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上海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海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下列化学用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的符号:
B. 的电子式: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2. 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B. C. D.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最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4. 下面几种情况,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5. 关于如图所示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B. 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6.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 B. 半径:
C. 非金属性: D. 最低负价:
7. 、、、为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这四种元素的信息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元素
原子半径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
A. 的最简单氢化物为 B. 的单质为
C.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 D. 与形成的化学式为
8. 下列反应既是放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与的反应 B. 灼热的炭与反应
C. 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D. 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中和反应
9.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10. 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 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 图Ⅰ所示的装置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 图Ⅱ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11. 关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是还原剂 B. 氧化剂是氢氧化钠和水
C. 只有水是氧化剂 D. 氢气是还原产物
12. 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与产生血红色沉淀
B.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C. 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然后过滤
D.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和
13. 现有反应 ,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采取下列措施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增加的量
B. 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
D. 充入,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14. 有、、、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中,极为负极;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中,电流由导线;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中,极产生大量气泡;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中,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B. C. D.
15. 某电池总反应为,下列与此电池总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
A. 铜片、铁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 石墨、铁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 铁片、锌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 银片、铁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6. 铁是人类迄今为止人类冶炼和使用最多的金属。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是由含铁元素的黏土烧制,但经过不同的工艺烧制,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某补铁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补铁剂药片外层有糖衣包裹,糖衣的作用是 ______ 。
补铁剂中常添加维生素,其作用之一是防止被氧化,由此推测维生素具有 ______ 性。
若该补铁剂已经氧化变质,将其溶于水并滴加试剂会观察到 ______ 。
某研究小组配制溶液时,为了防止被氧化,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______ ,其原理是 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为了进一步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向新配制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并放置了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小组成员改良了方法制得白色的沉淀并使之较长时间保存,实验装置如图:
根据你的理解,请写出补全以下实验步骤。
Ⅰ装配好试剂和装置后打开止水夹,使得试管中反应产生的排净该装置中的空气氧气
Ⅱ ______ ,以确定空气已经被排尽
Ⅲ ______ ,制备得到
已知还原性,向含有和的溶液中通入的
被氧化的离子依次为: ______ 。
对应的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______ 。
对应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17. 氮元素是生命的基础,也是参与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元素。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氮肥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若使用不合理可能会对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写出分子的结构式 ______ ,解释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______ 。
天然固氮的方式有生物固氮和大气固氮。大气固氮是在放电或高温下,空气中的转化为的过程。将下列转化为的过程补充完整。
为 ______ ,为 ______ 。
A.
B.
C.
D.
年,有化学家提出氨是由氮、氢元素组成的,于是出现了大量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的研究。然而,直到年,人类才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甲、乙两组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氨气,根据如图喷泉实验的装置进行实验都观察到美丽的红色喷泉。
此喷泉实验之所以成功发生,利用了氨气的性质是 ______ ,因而才造成烧瓶内外悬殊的气压差。
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 ______ 性。
以氨气为原料可制得铵态氮肥。下列属于铵态氮肥的是 ______ 。
A.
B.
C.尿素
铵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是植物生长非常重要的氮肥之一。但若保存或使用不当,可能肥效降低,也可能对环境、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关于铵态氮肥的保存和使用,请分别给出一条建议 ______ 。
18. 一定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从反应开始到时,的转化率为 ______ ,如果想加快该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任写一个。
把气体和气体混合于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末生成,若测知以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试计算:
______ ;
前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 ;
末时的浓度为 ______ ;
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______ 倍。
19. 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填字母。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Ⅱ钠在空气中燃烧可制得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用途之一便是在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用化学语言反应方程式来说明其原理: ______ 。提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和水蒸气
Ⅲ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比较和两种物质的性质。
称取两种固体各,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加滴酚酞试液。
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而烧杯固体有剩余,烧杯内的物质是 ______ 。
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了其它现象,其中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溶液温度 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滴加酚酞试液显 ______ 填“红色”或“浅红”。
为比较两者热稳定性设计了“套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 ______ 填“”成“”。
以下能用来鉴别和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A.用试纸测定同浓度的和溶液值并做比较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常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向溶液和溶液中逐滴滴加的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压强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的是曲线 ______ 填或。
写出段反应实质离子方程式: ______ 。
Ⅳ向的溶液中通入标况下的,请计算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及物质的量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可用于考古断代,故A正确;
B.的结构式为,电子式为:,故B正确;
C.钠是号元素,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C正确;
D.镁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电子从镁原子转移到氯原子,因此其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
故选:。
A.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的碳原子,质子数为;
B.的结构式为;
C.钠是号元素,核电荷数为,最外层电子为;
D.镁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电子从镁原子转移到氯原子。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为高频考点,涉及结构式、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镁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
B.、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存在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本题考查化学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中不含共价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
【解析】解:、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
B、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极流向锌极,而电子是由锌电极流向铜电极,故项错;
C、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C正确;
D、失去电子生成,故作为负极,故D正确。
故选:。
电池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二次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多次使用,一次电池不具有该功能;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电子沿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电池的实质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涉及到电池的分类、电子的流向、反应的实质以及正负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建议把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好.
4.【答案】
【解析】解:、该装置的两个电极是相等的,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该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C正确;
D、酒精不是电解质,锌和酒精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形成原电池,缺一不可.
5.【答案】
【解析】解:、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A错误;
B、该装置属于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由正极通过导线流向负极,故D错误;
故选:。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铜锌番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则酸性:,故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半径:,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故C正确;
D.元素的最低负价为,元素的最低负价为,元素的最低负价,则最低负价:,故D错误;
故选:。
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D.元素的最低负价为,元素的最低负价为,元素的最低负价。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解:由分析知,为元素,其最简单氢化物为,故A正确;
B.由分析知,为元素,则的单质为,故B正确;
C.由分析知,为元素,则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故C错误;
D.由分析知,为元素,为元素,则与形成的化学式为,故D正确;
故选:。
由最高正极和最低负价可知、、、分别为Ⅳ族、族、Ⅵ族、Ⅶ族元素,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四种元素肯定不在同一周期,否则原子半径应逐渐减小,、位于第二周期,、位于第三周期,则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
【解析】解: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并且是复分解反应,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灼热的炭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吸热反应,故B不选;
C.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是放热反应,故C选;
D.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的反应;碳和水蒸气、和的反应;一般用、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吸放热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熟悉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关键,注意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变化,并且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故B正确;
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加热条件下能够进行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大小有关,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
D.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生成会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图示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高低进行判断;
B.化学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的生成,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C.很多放热反应,需要点燃或者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溶液氧气与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需要点燃才能进行;
D.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生成过程中会放出能量.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任何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还要明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关系.
10.【答案】
【解析】解: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故A正确;
B.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错误;
C.该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则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根据图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
A.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
B.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
C.该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
D.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
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原电池原理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把握原电池构成条件、反应热和焓变关系是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反应中铝失去电子,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铝是还原剂,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水是氧化剂,氢氧化钠是反应物,故B错误;
C.水中的原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钠只是反应物,则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水,故C正确;
D.价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则氢气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
故选:。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机理可看作是、,所以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只有水是氧化剂,氢氧化钠只是反应物,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铝的性质,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本质是解题关键,反应中水是氧化剂,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
【解析】
【分析】、与溶液产生红色的络合物;
B、用于炼铁的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
C、加入过量单质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方程式为;
D、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方程式为:;
本题考查铁的相关知识,和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除杂、检验等内容,难度不大.
【解答】、与溶液产生红色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是溶于水的,故A错误;
B、用于炼铁的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故B错误;
C、加入过量单质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方程式为,故C正确;
D、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
13.【答案】
【解析】解:、增加氢气的量,体积变大,水蒸气的浓度变小,反应速率改变,故A错误;
B、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体积缩小各组分的浓度都变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
C、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故C正确;
D、充入,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体积变大,各组分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变小,故D错误;
故选:。
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改变纯固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或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浓度不变时反应速率不变,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
【解析】解:、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极为负极,所以活泼性:;
原地啊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导线,所以金属活泼性:;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极是正极,所以金属活泼性:;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极是负极,所以金属活泼性:;
综上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是:。
故选:。
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外电路流向负极;原电池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气体或析出单质,以此可确定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本题考查金属活泼性的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如何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原电池中,较为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15.【答案】
【解析】解:由总反应可知,负极应为铁,被氧化,电解质溶液应为含有的溶液,题中、、铁都为负极,但中铁片、锌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为负极,铁片为正极,原电池反应为,
故选:。
根据反应“”可知,反应中铁因失电子而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正极应为活泼性比铁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电解质溶液应为含的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设计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确定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16.【答案】土壤中含有铁,在灼烧时,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和红色 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还原 溶液变红 铁粉 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检验试管出口处氢气的纯度 关闭止水夹 、、 、、 、、
【解析】解:“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是由含铁元素的黏土烧制,但经过不同的工艺烧制,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土壤中含有铁,在灼烧时,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和红色,
故答案为:土壤中含有铁,在灼烧时,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和红色;
补铁剂药片外层有糖衣包裹,糖衣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故答案为: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补铁剂中常添加维生素,其作用之一是防止被氧化,这是利用了维生素的还原性,且还原性:维生素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还原;
若硫酸亚铁片补铁剂变质,则溶液中会含有,检验某硫酸亚铁片补铁剂是否变质,将其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后,加入溶液,离子反应生成,可使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在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被氧化,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铁粉;;
溶液中含有,加溶液生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所以现象为: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打开止水夹,与反应生成充满整个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左侧试管内气压升高,反应生成的沿导管进入右侧试管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正确的步骤为:
Ⅰ装配好试剂和装置后打开止水夹,使得试管中反应产生的排净该装置中的空气氧气,
Ⅱ检验试管出口处氢气的纯度,以确定空气已经被排尽,
Ⅲ关闭止水夹,制备得到,
故答案为:检验试管出口处氢气的纯度;关闭止水夹;
向含有和的溶液中通入的,由于还原性,先发生反应,碘离子完全反应需要氯气,生成,然后发生反应,亚铁离子完全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是,生成,还剩余氯气,接着发生反应,溶液中含有溴离子,参加反应的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生成,所以溶液中还剩余溴离子,所以被氧化的离子依次是、、,
由于还原性,由上述分析可知,被氧化的离子依次为:、、,
故答案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应的被氧化的离子及物质的量分别是:、、,
故答案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应氧化产物及物质的量分别是:、、,
故答案为:、、。
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和红色;
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维生素具有还原性;
检验要用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红色;
硫酸亚铁溶液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铁,加入铁粉防止氧化;
能与碱反应生成,容易被氧化生成;
改良了方法是对课本实验的延伸,用氢气作保护气的方法来保证新制的氢氧化亚铁不被马上氧化;
已知还原性,故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先和碘离子反应,然后再和亚铁离子反应,最后再和溴离子反应,结合碘化亚铁、溴化亚铁的物质的量及氯气的物质的量、电子守恒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了铁的化合物性质的相关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7.【答案】 氮气分子中含氮氮三键,不易断裂,化学性质稳定 极易溶于水 碱 铵态氮肥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应深施盖土,防止分解产生氨气逸出,造成氮肥肥效降低
【解析】解:分子氮原子之间形成三键,其结构式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氮气分子中含氮氮三键,不易断裂,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氮气分子中含氮氮三键,不易断裂,化学性质稳定;
氮气和氧气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转化关系为:,为,为,
故答案为:;;
工业合成氨是利用氮气和氢气高温高压、催化剂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导致烧瓶内外存在压强差,使烧瓶内气压迅速小于大气压,所以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极易溶于水;
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故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碱;
属于钾肥,故A错误;
B.属于铵态氮肥,故B正确;
C.尿素属于有机氮肥,故C错误;
故答案为:;
铵态氮肥不稳定,受热分解,所以保存铵态氮肥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应深施盖土,防止分解产生氨气逸出,造成氮肥肥效降低,
故答案为:铵态氮肥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应深施盖土,防止分解产生氨气逸出,造成氮肥肥效降低。
氮气分子中含氮氮三键;
氮气和氧气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工业合成氨是利用氮气和氢气高温高压、催化剂反应生成;
形成喷泉实验利用烧瓶内与大气压的压强差,该实验利用的就是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以氨气为原料可制得铵态氮肥,属于铵盐;
依据铵态氮肥不稳定,受热分解分析。
本题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 升高温度或增大浓度或加入催化剂等
【解析】解:由图可知,反应到时,的物质的量减小,变化值为;的物质的量减小,变化值为;的物质的量增多,变化值为,则、为反应物,为生成物,::::::,结合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的转化率为,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增大浓度或加入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解得,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内的物质的量变化,末时,末时的浓度为,
故答案为:;
,反应为,则,即末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恒容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时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倍,即倍,
故答案为:。
由图可知,反应到时,的物质的量减小,变化值为;的物质的量减小,变化值为;的物质的量增多,变化值为,则、为反应物,为生成物,::::::,结合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写出反应方程式;转化率;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末时,结合进行计算;
根据恒容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差量法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即可解答,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 、 升高 红色 ;
【解析】解:Ⅰ钠比煤油的密度大,比水的密度小,故钠位于煤油与水的界面处,与水反应生气氢气,由于生成氢气,导致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故选D,
故答案为:;
Ⅱ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的原理是、,
故答案为:、;
Ⅲ同温度下,溶解度大于,即固体完全溶解,而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烧杯内的物质是,
故答案为:;
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溶液水解显碱性,且水解过程是吸热的,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了盛放的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故答案为:升高;红色;
受热分解的温度较低,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所以“套管实验”中,能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
将和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用试纸测定值并做比较,大的为,故A正确;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故B正确;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故C错误,
故答案为:;
结合分析可知,是溶液的滴定曲线,
故答案为:;
结合分析可知,段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Ⅳ的溶液含有氢氧化钠溶质物质的量为,标况下的的气体物质的量为,::,,所以产物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令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
根据钠元素守恒有
根据碳元素守恒有
联立解得:,;
所以溶液中含有;;
故答案为:;。
Ⅰ钠比煤油的密度大,比水的密度小,故钠位于煤油与水的界面处,与水反应生气氢气,由于生成氢气,导致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Ⅱ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的原理是、;
Ⅲ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大于;
溶解放热,溶液水解显碱性,且水解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解;
受热分解的温度较低,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同浓度的和溶液,前者大;
B.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C.、溶液都可以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由图示可知,曲线滴加盐酸不久压强即大幅增大,说明有生成,而曲线在滴定过半时才开始有生成,并且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之比约为:,证明是溶液的滴定曲线,是溶液的滴定曲线;点碳酸钠恰好转化为碳酸氢钠,以此分析解答;
Ⅳ与溶液反应有如下情况:
若:,发生反应:,得到产物只有碳酸钠;
若:,发生反应:,得到产物只有碳酸氢钠;
若:,发生反应:,,产物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应用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6-04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培优提升测试(学生版+教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

下一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实高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