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
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
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
D.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证明氧气能助燃
2.(2023·四川自贡·模拟预测)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床褥起火,迅速用灭火器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3.(2023·四川南充·模拟预测)水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8:1
D.油锅、电器着火时都可用水浇灭
4.(2023·四川内江·统考二模)关于燃烧与灭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遇森林大火,可砍掉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B.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火上浇油”虽增加可燃物,但能使油温降低而灭火
D.燃烧一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5.(2023·四川广元·统考一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2023·四川广安·统考二模)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B.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折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C.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图书馆内阁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7.(2023·四川德阳·统考一模)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往往会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燃烧木炭烤肉,木炭的火光变得微弱时,用扇子向木炭扇风,木炭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扇子扇风带走热量,温度降低 B.扇子扇风带走了反应生成的CO2
C.扇子扇风带来新鲜空气,O2浓度增大 D.扇子扇风使木炭的着火点降低
8.(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三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2023·四川广元·统考一模)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 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 1 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 2 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0.(2023·四川广元·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
D.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
11.(2023·四川自贡·模拟预测)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 B.B C.C D.D
12.(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下列有关水参与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①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②制得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③热水的作用只是隔绝空气 D.④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13.(2023·四川泸州·模拟预测)如图是用红磷和白磷验证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红磷会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B.实验中,热水的温度应不低于40℃,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通过比较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O2
D.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低于40℃
14.(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为为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
B.对比试管1、2中的现象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D.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是: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填空题
15.(2023·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学习化学,应用化学,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橘香井研”,柑橘花开闻到花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是因为: 。
(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2NaClO+CO2+H2O =X+2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砖块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鼓风机向烧砖的窑中鼓风,从燃烧的条件角度来说,是为了增加窑炉中的 。
16.(2023·四川内江·模拟预测)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先通入N2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再改通入O2红磷燃烧。
(1)通入N2和O2的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下列灭火方法或操作的原理与上述结论有关的是___________。
A.釜底抽薪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C.水灭火
17.(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二模)价类图能反映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如图1是碳元素的价类图。
(1)A处对应的物质为CH4,其中数字“4”的含义为 ;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D处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3)价类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汽车的“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O转化为无毒的C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题
18.(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最基本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由图1判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果没有装置B,带火星的木条可能不会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
(3)可以选用装置C来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条即可)。
(4)图2装置是干燥管的另一种用途,该装置的优点是 ,欲体现这种优点,在使用时的操作方式是 。利用该组合不能制取的气体是 。
A. B. C.
19.(2023·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实验室常用下列A、B、C装置制取气体,D、E装置收集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翻号,下同)。
(3)用锌粒和稀硫酸作原料制取氢气,为实现气体随开随用、随关随停,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
(4)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作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H4,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
20.(2023·四川广安·统考二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
①选用装置A制取气体时,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②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时为防止气体从该仪器的上口逸出,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③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装置D的 (填“b”或“c”)端进入:
(2)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1~2滴石蕊溶液(Ⅰ),按Ⅱ、Ⅲ依次进行实验。
①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由于CO2的干扰,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一定是H2CO3。设计实验方案排除CO2的干扰: 。
21.(2023·四川宜宾·统考模拟预测)“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再探究。
【知识回顾】
(1)写出该实验中,酒精(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手帕未燃烧的原因是 。
【提出问题】用滤纸代替手帕做实验,适合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范围是多少?
【实验步骤】
Ⅰ.按下图表格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编号 无水酒精体积/mL 水体积/mL
① 10 5
② 10 10
③ 10 15
④ 10 20
⑤ 10 30
Ⅱ.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
Ⅲ.用下图1所示装置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所得数据绘制成图2。
(3)曲线①在接近 20s 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4)实验③大约在 秒时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
(5)根据图2信息,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为确保实验成功,所用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合理范围是 (最终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反思提高】
(6)分析图2中曲线④和⑤,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7)用实验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将滤纸紧紧揉成一团,最后滤纸被烧成灰烬。所以要用浓度较大的酒精溶液成功完成本实验应该 。
四、简答题
22.(2023·四川内江·模拟预测)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 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
(2)图 B 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
五、科普阅读题
23.(2023·四川南充·模拟预测)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的热量。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 、 和 。
(2)依据图,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
(3)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写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依据图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动能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24.(2023·四川宜宾·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锂曾经被称为“白色黄金”,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极易与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和氧化悝(Li2O),锂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锂还是最轻的金属,会漂浮在油的表面,常封存在固体石蜡中。锂与生活息息相关,锂电池中就含有锂元素,电池组件的设计以轻巧为主,假如电池受损,就会发生短路,一星点火花也可点燃高活性锂,电池被加热到热失控的程度,内容物的热量对电池施压,便有可能导致电池爆炸。
尽管锂电池如今已经无处不在,且获得诺贝尔奖加持。但这也意味着锂离子的需求量来到空前高峰,供不应求,被欧盟列入“关键原料清单”,因此我们需要更好、更实惠的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丰富且价格合理的锂替代品。钠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价格便宜,性能优良且安全性更高的电池,有潜力替代锂离子电池。相比于锂元素,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钠资源约占地壳元素储量的2.64%,获得钠元素的方法也十分简单,因此钠离子电池在成本上将更加具有优势。而重要的是,钠离子电池的运行可以采用铝作为阳极材料,相比于铜作阳极材料,铝的使用避免了过度放电带来的危险性和问题。
(1)从文中找出金属锂的物理性质 (填一点即可);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锂、钠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请画出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金属钠也能与水发生类似于锂与水的反应,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充电时间短、放电时间长等优点,放电时的工作原理是Li和MnO2作用生成LiMnO2,放电时将 能转化为 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长期高温环境使用锂电池会有爆炸的危险
B.钠电池的运行使用,采用铜作阳极材料更好
C.钠电池比锂电池更实惠、成本更低
D.地壳中,钠元素比锂元素含量少
六、科学探究题
25.(2023·四川攀枝花·模拟预测)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从以下角度对该反应进行了探究。
(1)探究压强的变化。
第一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盛有红墨水的U型管右边的液面将会 。
(2)探究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二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Ⅰ为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曲线Ⅱ为CO2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写出曲线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数字化实验”探究。
第三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NaOH溶液吸收CO2的情况。如图3装置气密性良好,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CO2,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分别注入15mL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3所示。
试分析:
①写出曲线c对应的烧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a、b、c三条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CO2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根据曲线c对应烧瓶内的反应,可推知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④如使曲线a下降更加明显,除振荡烧瓶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数据曲线图可知,温度升高,说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所以白磷的着火点小于60℃,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气压增大,气球逐渐变大,白磷燃烧完毕,恢复至室温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15s时,容器已知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此时反应早已经完全,因此白磷应该在5-10s之间停止燃烧,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试管中的白磷放在6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更旺,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数字化实验的图像进行化学实验的分析,对于学生化学能力有一定要求。
2.C
【详解】A、室内床褥起火,可以迅速用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需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冰是水的固态,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
B、 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32:4=8:1,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8:1,正确;
D、油锅着火时用水浇,液滴飞溅发生危险,电器着火时用水浇,可能会触电事故,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故A正确;
B、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温度,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故B错误;
C、“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燃烧更剧烈,故C错误;
D、不是燃烧的物体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错误;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
B、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折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防止吸入灰尘等,故B正确;
C、遇到室内起火,若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火势增大,故C错误;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无残留,故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扇子扇风带走热量,温度降低,但不会降到木炭的着火点以下,选项错误;
B、扇子扇风能带走反应生成的CO2,但最主要的是带来了新鲜空气,增大氧气浓度,选项错误;
C、扇子扇风带来新鲜空气,O2浓度增大,促进了燃烧,选项正确;
D、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引燃,不会剧烈燃烧,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和条件即可解决这道题。
9.C
【详解】A、由图可知,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不符合题意;
B、曲线 2 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不符合题意;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低,酒精没有燃烧,酒精与氧气接触,符合题意;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帕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这是正确的逃生方法,故A正确;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应禁止烟火,故C正确;D、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氧化镁和碳,故D正确。
点睛∶灭火原理之一是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而不可能是物质的着火点。
11.A
【详解】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将环境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改变,故A选项错误;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选项正确;
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利用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水电解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的净化过程中,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操作,故制得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热水的作用不只是隔绝空气,还可以将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A、红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A错误;
B、实验中,温度应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热水的温度应不低于40℃,故B正确;
C、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错误;
D、水下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故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 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正确;
B. 对比试管1的白磷燃烧,2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C. 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不是气体,错误;
D.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正确;
15.(1)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Na2CO3
(3)O2量
【详解】(1)“橘香井研”,柑橘花开闻到花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
(3)砖块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鼓风机向烧砖的窑中鼓风,从燃烧的条件角度来说,是为了增加窑炉中的O2量。
16.(1)与氧气接触
(2)B
【详解】(1)实验时,先通入N2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再改通入O2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2)A、釜底抽薪是应用了撤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与上述结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应用了隔离空气或氧气的灭火方法,与上述结论有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灭火应用了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灭火方法,与上述结论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填:B。
17.(1)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
(2)CO2
(3)14:15
【详解】(1)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数字“4”的含义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D对应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不是+2价,故该氧化物应是二氧化碳,碳元素显+4价,化学式为:CO2;
(3)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O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为CO,Y为NO,则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28):(2×30)=14:15。
18.(1)长颈漏斗
(2)
氧气中混有水蒸气
(3)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等(合理即可)
(4)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上下移动干燥管;打开或者关闭止水夹或者弹簧夹 B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根据C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A中制取的气体是氧气,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如果没有装置B,带火星的木条可能不会复燃,其原因可能是:氧气中混有水蒸气;
(3)可以选用装置C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等(合理即可);
(4)图2装置中,将干燥管伸入液面,液体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若先要反应停止,可以将干燥管移出液面,液体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故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欲体现这种优点,在使用时的操作方式是:上下移动干燥管;
A、实验室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以用该装置制取,不符合题意;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但是二氧化锰是粉末,所以不能使用该装置制取,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以用该装置制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1)长颈漏斗
(2) CaCO3 +2HCl=CaCl2+ CO2 ↑+ H2O D
(3)BE/EB
(4)CE/EC
【详解】(1)A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一般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3)用锌粒和稀硫酸作原料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在装置B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为实现气体随开随用、随关随停,选用的制取装置为BE;
(4)根据“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作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H4”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小于29,其密度小于空气,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的制取装置为CE;
20.(1) 药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长颈漏斗 使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 c
(2) 溶液红色褪去 将用石蕊染成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红
【详解】(1)①装置A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要求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②仪器a是长颈漏斗,实验时为防止气体从该仪器的上口逸出,应采取的措施使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③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装置D的c端进入;
(2)①Ⅰ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红,证明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Ⅱ中通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红色褪去;
②Ⅱ中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要排除CO2的干扰,可以将用石蕊染成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红,从而证明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结合实验Ⅰ,可知二氧化碳变红是碳酸。
21.(1)
(2)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水汽化,使手帕的温度难以达到着火点
(3)滤纸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后燃烧起来
(4)14
(5)28.6%≤ω≤44.4%
(6)可燃物的浓度需达到一定值才会燃烧
(7)将滤纸展开(或将滤纸抖动)
【详解】(1)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手帕未燃烧的原因是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水汽化,使手帕的温度难以达到着火点;
(3)曲线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滤纸的温度到达着火点后燃烧起来;
(4)由图2可知,实验③大约在14秒时温度下降,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5)曲线④中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曲线②中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根据图2信息,酒精浓度在曲线②和④之间时,实验可以成功;故填:28.6%≤ω≤44.4%;
(6)分析图2中曲线④和⑤,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可燃物的浓度需达到一定值可燃物才会燃烧;
(7)用实验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将滤纸紧紧揉成一团,最后滤纸被烧成灰烬。所以要用浓度较大的酒精溶液成功完成本实验应该将滤纸展开或抖动。
22.(1)可燃物
(2)隔绝氧气
【详解】(1)燃烧的条件有三点: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所以 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
(2)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图 B 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23.(1) 不可再生 煤 石油 天然气
(2)能量密度
(3)
(4)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合理即可)
(5)AC
【详解】(1)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①填:不可再生,②填:煤,③填:石油,④填:天然气。
(2)由图知,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故填:能量密度。
(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氢气燃烧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根据测算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因此氢内燃车具有优势,故填: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合理即可)。
(5)A、根据图可知,铝空电池能量密度最大,因此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A符合题意;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动能,B不符合题意;
C、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秸秆大量提取,因此盛产甘蔗和玉米的农业大国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C符合题意。
故填:AC。
24.(1) 白色/密度小 -3
(2)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3)
(4) 化学 电
(5)AC
【详解】(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锂还是最轻的金属,说明锂的密度小,锂显白色、等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和为0,锂元素一般显示+1价,所以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所以锂、钠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所以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由题意可知,锂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金属钠也能与水发生类似于锂与水的反应,所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4)锂电池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A、由题意可知,长期高温环境使用锂电池,电池被加热到热失控的程度,内容物的热量对电池施压,便有可能导致电池爆炸,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钠电池的运行使用,采用铝作阳极材料更好,可以避免了过度放电带来的危险性和问题,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钠资源丰富、钠电池比锂电池更实惠、成本更低,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钠资源丰富,所以地壳中,钠元素比锂元素含量多,故D错误。
故选AC。
25.(1)下降
(2) 放热 CO2+H2O=H2CO3
(3) 2NaOH+CO2=Na2CO3+H2O a【详解】(1)第一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集气瓶中,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水两种物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容器1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压强差变化大,则盛有红墨水的U型管右边的液面将会下降。
(2)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二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Ⅰ为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曲线Ⅱ为CO2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曲线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①曲线c对应的烧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②密闭容器中,气体越少,压强越小。a、b、c三条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CO2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③根据曲线c对应烧瓶内的反应,可推知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离子是OH-。
④如使曲线a下降更加明显,除振荡烧瓶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氢氧化钠溶液。