原
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40;相对原子质量为 91.22,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
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 40,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则
锆离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
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
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 9.5mL
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 100mL的量筒,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第 9页,共 18页
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 A错误;
B.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1个茶氨酸分子是由 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 2个氮原
子构成的,故 B错误;
C.茶氨酸是由碳、氢、氧、氮 4种元素组成的,故 C正确;
D.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质量比为(12 × 7):(1 × 14):(16 × 3):(14 × 2) = 42:7:24:14,故 D
错误。
故选:C。
A、根据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茶氨酸是由碳、氢、氧、氮 4种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6.【答案】C
【解析】解:A、①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滴在水里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
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所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肥皂水,正确;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可以用
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油污,不正确;故 A不正确;
B、①缺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不正确;②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
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出现骨质疏松。所以缺钙易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正确;故 B不正确;
C、①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正确;②由于浓硫酸具有吸
水性,所以浓硫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正确;故 C正确;
D、①量筒量取时能精确到 0.1mL,无法量取 7.25mL盐酸,不正确;②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是整数,不
能用 pH试纸测得某废液 pH为 5.2,不正确,故 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缺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进行分析。
第 10页,共 18页
C、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D、根据量筒量取时能精确到 0.1mL,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是整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
行解题。
7.【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不变,不能说明氯化钠溶于水不发生吸热和放热的过程,而是溶
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的均一、稳定性是指溶质在溶液中均匀分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含有更多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动植物都是通过溶液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对其生命活动意义重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故 A正确;
B、反应后共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为单质,故 B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 C错误;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2 = 1:1.故 D正确。
故选:C。
根据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
第 11页,共 18页
变化,分析各物质的微粒的个数关系,判断反应的类型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9.【答案】A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会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
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
正确。
故选:A。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
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10.【答案】B
【解析】解: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并一定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
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故选项 A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选项 B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不能说明一定没有氧气,也可能氧气含量比较
低,故选项 C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室温下,pH < 7 的溶液呈酸性,pH < 5.6的雨水是酸雨,所以 pH < 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故选项 D
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第 12页,共 18页
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pH < 5.6的雨水是酸雨,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生应
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NaCl的溶解度比 Na2CO3大,故 A正确;
B 50g、44℃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g+50g × 100% ≈ 33.3%,故 B错
误;
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 NaCl,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所
以适合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故 C正确;
D、60℃时,Na2CO3溶解度大于 20℃Na2CO3溶解度,将 60℃时 Na2C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有溶质析出,
溶液仍然饱和,故 D正确。
故选: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
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
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解:A、实验时应先点燃⑤处的酒精灯,再通入混合气体,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以后,再点燃③处
的酒精灯,以防气体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 A说法错误;
B、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验证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
化碳,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故选项 B说法正确;
C、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时会观察到④中的液体变浑浊,故选项 C说法正
确;
D ng (mg ng) ÷ 48 × 100% = 10(m n)、实验结束后称量③中固体质量为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160 3 g,
10(m n) 10(m n)
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 g ÷ mg × 100% = 3m × 100%,故选项 D说法正确;
第 13页,共 18页
故选:A。
A、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过滤 MgCl2 + Ca(OH)2 = Mg(OH)2 ↓+ CaCl2 CaCl2 2NaBr + Cl2 = Br2 + 2NaCl Cl2
【解析】解:(1)操作 a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过滤;
(2)“粗盐水”中加入过量的 Ca(OH)2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MgCl2 + Ca(OH)2 = Mg(OH)2 ↓+ CaCl2;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粗盐水”中的 CaCl2和过量
的 Ca(OH)2,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滤液中将含有 Ca(OH)2,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钙和水,则所制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CaCl2;
(3)由流程图可知,Cl2与 NaBr反应生成 NaCl和 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Br + Cl2 = Br2 + 2NaCl;
(4)由流程图可知,Cl2参加了反应,反应又生成 Cl2,因此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l2。
故答案为:(1)过滤;
(2)MgCl2 + Ca(OH)2 = Mg(OH)2 ↓+ CaCl2;CaCl2;
(3)2NaBr + Cl2 = Br2 + 2NaCl;
(4)Cl2。
(1)根据操作 a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粗盐水”中的 CaCl2
和过量的 Ca(OH)2,进行分析。
(3)根据 Cl2与 NaBr反应生成 NaCl和 Br2,进行分析。
(4)根据 Cl2参加了反应,反应又生成 Cl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
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4.【答案】D 密度小(或硬度大或耐腐蚀,合理即可) 4A1 + 3O2 = 2Al2O3 A
第 14页,共 18页
【解析】解:(1)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根据金属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另一
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氧化铝属于金属氧化物;
(2)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是因为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等优点。
(3)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2Al + 3O2 = 2Al2O3。
(4)A、金属铝单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正确;
B、铝和稀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错误;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们发现并制得单质铝却比较晚,错误;
D、铝保存时间较长,是因为活泼的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致密的氧化膜可保护内层金属不被
继续氧化,错误。
故答案为:
(1)D;
(2)密度小(或硬度大或耐腐蚀,合理即可);
(3)4A1 + 3O2 = 2Al2O3;
(4)A。
(1)根据金属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另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据此分析;
(4)依据铝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
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答案】酒精灯 B 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添加液体药品
【解析】解:(1)根据①所示仪器可知,该仪器为酒精灯;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的反应,因此气体的发生
装置选择 B;
(3)E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该方法适合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
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装置 E收集;
(4)可以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所以装置 B中长颈漏斗的用途是添加液体药品;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第 15页,共 18页
(2)B;
(3)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4)添加液体药品。
(1)根据①所示仪器用途进行回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3)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及气体收集方法的要求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水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实验室制备气
体的原理和装置选择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产生气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和 OH 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偏大 不正确 因为生成物中
的硫酸钠也能和 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氯化钙溶
液 氯化钙 硫酸铜 AC
【解析】解:(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产生气泡;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当加入过量稀硫酸时,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造成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因为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所以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表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
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和 OH ;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2)将 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酸的 pH,酸被稀释,酸性变弱,pH变大,
故答案为:偏大;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硫酸有剩余,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也能和 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和 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因为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产生气泡,硫酸剩余,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
(5)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B中发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
碳酸钠和水,要证明 NaOH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向装置 B的取样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通过碳
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来验证碳酸钠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化学反
第 16页,共 18页
应;
故答案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氯化钙溶液;
(6)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出现
题干中所说的开始有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产生蓝色沉淀现象,从而证明还有剩余氢氧化钠存在;
故答案为:氯化钙;硫酸铜,
(7)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时,氢氧化钡溶液会和碳酸钠反应,生
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过滤可以将沉淀除去;故 A正确;
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时,硝酸钡溶液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
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带入了硝酸钠这种新杂质,故 B错误;
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时,氢氧化钙溶液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过滤可以将沉淀除去,故 C正确;
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稀盐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
二氧化碳,带入了氯化钠这种新杂质,故 D错误;
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时,氯化钙溶液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
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带入了氯化钠这种新杂质,故 F错误;
故选:AC。
(1)根据稀硫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和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
(2)从 pH和溶液的酸碱性上进行分析;
(3)从酸碱中和反应上,结合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上进行分析;
(5)根据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物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6)根据物质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7)从物质除杂上考虑。
此题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物质的除杂问题、实验探究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较大。
17.【答案】NaCl、NaOH 5.5%
【解析】解:(1)第一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铁反应
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第一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第二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21.4g;第三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说明
100g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 21.4g氢氧化铁沉淀。第三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
第 17页,共 18页
只生成了 10.7g沉淀,说明氯化铁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则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NaCl、NaOH。
故答案为:NaCl、NaOH。
(2)100g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 21.4g氢氧化铁沉淀。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120 107
x 21.4g
120 x
117 = 21.4g x = 24g
24g
所用 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 × 100% = 24%。
答:所用 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
(3)第一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第二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
化铁沉淀 21.4g;说明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50g,溶质的质量为 24g ÷ 2 = 12g。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HCl + NaOH = NaCl + H2O
36.5 40
y 12g
36.5 = y40 12g y = 10.95g
10.95g
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分数为 200g × 100% ≈ 5.5%。
故答案为:5.5%。
根据题意,第一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
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第一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第二次加入 100g氢
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21.4g;第三次加入 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说明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 21.4g氢氧化铁沉淀,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 100g氢氧化钠
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 21.4g氢氧化铁沉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第 18页,共 1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13:表格型逻辑关系评价 专题练习(含解析)-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人教版)

下一篇:1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2023暑假作业】(原卷+解析卷)-七升八物理预习联系(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